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湘科版)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
一、填空题(20分)
1.古希腊学者____________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词中,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是____________的。
3.日晷是我国古代计量____________的仪器。
4.声音由耳廓、____________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递到____________。
5.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____________,并能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____________,做出更好的____________。
6.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____________ ,并将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二、选择题(40分)
7.如图中,哪一个手电筒照出的光线能产生长方形的影子( )。
A.① B.② C.③
8.乐乐一组制作的小车在测试时发现,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 )。
A.车身漂亮 B.车轴不正 C.动力不足
9.赛车的车轮间距比较大是为了( )。
A.节省材料 B.美观漂亮 C.行驶稳定
10.如图,小球在甲、乙两条轨道上运动,我们可以判断( )。
A.甲轨道中,小球做曲线运动
B.小球在甲、乙轨道运动路线相同
C.小球在乙轨道运动速度很慢
11.下列不属于减小阻力的情况的是( )。
A.汽车设计成流线型 B.和谐号的外观设计 C.打开降落伞后,下降速度减慢
12.我们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 )的操作是错误的。
A.每种情况测量1次 B.合理改变垫圈数量 C.确定起点和终点
13.如下图,我们来做手影游戏,通过改变手形,变化出很多有趣的影子。在这个游戏中,( )是阻挡物。
A.手
B.手电筒
C.墙
14.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 )。
A.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
15.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制造出的计时工具叫( )。
A.沙漏 B.钟表 C.日晷
16.呼出气体时,气体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顺序正确的是( )。
A.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B.肺→气管→支气管→鼻腔
C.肺→支气管→气管→鼻腔
17.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米饭 B.苹果 C.猪肉
18.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之间的区别是( )。
A.发声物体质量更大 B.发声物体在振动 C.发声物体体积更大
19.( )不是自然界的声音。
A.风声 B.古筝声 C.雨声
20.要比较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 )。
A.测量相同距离,小球运动的时间
B.测量不相同距离,小球运动的时间
C.肉眼观察小球运动快慢
2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和青山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青山 竹排 B.竹排 青山 C.竹排上的人 竹排
2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了( )。
A.月相变化 B.昼夜变化 C.四季变化
23.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提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被人们称为“浑天说”。
A.诸葛亮 B.麦哲伦 C.张衡
24.小明在今年的肺活量检测中测出肺活量达到了1000毫升,他想要继续增大肺活量,有效的方法是( )。
A.坚持锻炼 B.多吃各种蔬菜 C.多睡觉
25.食物从口腔进入胃中,必须经过的消化器官是( )。
A.大肠 B.食道 C.小肠
26.若调音师发现古琴的某根琴弦发出的声音偏高,那么他可以采取的调试方法是( )。
A.把这根琴弦调得紧一点
B.换一根更短的弦
C.把这根弦调得松一点
三、判断题(10分)
27.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 )
28.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重力、拉力,也可以测量摩擦力。( )
29.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会引起潮汐现象。( )
30.琴弦的粗细都相同的琴发出的声音更协调。( )
31.用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探索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室内阴暗处也可以。( )
32.同一时刻,我国任何地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一致的。( )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单位是分贝(dB)。( )
34.用吸管模拟食道制作消化器官模型时,利用了吸管“管状、连通”的特点,与食道输送食物的功能相匹配。( )
35.打羽毛球时,羽毛球在空中做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
36.大肠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口腔的作用是一样的。( )
四、连线题(5分)
37.将下列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对应的功能优势连线:
口腔有牙齿 增大表面积,充分吸收营养
食道呈管状 磨碎食物,便于后续消化
胃壁柔软可扩张 形成通道,快速输送食物
小肠长且有褶皱 暂时储存更多食物
大肠能吸收水分 减少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粪便
五、简答题(7分)
38.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俩相距5米,小明对着“土电话”的话筒轻声讲话,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小明用手捏住了棉线中间,小刚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
六、实验题(10分)
39.用手电筒照射远近不同的三个木块,使木块投影在后面的墙上 。(只改变小木块离手电筒的距离,不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和位置)
(1)当木块离手电筒近时,看到的影子 。
(2)当木块离手电筒远时,看到的影子 。
(3)我们发现:影子的大小与 和 之间的距离有关。
(4)当投影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 。
七、综合题(8分)
