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答案(不全)一选择题1-5CCADB6-10DDABA11-15ACDDA16-20ADBCB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答第1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经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里”是A.北京周口店B.浙江河姆渡C.云南元谋县D.山东大汶口2.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器。这些发现①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证据②为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提供了证据③为证明北京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提供了证据④为研究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证据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如下图中①②两处区域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海海嗜岛A.粟、水稻B.粟、小麦C.小麦、玉米D.玉米、粟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栽培稻谷遗存②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5.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考古发现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②墓葬内随葬玉器有明显的等级差别③能制造骨耜等生产工具④有宫殿建筑群和平民区遗址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6.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体现了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政原则。中国最早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A.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B.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D.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7.“神农氏发明了耒耜,教民耕作,种植各种谷物。烈山氏之子日柱,‘能殖百谷百蔬’。”这些古史传说反映了A.历史是杰出人物创造的B.炎帝是原始农业的先驱C.神话故事毫无科学依据D.我国原始农业有了一定发展8.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①商朝西周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2070年1600年1046年771年A.夏朝B.春秋C.战国D.秦朝9.夏、商、周更替的历史中,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武王伐纣、国人暴动、盘庚迁殷、商汤灭夏B.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C.盘庚迁殷、国人暴动、商汤灭夏、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盘庚迁殷10.《史记》中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春秋时期A.王室衰微B.礼崩乐坏C.民族交融D.百家争鸣11.“都江堰建成后,根据需求调节水量,老百姓不知道饥饿的感觉是什么。当地也没有了灾荒,天下的人都称此地为‘天府’。”这意在肯定都江堰A.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B.为后世治水提供宝贵的经验C.彻底提高了社会发展的水平D.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12.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跨世纪大辩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政策的引导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C.社会的急剧变化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A.选贤举能B.思想控制C.清正廉洁D.以民为本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不全).docx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