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二 封建时代区域文明的发展题组一 真题挑战考点1 封君封臣制1.(2022·西宁)中世纪的欧洲,形成了一种上一级对下一级封赐土地并提供保护、下一级为上一级服兵役并提供金钱的等级制度,其中国王是最高的封建领主,其下为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直到拥有少量土地或无地的骑士。这种封建等级制度是(B)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主立宪制考点2 庄园兴起2.(2024·西宁)“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庄园(A)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在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中具有自主权C.创造出兼收并蓄且独具特色的文化 D.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一些权益考点3 大学的兴起3.(2022·西宁)孟广林在《世界中世纪史》中提到,12世纪中期,在意大利波隆那法律学校基础上产生的波隆那大学,应是中世纪西欧的第一所大学。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A)A.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B.维护教会神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民间文学“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D.传播东西方文化的“最美丽使者”考点4 拜占庭帝国与《罗马民法大全》4.(2023·西宁)法治建设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C)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 D.《人权宣言》考点5 阿拉伯帝国5.(2025·西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都伴随着野蛮的暴力侵占、屠杀和掠夺。给被征服地区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A)A.加快了区域文明交流 B.加速了生产方式变革C.缓和了帝国主义矛盾 D.阻碍了海洋文明扩展6.(2023·西宁)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B)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 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考点6 古代日本7.(2023·青海)隋唐时期,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进行改革。这场改革是(A)A.大化改新 B.路易·十四改革C.戊戌变法 D.1861年农奴制改革题组二 模拟训练1.[情境化](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内容是某同学历史学习笔记的一部分,据此分析其学习主题是(D)·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亚洲C.古代欧洲文明 D.封建时代的欧洲2.(2025·河南)作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他十分重视传承古典文化。在其推动下,出现了“加洛林文艺复兴”。他是(C)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大帝C.查理大帝 D.查士丁尼一世3.(2025·广西)一个贵族通常也是一名骑马仗剑的骑士,他的天职就是作为军事附庸而为其领主作战,尽管他本人也是拥有众多附庸的封建主。与此现象相关联的是(C)A.雅典民主政治 B.日本大化改新C.西欧封建制度 D.俄国1861年改革4.[情境化](2025·新疆)某学校戏剧社团正在排演课本剧。有同学看到如下场景,据此判断剧中(C)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A.人物分别是领主、佃户 B.人物关系以血缘为纽带C.人物正式结成契约关系 D.场景出现在罗马共和国5.(2025·青海虎台一模)欧洲中世纪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A)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6.(2025·安徽五河三模)庄园法庭不仅负责土地争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还负责其他民事争议。由此可知,庄园法庭(A)A.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B.损害佃户合法利益C.限制庄园领主特权 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7.(2025·河南信阳三模)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接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这说明城市兴起的重要原因是(B)A.地理位置优越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市民阶层形成 D.封建领主的支持8.(2025·四川资阳)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A)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9.(2025·吉林)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指(D)A.教会的统治 B.庄园的流行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10.(2025·山东平原二模)下图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其中,颁布于④时期,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件是(C)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11.[大单元](2025·青海海东一模)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B)A.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体 B.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创造了系统完整的代数学12.(2024·河南)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见,古代阿拉伯(C)A.统治疆域辽阔 B.翻译事业兴盛C.文化成就显著 D.大学教育普及13.(2025·黑龙江龙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日本曾长期吸收中国文化,它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是(A)A.大化改新 B.新经济政策 C.明治维新 D.罗斯福新政14.(2025·智慧原创)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封建时代区域文明的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法典的进步性和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进步性: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影响力: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材料二:改新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残余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吴廷璆《日本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新运动”的名称,并简述这一运动对日本发展的影响。名称: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材料三:伊斯兰文明同样给欧洲以极大影响。西欧文明一次次地蜕变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东方的影响,而阿拉伯人总是以中间商的身份出现在这一事件中。贩卖的不仅是东方的商品,还有技术与文化成果。