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2024八上·巨野期中)“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加工成饲料 B.发酵后作农家肥C.制造沼气 D.就地焚烧2.(2024八上·巨野期中)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燃料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3.(2024八上·巨野期中)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是A.水结成冰 B.湿衣服晾干 C.铁制品生锈 D.开水沸腾4.(2024八上·巨野期中)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据此现象,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石蜡密度比水小 B.石蜡不易溶于水C.石蜡硬度较小 D.石蜡能够燃烧5.(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 B.氧气验满C.取用固体粉末 D.点燃酒精灯6.(2024八上·巨野期中)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B.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氧气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氧气全部耗尽7.(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 归类 物质A 黑色固体 二氧化锰、硫粉B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蒸发皿D 氧化反应 食物腐败、木炭燃烧A.A B.B C.C D.D8.(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B.氢气+氧气水C.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D.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9.(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蒸馏水 B.液氧 冰水混合物C.洁净的空气 纯牛奶 D.糖水 啤酒10.(2024八上·巨野期中)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11.(2024八上·巨野期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氦气④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2)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3)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 。12.(2024八上·巨野期中)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13.(2024八上·巨野期中)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1)根据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A、B、C、D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符号也可以):A 、B 、C 、D 。(2)写出E与B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为 。14.(2024八上·巨野期中)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简易流程如图: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3)氧气有广泛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气焊气割 B.作燃料 C.探空气球 D.潜水15.(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选用装置 BE 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 装置和 D 装置,当实验结束时先 ,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炸裂试管;(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CH4)是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16.(2024八上·巨野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如图,实验前要将铁丝打磨,原因是 ;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 。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17.(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有哪种成分 (1)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将稻秆加工成饲料,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B,稻秆发酵后作农家肥,可循环使用且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用稻秆制造沼气,能提供清洁能源且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就地焚烧稻秆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理念,即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解题关键是分析各选项对稻秆的处理是否产生污染,从而判断是否符合“绿色化学”。2.【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A、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不符合题意;B、氧气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可以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故B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故C不符合题意;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氦气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3.【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水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制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开水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关键在于判断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B、D均为物理变化,C为化学变化,所以C与其余三种不同。4.【答案】D【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解析】【解答】A、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该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易溶于水,该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C、能用小刀切石蜡,说明石蜡硬度较小,该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不能说明石蜡能够燃烧,该推测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溶于水,硬度小,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5.【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操作错误;B,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图中木条伸入瓶内,操作错误;C,取用固体粉末,先将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操作正确;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引发火灾,操作错误。【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需明确闻气体气味、氧气验满、取用固体粉末、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方法,通过对比各选项操作与规范操作,判断出正确的是C。6.【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说法错误;B: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器)能直接呈现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为探究提供更直观的证据,说法正确;C: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体积分数约为80%,并非纯净的氧气(纯净氧气体积分数为100%),说法错误;D:铁丝停止燃烧时,氧气体积分数仍保持在20%左右,并未全部耗尽,说法错误。综上,答案是B。【分析】结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产物”“数字化实验的特点”及图像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变化,逐一验证选项的正确性。7.【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硫粉是黄色固体,归类错误;B,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归类错误;C,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陶土网,蒸发皿可直接加热,归类错误;D,食物腐败、木炭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归类正确。【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分类、仪器使用及反应类型。需明确各物质的颜色、是否为大气污染物,仪器加热要求,以及氧化反应的判断,逐一分析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为D。8.【答案】B【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 氢气+氧气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C.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 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特点,结合反应的特点分析。9.【答案】B【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矿泉水含矿物质和水,是混合物;蒸馏水只有水,是纯净物,不符合。B,液氧是氧单质,冰水混合物只有水,都属于纯净物,符合。C,洁净的空气含氧气、氮气等,纯牛奶含水、蛋白质等,都是混合物,不符合。D,糖水含糖和水,啤酒含水、酒精等,都是混合物,不符合。【分析】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通过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的组成,得出只有B选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10.【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A、甲和乙实验变量只有过氧化氢的浓度,对比实验甲和乙可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实验乙和丁中过氧化氢浓度和二氧化锰都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符合题意;C、甲和丙只温度不同,对比实验甲和丙,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对比甲和丙可以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甲、丁,变量是二氧化锰,可以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结合所给各对比实验的条件解答。11.【答案】(1)②(2)③(3)④(4)①【知识点】空气的组成【解析】【解答】(1)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②;(2)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③;(3)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④;(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①。【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氧气能供给呼吸;稀有气体(氦气属于稀有气体)通电时发不同颜色光,可制电光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袋防腐。(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填:②;(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被填充在灯管里制造电光源,故填:③;(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可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④;(4)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防腐,故填:①。12.【答案】(1)烧杯(2)药匙;胶头滴管【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2)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烧杯底面积大,加热时垫陶土网可使受热均匀;药匙用于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1)烧杯底面积较大,为了使其受热均匀,故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13.