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期中试卷 2025.11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8 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
笔答,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试卷满分为 8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
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 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1-10 题每小题 1 分,11-20 题每小
题 2 分,共 30 分)
1. 2025 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倡导低碳出行 B.开发清洁能源 C.积极植树造林 D.露天焚烧垃圾
2. 无锡水蜜桃被誉为“桃中极品”,是典型的高钾水果。这里的“钾”指的是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离子
3. 下列图标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无关的是
A.洗手 B.护目镜 C.热烫 D.排气
4. 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与他人合译《化学鉴原》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张青莲 C.徐寿 D.闵恩泽
5.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氧气 C.氯化钠 D.铁
6.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为 6G 技术应用奠定基础。已知
铌酸锂(LiNbO3)中 Li 为+1 价,则 Nb 的化合价为
A.+5 B.+1 C.﹣1 D.+3
7. 铼被誉为“超级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6.2
B.铼位于第六周期
C.X=8
D.铼原子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 Re2+ 图 1
化学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8.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 C.氧气验满 D.硫燃烧
9. 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作火箭燃料 B.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
C.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镁是银白色金属,可用于制烟花
10. 下列符号中“3”代表的含义错误的是
A.O3 ——1 个臭氧分子由 3 个氧原子构成 B.3N ——3 个氮原子
C.3C1 ——3 个氯离子 D.Al3+ ——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
11.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C.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氧化物中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2. 空气燃料电池具有高效、安全、成本低等优点。电池工作时主要原理为:Zn+O2 Z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B.锌必须在纯氧中才能反应
C.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 2 种 D.电池废旧后即可丢弃
13. DHA(化学式为 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等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HA 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DHA 由 56 个原子构成
C.DHA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DHA 中含有氧分子
14.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括号内),错误的是
A.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B.氧气和空气(燃着的木条)
C.氮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15. 如图 2,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 2~3 滴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和浓盐酸(易挥发出
氯化氢气体),2~3 秒后即观察到右侧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说法错误的
A.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发生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氨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
D.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图 2
16. 图 3 是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3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B.反应前后硫、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化学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是 1:1
17. 图 4 是有关 H2O 的知识网络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①可通过蒸馏实现
B.转化②③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C.转化④中的 C 起催化作用
D.转化⑤是自然界中消耗 CO2 的主要途径
图 4
18. 碘化钾(KI)是一种常用的补碘剂,暴露在空气中因变质而呈黄色。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
验,探究影响 KI 变质的因素(实验持续时长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固体变潮、 表面变微黄 固体 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 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 表面变黄