40.请将下图中,对月球概况的描述补充完整。
(1)月球是地球的 ,这类天体是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2)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我们所看到的月亮的光是它 的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由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
(4)月球表面的地形还有高地和“ ”。
参考解析
1.亚里士多德
【解析】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得出“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
2.竹排 运动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所以竹排相对于青山是运动的。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3.时间
【解析】日晷又称“日规”,也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方位,人们就可以确定现在是什么时刻。
4.外耳道 大脑
【解析】声音传播到耳朵时,首先由耳廓收集,然后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鼓膜振动后,通过听小骨等结构将振动传递到内耳,最终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大脑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5.学习机会 反思和改进 解决方案
【解析】工程师通过测试模型来发现问题,不成功的模型不是失败,而是一个学习机会(因为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教训)。根据这些问题,工程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最终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更有效或更可靠的设计)。
6.水分
【解析】在人体消化器官的消化作用下,食物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将剩余的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
7.B
【解析】圆柱从侧面(即图中①或③的方向)照射时,光线垂直于圆柱的底面直径,此时圆柱的投影是圆形;而从顶面(图中②的方向)照射时,投影是长方形。故选B。
8.B
【解析】小车不走直路通常与结构稳定性有关。车轴不正会导致左右车轮转动方向不一致,使小车偏离直线行驶。车身漂亮与行驶方向无关,动力不足主要影响速度而非方向。故选B。
9.C
【解析】赛车的车轮间距较大是为了增加行驶时的稳定性。车轮间距(轮距)越大,车辆在高速行驶或转弯时重心更稳,不易侧翻。选项A“节省材料”不符合实际,因为增大轮距可能使用更多材料;选项B“美观漂亮”并非主要设计目的;选项C“行驶稳定”正确反映了增大轮距的科学作用。故选C。
10.A
【解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甲轨道是弯曲的,小球在甲轨道上会随轨道弯曲做曲线运动;乙轨道较平直,小球会沿直线运动,因此二者的运动路线并不相同,也无法根据题意判断乙轨道上小球运动的速度一定很慢,故选A。
11.C
【解析】A.汽车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属于减小阻力的情况。
B.和谐号的外观设计采用流线型,同样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C.打开降落伞后,伞面增大空气阻力,使下降速度减慢,属于增大阻力的应用。
故选C。
12.A
【解析】A. 每种情况测量1次,错误;科学实验中,多次测量能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仅测一次可能导致结果不可靠。
B. 合理改变垫圈数量,正确;改变垫圈数量可调整拉力大小,符合实验目的。
C. 确定起点和终点,正确;固定距离是测量运动时间的必要前提。
故选A。
13.A
【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手电筒是光源,墙是投影面,而手挡住了光,从而在墙上形成影子,所以手是阻挡物。选A。
14.B
【解析】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环形山。环形山由陨石撞击形成,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是月球最典型的地貌。火山并非月球主要特征,而“海洋”实际是月海,由古代熔岩凝固形成,并非真正的水域。故选B。
15.C
【解析】日晷是利用太阳照射物体时影子的位置变化来计时的工具。沙漏通过沙子的流动计时,钟表依靠机械结构或电子元件,均与影子无关。故选C。
16.C
【解析】A.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这是吸气时的顺序(气体从鼻腔进入,经过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B.顺序颠倒,支气管应在气管之前(气体从肺先到支气管,再到气管)。
C.呼出气体时,气体从肺中排出,首先经过支气管(将气体从肺中导出),然后经过气管(主气道),最后从鼻腔呼出体外。
故选C。
17.B
【解析】A. 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用于提供能量,不含丰富维生素。A选项错误。
B. 苹果属于水果类,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B选项正确。
C. 猪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主要提供身体所需能量和生长物质,维生素含量较低。C选项错误。
故选B。
18.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而不发声的物体没有振动。A选项和C选项提到的质量或体积大小与是否发声无关,例如不同质量或体积的物体都可能发声或静音。故选B。
19.B
【解析】A. 风声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B. 古筝声是人为弹奏乐器发出的声音,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不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C. 雨声是水滴从空中落下时与地面或物体碰撞产生的自然现象,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故选B。
20.A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相同时间比距离或相同距离比时间。题目中轨道相同,即距离相同,只需测量各小球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快。B选项距离不同无法直接比较,C选项肉眼观察不准确。故选A。
21.A
【解析】判断物体运动需选定参照物。第一句“竹排江中游”描述竹排运动,此时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变化,故参照物为青山。第二句“青山两岸走”描述青山运动,此时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变化,故参照物为竹排。A选项正确对应这两个参照物。
故选A。
22.A
【解析】A.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太阳照射月球的部分被地球观察到的不同形状所导致的现象,因此A选项正确。
