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襄州区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阶段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1.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 )A.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B.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C.书籍:《中国通史》D.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2. 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改变 B.原始农业的发展C.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D.会盖房子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A.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B.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C.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 D.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4.河南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如下图)。它们可用于实证( )A.奴隶制王朝的相继更替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 D.远古传说是真实可信的5.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带领人们治理了黄河水患 B.建立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部落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6.根据下表判断,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夏桀用武力伤害百姓,并大兴土木,百姓难以忍受,最终夏朝为商汤所灭。商纣王荒淫无道,最终被西周所灭亡。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周幽王失信于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A.统治者残暴统治 B.赋税沉重 C.贫富分化严重 D.刑罚残酷7.出土于陕西岐山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对“盂”(人名)的册封,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功绩,希望其忠诚,并赐予器物和人口等信息。周康王此举旨在( )A..世袭王位,天下为家 B.控制地方,巩固疆土C.建立郡县,加强君权 D.设置行省,一统天下8.唐朝诗人胡曾有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一诗句反映的是( )A.唐朝时期文化繁荣昌盛 B.春秋时期诸侯纷纷争霸C.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D.秦末农民起义声势浩大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思想的极度活跃,文学的空前繁荣 B.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社会动荡不安C.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人民深受战争危害,各地爆发起义10.《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11.“清明下种,谷雨插秧”“立夏前后,种瓜种豆”“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以上谚语反映 ( )A.农历节气指导农事活动 B.边疆地区得到充分开发C.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D.农产品种植需因地制宜12.下表中的内容反映出《诗经》的主要特点是( )诗句 表达的情感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 兵,与子偕行。——《秦风 ·无衣》 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 士气和乐观精神。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 ·硕鼠》 讽刺了统治者如同硕鼠般剥削百姓。采薇采薇,磁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小雅 ·采薇》 以返乡戍卒的口吻,唱出从军将士艰辛的生 活和思归的情怀。A.体裁多样 B.通俗易懂 C.关注现实 D.旁征博引第II卷(非选择题共36分)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1周口店出土的打制石器 图2河姆渡出土的骨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远古人类使用图1这种工具获取食物的方式有哪些 (2分)材料二 图一 春秋时期穿鼻环牛牺尊 图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文物,任选一个,仿照示例说明其史料价值。(4分)示例: 半坡遗址人面鱼纹盆的出土证明,在距今约6000年半坡居民已经能制作彩陶。它为我们研究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三 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孟子》(译文:一个农夫受田百亩。百亩田地经施肥耕作后,上等的农夫可养活九人,次一等的养活八人, 中等养活七人,中下等养活六人,下等养活五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 2分 )材料四 都江堰的岷江分水灌溉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的蜀守李冰父子,为解决岷江水害与成都平原灌溉的难题,在今四川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排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部分,内江之水顺地势而下,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千亩良由,不仅彻底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同时还便利了航运和谨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华阳国志》卷三)的天府之国。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的水利设施,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摘编自于凯《百家争鸣的大变苹时代:战国》(4)根据材料四,概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2分)(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2分)14.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0分)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 《礼记 · 礼运》(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制度选拔部落首领的标准是什么 (2分)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礼记 · 礼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分)材料三材料A: 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 (hé)”,里面的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医(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 …… 克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材料B: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 《史记》(3)材料A 和材料B 中提及到的制度是什么 材料A 和材料B 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其中属于二手史料的是。 ( 4分 )材料四 1975 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经研究发现,该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哀的家书。在家书里,黑夫兄弟问候和关切家人。 还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4)材料四黑夫兄弟与哀的木牍家书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佐证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一内容 (2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 《中国历史》材料二 因抱改苹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分)(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 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襄州区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阶段测试历史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B A B C A B C C A A C非选择题13.(2分)方式:采集,狩猎(4分)示例1:春秋战国时期鼻环牛牺尊的出土,证明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牛的驯养技术和青铜铸造技术,为研究春秋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示例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土,证明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出现并得到应用,为研究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3)(2分)联系: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单位面积土地能养活更多人口,与材料三中“一夫百亩养活多人”的现象相呼应。(言之有理即可)(4)(2分)作用:防洪、灌溉、航运(一点2分)(5)(2分)因素: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修建、耕作技术的提高、自然环境等(一点2分)14.(1)(2分)选拔标准:贤能才得、德才兼备等(一点2分)(2分)政治制度:世袭制(2分)制度:分封制(2分)二手史料:B(4)(2分)内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对杀敌立功者晋升爵位(一点2分)15.(2分)问题:国家治理、社会秩序、人的本性、国家靠什么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2分)人物:孔子(2分)具体行动: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一点2分)(8分)示例1: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井田制瓦解,新的生产关系逐渐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推动社会变革;思想方面,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结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示例2:观点:思想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论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陈其说: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儒家思想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体现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法家思想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结论:综上所述,诸子百家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和思想领域的繁荣。我们要培养开放性思维,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