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稀释浓硫酸
C. 倾倒液体 D. 测定溶液
2.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实验,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
B.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C. 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D. 量水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其他操作正确,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已知在、时的溶解度分别为、,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的质量分数为 B. Ⅱ中溶液是时的不饱和溶液
C. Ⅱ中的质量分数是中的倍 D. Ⅲ中有晶体析出
4.时,把放入水中,使其充分溶解时的溶解度为。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和个数一定相等
C. 溶液的质量为 D.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5.如图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 B. C. D.
6.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氢氧化钠、苛性钠、、碱 B. 氢氧化钙、火碱、、碱
C. 氧化钙、消石灰、、氧化物 D. 氯化钠、食盐、、盐
7.工厂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为了检验某工厂的酸性废水处理后是否还呈酸性,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滴入石蕊试液 B. 滴入溶液
C. 加入氧化镁粉末 D. 加入少量铜粉
8.新闻报导某处养殖池的白虾大量暴毙,调查后初步推测是高温与暴雨,使养殖池的溶氧量和值剧烈变化,导致水质改变所造成的。专家建议为避免白虾大量死亡,应注意水温变化,可先用水车调整水中的溶氧量,并监控水中的值,投放熟石灰氢氧化钙调整至合适的值。关于上述专家建议的方法,下列说明何者最合理( )
溶氧量: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量
A. 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值增加 B. 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值减少
C. 使水中的溶氧量减少,值增加 D. 使水中的溶氧量减少,值减
9.常温下;将溶液含滴酚酞逐滴加入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数目不断增加
B. 滴加完毕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溶液为
C. 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断升高
D. 滴加结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
10.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向含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B. 加水稀释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1.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 )
A. 溶质质量分数 B. 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C. 溶液的 D.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12.下列除杂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对象 试剂及方法
粉末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除去中的气体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A. B. C. D.
13.取少量久置于空气中的碱石灰和的混合物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出现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加足量稀盐酸,出现气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中一定有 B. 中可能有 C. 中一定有 D. 中一定有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C. 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 若要将组成在点的甲溶液转变为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5.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小明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 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 时溶液的 D. 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二、非选择题
16.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对青蒿素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而荣获了诺贝尔奖。她用乙醚代替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说明研究青蒿素在不同的______选填“溶质”或“溶剂”中的溶解性很有价值。为了提高药物在水中或油中的溶解性,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修饰,说明物质的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作中含有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配制生理盐水需要的溶液______。
17.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性。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探究其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
若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溶液可能是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进一步探究固体变质的程度,若加入的是过量的溶液溶液呈中性,现象为______,现象为______,则证明该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
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至少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配制该溶液需要______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蒸发______水,可变为的溶液。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向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色。
向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则溶质中一定有______。
实验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通过证明反应物消失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可以通过图中______现象,证明图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要证明图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溶液 石蕊试液 粉
借助传感器对稀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甲同学用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的变化如图,判断溶液是______,实验进行到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据此可得出反应过程中______填“吸收”或“释放”能量的结论。
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______。
1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丙同学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现象______。
【实验报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混合后的成分。
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写化学式。
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猜想:;乙猜想、;丙猜想:、、;你的猜想:______。
【交流讨论】
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______ ______ 你的猜想成立
20.某化学小组同学按下图对碱的化学性质展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下层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溶液中呈碱性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和;猜想四: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 观察到 ______ 猜想三成立
乙同学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 与甲同学相同的现象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同学们分析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______。
甲同学加入过量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同学们交流后认为,用其他方法也能检验出某溶液中是否同时含有和,下列各组方法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取样,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B.取样,先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入氯化铜溶液
C.取样,先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21.某兴趣小组对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某小组同学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某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该同学在室温下借助传感器设计了以下实验:
的盐酸与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的氢氧化钠溶液与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变化;的盐酸与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三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该同学设计实验的原因是______也可能有温度升高的现象。
基于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的证据是______。
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
任务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相同状况下,单位体积的溶液中离子数目相同,电导率相同,离子越多,电导率越大。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电导率相同的盐酸,测得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
结合资料解释段曲线下降的原因______。
A.反应过程中离子数目减少
B.反应过程中离子数目不变
判断点溶液呈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变化。
取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得到溶液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在、、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2.为测定某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其他杂质忽略中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废液于烧杯中,然后向该废液中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后得到沉淀质量如下表。试回答: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生成沉淀质量
第二次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所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除锈废液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至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溶剂;结构;
;溶液具有稳定性;
17.吸水;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稀盐酸或稀硫酸;或;
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氢氧化钙溶液;
18.烧杯;搅拌,加速溶解;;大于;;
;;红;氯化钠或;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无气泡产生;;
稀盐酸;、;释放;如果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会导致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19.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
、;

、;
丙;盐酸可与碳酸钙反应,二者不能同时存在;
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0.;

和;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是红色;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检验且将碳酸钠除尽;

21.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
实验中溶液温度升高,实验中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中;

22.、;


第7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