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玉柄雕琢 B. 骨笛打孔 C. 彩陶烧制 D. 金简刻字
2.2022年9月1日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我们提倡绿
色、健康、低碳、环保、舒适,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以上理念的( )
A. 用回收的牛奶包装纸盒再生的材料制造休闲椅
B. 爱护路边花草树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 步行或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共享单车等
D. 展会过程中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饮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 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证明石蜡中含有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目的 总质量不变 碳、氢、氧元素
实验
设计

A. B. C. D.
5.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
A. 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 空气、水、金刚石、硝酸钾
C. 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 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 水、氖气 B. 铜、硫磺
C. 硫酸铜、氯化钠 D. 过氧化氢、一氧化碳
7.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 2+:铁离子 B. 2 :2个氖元素
C. 2中“2”:氧的化合价为 2价 D. 2个氮原子:2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按下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第二周期的 、 和 均为金属元素
B. 第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C. 等质量的镁和铝中,含原子数较多的是铝
D. +和 3+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9.河南灵宝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 (化学式 6 8 6),是非常适合婴幼儿、老人及病人
食用的水果之一。下列关于维生素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维生素 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维生素 是一种氧化物
D. 维生素 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通电分解水 D.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铜粉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右图所
示.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第 2 页,共 8 页
A. 丁是单质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41
12.我国研制的世界最大口径碳化硅( )单体反射镜可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航天器光
学载荷研制等领域。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8
C. 已知碳化硅中碳为 4价,则硅为+4价 D. 碳化硅中硅、碳元素的质量比约为4:3
13.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 同种元素的微粒核内质子数都相同,所以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4.3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 二氧化碳和1.8 水。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无法计算出该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
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 2:1
12
D. 3 该物质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 ×
44
二、非选择题
15.在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6.某实验小组收集浑浊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得到蒸馏水。净水过程如图所示。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操作②中利用物质 的吸附性去除异味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可能是______。
17.按如图所示装置,在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 溶液的脱脂棉。先加入物质 ,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
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 溶液的脱脂棉变红。
(1)请写出一组 、 所对应物质的名称: ______, ______。
(2)为保证实验的成功,物质 在性质方面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第 3 页,共 8 页
18.下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共表示 ______ 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______ (填符号
), 所属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______ 周期。
19.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
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
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丙生成乙的符号表
达式为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20.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污染的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转化为无污染的两种
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2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
点燃

化学方程式为 + 2 3 + 3 2 + 3 2 ↑ + 2(此反应发生时放出大量热、物质体积快速增大)。请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子视角分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的原因。
(2)从分子视角分析:反应放出大量热与物质体积快速增大的关系。
2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1) 中收集到的气体如何检验。
(2)写出电解水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从宏观角度总结该实验的结论。
第 4 页,共 8 页
23.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有白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写出一个即可)。
(2)实验室中用固体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
24.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丁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1)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哪些。
(2)请在答题卡框内画出丁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3)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5.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① 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②用 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______。
③若用 装置收集氧气,请将 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2)如图是 、 、 三位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 同学设计的实验中,导气管上端绑上了一个小气球,其目的是 ______(写出1条即可)。
②请描述 同学实验时烧杯中的现象 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
③ 同学在实验验证时,发现反应结束天平不平衡,请用符号表达式解释原因 ______。
第 5 页,共 8 页
(3)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探究化学原理、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尿素【化学名称:碳酰胺,化学式: ( 2)2】是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含
氮化合物,同时具有工业、农业、医药等多领域用途,核心特点是性质稳定、用途广泛。请根据所提供的
信息计算:
①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120克尿素中含有氮元素 ______克。
③______千克尿素与15.8千克碳酸氢铵(( 4 3)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第 6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氮气(或 2) 2 3
16.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过滤;引流;
活性炭
17.浓盐酸;紫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
具有挥发性,溶液显酸性(合理即可)
18.4 三
点燃
19. 2 2 2 + 2 → 2 分子构成不同
催化剂
20. + → 2 + 2
21.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从原子视角,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是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
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发生变化。
(2)反应放出大量热与物质体积快速增大,是因为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迅速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
隔快速增大。
故答案为:
第 7 页,共 8 页
(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发生变化;
(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迅速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快速增大。
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木条复燃;
通电
2 → 2 ↑ + 2 ↑;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点燃 点燃
23. + 2 → 2 5(或 + 2 → );

4 → 2 4 + 2 + 2
24.氮元素、氧元素;

一定条件
3 + 2 → 2 + 2

25. 2① 2 2 → 2 + ;②防止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③ ; 2
①平衡装置内外气压,防止冲开胶塞;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4 → 4 + ;③ 2 3 + → + 2 + 2;
①46.7%;②56;③6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