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自查
九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埃及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等等,走进古埃及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提倡改革的法家思想
2.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适合
A.商品交换 B.游牧生活 C.文明扩展 D.农业发展
3.题3图中的内容与世界某一古老文明有关。该文明是
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 现代出版的《吉尔伽美什》 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碑
题3图
A.古希腊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罗马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这反映了此法典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促进古印度的经济发展
C.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D.反映了全体公民的意愿
5.2014年,吠舍出身的纳伦德拉·莫迪开始出任印度总理。吠舍是哪个国家特有的等级制度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6.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这说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A.相似性和多元性 B.继承性和连续性
C.共融性和互补性 D.广泛性和时代性
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6 页)
7.他是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杰出代表,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这个“他”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亚历山大 D.伯里克利
8.雅典民主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建立在特定社会结构之上的“有限民主”。这里的“特定社会结构”指
A.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 B.独裁统治的寡头政治
C.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 D.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9.亚历山大东征时,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希腊化城市,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并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
A.带动了被征服地区经济发展 B.保障了希腊各城邦的财政收入
C.阻碍了文学艺术的交流互鉴 D.维护了亚非地区政治社会稳定
10.罗马法学家吉拉尔从题10表所示的三个角度来论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其研究过程表明
角度 具体论述
历史学 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
法学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用于公元前5世纪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用于公元前2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
语言学 《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与公元前2世纪所习用的拉丁文体裁大不相同。
题10表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可确认历史事实 B.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最真实
C.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互证更加可信 D.文学作品中的记录更为准确
11.某帝国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了意大利后,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最终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海。该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2.“帕特农建筑家以人为尺度,从人的视角和感触出发,灌注生机于冰冷的大理石。”这段话是对题12图帕特农神庙进行的评价。该评价的着重点在于肯定古希腊的
A.建筑艺术 B.美学观点 C.人文思想 D.民主政治
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6 页)
13.虽然古罗马在发展过程中较多地吸收和借鉴了古希腊文明,但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古罗马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成果主要体现在
A.史诗 B.戏剧 C.法律 D.哲学
14.基督教创立之初就对广大下层民众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它最初来自
A.巴勒斯坦 B.两河流域 C.希腊半岛 D.阿拉伯半岛
15.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的土地称
A.自留地 B.公用地 C.自营地 D.份地
16.13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庄园法庭卷宗中记载了村规民约,包括公共林地和牧场的使用、道路修筑、社会治安等内容,特别是秋收季节的收割、佣工等规定。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A.主要处理农民纠纷 B.重视维护庄园的秩序
C.注重保护自然生态 D.以保护村民利益为旨
17.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的城市,但这些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为获得自治权,城市采用了各种方式,包括
A.金钱赎买 B.囚禁封建主 C.联合教皇 D.联合国王
18.某学者在《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中指出:“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了城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下列对材料主旨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城市是工商业中心 B.欧洲大学全部集中在城市
C.欧洲城市资源相对集中 D.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
19.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等罗马法律,宣扬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肯定奴隶制的存在。可见,他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统治 B.体制改革 C.对外扩张 D.发展经济
20.题20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请你判断,图中④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1.从646年开始,日本逐渐建立起一套以唐朝为蓝本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这成为日本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此转折得益于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梭伦改革
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 6 页)
22.12世纪末,在日本有一阶层最初被称为“侍”,意思是卫士或随从,主要从事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后来逐渐成为幕府统治的基础。这一阶层是
A.天皇 B.将军 C.武士 D.领主
23.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多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题23表描述的是
建立时间 8世纪中期
最高统治者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都城 巴格达————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题23表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4.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天方夜谭》,广泛吸收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故事。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排斥外来文化 B.融合东西方文化
C.保护传统文化 D.否定本土文化
25.有学者认为:“中世纪形成的几个帝国的疆土是如此空前的辽阔,这使得欧亚大陆各地区的直接联系和相互影响成为可能。”作者旨在说明,中世纪几大帝国的出现有利于
A.职业军队的建立 B.税收系统的完善
C.区域文明的交流 D.文艺复兴的扩展
26.12—13世纪,欧洲许多封建领主认识到,“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冒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从而纷纷将土地出租经营。这一现象
A.反映了农民社会地位下降 B.促进了城市自治的出现
C.体现了封建领主权力加强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7.14世纪佛罗伦萨街上工坊的叮当声,打破了中世纪欧洲死一般的沉寂,诗人但丁一支《神曲》如袅袅炊烟,弥漫在地中海上空,静听者、和唱者渐渐多起来。该情境可用以反映
A.文艺复兴 B.殖民扩张 C.科学革命 D.三角贸易
28.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传播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金银当瓦的“人间天堂”,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香料贸易需求 B.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逐渐落后世界 D.拜金主义盛行
29.有西班牙传教士叙述,西班牙人发现拉丁美洲后,常常先抓住整个国土的国王。为了从施刑者的夹具中获得解脱,国王答应交出装满整个房子的黄金;为了履行承诺,国王派他的子民出去寻找黄金,然后一点一点连同许多宝石一起带回来。这主要说明西班牙在美洲
A.加快殖民 B.掠夺财富 C.传播新教 D.开发土地
30.1626年,荷兰人占领纽约港区后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国占领后改名为“新约克”,即“纽约”;1673年,荷兰人卷土重来重新占领并将它命名为“新奥兰治”;1674年英国重新控制后复称“纽约”。纽约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荷兰衰败已成既定事实 B.英国综合国力逐渐上升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D.欧洲殖民扩张争夺激烈
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6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 31题14分, 32题12分, 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赐给他一块封土。
————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欧洲的中古时期也被称为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板着面孔的、非常严肃的、阴森森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材料一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有哪些特点 (8分)
(2)请提炼出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文明区域 思想家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A 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古代希腊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并指出A是哪位思想家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和实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4分)
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6 页)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当他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美洲后回到西班牙时,西班牙宫廷害怕葡萄牙和它争夺这个新发现,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结果,先后产生了两条分界线,如题33图所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全球性物种的交流。殖民者入侵驱动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同时,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农作物以及家畜家禽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等也流向世界各地。然而,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揭示题33图所示界线划分的本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主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认识。(4分)
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6 页)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D A B A D D A C B C C A C B A D A C A C C B C D A B B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
(1) 制度:封君封臣制(2分);纽带:土地的封赐(2分);特点: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以血缘或契约为基础(4分)。
(2) 观点:中世纪是孕育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2分);理解:中世纪晚期,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催生市民阶层;大学兴起推动文化教育发展;庄园经济为近代农业提供基础,这些都为西方近代文明奠定基础(4分)。
32.(12分)
(1) 关注对象:人(2分);思想家A:苏格拉底(2分)。
(2)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分);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3) 特点:宣扬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4分)。
33.(14分)
(1) “他”:哥伦布(2分);本质: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殖民扩张行为(2分)。
(2) 表现:人口迁移(欧洲人到美洲,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动植物交流(欧洲农作物、家畜到美洲,美洲特产到世界各地);疾病传播(欧洲疾病传到美洲、大洋洲)(6分)。
(3) 认识:促进全球物种交流,丰富人类生活;但也带来疾病传播等问题,应客观看待其双重影响(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