——《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分野与相互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人的“中间商”身份。说明: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专题二 封建时代区域文明的发展题组一 真题挑战考点1 封君封臣制1.(2022·西宁)中世纪的欧洲,形成了一种上一级对下一级封赐土地并提供保护、下一级为上一级服兵役并提供金钱的等级制度,其中国王是最高的封建领主,其下为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直到拥有少量土地或无地的骑士。这种封建等级制度是( )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主立宪制考点2 庄园兴起2.(2024·西宁)“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庄园( )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在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中具有自主权C.创造出兼收并蓄且独具特色的文化 D.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一些权益考点3 大学的兴起3.(2022·西宁)孟广林在《世界中世纪史》中提到,12世纪中期,在意大利波隆那法律学校基础上产生的波隆那大学,应是中世纪西欧的第一所大学。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 )A.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B.维护教会神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民间文学“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D.传播东西方文化的“最美丽使者”考点4 拜占庭帝国与《罗马民法大全》4.(2023·西宁)法治建设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 D.《人权宣言》考点5 阿拉伯帝国5.(2025·西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都伴随着野蛮的暴力侵占、屠杀和掠夺。给被征服地区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 )A.加快了区域文明交流 B.加速了生产方式变革C.缓和了帝国主义矛盾 D.阻碍了海洋文明扩展6.(2023·西宁)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 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考点6 古代日本7.(2023·青海)隋唐时期,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进行改革。这场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路易·十四改革C.戊戌变法 D.1861年农奴制改革题组二 模拟训练1.[情境化](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内容是某同学历史学习笔记的一部分,据此分析其学习主题是(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亚洲C.古代欧洲文明 D.封建时代的欧洲2.(2025·河南)作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他十分重视传承古典文化。在其推动下,出现了“加洛林文艺复兴”。他是(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大帝C.查理大帝 D.查士丁尼一世3.(2025·广西)一个贵族通常也是一名骑马仗剑的骑士,他的天职就是作为军事附庸而为其领主作战,尽管他本人也是拥有众多附庸的封建主。与此现象相关联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日本大化改新C.西欧封建制度 D.俄国1861年改革4.[情境化](2025·新疆)某学校戏剧社团正在排演课本剧。有同学看到如下场景,据此判断剧中(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A.人物分别是领主、佃户 B.人物关系以血缘为纽带C.人物正式结成契约关系 D.场景出现在罗马共和国5.(2025·青海虎台一模)欧洲中世纪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6.(2025·安徽五河三模)庄园法庭不仅负责土地争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还负责其他民事争议。由此可知,庄园法庭( )A.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B.损害佃户合法利益C.限制庄园领主特权 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7.(2025·河南信阳三模)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接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这说明城市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市民阶层形成 D.封建领主的支持8.(2025·四川资阳)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9.(2025·吉林)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A.教会的统治 B.庄园的流行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10.(2025·山东平原二模)下图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其中,颁布于④时期,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件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11.[大单元](2025·青海海东一模)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A.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体 B.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创造了系统完整的代数学12.(2024·河南)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见,古代阿拉伯( )A.统治疆域辽阔 B.翻译事业兴盛C.文化成就显著 D.大学教育普及13.(2025·黑龙江龙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日本曾长期吸收中国文化,它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新经济政策 C.明治维新 D.罗斯福新政14.(2025·智慧原创)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封建时代区域文明的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法典的进步性和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二:改新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残余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吴廷璆《日本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新运动”的名称,并简述这一运动对日本发展的影响。材料三:伊斯兰文明同样给欧洲以极大影响。西欧文明一次次地蜕变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东方的影响,而阿拉伯人总是以中间商的身份出现在这一事件中。贩卖的不仅是东方的商品,还有技术与文化成果。——《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分野与相互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人的“中间商”身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二 封建时代区域文明的发展 - 学生版.docx 专题二 封建时代区域文明的发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