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湘科版)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
一、填空题(20分)
1.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隔“天河”相望,“天河”的科学名称是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3.科学家发现,像蚂蚁、竹节虫这些昆虫有三对足,在爬行时总是以三条足为一组,以____________支架结构交替前行。
4.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发明家希罗制作的“空心汽动圆球”,可以称得上是最早使用____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______能的“蒸汽机”。
5.草原生态系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也是人类发展____________的天然基地。
6.“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这句诗描写的是高空的____________和山间的____________。
7.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是____________大桥。
二、选择题(40分)
8.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灵感,发明了许多实用工具。下列物品中,其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蝙蝠的是( )。
A.降落伞 B.直升机 C.雷达
9.如下图,这是位于贵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它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南仁东
10.夜间观星时,看到天空中会闪烁的星星一般都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11.如图为验证奥斯特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小磁针最终不会回到原处
C.“小磁针偏转角度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这是作出猜想
12.为了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小军制作了下面3个生态瓶。下列不能利用小军制作的3个生态瓶来研究的问题是( )。
A.光照对鱼的影响 B.植物对鱼的影响 C.水的多少对鱼的影响
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声能的是( )。
A.用热水泡脚 B.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医生用听诊器听心跳
14.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对地球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根据图示,你觉得能够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降水
15.茅以升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攻克了很多建桥难题,其中他受到女儿浇花的启发想到的方法是( )。
A.射水沉桩法 B.沉箱法 C.浮运法
16.下面( )中的物体是因为地心引力而移动的。
A.小明用球棒击了球 B.小明在地板上推箱子 C.小明从树上掉落到地面
17.蓄电池充电时主要是把( )。
A.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18.小明对以下四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将向日葵、荷花归为一类,将桂花树、银杏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茎的质地 B.是否开花 C.生长环境
19.反复弯折铁丝,用手摸铁丝会感觉到发热,这个过程中( )。
A.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B.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C.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20.雨和雪状态不同的原因是( )。
A.气温不同 B.季节不同 C.地域不同
2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正确的是( )。
A.黄雀→螳螂→蝉 B.树汁→螳螂→蝉→黄雀 C.树汁→蝉→螳螂→黄雀
22.手电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工具。
A.厨房 B.照明 C.清洁
23.下列不属于工程建造中限制条件的是( )。
A.时间 B.费用 C.设计师的情绪
24.下列( )不属于我国有代表性的宏大工程。
A.港珠澳大桥 B.埃菲尔铁塔 C.鸟巢
25.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燃烧的固体星球
B.太阳是行星
C.太阳发出的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26.秋季的早上,经常会有雾出现,这些雾是( )。
A.白色的烟 B.空气中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小水滴
27.人类在村庄周围的土地上耕种、饲养家畜,土地上盛产粮食和果蔬供人食用,牛羊吃草为人类提供奶和肉类,植物又以牛羊粪便为肥料……,这种生物之间通过互作用,形成的复杂而又关联的系统,生物学家称之为( )系统。
A.生命 B.生物 C.生态
三、判断题(8分)
28.树林里的柳树枝繁叶茂,没有空气和水它照样能够茁壮成长。( )
29.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 )
30.摩擦点燃火柴,是把动能转换为热能。( )
31.冬季出现在天空中的星座我们在秋季也都能看到。( )
3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 )
33.雷达只能测定目标位置,不能测定目标的速度。( )
34.鸭子划水十分轻松,模仿鸭蹼发明脚蹼,可以为人们游泳、潜水提供前进动力。( )
35.生态瓶里的水使用新鲜的自来水是最好的。( )
四、连线题(6分)
36.将仿生物品与相对应的生物连起来。
蔷薇花刺 防毒面具
冷光灯 象鼻
机械手 蜂鸟
直升机 船桨
鱼 鳍 萤火虫
野猪鼻子 铁丝网
五、简答题(6分)
37.为什么很多桥梁及其他建筑的框架都是由三角形构成的?
