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2345678910AABCDAABCA111213141516171819202CADDBDD2122232425DD二、综合题(26题14分,27题11分,共25分)26、主题:古代生产工具的演变。(2分)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者: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2分)(2)趋势:周王室地位呈现的趋势是逐渐衰落。(2分)证据:金村V号墓的周天子墓葬规模较小,而胡庄韩王陵和邯郸二号陵的韩王和赵王墓葬规模较大。(或者金村V号墓周天子陪葬坑/墓的数量少,而胡庄韩王陵和邯郸二号陵的韩王和赵王陪葬坑/墓数量较多)(2分)(3)内容:“决裂阡陌”指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教民耕种”指鼓励耕战(或者鼓励耕织,奖励军工)。(两点3分)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两点3分)27.(1)(1)特征:多个发源地(多源交融);多元一体。(任答1点2分)文化圈:吴越文化圈。(2分)(2)纪年法:王位纪年法。(1分)左壁铭文: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2分,只写统一度量衡,1分);底部铭文:秦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2分,只写统一度量衡,1分)(3)(2分)①春秋时期青铜牺尊。历史价值:说明当时人们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以用于农业生产。艺术价值:造型独特,以动物为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或纹饰精美,雕刻精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科学价值: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制造工艺的高超。④西周早期利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历史价值:有利于研究武王灭商(或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的历史。艺术价值:造型庄重,纹饰精美,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西周书法艺术的重要史料。科学价值: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制造工艺的高超。说明:任答1个角度;:选取②或③可参照①、④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据考古学家考证,早期北京人的寿命如下表,出现表格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总人数 14岁 30岁以下 45—50岁 50—60岁 死亡年龄不明39 39. 5% 7% 7. 9% 2. 6% 41. 9%A.环境险恶,工具简陋 B.不会用火,只吃生食C.没有工具,食物匮乏 D.个体生活,难以生存2.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3.考古发现,猪肉是史前时期的奢侈美食,在距今 5000 年前后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中,大型墓主人因食用猪肉而滋生的病菌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墓主人。这一现象可以佐证()A.食物种类非常丰富 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C.祭祀文化十分普及 D.手工技术水平先进4.从如图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可以看出()A.早期智人的出现 B.审美意识的开始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打制石器的变化5.“帝喾育有诸般子弟,然舜虽出身低微,却德才兼备、品行高洁。帝喾闻舜之贤名,欲舍己子而传位于舜。”这表明当时的权力传承推举标准是()A.部落势力 B.传子世袭 C.征战功绩 D.举贤禅让6.禹在位时,制定了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也愈加严重,此后,夏朝还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国家形态成熟 B.进入铁器时代 C.文明开始起源 D.出现社会动荡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7.据史书记载,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由宁(安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据此可知,商朝“崭新时期”出现主要得益于()A.稳定的政治统治 B.充足的水源保障C.强大的军事实力 D.坚固的城池防御8.如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A.炎黄联盟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文景之治9.西周时期,青铜器“宜侯矢(cè)簋”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宣侯并赏赐土地、奴隶等事宜,该铭文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0.春秋时期,周王朝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不断袭扰中原,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于是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A.民族交融 B.文化创新 C.经济发展 D.制度革新1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墨家学派主张“选贤任能”;法家学派主张“以法为本,控制臣民”。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A.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B.强调道德教化 C.重视政治秩序的建设 D.尊重个性自由12.《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它不仅详细介绍了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与此相对应的理念是()A.孔子的仁者爱人 B.老子的道法自然 C.韩非的以法治国 D.墨子的兼爱非攻13.2200多年来,无论岷江出现洪峰还是枯水,它都忠实地把农业所需要的水量,源源不断地送往成都平原,成就着“天府之国”的富庶。材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A.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 B.打下了秦统一六国基础C.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D.改善了南北地区的交通14.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了《道德经》的一句名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B.以“德”治国 C.兼爱、非攻、尚贤 D.以“法”治国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15.如题下表中的先秦古籍名句共同体现了()名句 出处国将兴,听于民 《左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A. “无为而治”的主张 B. “仁者爱人”的观点C. “尊卑有序”的理念 D. “以人为本”的思想16.20世纪初,王国维先生通过对甲骨文字的考释,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商代历史的可靠性,确定了商代为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时代。这段材料反映了甲骨文的()A.发掘情况 B.制造工艺 C.造字方法 D.史学价值17.《黄帝内经》讲述了养生、预防、阴阳、脏象、经络、论治、药性理论、运气学说等内容。在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均将《黄帝内经》视为医学经典著作。据此可知,《黄帝内经》()A.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B.内容丰富,影响广泛C.奠基之作,领先世界 D.理论完善,与时俱进18.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19.秦时,某官吏“纠弹劾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被称为“风霜之吏”。该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20.对比下列两种制度,从中可以得出的变化趋势是 ()项目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传承方式 诸侯爵位世袭 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地方权力 诸侯有封地,有经济收入 郡县长官无封地,只有俸禄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 郡县要绝对服从中央管理A.传承方式没有变化 B.地方权力越来越大C.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中央集权趋势加强21.归纳概括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如图是学习与秦始皇有关的知识中,常见的图示归纳。那么下面两个图示集中反映了哪一个中心主题()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22.《秦律·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各地,不得延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秦朝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C.完善全国交通网络 D.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23.