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茂名市龙岭教育共同体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试卷全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卷填写自己的试室号、姓名、班别、座位号。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 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0- 16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徐寿 C. 张青莲 D. 闵恩泽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无需标注的图标是( )A. 护目镜 B. 用电 C. 明火 D.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量取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过滤4.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O 、SO 、CO 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B.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4/5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霓虹灯第1页(共8页)5.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 国水周”。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 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一定是纯水C.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D.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6.自1910年科学家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空气中氧气含量几乎没有什么 变化。根据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 生物呼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食物腐败发生的是剧烈氧化反应D.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P B.N C.0 D.2H8.《清顶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 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 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 分子的总数增大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B. 石蜡+氧气 →水十二氧化碳C. 氧 化 汞 → 汞 + 氧 气 D. 氢 气 + 氧 化 铜 → 铜 + 水10.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i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第2页(共8页)(生物呼吸]物质燃烧食物腐败等植物光合作用)11.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A. 氧、硅、铝、铁 B. 硅、氧、铁、铝C. 铁、铝、氧、硅 D. 氧、铝、硅、铁12.市场上有很多“富硒产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硒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B.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 一个硒原子的质量约为78.97g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14.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出现的微粒符号是( )反应前 反应后A.H B.H O C.H 0 D.O 15.河南灵宝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H O ),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中含有氧气分子B. 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C.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第3页(共8页)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7分,第18~21小题各10分, 共55分。16.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如表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表中硫原子的核电荷数x= ,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变化 中硫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 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o(2)表中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写原子的符号)。(3)X 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已知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小。则F 、Na 、C1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17. 【科普阅读】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0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 …… 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0 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 分离出0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 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 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N 、0 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 定其对N 、0 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超氧化钾 (KO ) 为黄色固体,分别与 CQ 、H 0 反应生成0 和白色固体、产氧 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第4页(共8页)(1)供氧方式主要有 (写出 一 种即可)。(2)深冷法制氧利用的是物质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 ( 填 “I”“Ⅱ” 或“Ⅲ”)。(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 和 0 , 证 据 是 :25℃时,吸 附压越大, 的吸附量越大,而 的吸附量变化不大。((5)氧气瓶中的0 ,一般制备的方法是。)(6)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右图所示, 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黄色全部变为白色,得 出的结论是18. 【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G) (B) (D) (C) (F) (A)B(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可用D 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第5页(共8页)该收集方式如何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G 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 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 填“a” 或 “b”)进 入G 中;若将G 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 筒 与G 装 置 ( 填 “a” 或 “b”) 连 接 。19 . 【科学探究】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化 学习。任务 一 :认识催化剂 【小组讨论】(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C.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D.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发生改变任务二:探究催化剂【查阅资料】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实验】称量0 .2g 氧化铜,取5mL5% 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带火星(带火盟的木条一)0.2gC 的木条一过施、圆烘干 称量 重复实验②③(过氧化氢溶液) (④体⑥⑥⑦⑧)① 图②(2)【分析交流】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 的质量为_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 解反应的催化剂第6页(共8页)(呼吸面接口孔区一现康窗KO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一支加入1g 二氧化 锰,另一支加入1g 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 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思评价】(3)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是(4)对比分析图2中的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成果分享】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于同一化 学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20.I. 小明同学去白云山游玩时,用瓶子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 的指导下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加活性炭加消毒剂加明矾滤液清水蒸馏沉淀水样过滤蒸馏水)(1)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液 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C.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D. 玻璃棒要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2)向滤液中加入消毒剂,发生了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3)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第7页(共8页)(4)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 填 名称),该净水方法利用了物质之间的 不同。Ⅱ .小明同学进一步探究I 中所得到的蒸馏水的组成,用到如右图所示的装置。(5)电源的A为 极(填“正”或“负”);(6)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V 甲 :Vz= (7)根据以上事实可知,水是由 组成;(8)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1.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等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 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些强致癌物质,故此类食品 不宜多吃、常吃。如在食物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 —— 丙烯醛,化学式为 C H O。请回答:(1)一个丙烯醛分子共含有. 个原子,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丙烯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112g 丙烯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1g)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