湘科版(2024)二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科版(2024)二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学期(湘科版)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
一、填空题(20分)
1.不同小组的自制尺子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不统一。
2.蜗牛的身体结构有____________、腹足、触角和眼等,它靠____________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3.1875年各国签订《米制公约》,统一了____________单位,方便国际的交流。
4.太阳每天从____________升起,从____________落下。
5.遇到危险时,猫除了恐吓敌人,还可能通过____________来保护自己。
6.我们通过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行为、____________,找到了动物的共同特征。
7.科学探究中,记录小猫位置的不同说法时,要重点关注是否提到了____________和方位。
8.“猜位置”游戏中,描述地点时要说出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____________事物。
二、选择题(40分)
9.《米制公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 )。
A.统一货币单位 B.统一长度单位 C.统一时间单位
10.用自制尺子测量物体时,记录结果用“格”作单位,这里的“格”指的是( )。
A.尺子上基本单位的数量 B.物体的颜色 C.物体的形状
11.在尺子发明以前,人们常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测量物体长度( )。
A.眼睛 B.手指 C.“拃”(手掌张开的长度)
12.制作校园模型时,首先要在卡纸上标注( ),才能准确标记建筑物位置。
A.颜色 B.方位 C.大小
13.给问路的人指路时,下列做法最有帮助的是( )。
A.只说 “往前走”
B.说 “往前走 50 米,在路口右转”
C.只说 “在路口右转”
14.我们种植水稻、小麦,主要是利用它们的( )。
A.药用价值 B.食用价值 C.欣赏价值
15.给蜗牛建“家”,不需要准备( )。
A.潮湿的泥土 B.新鲜的菜叶 C.冰块
16.蜗牛感知环境主要依靠( )。
A.触角和眼 B.耳和鼻 C.口和翅膀
17.下列哪种动物生活在水中?( )
A.兔子 B.金鱼 C.燕子
18.如图物体中可以直接用手测量的是( )。
A.楼房的高度B.操场的长度 C.桌子的长度
19.语文课上,小科学习了一句诗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诗人看到了( )的月相。
A.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B.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C.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20.下列物品与太阳无关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蜡烛照明 C.太阳能路灯
21.解决 “拃” 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A.只用一个人测量 B.用长度确定的物体作测量基本单位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2.用 “东、南、西、北” 描述物体位置的优点是( )。
A.受观察位置影响大 B.不受观察位置影响 C.只能在白天用
23.当你和同桌面对面玩“听口令指方向”游戏时,老师喊“左”,你们指的方向( )。
A.完全相同 B.正好相反 C.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24.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那么傍晚太阳落下的方向是(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25.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热的( )。
A.太阳能 B.摩擦生热 C.燃气燃烧
26.兔子主要用( )找食物的气味。
A.眼睛 B.鼻子 C.耳朵
27.下列食物中,兔子最可能积极吃的是( )。
A.胡萝卜 B.石头 C.塑料片
28.下列属于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需要吃食物 B.都长有翅膀 C.都生活在陆地
三、判断题(8分)
29.用“拃”测量时,自己每次的“拃”长度都完全一样。( )
30.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不变。( )
31.蜗牛遇到任何“路况”,爬行方式都不会改变。( )
32.评价自制尺子的优点,主要看尺子的颜色是否鲜艳。( )
33.用绳子测量距离时,绳子拉得越直,测量结果越准确。( )
34.走到教室的不同位置,座位周围东、南、西、北方向的同学不会发生变化。( )
35.只要知道北方在哪里,就能推断出南方在它的对面,东方在左手边。( )
36.猫靠体毛保暖,靠四肢、尾运动。( )
四、连线题(6分)
37.穿针引线。
蜗牛的壳 感知气味
蜗牛的触角 移动身体
蜗牛的腹足 保护身体
五、简答题(6分)
38.用手感知和用冰块实验比较冷热情况,各有什么优缺点?
