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提高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科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提高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湘科版)期末素养测评·提高卷
一、填空题(18分)
1.风能是由空气____________造成的。
2.空气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简易天平进行测量。
3.图中的各部分分别属于蝗虫的哪部分?
4.堤坝上种植的防护林和草坪主要作用是为了____________。
5.把土壤倒入水中,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土壤里含有____________。
6.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之间的作用是互相____________(吸引/排斥)。
7.人们用____________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选择题(40分)
8.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是( )。
A.飞翔 B.跳跃 C.用鳃呼吸
9.下列动物中,虽然不会飞但属于鸟类的是( )。
A.鸵鸟 B.鸡 C.鸭
10.下列测量水温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11.能和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是( )。
A.蜘蛛 B.蝴蝶 C.蜈蚣
12.刚煮熟的鸡蛋放在( )中,蛋壳就会更容易剥掉。
A.热水 B.温水 C.冷水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杯子的底部分别塞入一个纸团,同时在乙杯子的底部钻一个小孔,两个杯子杯口朝下竖直压入水中,则( )。
A.甲、乙杯内两纸团都没有湿
B.甲、乙杯内两纸团都变湿
C.甲杯内纸团没湿,乙杯内纸团变湿
14.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冰和水的质量( )。
A.冰的质量大 B.水的质量大 C.两者质量相等
15.1毫升(mL)和1立方厘米(cm )的关系是( )。
A.1mL比1cm 大 B.1mL比1cm 小 C.1mL等于1cm
16.把牛奶倒入方形饭盒和圆形杯子中,牛奶的形状会( )。
A.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变
B.随饭盒和杯子的形状改变
C.始终是圆形
17.一个没有气的皮球质量是180克,往里面充入20筒空气,这时皮球的质量( )。
A.等于180克 B.大于180克 C.小于180克
18.利用磁铁能够指示方向的特点制成的是( )。
A.指南针 B.磁悬浮列车 C.磁带
19.用条形磁铁去吸引一堆大头针,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情况是( )。
A.磁铁两端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
B.磁铁中间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
C.磁铁每个部位吸引的大头针数量一样多
20.采集土壤时,要先刮去约( )厘米深的表层土,再垂直挖约20厘米,才能开始采集。
A.1 B.10 C.20
21.冬天的晚上,小新将塞着胶皮塞的空瓶放在院子里,第二天早晨却拔不下来了,这是因为( )。
A.胶皮塞膨胀了 B.胶皮塞遇冷收缩了 C.瓶子里的空气遇冷收缩
22.磁悬浮笔架最主要的结构是( )。
A.磁铁 B.胶条 C.纸盒
23.要分离土壤中的沙和黏土,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手筛 B.加热 C.搅拌后静置
24.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是( )。
A.4月8日 B.5月8日 C.4月18日
25.下列动物中,依靠侧线感知水体振动的是( )。
A.蚯蚓 B.鹰 C.鱼
26.夏天,人们发现各种饮料内的液体都没有装满,这是为了( )。
A.减少成本 B.美观 C.让液体受热时有膨胀的空间
27.白天海边形成的风,空气流动方向是( )。
A.海洋上的冷空气流向陆地
B.陆地上的热空气流向海洋
C.空气静止不动
三、判断题(10分)
28.磁铁两极的磁力最强。( )
29.把两块磁铁的相同磁极(如都是N极)靠在一起,它们会互相吸引。( )
30.哺乳动物的体表有羽毛。( )
31.商家卖给我们的瓶装饮料不装满,是为了节省饮料,赚取更多的利润。( )
32.我们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
33.汽车安全气囊在碰撞时会充气膨胀,利用的是液体没有确定形状的特性。( )
3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只要知道量筒的量程,不用关注凹液面的位置。( )
35.过量喷洒农药会污染土壤,伤害土壤中的生物。( )
36.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
37.昆虫成虫通常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膀。( )
四、连线题(5分)
38.将土壤成分与对应的作用连线
沙 为植物根系提供空气
黏土 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
腐殖质 使土壤疏松,增加透气性
空气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水 满足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
五、简答题(5分)
39.磁铁都有哪些性质?
