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功学案(含答案) 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功学案(含答案) 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与物理模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构建“功”的物理概念,形成能量转化与守恒观念的基础认知。
2、科学思维:在探究做功条件和计算功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学会将生活现象抽象为物理问题,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案例讨论、实验分析等活动,提升观察、分析数据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责任感。
重点: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能准确判断常见场景中力是否做功;
2.熟练掌握功的计算公式W=Fs,理解各物理量的单位(F用N、s用m、W用J)及对应关系,能规范计算简单场景中的功(如斜面推木箱、水平拉木块);
3.识别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并用物理原理解释(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有力无距离不做功)。
难点:1.理解“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能区分“物体运动的总距离”与“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如斜面推木箱,距离取斜面长度而非高度);
2.公式应用的对应性:避免误用“与力方向无关的距离”或“无关力”计算功(如水平拉车时,用拉力而非重力,距离取水平移动距离而非竖直高度);
3.建立“功的物理意义”的直观感知:通过实例(如1J相当于将两个鸡蛋举高1m所做的功)帮助理解1J的大小,突破抽象单位的认知障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和物体在____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
3.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____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的乘积。若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则W=____,式中,W的单位是____,F的单位是单位是____,s的单位是____。
【合作探究】
1.探究目标
通过分析具体情景,归纳物理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区分物理学“做功”与日常生活“做工”的不同。
2.探究过程
情景对比分析
观察教材中的两组情景,填写下表:
情景(教材图号) 是否施加力 是否移动 移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关系 是否“做功”
图11-1-1(a):推汽车未动 是 否 —— 否
图11-1-1(b):搬石头未起 是 否 —— 否
图11-1-2(a):拉水桶上升 是 是 一致(拉力向上,水桶上升) 是
图11-1-2(b):推小车运动 是 是 一致(推力水平,小车水平移动) 是
小组讨论
对比“做功”与“不做功”的情景,思考:两种“做功”情景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探究结论
物理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缺少任一因素,力对物体都不做功。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当同学大扫除,提着水桶在楼道走进教室时,同学对水桶没有做功。
水桶受到拉力,但是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劳而无功)
(2)踢足球时,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此时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足球在草地上有移动距离,但是人此时没有对足球产生力。(不劳无功)
(3)当同学们暑假乘坐小汽车返校时,小汽车在马路上行驶,小汽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做功。
小汽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也有距离,但是重力与支持力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例题1】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语“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功到自然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滴石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水滴对石头的力大于石头对水滴的力
C.水滴下落过程中,重力没有对水滴做功
D.水滴下落过程中,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1.探究目标
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不同情景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探究过程
分析教材情景
针对教材图11-1-3的三个案例,分组讨论并完成分析:
案例1:白鹭将鱼从水里叼起来
施加的力:白鹭对鱼的拉力(竖直向上);物体移动:鱼沿拉力方向(竖直向上)移动;结论:拉力对鱼做功(两个必要因素均满足)。
案例2:人将桶推到仓库中
施加的力:人对桶的推力(水平方向);物体移动:桶沿推力方向(水平方向)移动;结论:推力对桶做功(两个必要因素均满足)。
案例3: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施加的力: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物体移动:杠铃在支持力方向上未移动;结论:支持力对杠铃不做功(缺少“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拓展辨析
思考:“人提着水桶水平走路”时,手对水桶的拉力是否做功?
提示: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水桶移动方向水平,两者方向不一致——不做功。
3.探究结论
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核心:紧扣“两个必要因素”,既要看“是否有力”,更要看“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是否一致”。
【例题2】结束一天愉快的学习,小聪开心地放学回家,下列四个情景中,小聪对书包做了功的是(  )
A.将课桌上的书包提起背在肩上 B.背着书包沿水平路面匀速行走
C.背着书包站立在公交站台候车 D.回到家后,扔向书桌的书包离开手继续向前运动
【例题3】抛实心球时动作示范如图所示,将此过程中球所在位置用数字标记。其中1号位置是发力投掷的起始位置,在3号位置球恰好脱离手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1号位置保持不动时,人对球做了功
B.球由2号位置运动到3号位置,人对球不做功
C.球由3号位置运动到4号位置,人对球做了功
D.球由4号位置运动到5号位置,人对球不做功
1.探究目标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明确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结合具体问题,正确代入公式计算功(关键:找准“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2.探究过程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
思考:若用1N的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1m,这个力做的功是多少?