【答案】(1)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2);化合反应【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是水。(2)硫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与反应类型判断。根据加热A或加黑色粉末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催化剂)能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氧气),且生成常温下液体D(水),推出A是过氧化氢、C是二氧化锰;黄色粉末E(硫)在B(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F(二氧化硫),硫与氧气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1)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故填写:过氧化氢或H2O2;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化学式为:O2,故填写:氧气或O2;由分析可知,C是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故填写:二氧化锰或MnO2;由分析可知,D是水,化学式为:H2O,故填写:水或 H2O。(2)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E为硫磺,F为二氧化硫,因此,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故填写:;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写:化合反应。14.【答案】(1)混合物(2)低;不活泼(3)A;D【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混合物。(2)由步骤B可知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3)氧气的用途选AD。【分析】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仍含多种气体,是混合物。步骤B中氮气先蒸发出来,说明氮气沸点低;氮气能保存月壤,体现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气焊气割,能供给呼吸用于潜水;氧气不可燃,不能作燃料,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于探空气球,所以选AD。(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首先汽化,则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填:低;不活泼;(3)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故A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于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潜水,故D符合题意。故选AD。15.【答案】(1)锥形瓶(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3)A;移出水槽中的导管(4)AD【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A;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炸裂试管,应移出水槽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甲烷(CH4)是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即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发生、收集装置组合为:AD或AF。【分析】考查常见仪器名称,①为锥形瓶。装置BE适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氧气;氧气验满用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选固体加热型装置A;实验结束先移导管,防止水倒吸。制取甲烷是固体加热型,选A装置;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D)收集。(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2)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A;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炸裂试管,应移出水槽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甲烷(CH4)是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即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发生、收集装置组合为:AD或AF。16.【答案】除去铁丝表面杂质,使实验顺利进行;引燃铁丝;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实验前打磨铁丝是为了除去铁丝表面杂质,使实验顺利进行;螺旋状铁丝末端系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集气瓶中放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本题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原理。需明确打磨铁丝、系火柴、集气瓶放水的作用,以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实验操作目的和反应实质角度分析。17.【答案】(1)二氧化碳(2)氮气(3)水蒸气【知识点】空气的组成【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氮气。(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性质。通过常见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制氮肥、饼干变软),结合各成分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氮气含氮元素、水蒸气使饼干受潮),判断空气中含有的成分。(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和水,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或CO2);(2)氮气中含有氮元素,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是氮气(或N2);(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或H2O)。1 / 1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2024八上·巨野期中)“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加工成饲料 B.发酵后作农家肥C.制造沼气 D.就地焚烧【答案】D【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将稻秆加工成饲料,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B,稻秆发酵后作农家肥,可循环使用且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用稻秆制造沼气,能提供清洁能源且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就地焚烧稻秆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理念,即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解题关键是分析各选项对稻秆的处理是否产生污染,从而判断是否符合“绿色化学”。2.(2024八上·巨野期中)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燃料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A、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不符合题意;B、氧气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可以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故B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故C不符合题意;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氦气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3.(2024八上·巨野期中)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是A.水结成冰 B.湿衣服晾干 C.铁制品生锈 D.开水沸腾【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水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制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开水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关键在于判断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B、D均为物理变化,C为化学变化,所以C与其余三种不同。4.(2024八上·巨野期中)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据此现象,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石蜡密度比水小 B.石蜡不易溶于水C.石蜡硬度较小 D.石蜡能够燃烧【答案】D【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解析】【解答】A、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该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易溶于水,该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C、能用小刀切石蜡,说明石蜡硬度较小,该推测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不能说明石蜡能够燃烧,该推测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溶于水,硬度小,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5.(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 B.氧气验满C.取用固体粉末 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操作错误;B,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图中木条伸入瓶内,操作错误;C,取用固体粉末,先将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操作正确;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引发火灾,操作错误。【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需明确闻气体气味、氧气验满、取用固体粉末、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方法,通过对比各选项操作与规范操作,判断出正确的是C。6.(2024八上·巨野期中)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B.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氧气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氧气全部耗尽【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说法错误;B: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器)能直接呈现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为探究提供更直观的证据,说法正确;C: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体积分数约为80%,并非纯净的氧气(纯净氧气体积分数为100%),说法错误;D:铁丝停止燃烧时,氧气体积分数仍保持在20%左右,并未全部耗尽,说法错误。综上,答案是B。【分析】结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产物”“数字化实验的特点”及图像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变化,逐一验证选项的正确性。7.(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 归类 物质A 黑色固体 二氧化锰、硫粉B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蒸发皿D 氧化反应 食物腐败、木炭燃烧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化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硫粉是黄色固体,归类错误;B,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归类错误;C,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陶土网,蒸发皿可直接加热,归类错误;D,食物腐败、木炭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归类正确。【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分类、仪器使用及反应类型。需明确各物质的颜色、是否为大气污染物,仪器加热要求,以及氧化反应的判断,逐一分析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为D。