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海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上海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海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1.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如图1是某家用空气净化器的滤芯和净化说明,请根据信息和所学化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后的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______(填物质名称)。
(2)下列措施中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是______(不定项)。
A.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B.室内合理种养绿色植物
C.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
(3)利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如图2)可以监测空气质量状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太阳能板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B.污染物传感器主要用于测定 2的含量
C.气象参数传感器能够测定空气的温度、湿度等
D.利用该种设备可实时监测不同地方的空气质量状况
2.空气成分多样,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也是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小张发现超市出售的袋装薯片包装袋里充满了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______ ,用它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
用了它常温下化学性质 ______ 。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 ______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属于 ______ (填“缓慢”或“剧烈”)
氧化。
第 1 页,共 10 页
3.小明同学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如图1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与硫、铁丝等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如图2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①实验中观察到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③进行该实验时需要用到下面的选项是______。
A.护目镜 B.用电 C.排风
④实验中在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2)“打铁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者将高温铁水击向高空后,铁水会迅速转化为微小的
铁屑颗粒,在空中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打铁花”能使铁屑在空气中剧烈燃烧,说明反应的剧
烈程度与反应物的______有关(填“质量”或“接触面积”)。
4.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依据不同制取方式,可分为“绿氢”“灰氢”“蓝氢”“紫氢”和“金氢”
等。如图带你认识“多彩”的氢。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
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液氨储氢”的原
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再转化为液氨进行储存。(已知:常温下,氨的沸点是 33.5℃,氢
气的沸点是 252.9℃)。
(1)以下属于“绿氢”的是______。(不定项)
A.风能发电制氢
B.煤燃烧发电制氢
第 2 页,共 10 页
C.太阳能发电制氢
(2)“液氨储氢”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储氢。
(3)请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分析,为什么要将氢气制成液氨后储存和运输______。
(4)写出氢能的一种应用______。
(5)电解水可制氢,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得到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5.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
食品中,是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钙饼干中的钙是指钙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碳酸氢铵是常用的疏松剂,它在加热时产生二氧化碳、氨气和水,使食品变得疏松。写出碳酸氢铵受
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味精的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钠( 5 8 4),它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剂。易溶于水,受热能分解。在食品
加工中,宜在______时加入(填“离温”、“低温”)。
(4)项目小组同学发现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能吸收氧气,于是利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下图所
示),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Ⅰ.取一根有机玻璃管,用橡胶塞将一端密封;
Ⅱ.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水滴将其密封,水滴的右端标为 ,弹动玻璃管使
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左端标为 ,如图1所示;
Ⅲ.水平滚动玻璃管,使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水滴的右端标为 ,如图2所示;
Ⅳ.用刻度尺测量出 段和 段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 / /
数据 522.5 421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②步骤Ⅲ中使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
6.世间万物种类繁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物质分类研究。
(1)物质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如下图关系中的 ______关系。
第 3 页,共 10 页
(2)氦是第一种在地球之外的宇宙中发现的元素,其符号是 ______。
A. B. C. D.
(3)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 ”的是 ______。
A.
B.
C.
D.
(4)最早提出元素中文名称的化学家是 ______。
A.张青莲 B.闵恩泽 C.侯德榜 D.徐寿
7.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必须对其分离提纯,才能用于工业生产
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1)打开装有粗盐的试剂瓶后,将瓶塞放在一旁。你认为图中______(选填“ ”“ ”或“ ”)摆放方式合
理。
(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
A.
第 4 页,共 10 页
溶解粗盐
B.
过滤粗盐水
C.
点燃酒精灯
D.
蒸发滤液
(3)溶解时用量筒量取15 水,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①10 量筒②试管③25 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4)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5)如图是过滤装置的一部分,请根据图回答:若滤纸的边缘有图中的三个位置,则最恰当的位置是
______(填“ ”、“ ”或“ ”)
第 5 页,共 10 页
(6)如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过滤后溶液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
(7)某学生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的产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多,请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不定
项)
A.放称量纸后没有按去皮键
B.过滤时有滤渣掉入承接液体的烧杯中
C.蒸发时有物质溅出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8.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过程。
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方法中,______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如下过程: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
烧。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
(3)制造电灯的过程中需要设计灯的形状、研制发光效率高的灯丝以及透光性能好的玻璃。这些过程中与
化学无关的是______。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
A.蜡烛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黄光
D.生成小水珠
第 6 页,共 10 页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任务一: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1)小明同学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任
写一条)。
任务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2)小明同学发现蜡烛越来越短,他查阅资料后提出蜡烛燃烧可能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一举动属于科
学探究中的______。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反思交流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如表所示,请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 ②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中有 ______ 和
水 ______ 二氧化碳
任务三:探究“母子火焰”实验。
(4)小明同学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如图所示),也称“母子火焰”。下列有关分
析正确的是______(不定项)。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该石蜡的沸点较低,易汽化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第 7 页,共 10 页
D.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防止石蜡蒸气在末端点燃前就已凝结在导管内壁
任务四: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产生火焰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是
铁 1538 2750 约1800 否
钠 97.8 883 约1400 ?
【小组交流】
(5)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
测:钠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任务五:测定蜡烛燃烧后氧气含量的数字化实验。
(6)小明同学将一支蜡烛(足量)放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如图1所示,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体
积分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答案】氮气(或 2);


2.【答案】氮气 不活泼 氧气 缓慢
点燃
3.【答案】①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②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③ ;④防止集气
瓶底部炸裂;
接触面积
4.【答案】 ;
化学;
由于氢气的沸点( 252.9℃)远低于氨的沸点( 33.5℃),在常温下难以液化而且运输、储存不便,将其制
成液氨后更容易液化和储运;
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
通电
水 → 氢气+氧气
5.【答案】元素。
加热
碳酸氢铵 → 二氧化碳+氨气+水。
低温。
①19.4%。
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氧气被充分吸收,提高实验准确性
6.【答案】并列;



7.【答案】 。


引流。

第 9 页,共 10 页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8.【答案】电灯;
石蜡熔化、汽化;
设计灯的形状;

9.【答案】密度比水小或硬度小;

变浑浊;水;

沸点;有;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