六、实验题(8分)
38.为了探究电和磁的关系,小科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完成实验一时,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导线要拉直放置在指南针上方
B.当指南针的指针在转动时接通电源
C.接通电路,再断开电路,要反复多次进行
(2)完成实验二时,接通电源后小科会观察到 ,断开电源后,会观察到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电和磁的关系是 。
(3)完成实验三时,下列方法可以使实验现象最明显的是( )。
A.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
B.线圈立着放在指南针前方
C.线圈放在指南针的下方
(4)1820年,科学家 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
七、综合题(12分)
39.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著名的温带草原,这里生活着牧草、田鼠、鼠兔、黄羊、马鹿和狼等多种生物。草原夏季绿意盎然,冬季则被大雪覆盖,气候寒冷。在自然状态下,这里的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着相对稳定,形成了一个复杂的( )。
(1)上述文字括号中,最合适的词是( )。
A.生物种群 B.生态系统
C.食物链 D.生物群体
(2)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包含着许多条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出“草、田鼠、狼”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
A.草←田鼠←狼 B.狼→田鼠→草
C.草→田鼠→狼 D.狼←田鼠←草
(3)冬季,草原被大雪覆盖,地面食物匮乏。生活在这里的鼠兔主要通过( )的方式度过寒冬。
A.集体迁徙到南方 B.进入冬眠状态,降低能量消耗
C.依靠秋季储存的食物和积雪下的草根为食 D.完全依赖人类投喂
(4)如果有人为了获取狼皮而大量捕杀狼,短期内会发现( )。
A.黄羊、马鹿的数量会迅速下降 B.牧草的生长会变得更加茂盛
C.田鼠、鼠兔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D.草原环境会立刻发生剧烈恶化
(5)第(4)题中的人类行为,从长远来看,最终会导致( )。
A.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
B.田鼠和鼠兔成为新的霸主,统治草原
C.草原生态系统会自动修复,没有任何影响
D.牧草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其他食草动物
(6)狼的捕食对象多为老弱病残的食草动物。这种捕食行为对食草动物种群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 )。
A.只有消极的破坏作用 B.既控制其数量,也优化其种群质量
C.没有任何显著影响 D.会直接导致食草动物灭绝
参考解析
1.银河
【解析】在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被天河分隔两岸,只能在每年七夕鹊桥相会。从科学角度来看,“天河”实际上是指银河系,它是一个由大量恒星、星团、星云等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在夜空中呈现出一条乳白色或银白色的光带,因此被古人称为“天河” 。
2.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解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个池塘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3.三角形
【解析】科学家发现,像蚂蚁、竹节虫等昆虫都有三对足,在爬行时总是以三条足为一组,以三角形支架结构交替前行。它们可以轻松跨过障碍物,也可以随时随地停下来。工程师借鉴昆虫的三角步态在稳定性、机动性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并制造了六足仿生机器人。
4.热 机械
【解析】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能量有其他的形式,如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等。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的发明家赫伦制作过一种用蒸汽推动的空心汽动圆球,这种装置可以称得上是最早使用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蒸汽机”。能量之间会发生转化,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方便。
5.畜牧业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核心基础。其广袤草地是天然牧场,能养育大量牛羊等牲畜,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畜产品来源。同时,健康的草原生态可维持水土、调节气候,保障畜牧业长期稳定。人类依托草原发展放牧、养殖等畜牧活动,从草原获取肉、奶、皮毛等资源,所以说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对支撑畜牧产业、保障相关经济与生活需求意义重大。
6.云 雾
【解析】诗句“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中,“浮云”指的是在天空中自由漂浮的云彩,而“山霭”则是指在高山上弥漫的云雾。云和雾都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冰晶。
7.武汉长江
【解析】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建成于1957年10月15日。这座桥梁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重大突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8.C
【解析】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人类据此发明了雷达。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探测目标,原理与蝙蝠的定位方式相似。降落伞的设计灵感通常来自蒲公英等植物,直升机则参考了蜻蜓的飞行方式。故选C。
9.C
【解析】这个位于贵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就像一口超级大的“大锅”,专门用来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信号,帮助科学家探索星空和宇宙的奥秘。它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是南仁东爷爷,他带领团队花了20多年时间设计并建造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为中国的天文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钱学森爷爷是航天科学家,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专家,虽然他们都非常了不起,但FAST是由南仁东爷爷主导完成的哦!故选C。
10.A
【解析】在夜晚观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闪烁的星星,这些星星绝大多数是太阳那样的恒星,天空中众多的恒星组成了不同的星座。故选A。
11.A
【解析】A.奥斯特实验的核心结论就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该实验能验证这一点,所以A正确。
