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天津市塘沽一中、二中、六中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天津市塘沽一中、二中、六中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天津市塘沽一中、二中、六中八年级(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分。
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载了一个英国人的话:“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材料反映了(  )
A. 鸦片输入的危害 B. 中国经济的落后 C. 清政府政治腐败 D. 英国的侵略罪行
2.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下列内容属于该条约条款的是(  )
A.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作为赔偿军费
B. 准将九龙一司给予大英国君主……据守主掌
C.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D. 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天津、南京等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3.“圆明园全毁了:一半烧在火里,一半抢走!一半的二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博物馆里,一半的二分之一在另一个国家的博物馆里。”材料中两个“国家”分别指的是(  )
A. 英国、美国 B. 英国、法国 C. 英国、俄国 D. 美国、日本
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
A. 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B. 掠夺了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的条款出自(  )
A. 《马关条约》 B. 《南京条约》 C. 《北京条约》 D. 《天津条约》
6.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主张。这反映了其(  )
A. 彻底废除封建礼教 B. 追求社会财富均等 C.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 重视反击外来侵略
7.如图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某一事件。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 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C.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D. 宣告这场农民起义的失败
8.有人评论洋务运动是“一手欲取新器,而一手仍握旧物”;“新其貌,而不新其心。”对这一评价的正确理解是,洋务运动(  )
A. 挽救了国家的颓势 B. 局限于军事和生产技术层面
C. 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D. 所办企业皆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9.面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边疆危机,清政府先是主动军事出击,收复部分区域;再通过积极外交斡旋,辅以军事配合,最终收回被占的部分领土。材料描述的是清政府收复(  )
A. 台湾 B. 新疆 C. 西藏 D. 谅山
10.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了某条约,该条约中有一条款体现了列强的侵华特点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请问这一条款是(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兵费2亿两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以下资料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出生地点:江苏南通
主要生平:15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42岁创办大生纱厂
经济观点:世界经济之潮流喷薄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
A. 严复 B. 李鸿章 C. 张謇 D. 谭嗣同
12.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 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13.据记载:“戊戌变法‘虽然只持续了103天,但它所倡导的变革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体现了戊戌变法的(  )
A. 短期成效 B. 历史局限性 C. 深远精神影响 D. 阶级局限性
14.20世纪初在中国爆发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这场运动是(  )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三元里斗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15.“‘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珍贵图书文物,如著名的《永乐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户都银库的300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6页“相关史事”)关于材料所反映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联军”由英、美、俄等11国组成 B. 皇家园林圆明园被大肆抢劫并烧毁
C. 日本趁机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D. 此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16.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它是(  )
A. 中国共产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国民党 D. 兴中会
17.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孙中山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三民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18.如图反映的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的过程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影响
C. 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D. 北洋政府统治形成的原因
1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剧变。辛亥革命对中国政府民主化的贡献在于(  )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推翻了封建制度
C.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0.“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事已至此,惟有起兵。”为此,孙中山等人发动了(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运动 D. 北伐战争
21.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是指(  )
A. 张勋复辟 B. 袁世凯称帝 C. 蒋介石任总统 D. 溥仪称帝
22.袁世凯死后盘踞东北的军阀是(  )
A. 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 B.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C. 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D. 唐继尧为首的滇系
23.黄克武在《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记载,“自1916年至1928年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这反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
A. 独裁专制、政治黑暗 B. 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C. 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D. 列强侵略、分区占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4.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与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根据图一分析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指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及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与图三相关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3)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四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遭受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并分析这次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出现的变化。
(4)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与图五的不平等条约有关的战争。
(5) 以上材料图三至图五反映了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均以失败而告终,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25.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几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拔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上册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他们的英勇抗击行为,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上册教材
(1) 材料一是该起义前期革命纲领的内容,这个纲领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他们想要建立怎么样的理想社会?后期颁布的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纲领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图①是在中国近代哪次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二图②与中国近代哪次运动有关?拉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 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运动?在抗争中取得很大的胜利,请举出一例。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1) 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他的成立有什么作用?
(2) 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4) 根据材料三、四,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C
6.B
7.A
8.B
9.B
10.D
11.C
12.B
13.C
14.B
15.D
16.B
17.A
18.A
19.C
20.A
21.B
22.C
23.C
24.【小题1】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事件:虎门销烟。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小题2】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3】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小题4】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小题5】根本原因:制度落后,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5.【小题1】《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
【小题2】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小题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公车上书。
【小题4】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迫使八国联军退回天津(或廊坊大捷)
26.【小题1】(1)据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可知,“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武昌起义,根据材料二可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建立中华民国(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它的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
(4)根据材料三、四可知,辛亥革命的影响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故答案为:
(1)中国同盟会;作用: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第9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