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宁明县2025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中检测
历 史
(考试时间: 75分钟 满分: 75分)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法老们之所以将这些建筑修建成锥体的样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其形制与高度被认为是通往永恒国度的天梯,能使法老的灵魂与权利永久存续,材料中的建筑是指
A.石雕圣像 B.狮身人面像 C.埃及神庙 D.埃及金字塔
2.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古巴比伦,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这个时期的古巴比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得益于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D.农业发展的需要
3.在两河古文化的泥板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商业法律:欠债如何处理?借债要如何订约?债务的继承、财产的继承都规定的清清楚楚…,材料中的“泥板文件”最有可能是
A.埃及太阳历 B.《秦律》 C.《汉谟拉比法典》 D.两河流域的阴历
4.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高又宽,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
A.商贸繁荣 B.矛盾尖锐 C.法制完善 D.等级森严
5.《剑桥古代史》中记载,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可以穿波斯的拖鞋,枕迦太基的枕头,这表明雅典
A.农业经济发达 B.殖民扩张频繁 C.海外贸易发达 D.大量种植经济作物
6.“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
A.战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B.暴力冲突也是文明传播的方式
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战争给东方世界带来巨大破坏
7.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奴隶制迅速发展,奴隶处境悲惨,导致奴隶激烈反抗,这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斯巴达克起义 B.希波战争 C.布匿战争 D.亚历山大东征
8.如表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学习主题:
《荷马史诗》 《掷铁饼者》 帕特农神庙 苏格拉底
A.希腊古典文化 B.中世纪欧洲古典文化 C.封建时代亚洲古典文化 D.罗马古典文化
9.罗马建筑吸收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九年级 历史 第1页(共4页)
A.克里特岛宫殿遗址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D.奥林匹亚神庙遗址
10.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A.庄园与法庭 B.封君与封臣 C.天皇与武士 D.国王与领主
11.13世纪英国黑尔斯庄园的法庭档案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农民丢失了一头黑母牛,他在领主的牛棚里发现了自己走失的牛,但领主却拒绝归还,所以这个农民就向庄园法庭起诉,法庭判定领主要归还该农民的牛。这个案例主要说明庄园法庭
A.促使庄园走向衰落和瓦解 B.根本上维护佃户的利益
C.一定程度限制领主的特权 D.稳固了庄园的社会等级
12.“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B.完全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
C.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 D.是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
13.谚语是历史的写照。对下列谚语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谚语 解读
① 最美好的花朵 指的是教育与学术出现新的气象——大学兴起
②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取得完全自治
③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反映了西周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④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A.③ B.② C.① D.④
14.《罗马民法大全》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和之前的法律相比,它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民法大全》的
A.保守性 B.进步性 C.残酷性 D.等级性
15.阿拉伯人和西欧人在研究希腊作品时,都派人专门到拜占庭搜寻古希腊人的书籍,拜占庭是地中海世界古代希腊文化的主要基础。这表明拜占庭帝国
A.传承了欧洲的古典文化 B.受教会神学文化绝对控制
C.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D.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16.大化改新后,日本建都平城京,在城市布局方面与唐朝都城长安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结合平城京的地理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日本民族
A.致力交流与合作 B.善于学习与创新 C.主张模仿与取巧 D.追求自由与平等
17.在镰仓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中心的所谓“公家”政权开始衰落,而以幕府为中心的所谓“武家”政权和武士阶层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时
A.幕府将军完全听命于天皇 B.国家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天皇 D.幕府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18.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翻译为阿拉伯文,这一举措的影响是
A.扩大了帝国版图 B.促进了半岛统一 C.增强了经济实力 D.促进了文化繁荣
九年级 历史 第2页 (共4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9分)
19.(10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晦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 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于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 A 处是哪个国家 (1分)分析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二(教皇)扮演着社会仲裁者的形象,……任意干涉各国的内政,神权逐步凌驾于王权之上;经济上,教会采取各种方式巧取豪夺国家的土地,占有国家封建地产的三分之一以上;思想上,当时百姓大多是文盲,教会完全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基督教在西欧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上的地位如何 (3分)
材料三 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摘编自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 (1分)并概括其创立这一宗教的目的。(1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分)
20.(14分)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是一座石碑,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一部法典。下面这段材料就是法典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奴隶主则只需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个国家颁布的哪部法典 (2分)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 (1分)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它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以后罗马共和国每颁布一个成文法典,平民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便提高一步。
