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东明期中)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2.(2024九上·东明期中)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化学变化实现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燃料电池发电 D.太阳能发电
3.(2024九上·东明期中)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液体读数
4.(2024九上·东明期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5.(2024九上·东明期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 B.空气 C.氧化镁 D.碳酸钾
6.(2024九上·东明期中)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7.(2024九上·东明期中)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钼属于金属元素
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D.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8.(2024九上·东明期中)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Cl2——两个氯原子 B.SO2——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C.Al2O3——氧化铝 D.2SO——2个硫酸根离子
9.(2024九上·东明期中) 今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航天制造需要用到钛合金,工业上可用四氯化钛生产钛。已知中氯为价,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10.(2024九上·东明期中)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B.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
11.(2024九上·东明期中)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写一点)   。
(2)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   。
(4)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   。(不定项选择题)
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大气污染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12.(2024九上·东明期中)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下列做法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
(2)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   。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   (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③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属于   (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13.(2024九上·东明期中)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二氧化锰和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不同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启动传感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   。
(2)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   ,判断依据是   。
(3)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3g。
14.(2024九上·东明期中)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中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
(2)活性炭过滤器利用的是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为探究水的组成,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是   (不定项选择题)。
a.氢气燃烧 b.水的净化 c.水的蒸发 d.水的电解
15.(2024九上·东明期中)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②   ;③   。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3)能用B装置制氧气的原理   (写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
A.②③⑦①④⑤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6)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欲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一套装置组合为   。
16.(2024九上·东明期中)蔗糖(化学式为)是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请根据蔗糖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写出最简整数比)。
(3)34.2g蔗糖中含有   碳元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会生成大量有害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D.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水力发电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由水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由风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发生了物质的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所以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太阳能发电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由太阳能转直接化为电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水力发电是由水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风力发电是由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燃料电池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太阳能发电是由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接触试管,操作规范;
B(倾倒液体):试剂瓶瓶塞未倒放(易污染试剂)、标签未朝向手心(易腐蚀标签),操作不规范;
C(加热液体):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易喷出),操作不规范;
D(液体读数):视线未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会导致读数误差),操作不规范。
综上,答案是A。
【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逐一判断各操作的正确性。
4.【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 ,不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磷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生成物名称描述为结论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氧化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来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B、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分子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D、氧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改变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 表示元素符号,钼的元素符号是Mo,正确;
B、钼是大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2,1个Mo失去2个电子形成1个Mo2+,所以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2-2=40,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 表示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Cl2表示氯气、一个氯分子;两个氯原子应表示为2Cl,所以A错误。
B:SO2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B正确。
C:Al2O3是氧化铝的化学式,C正确。
D:2SO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D正确。
综上,答案选A。
【分析】根据化学用语的表示规则,分别分析分子、原子、离子、化合物化学式的正确表示方法。
9.【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已知TiCl4中氯为-1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1)×4=0,
x=+4。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乙二醇的分子构成可知,该物质化学式为C2H6O2,不符合题意;
B、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
C、乙二醇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2:6=1:3,不符合题意;
D、1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原子构成,元素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1.【答案】(1)无色气体(合理即可)
(2)
(3)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4)ac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4) 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a选项正确;将工厂的烟囱造高,没有净化废气,不能减少大气污染,b选项错误;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c选项正确;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有利于保护大气,d选项正确。 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acd。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从文中找一氧化氮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依据文中“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及反应条件写表达式。直接提取文中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描述。分析各选项:a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污染;b烟囱造高未减少污染物总量;c植树造林防尘;d监测大气改善环境,所以选acd。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根据题目信息,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3)根据题目信息,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4)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a选项正确;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没有净化废气,不能减少大气污染,b选项错误;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c选项正确;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有利于保护大气,d选项正确。
故选:acd。
12.【答案】(1)B
(2)2:1;b;;分解反应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资源,不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能节约用水,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所以选B。
(2)①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a管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b管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b管产生的是氧气,所以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③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解题关键是判断各选项做法对水资源的影响,喷灌、滴灌可节水,废液直排会污染水。①要清楚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及体积比;②需明确氧气的助燃性;③要掌握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及分解反应的判断(“一变多”)。易错点是易混淆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及体积比。