结合教材定义“功=力×距离”,得出公式:W=Fs(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单位梳理: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
功 W 焦耳(焦) J 1J=1N·m
力 F 牛顿(牛) N ——
距离 s 米 m ——
易错辨析:找准“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分析教材活动3:“人拉重力400N的车子水平前进5m,有同学算W=400N×5m=2000J”,判断算法是否正确?
讨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车子移动方向水平,重力与移动方向不一致,不能用“重力”代入公式;
关键:计算“人拉车的力做的功”,需要知道人对车的水平拉力大小(而非重力),因为拉力方向与移动方向一致。
实例计算:教材例题解析
题目:人沿斜面向上推木箱,推力F=100N,斜面长4m,木箱被推到2m高处,求推力做的功。
小组讨论:计算推力的功,应选“斜面长4m”还是“高度2m”?
提示:推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沿斜面移动,故“距离s=斜面长4m”;
代入公式计算:W=Fs=100N×4m=400J
3.探究结论
功的计算公式:W=Fs,单位:1J=1N m;
计算关键:“F”与“s”必须对应——s是物体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与其他方向的距离无关。
【例题4】若一果农挑起两筐总重为500N苹果站在地面上不动,他对这两筐苹果______功(选填“做了”或“没有做”)。若果农搭乘位于两路口的皇冠自动大扶梯,两筐苹果放置于扶梯上,随扶梯上行高度为50m,扶梯对这两筐苹果至少做______J的功。
【例题5】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是仪仗队手,如图所示。他竖直举前进时,风给红旗水平向右的阻力为 20N,其作用点可以看成在 A 点。已知 AB=1.6m,BC=0.4m 小明的两只手分别位于 B、C 两点,他用一只手握紧旗杆不让它下滑,用另一只手拉住旗杆不让它倾斜。则另一只手对旗杆加的最小拉力为______N,方向______。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 10m 的过程中小明克服风力做的功为______ J。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把杠铃从地上举过头顶;
B.背书包水平路面行走;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
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越大,物体移动距离也越大,则力做的功也越大
B.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则力对物体的功也越大
C.力大小一定,力所做的功与物体的移动距离成正比
D.力的大小一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越大
3.小王用20N的水平推力使重力为200N的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3m。求:(1)小王对自行车做了多少功?(2)重力做了多少功?
【课后巩固】
1.小磊用8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2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5s内推力对物体做了8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了多少m?
2.有一位同学质量为50kg,他从1楼上到5楼,每层楼大约高3m。该同学从1楼上到5楼大约做了多少功?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用F=3N的力拉着重为20N的木块以0.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0.4m,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木块所受摩擦力所做功为多少焦耳?
2.如图,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5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1)重物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2)克服物体重力做了多少功?
(3)拉力F做了多少功?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若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则W=Fs,式中,W的单位是焦耳(J),F的单位是单位是牛(N),s的单位是米(m)。
【合作探究】
【例题1】【答案】A
【例题2】【答案】A
【例题3】【答案】D
【例题4】【答案】 没有做 25000
【例题5】【答案】 80 水平向右 200
【课堂练习】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60J;0J
【课后巩固】
基础练习
1.【答案】10m
【解析】根据W=Fs变形公式,
2.【答案】6000J
【解析】根据1楼到5楼的高度:h=4×3m=12m,G=mg=50kg ×10N/kg=500N,W=Gh=500N×12m= 6000J
能力提升
1.【答案】3.6J
【解析】根据滑轮组F与f的关系有:F=×f=×f=3N;f=9N;W=fs=9N×0.4m=3.6J
2.【答案】(1)0.2m/s;(2)100J;(3)120J
【解析】(1)根据
(2)W=Gh=50N×2m=100J
(3)滑轮组F与G的关系有:F拉力===20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h=3×2m=6m;W=Fs=20N×6m=120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