———摘编自陈筠、防微译《十二铜表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颁布的突出作用,(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2分)
九年级 历史 第3页(共4页)
材料三 (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但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法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马共和国在法制建设上遇到的挑战,(2分)并指出解决对策。(1分)
材料四 由于《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的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意义。(3分)
21.(15分)积极的改革能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学们围绕“改革与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任务一 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初步感知“改革的魅力”。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3分)
【任务二 知识梳理】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近代欧亚大陆社会出现变化的历程。
材料二
时期/国家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衰亡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 ① 843年,帝国一分为三
中世纪欧洲 城市自治运动、大学兴起
拜占庭帝国 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 1453年灭亡
日本 ② 孝德天皇 ——
阿拉伯帝国 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1258年灭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和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2分)请你总结欧亚大陆社会出现变化的原因。(2分)
【任务三 观点论证】某同学们为研究世界古代史的“改革与发展”,绘制了以下时间轴。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时间轴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九年级 历史 第4页 (共4页)宁明县2025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中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6分)
题目
1
2
3
4
5
8
9
1
1
1
1
1
1
1
0
3
4
5
6
8
答案
D
A
B
B
A
B
D
非选择题(39分)》
19.(1)(4分)国家:古印度。(1分)原因:佛教教义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宣扬“众生平等”受到社会底
层百姓的欢迎;主张“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每点1分,共3分)
(2)(3分)地位:政治上,教皇凌驾于君主之上;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思想文化上,控制思想,
打击异端。(每点1分,共3分)
(③)(3分)创立者:穆罕默德。(1分)目的: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1分)作用:促进了阿拉
伯半岛的统一。(1分)
20.(①)(3分)国家:古巴比伦。(1分)法典:《汉漠拉比法典》。(1分)阶级:奴隶主阶级。(1分)
(②)(5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
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每点1分,共3分)地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
洲法学的渊源(每点1分,共2分)
(③)(3分)挑战:罗马版图不断扩大,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增多;社会经济发展,《十
二铜表法》等原有法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对策:推动罗马法发展,颁布万民法。(1分)
(④)(3分)意义: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
法的基础。(每点1分,共3分)
21.(1)(5分)不同:改革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改革后,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供兵役服务。(意思
相近即可。2分)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每点1分,共3分)
(2)(4分)①:查理曼。(1分)②:大化改新。(1分)原因:满足统治的需要;品经济的发展。(每点1分,共2
分)
(3)(6分)
【示例一】
1
观点: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分)
论述:伯里克利改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这
些改革措施推动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日本在大化改新中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
经济制度,使日本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进入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能够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促进社会发展及进步的有效途径。
【示例二】
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1分)
论述: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实行封君封臣制,形成了以土地
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至11世纪,这种封建制度在西欧已普遍存在,从而推动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646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4分)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改革采取得当的措施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等领
域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分)
附:评分标准
水平分等级
分值
观点
材料运用及论述
结论
6分
观点明确且符合史实,
紧扣自己的观点,运用两个及以
有总结提升,不照
无价值导向错误,1分
上的史实,2分;史论结合,逻辑
搬观点,1分
清晰2分
3
5分
观点明确目符合史实。
紧扣自己的观点,运用两个及以
无总结提升,不赋
无价值导向错误,1分
上的史实,2分;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2分
观点明确且符合史实,
紧扣自己的观点选择两个及以
有总结提升,不照
无价值导向错误,1分
上的史实,2分;史论结合不充
搬观点,1分
分,1分
4分
观点明确且符合史实,
能够围绕观点选择两个及以上
有总结提升,不照
无价值导向错误,1分
的史实,没有展开论述,2分
搬观点,1分
观点明确且符合史实,
能够围绕观点选择两个及以上
无总结提升,不赋
无价值导向错误,1分
的史实,没有展开论述,2分

2
3分
观点明确且符合史实,
能够围绕观点选择两个及以上
无总结提升,不赋
无价值导向错误,1分
的史实,没有展开论述,2分

观点不明确,不赋分
能够围绕观点选择两个及以上
无总结提升,不赋
的史实,2分;史论结合不充分,

1分
2分
观点不明确,不赋分
仅能选择中外相互关联的史实,
无总结提升,不赋
没有展开论述,2分

1分
仅有观点且与材料相
没有史实,没有论述,不赋分
无总结提升,不赋
关,无价值导向错误,1


0分
没有凝练观点,不赋分
简单罗列史实,没有论述,不赋分
无总结提升,不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