六、实验题(10分)
39.请你设计一个“制作简易标准尺子并测量课本长度” 的实践活动,写出活动所需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七、综合题(10分)
40.将序号填入知识结构图中。
参考解析
1.基本单位
【解析】不同小组在自制尺子时,没有确定基本单位,基本单位不统一,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同。
2.壳 触角
【解析】蜗牛的身体结构主要包括壳、腹足、触角和眼等部分。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知外界环境的器官,长触角的顶端长着眼睛,而且触角还可以起到鼻子的作用,可以闻到气味。
3.长度
【解析】1875年,各国共同签署了《米制公约》,统一了长度单位,方便国际的交流。现在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都是长度单位。
4.东方 西方
【解析】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有规律的。太阳东升西落,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逐渐到了南方,到了下午太阳西落。
5.反击
【解析】当猫遇到危险时,恐吓是一种威慑手段,但如果威慑不起作用,猫会依靠自身的身体优势进行反击来保护自己。猫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这些都是它反击的“武器”,能在受到威胁时,对敌人造成伤害,从而摆脱危险,保护自身安全。所以遇到危险时,猫除了恐吓敌人,还可能通过反击来保护自己。
6.交流比较
【解析】要找到动物的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先通过参观动物园,直观地看到不同的动物;观察动物行为,了解它们的活动等表现。之后,还需要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并且对不同动物的特点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从众多动物中总结出共同的特征。
7.参照物
【解析】记录物体位置时,参照物是关键,需结合参照物说明方位,才能准确描述。
8.参照
【解析】在“猜位置”游戏中,要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需以该地点为中心,说明其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参照事物。因为东、南、西、北是基本方向,只有通过明确各方向的参照事物,才能利用方向的相对性来精准定位,让对方根据这些参照信息推断出目标地点的位置。
9.B
【解析】《米制公约》旨在建立国际通用的计量标准,其最初的核心是统一长度单位“米”和质量(重量)单位“千克”。因公约名称为《米制公约》,故本题选择B项作为其最主要的代表性目的。故选B。
10.A
【解析】测量时使用的单位应与工具的基本刻度一致。题目中“格”是自制尺子的基本单位,记录结果时表示物体占据了多少个这样的单位。B选项(颜色)和C选项(形状)与长度测量无关。故选A。
11.C
【解析】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常用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A选项眼睛用于观察,无法直接测量长度;B选项手指虽能辅助测量,但单独使用不够准确;C选项“拃”指手掌张开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是常用的传统测量方法。
故答案选C。
12.B
【解析】制作模型时,准确标记建筑物位置需要先确定方向关系。方位(如东、南、西、北或前后左右)是定位的基础,只有明确方位才能将建筑物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A.颜色用于区分不同物体,与位置无关。
C.大小涉及建筑物的比例,但需先确定方位才能标注具体位置。
故答案选B。
13.B
【解析】A. 只说“往前走”未说明具体距离和后续方向,信息不完整,无法有效指引。A选项错误。
B. 明确告知距离(50米)和方向(右转),步骤清晰,便于对方找到正确路线。B选项正确。
C. 仅提到“在路口右转”,未说明起点位置或行走距离,可能导致混淆。C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B。
14.B
【解析】植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的多样性。多样的植物对我们人类有不同的价值。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对人类的用途广泛,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丰富的物质原料。水稻、小麦是我国南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我们种植水稻、小麦,主要是利用它们的食用价值。故选B。
15.C
【解析】蜗牛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需要泥土保持湿度,菜叶作为食物。冰块会使环境 温度过低,不适合蜗牛生存。故选C。
16.A
【解析】A.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较长触角的顶端有眼睛,用于观察环境;较短触角用于感知气味和触碰物体。因此触角和眼是蜗牛感知环境的主要器官,A选项正确。
B.蜗牛没有明显的耳和鼻结构,无法通过听觉或嗅觉主导感知环境,B选项错误。
C.蜗牛用口进食,没有翅膀,这些结构与感知环境无关,C选项错误。
故选A。
17.B
【解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兔子生活在陆地上,燕子生活在天空,金鱼生活在水中。故选B。
18.C
【解析】楼房的高度和操场的长度由于距离太大,导致我们无法用手来测量,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来测量;桌子在教室,它的长度可以直接用手来测量,而且长度合适。
19.B
【解析】诗句中将月亮比作“白玉盘”,说明月相是圆月。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月圆,符合描述。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的月相为蛾眉月,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月相为盈凸月,均不是圆月。故选B。
20.B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蜡烛照明与太阳无关。
21.B
【解析】A.只用一个人测量只能减少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但无法解决同一人每次测量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因此不能彻底解决问题。A选项错误。