A.通过实验 1 和 4,推测 CO2 可能是 KI 变质过程的催化剂
B.对比实验 2 和 4 可知,KI 变质与水有关
C.实验 3 和 4 说明 KI 变质与氧气有关
D.还需要设计实验排除稀有气体对 KI 变质的影响
19. 图 5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通过连接的数字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
的压强变化,并绘制出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 5 图 6
A.加入足量的红磷是为了充分消耗容器内氧气 B.装置内温度,c 点远低于 a 点
C.由图 6 可推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9% D.曲线 a→b 说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
20. 某催化剂可实现 H2O 与 O2 反应制备 H2O2。向容器中加入 100gH2O 和适量催化剂,并不断
通入 O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在 20℃、40℃和 60℃下进行实验①、②、③,测得 H2O2
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7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设计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
B.实验①说明:20℃,在 0~3h 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该催化反应持续进行
C.比较实验①、②可知,在 0~3h 内,40℃比 20℃对该催化反应更有利
D.实验③中 2h 后,H2O 与 O2 不再反应,生成的 H2O2 开始分解
化学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图 7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完成 21—23 题。
21.(4 分)神话故事与化学
(1)神话剧《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太乙真人的炼丹炉充满玄机。炉壁上刻着丹砂炼汞的
部分原理:HgS+O2 → Hg+SO2。该反应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 转化为化
学能。其中,保持 SO2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填名称)。
(2)《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国产动画的新里程碑。敖丙使用的“盘龙冰锤”可将水瞬
间凝结成冰。该过程中,分子 ▲ (填“大小”或“间隔”)发生了变化。
(3)太乙真人用藕粉重塑哪吒肉身,藕粉中富含淀粉。淀粉【(C6H10O5)n】中氢、氧元素
的质量比为 ▲ (填最简整数比)。
22.(3 分)古代文献与化学
(1)《肘后备急方》记载了一种青蒿加工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
服之。”其中“绞取汁”是将青蒿汁液从青蒿的叶和茎中分离出来,该分离过程类
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 (填操作名称)。
(2)《天工开物》记载了一种净水方法:“宜捣蒜少许,投入水缸中,以使水沉淀净化。

蒜可加速水中难溶性悬浮杂质沉降,蒜与自来水厂净水中 ▲ (填物质名称)
的作用相同。
(3)《泉州府志》记载了一种盖泥制白糖的方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
坏,去土而糖白”,指用黄泥去除糖浆中的色素,说明黄泥具有 ▲ 性。
23.(3 分)古诗词与化学
(1)“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代以牛羊肉佐酒,从物质分类来看白酒属
于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投泥泼水遇光明”,是因为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可
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
24.(7 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气调保鲜——打造食品的“专属空气”
每次在超市冷柜前挑选鲜肉,你是否好奇:为什么有些盒装肉能保持鲜亮的红色,还能放
更久?这背后藏着一项关键技术——气调保鲜。它不像防腐剂那样有安全顾虑,而是靠“调整
气体”给食品打造“专属保鲜舱”。
传统冷藏鲜肉,靠低温减缓变质,但包装内还是普通空气,微生物仍会慢慢繁殖,通常 1~
3 天就会发暗、有异味。气调保鲜的核心:用特定比例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来
替换包装内的普通空气,从而达到储存和保鲜的目的。
不同肉类的特性不同,“保鲜配方”也会量身定制:①鲜红猪牛羊肉:偏爱“高氧+中高二
化学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氧化碳”,比如 70%氧气、25%二氧化碳、5%氮气;②洁白禽肉水产:对氧气需求稍低,常用
“中氧+高二氧化碳”,比如 60%氧气、30%二氧化碳、10%氮气;③分割肉(如肉丝、肉片):
表面积大,更容易接触细菌,会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比例(比如 35%),同时保证氧气浓度(60%)。
肉类的颜色是消费者判断肉类品质最直观的指标之一,图 8 为肉类颜色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图 8
(1)N2 可作气调包装的填充气体,原因是 ▲ 。
(2)为保证肉类的肉色鲜红,气体包装袋内氧气浓度应不低于 ▲ 。其原理是氧气浓度
▲(填“高”或“低”)时,紫色的肌红蛋白与氧气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
(3)与无氧气调包装相比,高氧气调包装的鲜肉保质期较短,原因是 ▲ 。
(4)“鸡胸肉”的气调保鲜包可选择的气体配方是 ▲ 。
(5) 下列有关气调保鲜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需要精确设计其包装袋内各气体成分的比例
B.该技术可完全替代热处理、冷冻等所有其他储存方法,实现食品的长期保存
C.气调保鲜是否成功,高度依赖于包装材料的透气性、产品本身的特性及储存温度等
25.(7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教材中“硫燃烧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9,
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图 9
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步骤 2:在玻璃管内放入湿润的品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