8.(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B.氢气+氧气水C.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D.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答案】B【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 氢气+氧气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C.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 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特点,结合反应的特点分析。9.(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蒸馏水 B.液氧 冰水混合物C.洁净的空气 纯牛奶 D.糖水 啤酒【答案】B【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矿泉水含矿物质和水,是混合物;蒸馏水只有水,是纯净物,不符合。B,液氧是氧单质,冰水混合物只有水,都属于纯净物,符合。C,洁净的空气含氧气、氮气等,纯牛奶含水、蛋白质等,都是混合物,不符合。D,糖水含糖和水,啤酒含水、酒精等,都是混合物,不符合。【分析】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通过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的组成,得出只有B选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10.(2024八上·巨野期中)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A、甲和乙实验变量只有过氧化氢的浓度,对比实验甲和乙可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实验乙和丁中过氧化氢浓度和二氧化锰都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符合题意;C、甲和丙只温度不同,对比实验甲和丙,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对比甲和丙可以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甲、丁,变量是二氧化锰,可以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结合所给各对比实验的条件解答。11.(2024八上·巨野期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氦气④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2)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3)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 。【答案】(1)②(2)③(3)④(4)①【知识点】空气的组成【解析】【解答】(1)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②;(2)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③;(3)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④;(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①。【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氧气能供给呼吸;稀有气体(氦气属于稀有气体)通电时发不同颜色光,可制电光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袋防腐。(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填:②;(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被填充在灯管里制造电光源,故填:③;(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可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④;(4)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防腐,故填:①。12.(2024八上·巨野期中)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答案】(1)烧杯(2)药匙;胶头滴管【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2)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烧杯底面积大,加热时垫陶土网可使受热均匀;药匙用于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1)烧杯底面积较大,为了使其受热均匀,故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13.(2024八上·巨野期中)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1)根据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A、B、C、D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符号也可以):A 、B 、C 、D 。(2)写出E与B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为 。【答案】(1)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2);化合反应【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是水。(2)硫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与反应类型判断。根据加热A或加黑色粉末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催化剂)能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氧气),且生成常温下液体D(水),推出A是过氧化氢、C是二氧化锰;黄色粉末E(硫)在B(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F(二氧化硫),硫与氧气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1)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故填写:过氧化氢或H2O2;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化学式为:O2,故填写:氧气或O2;由分析可知,C是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故填写:二氧化锰或MnO2;由分析可知,D是水,化学式为:H2O,故填写:水或 H2O。(2)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E为硫磺,F为二氧化硫,因此,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故填写:;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写:化合反应。14.(2024八上·巨野期中)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简易流程如图: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3)氧气有广泛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气焊气割 B.作燃料 C.探空气球 D.潜水【答案】(1)混合物(2)低;不活泼(3)A;D【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混合物。(2)由步骤B可知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3)氧气的用途选AD。【分析】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仍含多种气体,是混合物。步骤B中氮气先蒸发出来,说明氮气沸点低;氮气能保存月壤,体现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气焊气割,能供给呼吸用于潜水;氧气不可燃,不能作燃料,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于探空气球,所以选AD。(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首先汽化,则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通常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填:低;不活泼;(3)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故A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于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潜水,故D符合题意。故选AD。15.(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选用装置 BE 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 装置和 D 装置,当实验结束时先 ,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炸裂试管;(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CH4)是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答案】(1)锥形瓶(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3)A;移出水槽中的导管(4)AD【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A;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炸裂试管,应移出水槽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甲烷(CH4)是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即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发生、收集装置组合为:AD或AF。【分析】考查常见仪器名称,①为锥形瓶。装置BE适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氧气;氧气验满用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选固体加热型装置A;实验结束先移导管,防止水倒吸。制取甲烷是固体加热型,选A装置;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D)收集。(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2)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3)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A;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炸裂试管,应移出水槽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甲烷(CH4)是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即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发生、收集装置组合为:AD或AF。16.(2024八上·巨野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如图,实验前要将铁丝打磨,原因是 ;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 。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除去铁丝表面杂质,使实验顺利进行;引燃铁丝;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实验前打磨铁丝是为了除去铁丝表面杂质,使实验顺利进行;螺旋状铁丝末端系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集气瓶中放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本题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原理。需明确打磨铁丝、系火柴、集气瓶放水的作用,以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实验操作目的和反应实质角度分析。17.(2024八上·巨野期中)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有哪种成分 (1)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答案】(1)二氧化碳(2)氮气(3)水蒸气【知识点】空气的组成【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氮气。(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性质。通过常见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制氮肥、饼干变软),结合各成分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氮气含氮元素、水蒸气使饼干受潮),判断空气中含有的成分。(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和水,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或CO2);(2)氮气中含有氮元素,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是氮气(或N2);(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或H2O)。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