B.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与月球公转无关,因此B选项错误。
C.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及地轴倾斜引起的,与月球公转无关,因此C选项错误。
故选A。
23.C
【解析】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如蛋壳包裹大地如蛋黄。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他完善了浑天说理论并制造了浑天仪,因此该学说与他直接相关。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军事家,与天文理论无关;麦哲伦是航海家,证明了地球是球体,属于地圆说。故选C。
24.A
【解析】肺活量反映呼吸能力,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有效提高肺活量。多吃蔬菜有益健康,但无法直接增强呼吸肌;多睡觉帮助恢复,但无法锻炼肺部。故选A。
25.B
【解析】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从口腔进入后,经过咽进入食道,食道通过蠕动将食物送入胃中。大肠和小肠位于胃之后,负责后续的消化和吸收,并非必经路径。故选B。
26.C
【解析】琴弦的音调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调整方法包括改变琴弦松紧、长度或粗细。题目中琴弦声音偏高,需降低音调。
A.调紧琴弦会增加振动频率,使音调更高,错误。
B.换更短的弦同样会提高频率,导致音调更高,错误。
C.调松琴弦会减少振动频率,从而降低音调,正确。
故选C。
27.√
【解析】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不适合人类生存。
28.√
【解析】弹簧测力计通过弹簧的形变测量力的大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力。摩擦力作为力的一种,可通过间接方法测量。例如,当物体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此时可直接读数。因此题目描述正确。
29.√
【解析】潮汐现象主要由月球引力作用形成。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其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周期性涨落。虽然太阳引力也有影响,但月球距离地球更近,因此是主要原因。题目正确指出了月球引力与潮汐的关系。
30.×
【解析】声音的高低与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琴弦越粗,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琴弦越细,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若所有琴弦粗细相同,只能通过调整长度或松紧改变音调,但不同音调的组合需要不同粗细的弦才能更和谐。因此,粗细相同的琴弦无法保证声音协调。
31.×
【解析】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变化来计时,必须处于阳光下才能形成影子。室内阴暗处无阳光,无法产生影子,因此不能使用日晷观测。该题考查影子的形成条件,需明确光源(太阳)的必要性。
32.×
【解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由太阳位置决定。我国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不同地区经度差异明显。同一时刻,东部和西部太阳位置不同,导致影子方向不一致。例如,北京时间12点时,东部地区太阳接近正南,而西部地区太阳仍偏东南,因此影子方向不同。
33.√
【解析】声音的强弱在物理学中用“响度”来描述,而“音量”是生活中对响度的通俗说法。分贝(dB)是用于衡量声音响度(音量)大小的单位,比如轻声耳语大约是30分贝,正常交谈大约是60分贝等。所以“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单位是分贝(dB)”这一表述是正确的。
34.√
【解析】食道是输送食物的通道,其结构呈管状且上下连通。吸管的管状形态和连通特性能够模拟食道的基本结构,从而帮助理解其输送功能。题目中提到的特点与食道功能相符,因此正确。
35.×
【解析】打羽毛球时,羽毛球在空中受到重力、空气阻力等多种力的作用,其运动轨迹是曲线,不是直线运动,所以该说法错误。
36.×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进一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不参与淀粉分解。题目中“大肠分解淀粉”的说法错误。
37.
【解析】口腔有牙齿:牙齿可磨碎食物,让食物更易被后续消化器官处理,对应“磨碎食物,便于后续消化”。
食道呈管状:管状结构能形成通道,快速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对应“形成通道,快速输送食物”。
胃壁柔软可扩张:这种结构使胃能暂时储存更多食物,为后续消化提供时间,对应“暂时储存更多食物”。
小肠长且有褶皱:长且有褶皱的结构增大了表面积,让小肠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应“增大表面积,充分吸收营养”。
大肠能吸收水分:通过吸收水分,减少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最终形成粪便,对应“减少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粪便”。
38.因为棉线可以传播声音。因为棉线被捏住后,停止了振动,就不能传播声音了。所以小刚就听不到声音了。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棉线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小明在5米远的地方轻声讲话,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如果小明用手捏住了棉线的中间,棉线停止了振动,就不能传播声音了,所以小刚就听不到声音了。
39.(1)大 (2)小 (3) 遮挡物 光源 (4)大
【解析】(1)当木块离手电筒近时,光线被遮挡后形成的影子在后面的墙上占据的空间较大,所以看到的影子大。
(2)当木块离手电筒远时,光线被遮挡后形成的影子在后面的墙上占据的空间较小,所以看到的影子小。
(3)从实验中改变木块离手电筒的距离这一变量可以发现,影子的大小变化是因为遮挡物(木块)和光源(手电筒)之间的距离改变导致的,所以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4)当投影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其挡住光线形成的影子在屏上所占据的范围就越大,所以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40.卫星 反射 环形山 月海
【分析】月球,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卫星是指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2)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由流星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
(4)月球表面的地形还有高地和“月海”,月海是相对平坦、颜色较深的区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