溶液。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
(2)步骤 3: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观察到:a .硫粉熔化;b.产生淡蓝色火焰,该反
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c.试纸 ▲ 。
(3)步骤 4: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可观察到:火焰呈 ▲ 。
(4)步骤 5:实验结束后,应先 ▲ (填“停止通氧气”或“熄灭酒精灯”)。
(5)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作用除了调节气压外,还能收集有害气体;
化学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B.实验结束后,需轻轻振荡广口瓶,以使 SO2 吸收更充分,防止污染环境;
C.本装置的优点为可在同一装置内观察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26.(6 分)Mn3O4 常用于电子工业,KMnO4 可用于制备氧气,其稀溶液还是良好的消
毒剂。利用废旧电池炭包(含炭和 MnO2)制备 Mn3O4 和 KMnO4 的流程如图所示。
(1)将炭包在足量的氧气中焙烧,目的是 ▲ 。
(2)反应 1 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50℃~60℃,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
(3)反应 2 生成了锰酸钾和一种常见的液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5)将 K2MnO4 转化为 KMnO4 的实验方案通常有两种。
通电
方案 1:K2MnO4 + H2O KMnO4 + H2
方案 2:K2MnO4 + H2O + CO2 KMnO4 + MnO2 + KHCO3
对比上述两种方案,写出方案 2 的优点 ▲ (写出 1 点即可)。
27.(8 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场景,制氧的方法往往不同。
Ⅰ. 工业制氧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的流程如图:
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如表: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沸点/℃ -195.8 -183.0 -78.4
组分 氦气 氩气 氖气
沸点/℃ -268.9 -185.7 -246.0
化学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1)结合图、表信息可知:该方法制得的氧气中较难被分离出去的气体是 ▲ 。
Ⅱ. 实验室制氧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该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F 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氧气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
物油的目的是 ▲ 。
Ⅲ. 家庭制氧
某款家庭制氧机利用化学药剂(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
已知:①过碳酸钠遇水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能产生氧气并放出热量。
②高浓度过氧化氢易挥发且腐蚀性强。
【实验探究】对比过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溶液的制氧效果,选择合适的制氧剂。
实验一:过氧化氢作为制氧剂
①取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加入不同体积的水配制成 4 组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并
分别加入 0.2g 二氧化锰,用排水法收集并读取每 2 分钟获得的氧气体积,记录并处理
20min 内数据如图 10 所示。




图 10 图 11
(3)理论上,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能生成等体积的氧气。20min 时,
第④组实验比第③组实验产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 ▲ 。
实验二:过碳酸钠作为制氧剂
另取 1.41g 过碳酸钠、0.2g 二氧化锰和 9.11mL 水(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量与第①组
实验所制得的氧气最大量相等),用排水法收集并读取每 2 分钟获得的氧气体积,记
录并处理 20min 内数据如图 11 所示。
(4)分析图 11 中数据,选择过碳酸钠作为制氧剂的依据是:2min 后, ▲ 。
(5)制氧剂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还因为 ▲ (填字母)。
化学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A.过碳酸钠是固体颗粒物,易于保存 B.过氧化氢运输储存不方便
C.过氧化氢浓度较大时,具有腐蚀性 D.过氧化氢分解产物无污染
28.(12 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Ⅰ. 制氢
方法 1:化石燃料制氢
水煤气变换反应(CO 与 H2O 反应)是化石能源制氢的重要反应之一。
(1)温度及催化剂种类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 CO 转化率的影响如图 13。为使 CO 的转化率
达到最佳,应选用 ▲ (填“催化剂 1”或“催化剂 2”),且控制温度在 ▲
℃。
图 13 图 14 (2)请写出反应炉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
(3)“提纯 1”加入 CaO 的作用是 ▲ 。
“提纯 2”中,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 CO 液化分离。此过程说明 H2 的沸点比 CO ▲
(填“高”或“低”)。
方法二:电解水制氢
(3)某同学用图 14 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实验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
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构成硫酸钠的阴离子是 ▲ (用符号表示),玻璃管 a 中
产生的气体是 ▲ 。
Ⅱ. 储氢
(5)碳纳米管(图 15)吸附储氢。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吸附储氢的能力是活性炭的 10 倍。
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属于 ▲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6)Mg2Cu 化学反应储氢(图 16)。350℃时,Mg2Cu 与 H2 反应生成 MgHn,MgHn 中