B.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导线中没有电流,磁场消失,小磁针会在地球磁场作用下回到原处,所以B错误。
C.小磁针偏转角度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是提出问题,不是作出猜想,所以C错误。
故选 A。
12.C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三个生态瓶,变量分别是是否有植物和是否有光照,因而可以研究“光照对鱼的影响”和“植物对鱼的影响”。但并未对水量做出改变,无法研究“水的多少对鱼的影响”,因此选C。
13.C
【解析】A.用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温度,属于热能的应用,与声能无关。
B.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利用磁铁的磁性,属于磁能的应用,与声能无关。
C.医生用听诊器听心跳时,听诊器通过传导和放大体内的声音,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的特性,属于声能的应用。
故选C。
14.C
【解析】水从地表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形成云,云中的水滴通过降水(如雨、雪等)落回地表,地表水通过径流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最终再次蒸发进入大气,形成循环。其中降雨能够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故选C。
15.A
【解析】茅以升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受到女儿浇花的启发,发明了射水沉桩法。这种方法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桩沉入河床,从而解决了在复杂水文条件下打桩的难题。
16.C
【解析】A.小明用球棒击了球,球是因为小明的球棒击打而移动,不是因为地心引力;
B.小明在地板上推箱子,这是由于推力而移动的;
C.小明从树上掉落到地面,这是因为地心引力而移动的。
17.C
【解析】蓄电池充电时,外部电源提供电能,这些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部。选项C正确描述了这一过程。选项A是放电时的能量转换,选项B与充电过程的主要能量转换无关。故选C。
18.A
【解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向日葵和荷花都是草本植物,茎柔软;桂花和银杏则是木本植物,茎坚硬有木质,所以小明的分类依据是“茎的质地”,所以A符合题意。
19.B
【解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反复弯折铁丝时,机械运动(弯折动作)使铁丝发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A选项涉及化学能转化,但过程中无化学反应;C选项方向相反,不符合发热现象。故选B。
20.A
【解析】雨和雪是降水的两种形式,其状态差异主要由气温决定。当高空和地面的温度较高时,云中的水滴以液态形式降落形成雨;若温度低于0℃,水会凝结成固态的冰晶,降落时即为雪。季节和地域的不同可能间接影响气温,但根本原因是气温差异。故选A。
21.C
【解析】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按“被吃→吃”的顺序排列。题目中,蝉吸食树汁(生产者提供的营养),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
A.黄雀→螳螂→蝉:箭头方向错误,应为蝉→螳螂→黄雀,故A错误。
B.树汁→螳螂→蝉→黄雀:顺序颠倒,螳螂无法先于蝉存在,故B错误。
C.树汁→蝉→螳螂→黄雀:符合生产者到消费者的顺序,正确。
故选C。
22.B
【解析】手电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便携式照明工具。手电筒最基本的用途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提供照明,比如夜间起床、露营、徒步旅行或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使用。故选B。
23.C
【解析】工程建造的限制条件通常指客观存在的资源或要求,如时间、费用、材料等。
A.“时间”是工程必须按计划完成的限制;
B.“费用”涉及预算控制,属于经济限制。
C.“设计师的情绪”是主观心理状态,不影响工程客观条件的规划与执行,因此不属于限制条件。
故选C。
24.B
【解析】港珠澳大桥和鸟巢均位于我国,且是具有代表性的宏大工程;而埃菲尔铁塔坐落于法国巴黎,不属于我国的宏大工程。故选B。
25.C
【解析】A.太阳并不是燃烧的固体星球,而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自身进行核聚变发光发热。
B.太阳是恒星,不是行星。
C.太阳发出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综上,故选C。
26.C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
A.雾不是烟,烟是固体颗粒,而雾由液态水滴组成,A选项错误。
B.水蒸气是气体状态,肉眼不可见,而雾可见,因此B选项错误。
C.空气中的小水滴是雾的本质,符合实际,C选项正确。
故选C。
27.C
【解析】题目描述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关系,如人类种植作物、饲养家畜,动植物之间通过食物和肥料形成关联。这种由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选项C“生态”符合题意。生命系统通常指单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生物系统泛指生物群体,而生态系统强调生物与环境及生物间的复杂联系。故选C。
28.×
【解析】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基本条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并参与养分运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氧气用于呼吸作用。没有水和空气,柳树无法进行这些生命活动,因此不能茁壮成长。题目描述错误。
29.√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
30.√
【解析】摩擦过程中,手的运动产生动能,摩擦时动能通过做功转化为热能。当热量积累到火柴头的燃点,火柴便被点燃。因此,摩擦点燃火柴属于动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
31.×
【解析】星座的可见性随地球公转位置变化而不同。冬季星座位于太阳相反方向,秋季时地球尚未转到该位置,因此秋季夜晚无法看到冬季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冬季明显,秋季不可见。季节更替导致可见星座区域不同。
32.√
【解析】拱形结构受压时,力会沿着拱形传递到两侧,对支撑点产生向外推的力。例如拱桥的桥墩需要承受这种推力以保持稳定。因此题目描述正确。
33.×
【解析】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进行工作的,它发出的电磁波遇到目标会返回,从而测定目标的位置、速度等。
34.√
【解析】仿生学指模仿生物特点解决技术问题。鸭蹼宽大,划水时产生较大推力。脚蹼模仿鸭蹼形状,增大接触面积,游泳时更省力。该发明属于仿生学应用。
35.×
【解析】新鲜的自来水含有氯气等消毒剂,而且缺乏生态瓶中生物生存所需的微生物、矿物质等成分,不利于生态瓶内生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通常生态瓶里的水最好使用池塘水等天然水域的水,因为池塘水中含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各种微生物和矿物质等。所以“生态瓶里的水使用新鲜的自来水是最好的”这一说法错误。
36.
