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一协作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一协作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2.C3.A4.D5.B6.B7.B8.C9.C10.B11.A12.B13.D14.A15.B
16.B17.C18.C19.C20.B21.C22.B23.A24.B25.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林则徐:邓世昌
7.军事工业:求富
8.1898:明定国是
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1922: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三、材料分析题
31.(8分)》
(1)影响:《资政新篇》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为近代化探索提供了思路(2分)。
(2)积极作用: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培养近代技术人才(2分)。
(3)历史意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4)共同主题:近代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或“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救国尝试”,符合题意即可,2分)。
32.(8分)
(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4分,答对3场得4分,答对2场得3分,答对1
场得1分)。
(2)条约:《辛丑条约》(2分)。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
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仅保留形式上的独立主权(2分)。
33.(8分)
观点一: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2分)
论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促进了思想解放(任答2点,每点2分)。
结论:辛亥革命实现了其核心目标,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成功的革命(2分)。
观点二: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革命(2分)
论据: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的统治: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民生问题仍未改善(任答2点,每点2分)。
第1页/共8页
结论: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未完成的革命(2分)。
观点三: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局限性(2分)
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思想(2分);但是它未改变社
会性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2分)
结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但其局限性也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2分)。
(任选一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得分)
34.(8分)
(1)内在联系: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储备;五四运动推
动新文化运动向传播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2分)。共同作用: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2分)。
(2)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任答2点,每点2
分,共4分)。
35.(8分)
示例一:近代中国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2分)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是这一时期的核心特
征(1分)。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毁,列
强侵略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答2点,每点2分)。
综上,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主权丧失、经济调敝,民族屈辱成为近代中国的鲜明印记(1分)。
示例二:近代中国史是一部救亡探索史(2分)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各阶层在器物、制度、思想层面持续探索,救亡图存是历史主线(1分)。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等企业,开启器物层面的自救: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尝试制度变革:革命党
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推动思想启蒙(任答2点,每点2分)。
综上,这些探索虽有曲折,但推动中国逐步近代化,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1分)。
示例三: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双重交织的演进史(2分)
近代中国屈辱与探索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1分)。
圆明园被焚毁的屈辱,促使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维新派变法和革命党人
革命:辛亥革命未改变社会性质,但推动新文化运动兴起(任答2点,每点2分)。
第2页/共8页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
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
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版八上1-12课。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统计,1831-1838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因鸦片走私外流的白银约1000万两,而同期清政府年均财政收
入仅约4000万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解体
B.鸦片大量走私
C.列强资本输出
D.巨额战争赔款
2.下图是某同学根据课外资料所绘制的数据图表。由图表可知,此时
年平均数单位:(镑)
2500000
2090406
2000000
T66446
1500000
1000000
882495
500000
0
1838-18421843-18471848-1852
1838一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
图1
A.中国成为英国的工业原料产地B.英国对华的资本输出不断增加
C.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商品输出D.中国完全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3.对于鸦片战争,英国称之为“通商战争”,美国学者称之为“中英战争”。二者的观点都(
A.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反映了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
C.描述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D.揭示了清军战败的主要原因
第1页/供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4.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任务是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期统治B.大力发展教有,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D.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5.林则徐在《四洲志》中介绍西方历史地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举动
体现了近代中国人()
A.开启制度变革的尝试
B.探索救国道路的开端
C.放弃传统的华夷观念
D、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6.下图是《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可用于说明
300
239.48
250
216.13
200
150
96.9
Q0.07
100
%
0
1842年
1845年
1851年
1854年
图2
A.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D.鸦片战争后英国实现预期目标
7.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仅通过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且不承认外国使节的平等地位:鸦片战争后,被迫
开放多个通商口岸,还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这一变化说明()
A.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对外贸易B.清政府传统外交格局逐浙瓦解
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主动融入近代国际秩序
8.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两部重要文献。前者提出“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的平均主义方案,后者倡导“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的发展主张。二者的共
同特点是()
A.顺应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
B.得到农民阶级的普遍拥护
C.脱离社会实际而未能实施
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9.有史学家评价某场运动:“它不仅猛烈冲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根基,还在一
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为后来的民主革命积累了经验。”这场运动
A.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标志
B.结束了消王朝的专制统治
第2页/供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