(1)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腐蚀管道,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故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2:1;
②由①的分析可知,b管中收集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13.【答案】(1)空气中含有氧气
(2)二氧化锰;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所需时间较短
(3)等于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2)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判断依据是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需时间较短。
(3)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等于0.03g,因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分析】解题关键是知道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不为0。通过对比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看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时间短的催化效果好。依据催化剂的定义,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催化剂质量等于初始的0.03g。
(1)圆底烧瓶中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则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
(2)由图可知,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所需时间较短,则说明反应较快,即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3)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仍为0.03g。
14.【答案】(1)元素
(2)吸附
(3)a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矿泉水中的钙、钾强调的是存在的元素,和具体形态无关,所以填元素。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所以填吸附。
(3)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能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也能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的净化、水的蒸发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的组成,所以选ad。
【分析】考查元素的概念,物质中强调的钙、钾等一般指元素。考查活性炭的吸附性这一性质。考查通过化学变化(氢气燃烧、水电解)利用元素守恒来证明水的组成,物理变化(水的净化、蒸发)无法证明。
(1)矿泉水中的钙、钾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3)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水的净化只是除去水中的杂质,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水的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ad。
15.【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
(2)A;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3)
(4)C;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A
(6)AE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②是长颈漏斗;仪器③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发生装置选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B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文字表达式为: 。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把导气管撤离水面、熄灭酒精灯,选A。
(6)制取甲烷是加热固体混合物,发生装置选A;甲烷难溶于水,要制取较纯净的甲烷,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所以装置组合为AE。
【分析】常见仪器的识别。固体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选择、高锰酸钾制氧的注意事项及反应表达式。固液不加热型制氧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装置选择及验满方法。高锰酸钾制氧的操作步骤顺序。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溶解性选择制取装置。
(1)根据图像,仪器②是长颈漏斗,仪器③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3)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用B装置制氧气,可以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步骤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试管,加热,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顺序为:②③⑦①④⑤⑥。
故选:A。
(6)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则需要采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用E,因此装置组合是AE。
16.【答案】(1)342
(2)1:8
(3)14.4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计算式为:
12×12 + 1×22 + 16×11 = 144 + 22 + 176 = 342
答案:342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计算式为:
(1×22):(16×11) = 22:176 = 1:8
答案:1:8
(3)34.2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
34.2g蔗糖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
答案:14.4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计算;
元素质量比:利用“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计算,最后化简为最简整数比;
元素质量:利用“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质量分数=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34.2g蔗糖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
1 / 1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024九上·东明期中)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会生成大量有害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D.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2.(2024九上·东明期中)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化学变化实现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燃料电池发电 D.太阳能发电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水力发电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由水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由风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料电池发电的过程发生了物质的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所以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太阳能发电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由太阳能转直接化为电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水力发电是由水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风力发电是由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燃料电池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太阳能发电是由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解答。
3.(2024九上·东明期中)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液体读数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接触试管,操作规范;
B(倾倒液体):试剂瓶瓶塞未倒放(易污染试剂)、标签未朝向手心(易腐蚀标签),操作不规范;
C(加热液体):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易喷出),操作不规范;
D(液体读数):视线未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会导致读数误差),操作不规范。
综上,答案是A。
【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逐一判断各操作的正确性。
4.(2024九上·东明期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 ,不符合题意;
D、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磷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生成物名称描述为结论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分析。
5.(2024九上·东明期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 B.空气 C.氧化镁 D.碳酸钾
【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氧化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来解答。
6.(2024九上·东明期中)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不符合题意;
B、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分子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D、氧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改变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析。
7.(2024九上·东明期中)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钼属于金属元素
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D.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 表示元素符号,钼的元素符号是Mo,正确;
B、钼是大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2,1个Mo失去2个电子形成1个Mo2+,所以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2-2=40,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 表示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
8.(2024九上·东明期中)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Cl2——两个氯原子 B.SO2——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C.Al2O3——氧化铝 D.2SO——2个硫酸根离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Cl2表示氯气、一个氯分子;两个氯原子应表示为2Cl,所以A错误。
B:SO2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B正确。
C:Al2O3是氧化铝的化学式,C正确。
D:2SO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D正确。
综上,答案选A。
【分析】根据化学用语的表示规则,分别分析分子、原子、离子、化合物化学式的正确表示方法。
9.(2024九上·东明期中) 今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航天制造需要用到钛合金,工业上可用四氯化钛生产钛。已知中氯为价,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已知TiCl4中氯为-1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1)×4=0,
x=+4。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10.(2024九上·东明期中)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B.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乙二醇的分子构成可知,该物质化学式为C2H6O2,不符合题意;
B、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
C、乙二醇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2:6=1:3,不符合题意;
D、1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原子构成,元素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1.(2024九上·东明期中)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写一点)   。