【解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某一生物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人们根据蔷薇花刺发明了铁丝网;人们根据萤火虫发明了冷光灯;人们根据象鼻发明了机械手;人们根据蜂鸟发明了直升机;人们根据鱼鳍发明了船桨;人们根据野猪鼻子发明了防毒面具。
37.因为三角形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解析】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当它受到外力(如风力或重力)时,力会均匀分散到各个边和角上,不容易改变形状。而其他形状(如四边形)在受力时容易扭曲或变形。因此,在桥梁和建筑框架中使用三角形单元,能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倒塌。
38.(1)B (2) 指南针指针偏转 指针恢复原状 电能可以产生磁(电生磁)
(3)A (4)奥斯特
【解析】(1)A.在探究电和磁关系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导线自身重力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导线要拉直放置在指南针上方,A选项操作正确。
B.若在指南针指针转动时接通电源,就无法准确判断是指南针自身原因还是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指针转动,应该先接通电源,观察指南针指针是否偏转,B选项操作错误。
C.接通电路,再断开电路,反复多次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可靠性,C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
(2)实验二是奥斯特实验,在实验中,当接通电源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此时小磁针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当断开电源后,导线中没有电流,磁场消失,小磁针会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恢复原状。这个实验现象说明电能可以产生磁,即电生磁。
(3)线圈相当于多个小磁针,将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线圈产生的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更明显;而线圈立着放在指南针前方或放在指南针下方时,由于距离等因素,其产生的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相对较弱,所以使实验现象最明显的方法是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A选项正确。
(4)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讲课结束时,助手收拾仪器,他注意到通电导体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正是由于他的敏锐洞察力,发现了电生磁,所以首先发现电和磁关系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39.(1)B (2)C (3)C (4)C (5)A (6)B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题干中提到了牧草、田鼠等生物,还有草原的气候、大雪等环境因素,这些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种群是指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生物群体不是生态学科中的专业术语。故选项B正确。
(2)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生产者是草,田鼠以草为食,狼以田鼠为食,所以能量流动方向是草→田鼠→狼。故选项C正确。
(3)鼠兔是温带草原的生物,冬季草原被大雪覆盖,鼠兔主要依靠秋季储存的食物和积雪下的草根为食来度过寒冬。鼠兔不具备集体迁徙到南方的习性;鼠兔一般不冬眠;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完全依赖人类投喂。故选项C正确。
(4)狼是田鼠、鼠兔等的天敌,大量捕杀狼后,短期内田鼠、鼠兔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会增加。黄羊、马鹿的数量不会迅速下降;牧草会因食草动物增多而被大量食用,生长不会更茂盛;草原环境不会立刻剧烈恶化。故选项C正确。
(5)大量捕杀狼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之间的关系紊乱,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田鼠和鼠兔不会成为新霸主统治草原;生态系统自动修复能力有限,这种行为会产生影响;牧草资源会因食草动物过度繁殖而减少,不利于其他食草动物。故选项A正确。
(6)狼捕食老弱病残的食草动物,一方面控制了食草动物的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破坏草原;另一方面淘汰了不健康的个体,优化了食草动物的种群质量,对食草动物种群有显著影响。并非只有消极破坏作用,也不会直接导致食草动物灭绝。故选项B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