Mg、H 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则 n= ▲ 。为确保安全,以该方式储氢时,需
先通入氩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其目的是 ▲ 。
图 17 图 15 图 16
Ⅲ. 用氢
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和氮气通入合成塔,可制得氨气,发生原理如下:
α-Fe/Al2O3
化学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 高温、高压
N2+H2 NH3,其中海绵状α-Fe 作催化剂,多孔 Al2O3 作为α-Fe 的“骨架”
和气体吸附剂。
(7)Al2O3 含量、α-Fe 表面积、出口处氨气含量三者的关系如图 17 所示,试分析:
Al2O3 含量大于 2%时,出口处氨气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写出 1 点即可)。
化学试题 第 9 页(共 8 页)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答题卷 2025.11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1.(4 分)
(1)
(2) (3)
22.(3 分)
(1) (2) (3)
23.(3 分)
(1) (2)
24.(7 分)
(1) (2)
(3)
(4)
(5)
25.(7 分)
(1)
(2)
(3) (4)
(5)
九年级化学 - 1 -(共 2 页)
26.(6 分)
(1) (2)
(3)
(4) (5)
27.(8 分)
Ⅰ. 工业制氧
(1)
Ⅱ. 实验室制氧
(2)
Ⅲ. 家庭制氧
(3)
(4)
(5)
28.(12 分)
Ⅰ. 制氢
(1) (2)
(3)
(4)
Ⅱ. 储氢
(5)
(6)
Ⅲ. 用氢
(7)
九年级化学 - 2 -(共 2 页)九年级化学期中试卷评分标准 2025.11
命题人:任美亚 电话:13506182881 审核人:姚洁华 电话:17768503262
说明:1.在赋分为 2 分的符号表达式书写中,凡写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均不给分;
未标注反应条件给 1 分。
2.凡专用名词写错别字均不给分。
3.答主观题时,若使用与参考答案不同的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1—10 题每小题 1 分,11—20 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C C A C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A D B C D B D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1.(4 分)
(1)热能(1 分) 二氧化硫分子(1 分)
(2)间隔(1 分)
(3)1:8(1 分)
22.(3 分)
(1)过滤(1 分) (2)明矾(1 分) (3)吸附(1 分)
23.(3 分)
(1)混合物 (1 分)
高温
(2)C+H2O CO+H2(2 分)
24.(7 分)
(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 分)
(2) 40%(1 分) 高(1 分)
(3)在高浓度氧气中微生物易繁殖(或肉类在高浓度氧气中易变质)(1 分)
(4)中氧+高二氧化碳(或 60%氧气、30%二氧化碳、10%氮气)(1 分)
(5)AC(2 分,选错扣 2 分,少选 1 个扣 1 分)
25.(7 分)
(1)吸收 SO2,防止污染空气(1 分)
点燃
(2)S+O2 SO2(2 分) 褪色(1 分)
九年级化学 - 1 -(共 2 页)
(3)蓝紫色火焰(1 分)
(4)熄灭酒精灯(1 分)
(5)ABC(1 分)
26.(6 分)
(1)除去 MnO2 中的 C(或提纯 MnO2 或把碳反应光等)(1 分)
(2)(防止)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1 分)
(3)MnO2+O2+KOH K2MnO4+H2O(2 分)
(4) CO2(1 分)
(5)常温下进行,节约能源(或 CO2 可以循环利用或不产生氢气,更安全等)(1 分)
27.(8 分)
(1)氩气(或 Ar)(1 分)
MnO2
(2)BE(1 分) H2O2 H2O+O2(2 分) 防止 O2 溶于水(1 分)
(3)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的热量多,加速了过氧化氢的挥发,导致反应
物减少(1 分)
(4)2min 后,过碳酸钠的产氧量和产氧速率都高于过氧化氢(1 分)(答到一个方面
就给分))
(5)ABC(1 分)
28.(12 分)
(1)催化剂 2(1 分) 280(1 分)
一定条件
(2)CO+H2O CO2+H2(2 分)
(3)吸收 CO2 和水蒸气(1 分) 低(1 分)
2-
(4)SO4 (1 分) 氢气(或 H2)(1 分)
(5)物理(1 分)
(6)2(1 分) 防止加热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1 分)
(7)Al2O3 含量大于 2%,α—Fe 表面积减小,导致催化效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或 Al2O3 作为气体吸附剂,含量过多会吸附生成的 NH3)(1 分)
九年级化学 - 2 -(共 2 页)九年级化学期中试卷评分标准
2025.11
命题人:任美亚电话:13506182881
审核人:姚洁华
电话:17768503262
说明:1.在赋分为2分的符号表达式书写中,凡写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均不给分:
未标注反应条件给1分。
2.凡专用名词写错别字均不给分。
3.答主观题时,若使用与参考答案不同的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一10题每小题1分,11一20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
5
6
7
8
9
10
D
A
C
C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A
D
B
D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1.(4分)
(1)热能(1分)
二氧化硫分子(1分)
(2)间隔(1分)
(3)1:8(1分)
22.(3分)
(1)过滤(1分)
(2)明矾(1分)
(3)吸附(1分)
23.(3分)
(1)混合物(1分)
(2)C+H0高温,C0十H(2分)
24.(7分)
(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分)
(2)40%(1分)
高(1分)
(3)在高浓度氧气中微生物易繁殖(或肉类在高浓度氧气中易变质)(1分)
(4)中氧+高二氧化碳(或60%氧气、30%二氧化碳、10%氮气)(1分)
(5)AC(2分,选错扣2分,少选1个扣1分)
25.(7分)
(1)吸收S02,防止污染空气(1分)
(2)S+02点燃,S02(2分)
褪色(1分)
九年级化学-1·(共2页)
(3)蓝紫色火焰(1分)
(4)熄灭酒精灯(1分)
(5)ABC(1分)
26.(6分)
(1)除去MnOz中的C(或提纯MnO2)(1分)
(2)(防止)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1分)