(2)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   。
(4)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   。(不定项选择题)
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大气污染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答案】(1)无色气体(合理即可)
(2)
(3)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4)ac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4) 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a选项正确;将工厂的烟囱造高,没有净化废气,不能减少大气污染,b选项错误;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c选项正确;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有利于保护大气,d选项正确。 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有acd。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从文中找一氧化氮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依据文中“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及反应条件写表达式。直接提取文中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描述。分析各选项:a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污染;b烟囱造高未减少污染物总量;c植树造林防尘;d监测大气改善环境,所以选acd。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根据题目信息,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3)根据题目信息,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4)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a选项正确;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没有净化废气,不能减少大气污染,b选项错误;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c选项正确;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有利于保护大气,d选项正确。
故选:acd。
12.(2024九上·东明期中)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下列做法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
(2)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   。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   (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③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属于   (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答案】(1)B
(2)2:1;b;;分解反应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资源,不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能节约用水,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所以选B。
(2)①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a管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b管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b管产生的是氧气,所以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③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解题关键是判断各选项做法对水资源的影响,喷灌、滴灌可节水,废液直排会污染水。①要清楚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及体积比;②需明确氧气的助燃性;③要掌握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及分解反应的判断(“一变多”)。易错点是易混淆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及体积比。
(1)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腐蚀管道,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故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2:1;
②由①的分析可知,b管中收集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13.(2024九上·东明期中)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二氧化锰和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不同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启动传感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   。
(2)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   ,判断依据是   。
(3)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3g。
【答案】(1)空气中含有氧气
(2)二氧化锰;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所需时间较短
(3)等于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2)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判断依据是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需时间较短。
(3)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等于0.03g,因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分析】解题关键是知道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不为0。通过对比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看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时间短的催化效果好。依据催化剂的定义,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催化剂质量等于初始的0.03g。
(1)圆底烧瓶中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则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
(2)由图可知,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所需时间较短,则说明反应较快,即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3)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仍为0.03g。
14.(2024九上·东明期中)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中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
(2)活性炭过滤器利用的是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为探究水的组成,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是   (不定项选择题)。
a.氢气燃烧 b.水的净化 c.水的蒸发 d.水的电解
【答案】(1)元素
(2)吸附
(3)a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矿泉水中的钙、钾强调的是存在的元素,和具体形态无关,所以填元素。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所以填吸附。
(3)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能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也能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的净化、水的蒸发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的组成,所以选ad。
【分析】考查元素的概念,物质中强调的钙、钾等一般指元素。考查活性炭的吸附性这一性质。考查通过化学变化(氢气燃烧、水电解)利用元素守恒来证明水的组成,物理变化(水的净化、蒸发)无法证明。
(1)矿泉水中的钙、钾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3)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水的净化只是除去水中的杂质,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水的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ad。
15.(2024九上·东明期中)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②   ;③   。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3)能用B装置制氧气的原理   (写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
A.②③⑦①④⑤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6)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欲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一套装置组合为   。
【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
(2)A;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3)
(4)C;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A
(6)AE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②是长颈漏斗;仪器③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发生装置选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B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文字表达式为: 。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把导气管撤离水面、熄灭酒精灯,选A。
(6)制取甲烷是加热固体混合物,发生装置选A;甲烷难溶于水,要制取较纯净的甲烷,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所以装置组合为AE。
【分析】常见仪器的识别。固体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选择、高锰酸钾制氧的注意事项及反应表达式。固液不加热型制氧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装置选择及验满方法。高锰酸钾制氧的操作步骤顺序。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溶解性选择制取装置。
(1)根据图像,仪器②是长颈漏斗,仪器③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3)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用B装置制氧气,可以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步骤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试管,加热,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顺序为:②③⑦①④⑤⑥。
故选:A。
(6)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则需要采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用E,因此装置组合是AE。
16.(2024九上·东明期中)蔗糖(化学式为)是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请根据蔗糖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写出最简整数比)。
(3)34.2g蔗糖中含有   碳元素。
【答案】(1)342
(2)1:8
(3)14.4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计算式为:
12×12 + 1×22 + 16×11 = 144 + 22 + 176 = 342
答案:342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计算式为:
(1×22):(16×11) = 22:176 = 1:8
答案:1:8
(3)34.2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
34.2g蔗糖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
答案:14.4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计算;
元素质量比:利用“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计算,最后化简为最简整数比;
元素质量:利用“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质量分数=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34.2g蔗糖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