史实指的是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是客观存在的;史论是在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具有主观性的评论和判断,以下关于“大泽乡起义的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A.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B.发生在公元前209年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D.攻占陈县,陈胜称王24.舆论的基本内涵是指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表达。下表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时舆论传播的过程。据此推知,舆论传播()把握舆论 天下苦秦久矣。制造舆论 大楚兴,陈胜王。推动舆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破坏了农民的团结 B.宣扬了民贵的思想C.推动了起义的进程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是以陈涉(胜)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意在说明()A.秦亡于大兴土木 B.秦亡于刑罚严苛 C.秦亡于赋役沉重 D.秦亡于人民反抗二、非选择题(两小题,26小题14分,27小题11分,共25分)26.(14分)社会发展总是不断推陈出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具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6页材料二 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葬面积(平方米) 陪葬坑/陪葬墓数量金村V号墓 周天子 148.6 2座胡庄韩王陵 韩王 954 24座邯郸二号陵 赵王 1600 28座材料三 夫商君①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②,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注释:①商君:商鞅;②阡陌:此处指西周实施的土地制度井田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中反映的主题。(2分)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四生产工具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王室地位呈现的趋势。(2分)并从材料二中找出这一趋势的证据。(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决裂阡陌”和“教民耕战”分别指什么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的作用。(3分)27.七年级历老师以“漫谈学史方法”为主题设计以下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11分)任务一【学会阅读历史地图】材料一 历史地图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摘自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任务二【掌握历史纪年法】材料二 历史纪年法主要包括干支纪年法,王位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公元纪年法四种。题31-2表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5 页 共 6 页左壁铭文刻:“(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官职名)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底部铭文刻:“(秦始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不统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统一)之”。任务三【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材料三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从文物中获取信息,主要从三个方面(角度)入手: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题31-3表①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②战国铜壶 ③商后期司母戊鼎 ④西周早期利簋整体为牛形,牛鼻上穿有一环 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等场景 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什么特征 (2分)其中河姆渡遗址位于图中的哪一个文化圈 (2分)(2)请判断材料二中两则铭文使用的纪年方法。(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左壁铭文和底部铭文记载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4分)(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件青铜器,说明该青铜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据考古学家考证,早期北京人的寿命如下表,出现表格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总人数14岁30岁以下45一50岁50一60岁死亡年龄不明3939.5%7%7.9%2.6%41.9%A.环境险恶,工具简陋B.不会用火,只吃生食C.没有工具,食物匮乏D.个体生活,难以生存2.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人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3.考古发现,猪肉是史前时期的奢侈美食,在距今5000年前后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中,大型墓主人因食用猪肉而滋生的病菌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墓主人。这一现象可以佐证(A.食物种类非常丰富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C.祭祀文化十分普及D.手工技术水平先进4.从如图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可以看出(战嫩遗址象F华率指整製的衣餓这示改费身份的衣踪图片文字:古城遗址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显示尊贵身份的玉琮A.早期智人的出现B.审美意识的开始C.早期国家的产生D.打制石器的变化5.“帝喾育有诸般子弟,然舜虽出身低微,却德才兼备、品行高洁。帝喾闻舜之贤名,欲舍己子而传位于舜。”这表明当时的权力传承推举标准是()A.部落势力B.传子世袭C.征战功绩D.举贤禅让6.禹在位时,制定了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也愈加严重,此后,夏朝还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国家形态成熟B.进入铁器时代C.文明开始起源D.出现社会动荡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7.据史书记载,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由宁(安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据此可知,商朝“崭新时期”出现主要得益于(A.稳定的政治统治B.充足的水源保障C.强大的军事实力D.坚固的城池防御8,如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人①处的事件应为(大禹建厦成汤建商①平王东迁A.炎黄联盟B.武王伐纣C.秦灭六国D.文景之治9.西周时期,青铜器“宜侯矢(cè)簋”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宣侯并赏赐土地、奴隶等事宜,该铭文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10.春秋时期,周王朝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不断袭扰中原,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于是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A.民族交融B.文化创新C.经济发展D.制度革新1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墨家学派主张“选贤任能”;法家学派主张“以法为本,控制臣民”。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A.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B.强调道德教化C.重视政治秩序的建设D.尊重个性自由12.《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它不仅详细介绍了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与此相对应的理念是(A.孔子的仁者爱人B.老子的道法自然C.韩非的以法治国D.墨子的兼爱非攻13.2200多年来,无论岷江出现洪峰还是枯水,它都忠实地把农业所需要的水量,源源不断地送往成都平原,成就着“天府之国”的富庶。材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A.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B.打下了秦统一六国基础C.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D.改善了南北地区的交通14.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了《道德经》的一句名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对立双方相互转化B.以“德”治国C.兼爱、非攻、尚贤D.以“法”治国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pdf 中山共进联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docx 中山共进联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