B.用长度确定的物体作为基本单位,例如固定长度的工具,可以避免因手的大小或动作差异导致的测量误差,从根本上保证单位统一。B选项正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少偶然误差,但若“拃”本身作为单位不固定,平均值仍不准确。C选项错误。
故选B。
22.B
【解析】东、南、西、北是固定方向,不会因观察者所在位置改变。例如,无论身处何处,东方向始终指向太阳升起的位置。A选项错误,因方向本身固定,与观察位置无关;C选项错误,因方向描述与时间无关,白天或夜晚均可适用。故选B。
23.B
【解析】当两个人面对面时,他们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因为左右方向是相对于自身的位置来判断的:一个人的左边对应另一个人的右边。老师喊“左”时,两人都会指向自己的左边,但由于面对面,实际方向正好相反。
A. 完全相同:错误,面对面时左右方向相反。
B. 正好相反:正确,理由同上。
C. 有时相同有时相反:错误,面对面时方向始终相反。
故选B。
24.B
【解析】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自然现象。题目中明确已知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根据这一规律,傍晚太阳落下的方向应为西方。故选B。
25.A
【解析】A.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加热水。
B.摩擦生热需要物体间摩擦产生热量,与热水器无关。
C.燃气燃烧属于其他类型热水器的加热方式。
故选A。
26.B
【解析】A.眼睛主要用于视觉感知,比如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不是用来寻找食物的气味,所以A选项错误。
B.鼻子是兔子的嗅觉器官,能够敏锐地感知气味,兔子主要依靠鼻子来寻找食物散发的气味,所以B选项正确。
C.耳朵主要用于听觉感知,帮助兔子察觉周围的声音,如天敌的动静等,和寻找食物气味无关,所以C选项错误。
故选B。
27.A
【解析】A.胡萝卜是兔子喜爱的食物,富含兔子生长所需的营养,兔子会积极去吃,所以A选项正确。
B.石头不是食物,兔子无法消化石头,也不能从石头中获取营养,所以兔子不会吃石头,B选项错误。
C.塑料片不是食物,兔子不能食用塑料片,食用后还可能对兔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兔子不会吃塑料片,C选项错误。
故选A。
28.A
【解析】A. 动物需要摄取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这是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A选项正确。
B. 并非所有动物都有翅膀,例如鱼类和爬行动物没有翅膀。B选项错误。
C. 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如水中、陆地或空中,并非仅限陆地。C选项错误。
故选A。
29.×
【解析】“拃”是人体自然测量方法,测量时手指张开的力度、角度等可能变化,导致每次测量结果存在微小差异。即使同一人测量,也无法保证每次长度完全相同,因此该说法错误。
30.×
【解析】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日出、日落以及正午太阳位置的不同。题干说法有误。
31.×
【解析】蜗牛依靠腹足的波浪式收缩爬行,这是其基本运动方式。蜗牛遇到不同路况时,爬行方式会改变。例如,在光滑或粗糙的地面上,蜗牛会调整爬行速度和方向,有时还会分泌更多黏液来帮助移动。蜗牛用触角感知环境,并根据路况做出反应,因此错误。
32.×
【解析】评价测量工具应关注其准确性、刻度清晰度等实用功能。颜色鲜艳属于外观因素,不影响测量结果,不能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自制尺子的优点应体现在能否正确测量长度,而非颜色。
33.√
【解析】测量距离时需确保测量工具平直。若绳子弯曲或松弛,实际长度会被低估。拉直绳子能准确反映两点间直线距离,减少误差,因此正确。
34.×
【解析】方向是固定不变的,但观察者的位置改变会导致周围物体的相对方向变化。例如,当移动到教室另一位置时,原本位于东侧的同学可能变为西侧。因此,周围同学对应的方向会改变,题目说法错误。
35.×
【解析】确定方向时,面朝北方,南方在正后方,左手方向为西方,右手方向为东方。题目中“东方在左手边”错误,实际东方在右手边。因此推断不成立。
36.√
【解析】猫的体毛具有保温作用,帮助维持体温;四肢是主要运动器官,负责行走、奔跑等,尾巴则辅助平衡和调整方向。题目描述符合猫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因此正确。
37.
【解析】蜗牛的壳:质地坚硬,能为蜗牛提供物理防护,功能是保护身体。
蜗牛的触角:顶端有嗅觉感受器,可感知外界气味,功能是感知气味。
蜗牛的腹足:通过肌肉收缩与伸展产生运动,功能是移动身体。
38.用手感知的优点:方法简单,省时。缺点:主观性强,准确度较低。
用冰块实验的优点:相对客观,结果更有依据。缺点:需要准备材料和观察时间。
【解析】用手感知的优点:方法简单,随时随地即可比较温度差。缺点:主观性强,容易受到个人感觉和环境因素(如风、湿度等)的干扰,无法准确量化温度差异,准确度较低。
用冰块实验的优点:相对客观,通过比较冰块的融化速度来判断温度差异,可以更直观、客观地判断不同环境的温度差异,结果更有依据。缺点:需要准备材料和观察时间,且外界环境(风力、湿度等)同样会影响实验结果。
39.1.活动材料:硬纸板(1张)、直尺、记号笔、待测量的语文课本。
2.活动步骤:(1)用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30个1厘米的小格,每个小格作为1个基本单位,用记号笔标注刻度(1、2、3……30);
(2)用制作好的简易标准尺子测量语文课本的长度,从课本一端对齐尺子0刻度,读取另一端对应的刻度,记录结果;
(3)重复测量2次,对比3次测量结果是否一致。
3.预期结果:3次测量的语文课本长度结果基本相同(误差很小),能准确读出课本长度的“厘米数”。
【解析】1.活动材料方面:可以选择常见的硬纸板、直尺、记号笔、语文课本(或其他形状规则的待测物体)等。
2.活动步骤方面:
(1)先用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30个1厘米的小格(建议大于20个,大于被测物体长度),每个小格作为1个基本单位,用记号笔标注刻度(1、2、3……30);
(2)然后用制作好的简易标准尺子测量课本的长度,从物体的一端对齐尺子0刻度,读取另一端对应的刻度,记录结果;
(3)重复测量2次,对比3次测量结果是否一致,减小测量误差。
3.预期结果方面:3次测量的课本长度结果基本相同(误差很小),能准确读出课本长度的“厘米数”。
40.
【解析】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常用“前—后、上—下、远—近”这三组对应关系;在描述方向时,常用“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对应填入图示空白处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