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镇江市茅以升中学、朱方高中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镇江市茅以升中学、朱方高中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监测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Ag-108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其中含量丰富。下列工业生产中以为原料的是
A. 工业合成氨 B. 氯碱工业 C. 工业制硝酸 D. 工业制硫酸
2. 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电解质
A 烧碱
B 苛性钠
C 纯碱
D 熟石灰
A. A B. B C. C D. D.
3.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胶体:沉淀、淀粉溶液 B. 酸性氧化物:、
C. 含氧酸:、 D. 电解质:溶液、
4. 侯氏制碱法主要反应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
B. 核素的中子数为18
C. 、、互为同位素
D. 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共有3种电解质
5. 鉴别硫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萃取 B. 蒸馏 C. 过滤 D. 丁达尔效应
6. 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图1:分离饱和食盐水中的氯化钠和水
B. 图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C. 图3:分离碘水中碘单质
D. 图4:分离乙二醇(沸点为197.3℃)和乙酸(沸点为117.9℃)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的体积是
B. 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C. 的物质的量为
D. 溶液中含有
8.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和离子,经测定一定量的该溶液中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B. C. D.
9. 下列溶液含有的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0.2mol/LNaCl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10.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溶液漂白粉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约含有个
B. 的质量是,的摩尔质量为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 个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溶于水中,
B. 从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后,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溶液中,
D. 溶液中含有,则溶液中
13. 关于配制480mL 0.1mol/L CuSO4的溶液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称取CuSO4·5H2O固体的质量为8 g
B. 一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50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C. 为加快CuSO4·5H2O固体的溶解,可适当加热,然后趁热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 反复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14. 下列物质转化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次氯酸光照分解:
B. 漂白粉露置于空气中变质:
C. 实验室制氯气:
D. 铵根离子检验:
15.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⑤
16. “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会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被还原生成氯气
B. NaClO得电子,是氧化剂
C. 为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 NaCl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17.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氯碱工业和的制备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①②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纯净的能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D. 反应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58.5∶18
18. 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氯水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制取氯水
C. 用装置丙处理尾气 D. 用试纸测氯水的
19.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钠元素一定不含钾元素
B 取样品试剂,先滴加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有
C 滴加稀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不含
D 取样品试剂,滴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有存在
A. A B. B C. C D. D
20. 氯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形成的常见物质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和任何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被氧化
B. 干燥的c没有漂白性,d物质具有漂白性
C. 一定条件下e和f均属于较强氧化剂
D. 的化学式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21. 物质的分类、检验在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Cu;②雾;③;④;⑤;⑥;⑦;⑧溶液;⑨熔融的;⑩酒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填写序号);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填写序号);
(3)写出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
(4)⑧和⑨两种物质的水溶液可以用_____方法鉴别(填名称)。
22. 完成下面有关计算。
(1)相同物质的量的和的质量比为_____。
(2)含,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与的混合气体,体积为。该混合气体中与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
(4)将的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正好与含的硝酸银溶液完全作用,则的摩尔质量是_____g/mol。
23. Ⅰ.实验室欲用固体配制溶液500ml。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该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称量时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_____。
(2)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固体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没有放在烧杯中
⑥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⑦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3)取用一定体积的溶液时,下列选项中不随所取体积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 B. 溶液的浓度
C. 溶液中的数目 D. 溶液的密度
Ⅱ.现有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的浓硫酸,欲配制浓度为的稀硫酸。
(4)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5)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mL。(保留1位小数)
24. 已知:①铜矿矿石中含有Cu2(OH)2CO3及含铁元素的杂质;
②黄铵铁矾化学式为(NH4)xFey(SO4)m(OH)n,其中铁为+3价;黄铵铁矾可完全溶于盐酸中;
③Fe(OH)3受热易分解为Fe2O3。
某兴趣小组利用该铜矿石制黄铵铁矾的流程如图:
(1)Cu2(OH)2CO3与稀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化合价,写出黄铵铁矾化学式中x、y、m、n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
(3)该小组为测定黄铵铁矾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a.称取W g样品,加盐酸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560.0 mL的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得到红棕色粉末6.00 g。
b.再称取W g样品,加盐酸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11.65g。
通过计算确定黄铵铁矾的化学式_____。(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监测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Ag-108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21题答案】
【答案】(1)② (2) ①. ③⑤⑥⑨ ②. ④⑦⑩
(3)
(4)焰色反应
【22题答案】
【答案】(1)2∶3 (2)32
(3)7∶1 (4)203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容量瓶 ②. 检漏 ③.
(2)④⑥ (3)BD
(4)18.4 (5)16.3
【24题答案】
【答案】(1)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2)x+3y=2m+n
(3)NH4Fe3(SO4)2(OH)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