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盐山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盐山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白虎通·宗族》记载“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春秋公羊传 ·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材料中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下图中的主人公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汉藏友好 D.强化边疆控制
3.判断以如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 ()
A.辽、西夏、金 B.西夏、北宋、辽 C.金、辽、北宋 D.金、西夏、南宋
4.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 ()
A.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 B.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
C.提高行政决策效率 D.快速处理紧急军务
5.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人中国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C.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在于 ()
A.牵制总统权力 B.防止内阁专权C.维护共和体制 D.维护法律尊严
7.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指出:“如果毛泽东不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就不可能掌权。”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中共领袖是在()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8.东晋初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士族专权取代了皇权政治 B.出现权力制衡机制
C.势力均衡有利于政权稳固 D.士族专权威胁皇权
9.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10.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11.下列历史事件和现象反映的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①统治危机初步显现②孕育着向近代转型的因素
③科技水平领先世界④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提倡民主科学 B.坚持“中体西用” C.主张维新变法 D.宣传马克思
主义
13.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14.下图为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江亭望雁图》。马远的画作在构图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绘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此种独特画风反映了南宋 ()
A.偏安东南的政治局面 B.市民阶层素养的提升
C.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15.如果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一单元主题应是()
A.侵略与危机 B.抗争与探索 C.立宪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16.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科学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为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学者所公认。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就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由此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到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变法思潮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了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广泛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积极著书立说,并形成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启蒙思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的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高涨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其次是权力集中。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宗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材料二《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C2.B3.B4.A5.A6.A7.D8.D9.B10A11.C12A13.C14A15B16.C
17.(1)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背景: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派的大力宣传;洋务运动的破产。积极作用:传播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启迪了民智;发展成为一场进步的政治改革运动。
18.(1)主要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掌控地方赋税;等。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
(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积极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9.(1)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表现: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任答三点)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任答三点,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适当得分)
20.(1)同:目的都是为巩固统治;且分封制下层层分封的都是土地和人口。
异: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而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只分封同姓子弟;西周的分封制之下,诸侯在自己封地内掌握较大的权力,有独立性;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之下,王国权力缩小,受到中央政府的适当制约。
(2)特点:打破了世袭的血缘政治,郡守、县令直接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