六、实验题(12分)
40.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恰好通过铜环的钢球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 加热后的铜球
(1)加热后的铜球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铜环,说明铜球温度升高,体积 。
(2)如果想让铜球再次通过铜环,下列方法值得采纳的是( )。
A.切开铜球 B.继续给铜球加热 C.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到冰水里
(3)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铜球受热时体积 ,遇冷时体积 ,铜球具有 的性质。
七、综合题(10分)
41.在澳大利亚的溪流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动物——鸭嘴兽。它有着鸭子般的扁嘴,水獭般的皮毛,海狸般的尾巴。更令人惊奇的是,它像鸟类一样产卵,却像哺乳动物一样用乳汁哺育后代。这种“四不像”的特征让科学家们困惑了很久。鸭嘴兽是极少数卵生的哺乳动物。雌性鸭嘴兽会产下带壳的软蛋,用体温孵化10天左右。幼崽破壳后,母兽会通过腹部的乳腺区分泌乳汁,幼崽通过舔食皮毛上的乳汁获得营养。鸭嘴兽的“鸭嘴”实际上是一个灵敏的探测器。它们在水中闭眼觅食时,靠嘴巴上的电感受器捕捉其他动物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电场,从而精准定位猎物。雄性鸭嘴兽后肢有一根中空的毒刺,这是它们独特的自卫武器。作为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鸭嘴兽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见证了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1)鸭嘴兽的繁殖方式兼具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胎生、用乳汁哺育后代 B.卵生、用乳汁哺育后代 C.卵生、由亲鸟喂食
(2)鸭嘴兽在水中闭眼觅食时,主要依靠什么器官来探测猎物?( )
A.敏锐的视力 B.灵敏的嗅觉 C.嘴巴上的电感受器
(3)科学家将鸭嘴兽归为哺乳动物,最主要的依据是( )。
A.身体被毛 B.用乳汁哺育后代 C.产卵繁殖
(4)如果要进一步研究鸭嘴兽的电感受器,下列研究方法最合适的是( )。
A.在野外观察鸭嘴兽的觅食行为
B.用仪器测量鸭嘴兽产生的电场
C.设计实验测试电感受器的灵敏度
(5)鸭嘴兽被称为活化石,这说明它在生物进化研究中有何特殊价值?
参考解析
1.流动
【解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空气的冷热不同。在大自然中,两地的气温不同,从而使两地的气压产生了差异,导致冷热不同的空气产生了流动,形成了风。
2.质量
【解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天平称量空气的质量。
3.腹 胸 头
【解析】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蝗虫属于昆虫,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蝗虫的腹、胸、头。
4.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大量砍伐和过度放牧会破坏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堤坝上、山坡上种植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
5.空气
【解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倒入水中,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土壤里含有空气。
6.吸引
【解析】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因此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吸引。
7.温度
【解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温度计来进行测量,它一般用摄氏度作单位,符号是℃。
8.C
【解析】A.如蝙蝠是哺乳动物,具备飞翔能力,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袋鼠、兔子等哺乳动物可通过跳跃运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用鳃呼吸是鱼类等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不具备此能力,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解析】鸟类的主要特征包括有羽毛、卵生、有喙等。鸵鸟虽然不会飞,但具备这些特征,属于鸟类。鸡和鸭虽然飞行能力弱,但仍能短距离飞行,不完全符合“不会飞”的描述。故选A。
10.A
【解析】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A.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且未触碰容器底/壁,方法正确。
B.温度计玻璃泡触碰容器壁,会导致测量结果受容器温度影响,不准确。
C.温度计玻璃泡触碰容器底,同样会使测量结果偏离真实水温,不准确。
11.B
【解析】A.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八条腿,属于蛛形纲,不是昆虫。A选项错误。
B.蝴蝶具有昆虫的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属于昆虫。B选项正确。
C.蜈蚣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节有一对足,属于多足类,不是昆虫。C选项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刚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蛋壳和蛋白因温度骤冷收缩程度不同,形成空隙,减少粘连,使蛋壳更易剥离。热水或温水无法快速冷却,无法有效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故选C。
13.C
【解析】甲杯底部无孔,杯内的空气占据空间,会阻挡水进入杯内,因此甲杯内的纸团不会湿。乙杯底部有孔,水会通过小孔进入杯内,空气可以从孔中排出,因此乙杯内的纸团会变湿。
故选C。
14.C
【解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冰熔化成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改变。题干明确指出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因此冰和水的质量相等。A、B选项认为质量不同,与题干矛盾。故选C。
15.C