(3)MnO2+O2+KOH→K2MnO4+H20(2分)
(4)C02(1分)
(5)常温下进行,节约能源(或CO2可以循环利用)(1分)
27.(8分)
(1)氩气(或Ar)(1分)
(2)BE(1分)
H202M0H20+02(2分)
防止O2溶于水(1分)
(3)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的热量多,加速了过氧化氢的挥发,导致反应
物减少(1分)
(4)2min后,过碳酸钠产氧量和产氧速率都高于过氧化氢(1分)
(5)ABC(1分)
28.(12分)
(1)催化剂2(1分)
280(1分)
(2)C0+H0二定条售C02十H(2分)
(3)吸收C02和水蒸气(1分)
低(1分)
(4)S0(1分)
氢气(或H2)(1分)
(5)物理(1分)
(6)2(1分)
防止加热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1分)
(7)Al2O3含量大于2%,一F表面积减小,导致催化效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或AO,作为气体吸附剂,含量过多会吸附生成的NH3)(1分)
九年级化学.2.(共2页)九年级化学期中试卷
2025.11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
答,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8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
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Mg-24C1-35.5
第卷(选择题共3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
题2分,共30分)
1.2025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倡导低碳出行
B.开发清洁能源
C.积极植树造林D.露天焚烧垃圾
2.无锡水蜜桃被誉为“桃中极品”,是典型的高钾水果。这里的“钾”指的是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离子
3.下列图标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无关的是
A.洗手
B.护目镜
C.热烫
D.排气/
4.
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与他人合译《化学鉴原》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张青莲
C.徐寿
D.闵恩泽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氧气
C.氯化钠
D.铁
6.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为6G技术应用奠定基础。己知
铌酸锂(LiNbO3)中Li为+1价,则Nb的化合价为
A.+5
B.+1
C.-1
D.+3
7.铼被誉为“超级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
75
Re
B.铼位于第六周期

C.X=8
186.2
D.铼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Re2+
图1
化学试题
第1页(共8页)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带火星
的木条
“氧气
气泡
组沙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
C.氧气验满
D.硫燃烧
9.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作火箭燃料
B.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
C.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镁是银白色金属,可用于制烟花
10.下列符号中“3”代表的含义错误的是
A.O一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B.3N一3个氮原子
C.3C1一3个氯离子
D.A13+一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C.H20和H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氧化物中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2.空气燃料电池具有高效、安全、成本低等优点。电池工作时主要原理为:Z+O2→Z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B.锌必须在纯氧中才能反应
C.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2种
D.电池废旧后即可丢弃
13.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等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HA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DHA由56个原子构成
C.DH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DHA中含有氧分子
1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括号内),错误的是
A.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B.氧气和空气(燃着的木条)
C.氮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15.如图2,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和浓盐酸(易挥发出
氯化氢气体),2~3秒后即观察到右侧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浓氢水盐酸
A.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发生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白烟
NHCI
C.氨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
D.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图2
16.图3是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二氧化疏催化氧化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
催化剂
。氧原子
>
0b9
○硫原子
图3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B.反应前后硫、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是1:1
化学试题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