【解析】毫升(mL)和立方厘米(cm )是体积单位。1升等于1立方分米,而1升等于1000毫升,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因此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A、B选项错误,因两者大小相等。故选C。
16.B
【解析】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会随容器形状改变。牛奶是液体,倒入方形饭盒会呈现方形,倒入圆形杯子会呈现圆形。液体无法保持原状。牛奶形状由容器决定,不会始终为单一形状。 
故选B。
17.B
【解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一个没有气的皮球质量是180克,往里面充入20筒空气,由于空气具有质量,因此皮球的质量大于180克。故选B。
18.A
【解析】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指南针的磁针在磁场作用下自由转动,静止时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因此指南针应用了这一特性。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实现悬浮,磁带利用磁性记录信息,均与指示方向无关。故选A。
19.A
【解析】磁铁的磁性两端最强,中间最弱。当用条形磁铁吸引大头针时,两端(磁极)的磁性最强,因此能吸引更多大头针,而中间磁性最弱,吸引的数量最少。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C选项不符合磁铁各部位磁性分布的特点。故选A。
20.A
【解析】采集土壤标本时,要先刮去约1厘米深的表层土,再垂直深挖约20厘米,才能开始采集,要学会观察记录土壤标本。
21.C
【解析】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瓶内的空气遇冷收缩,体积减小,导致瓶内气压低于外部大气压,外部气压将胶皮塞压紧,因此难以拔出。A选项胶皮塞膨胀会使其更易拔出,与现象矛盾;B选项胶皮塞收缩可能导致缝隙,但实际是内外压力差导致塞紧;C选项正确解释现象。故选C。
22.A
【解析】磁悬浮笔架利用磁铁的同极相斥或异极相吸原理实现悬浮功能。磁铁是产生磁力的核心部件,胶条和纸盒仅起固定或支撑作用,无法实现悬浮。故选A。
23.C
【解析】A.用手筛是利用颗粒大小差异进行分离,但黏土颗粒极细,易堵塞筛孔或随沙粒一起通过,分离效果不佳。
B.加热无法分离两者;
C.沙和黏土的颗粒大小不同,沙粒较大,黏土颗粒细小。将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后,沙因重量大、颗粒粗会较快沉底,而黏土颗粒细会悬浮或缓慢沉淀。静置一段时间后,两者会分层,从而分离;
故选C。
24.A
【解析】A.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是4月8日。
B.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
C.4月18日无相关纪念日关联。
故选A。
25.C
【解析】A.蚯蚓依靠体表的刚毛和皮肤感知环境;
B.鹰依靠敏锐的视觉感知环境;
C.鱼的侧线是特殊的感觉器官,能感知水体的振动、水流方向等,帮助鱼在水中活动;
故选C。
26.C
【解析】A.涉及经济因素,与科学原理无关。
B.不符合实际需求。
C.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温度较高,若饮料装满,液体受热膨胀可能导致容器变形或破裂。预留空间可容纳膨胀的液体,避免溢出。
故选C。
27.A
【解析】A.海陆风的形成与陆地和水面温度差异有关。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此时空气从高压的海洋流向低压的陆地,即海洋的冷空气流向陆地。
B.白天陆地空气受热会上升,而不是流向海洋,故B错误。
C.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8.√
【解析】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磁铁的两端。磁铁中间的磁力弱,两端的磁极磁力强。
29.×
【解析】磁铁的同名磁极(如N极与N极)会相互排斥,异名磁极(如N极与S极)才会相互吸引。题目中两块磁铁相同磁极靠近时,实际现象是排斥而非吸引,因此判断为错误。
30.×
【解析】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羽毛是鸟类特有的身体结构,用于飞行和保温。题目中将羽毛归为哺乳动物的体表特征,与科学事实不符,因此判断为错误。
31.×
【解析】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瓶装饮料未装满是为了预留空间,防止温度升高时液体膨胀导致瓶盖被顶开或瓶子破裂。这是基于科学原理的设计,而非单纯为了节省饮料。
32.×
【解析】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通常在-114℃至78℃之间,而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100℃。当水温达到78℃时,酒精会开始沸腾汽化,导致温度计无法准确显示更高温度,甚至损坏。因此酒精温度计不能用于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需使用量程更高的水银温度计(量程-39℃至357℃)。
33.×
【解析】安全气囊充气膨胀利用的是气体的性质。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迅速填充空间。液体虽无固定形状,但体积固定,无法快速膨胀。安全气囊工作时内部释放气体,而非液体,因此题目描述错误。
34.×
【解析】量程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但测量时必须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对应刻度才能准确读数。若不关注凹液面位置,无法确定液体实际体积。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35.√
【解析】农药用于防治害虫,但过量使用会残留土壤中,破坏生态平衡。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等生物对维持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农药会毒害这些生物,导致土壤结构变差,污染环境。因此题干描述正确。
36.√
【解析】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植物提供养分,维持生物生存。破坏土壤会导致植被减少、生态失衡,影响人类食物来源和居住环境。保护土壤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稳定,因此保护土壤是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
37.√
【解析】昆虫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生有3对足,多数种类成虫的胸部还长有2对翅膀。例如蝴蝶、蜻蜓等昆虫均符合这一特征。题目描述的足和翅膀数量符合昆虫的典型特征,因此正确。
38.
【解析】沙:颗粒较大,能使土壤结构疏松,增加土壤间隙,从而使土壤疏松,增加透气性。
黏土:颗粒细小,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防止其过快流失。
腐殖质:由动植物残体分解而来,富含营养物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空气:存在于土壤间隙中,能为植物根系提供空气,满足根系呼吸作用的需求。
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可满足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
39.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解析】任何磁铁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把一磁铁折成两段并不能把它的北极同其南极分离开,而是磁铁的每一半都有自己的北极和南极,这是磁铁的基本特点。一个磁铁无论多么小都有两个磁极。不管是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地方叫作磁极。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磁铁的两端。磁铁中间的磁力弱,两端的磁极磁力强。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作磁性。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物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40.(1)不能 增大 (2)C (3)增大 缩小 热胀冷缩
【解析】(1)从实验现象可知,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这直观地表明铜球在温度升高后,其体积发生了变化,是增大的。因为如果体积不变,原本能通过的铜球加热后依然应该能通过。
(2)A.切开铜球会使铜球损坏,不符合让铜球完整通过铜环的要求,所以A不可行。
B.继续给铜球加热,根据前面得出的铜球受热体积增大的结论,加热后铜球体积会更大,更不能通过铜环,所以B不可行。
C.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到冰水里,铜球会遇冷,由前面总结的性质可知,铜球遇冷体积会缩小,就有可能再次通过铜环,所以C可行。
故选C。
(3)综合整个实验过程,铜球加热时体积增大,冷却时体积缩小,这种随着温度变化而体积相应改变的性质就是热胀冷缩。
41.(1)B (2)C (3)B (4)C (5)鸭嘴兽作为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见证了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为研究哺乳动物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活化石证据,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哺乳动物从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过程等。
【解析】(1)A.材料明确提到鸭嘴兽像鸟类一样产卵,并非胎生(胎生是部分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如猫、狗),该选项中胎生与事实不符。选项错误。
B.根据材料,鸭嘴兽像鸟类一样产卵(卵生,这是爬行动物的典型繁殖特点),同时像哺乳动物一样用乳汁哺育后代(这是哺乳动物的核心繁殖相关特征),完全符合兼具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特点的描述。选项正确。
C.材料指出鸭嘴兽幼崽通过舔食母兽皮毛上的乳汁获取营养,并非由亲鸟喂食,且鸭嘴兽属于哺乳动物,与亲鸟(鸟类)无关,该选项后半部分表述错误。选项错误。
故选B。
(2)A.题干已限定闭眼觅食场景,视力无法在闭眼状态下发挥作用,且材料中未提及鸭嘴兽依靠视力探测猎物,与题干条件和材料信息均不符。选项错误。
B.材料明确说明鸭嘴兽探测猎物的方式是靠嘴巴上的电感受器捕捉其他动物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电场,未涉及嗅觉相关描述,该选项无依据。选项错误。
C.材料直接指出,鸭嘴兽在水中闭眼觅食时,通过嘴巴上的电感受器感知猎物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电场,从而精准定位猎物,与题干问题完全匹配。选项正确。
故选C。
(3)A.虽然部分哺乳动物身体被毛,但身体被毛并非哺乳动物独有的特征,且材料未将其作为归类的关键依据,同时这一特征也无法区分鸭嘴兽与其他非哺乳动物(如某些有毛的昆虫幼虫),不具备归类的核心决定性。选项错误。
B.材料明确提到鸭嘴兽像哺乳动物一样用乳汁哺育后代,而用乳汁哺育幼崽是哺乳动物的核心且独有的特征,是区分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类群(如爬行动物、鸟类)的关键标志,因此这是科学家将其归为哺乳动物的最主要依据。选项正确。
C.产卵繁殖是爬行动物、鸟类等动物的典型繁殖方式,并非哺乳动物的特征(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鸭嘴兽虽产卵,但这一特征与哺乳动物的核心属性相悖,不能作为归类依据。选项错误。
故选B。
(4)A.野外观察仅能看到鸭嘴兽觅食的整体过程(如如何定位猎物),无法直接探究“电感受器”本身的结构、功能或工作机制,属于间接观察,无法满足深入研究电感受器的需求。选项错误。
B.材料明确提到,鸭嘴兽是通过电感受器捕捉其他动物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电场,而非自身产生电场。该选项研究对象(鸭嘴兽自身电场)与电感受器的功能无关,方向错误。选项错误。
C.要深入研究电感受器,需针对性探究其核心功能(如对电场的感知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如改变电场强度、频率,观察鸭嘴兽的反应)可直接测试电感受器的灵敏度,能精准获取该器官的具体特性,是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方法,符合进一步研究的核心需求。选项正确。
故选C。
(5)作为连接原始动物(如爬行动物,鸭嘴兽保留卵生特征)与现代哺乳动物(如用乳汁哺育后代)的过渡类型生物,鸭嘴兽的生理结构、繁殖方式等特征,能直接佐证哺乳动物从原始爬行动物类群逐步演化的过程,填补了部分演化链条的空白。
通过研究鸭嘴兽的现存状态,科学家可逆向推导早期哺乳动物的生存习性、适应环境的方式,进而更清晰地还原哺乳动物在漫长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路径和关键节点,为构建哺乳动物演化树提供“活的样本”支持。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