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下期绥宁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试题卷
历 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发现,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约4600—4000年)出土的玉器几乎全部出自瓮棺,而此前该地并没有瓮棺葬的做法。一般认为,瓮棺葬是北方的习俗,如河南洛阳王湾遗址、河南禹州瓦店遗址等地曾有出现。据此可推断(  )
A.生产活动以祭祀为中心 B.南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
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原始文明存在交流互动
2.西周时期,周王在分封、册命、赏赐等政治场合对臣下的称名方式主要有私名和官名(或职事名)两类,并不见礼书所载的相关亲属称谓;春秋时期,周王用“伯父”“叔父”来称同姓诸侯国,用“伯舅”“舅氏”来称异姓诸侯国。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
A.君主的才能与品德 B.国王权势日渐衰微
C.礼制的传承与发展 D.宗法的亲疏与差别
3.十六国时期各政权普遍以汉、晋王朝的政治制度为蓝本,建立起三公制、三省制、郡县制、察举制等,西北地区的出土文献显示,一些胡族政权还效仿汉制建立起文书及户籍制度。由此可推知当时(  )
A.民族之间的隔阂已经消失 B.民族交融成为时代主流
C.北方统一的因素正在酝酿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完成
4.《金史》载:“猛安谋克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西夏书事》记录:元昊命令蕃汉官员统一戴汉冠、行汉礼,而蕃官发式“仍循羌俗”。《元朝史》写道:“色目官吏通汉法,蒙古贵族习儒经,汉人工匠入漠北,回回商贾遍州县。”以上材料最适合的研究主题是(  )
A.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C.民族交融与文化互动 D.社会婚俗礼仪秩序
5.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改革,核心举措包括:将改革前的各类正税、杂税及徭役折算合并,确定“两税元额”;该总额分为地税与户税,地税按土地面积征收谷物,户税按家庭等级征收钱币;同时废除此前各类苛捐杂税。这一改革(  )
A.彻底解决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
C.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有助于提升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
6.有学者研究发现,汉代尚书台从“掌通章奏”发展为“出纳王命”;明代内阁大学士由“侍从顾问”演变为“票拟批答”;清代军机大臣从“传述诏旨”变成“承旨出政”。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中枢机构权力不断下移
C.君主集权体制自我强化 D.官僚集团斗争愈发激烈
7.明末清初,中荷贸易中的瓷器作为奢侈品,成为欧洲王公贵族使用和收藏的对象。后来(1767年欧洲发现类似瓷土之前),瓷器从上流社会追求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欧洲普通民众不可或缺的餐饮具。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了西欧 B.中荷瓷器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C.清朝政府已推行五口通商政策 D.荷兰强占中国台湾作贸易据点
8.李大钊在1916年发表的文章《青春》中提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一内容主要是为了
A.强调政治革命的紧迫性 B.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唤醒工人阶级斗争意识 D.激发青年爱国主义情怀
9.有学者指出,“战前的历史仅是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史;战后的历史是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史,性质是截然不同的。”文中所指战争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甲午中日战争
10.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的告全党党员书中有:国民革命与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与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与土地革命、武装问题与对于军队之关系等九部分。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准备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 B.努力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
C.明确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原则 D.决心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11.古希腊雕塑强调人体的完美比例和结构,作品常常处于一种生动自由的状态。古埃及时期的雕塑呈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雕像具有刚劲、洗练、神秘的特点。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文明出现的时间早晚 B.自然地理环境的迥异
C.政治和社会氛围不同 D.艺术审美情趣的区别
12.霍布斯鲍姆曾说:“曾经让英国率先崛起的那些特殊条件无法长期维持下去,它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无论当时多么的先进和有效,不可能始终独领风骚,它所创造的生产和市场方式也未必一直最适于支持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特殊条件”指的是自然资源优势 B.“市场方式”指的是贸易保护
C.不能独领风骚是由于制度创新不足 D.“先进”的代表是发明蒸汽机
13.詹姆斯·劳森是美国田纳西州黑人运动的学生领袖。1960年,他在一次学生领袖会议上表示,“整个非洲将在美国黑人获得一等公民身份前获得自由”,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要到垂暮之年才能过上正常生活”。其言论意在(  )
A.赞扬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的成功
B.呼吁美非民权与民族运动联动
C.推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D.批判本土民权运动与时代脱节
14.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改变传统“援助为主、贸易为辅”的对外援助方式,并采取如下改革措施:利用中国政府贷款积极推动双方企业合资、合作举办生产性企业;将援外同外贸、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结合起来;从援外拨款中划拨适量资金以支持中国企业在受援国开展投资合作。这一政策调整(  )
①是对区域国家合作新思路的有益探索
②反映出革命外交开始转为务实外交
③确保了受援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④利于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1980—1985年,广东认真执行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全国率先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市场、物价和流通三个方面渐进闯关,逐步放开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合理调整物价,搞活流通环节。这反映了当时(  )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先行尝试突破计划经济的壁垒
C.物价偏高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向更深层次发展
16.1954年,一位上海的工人说:“我要好好工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为国家的工业化添砖加瓦,让我们国家尽快强大起来。”同年,一位沈阳的工厂技术员也表示:“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完成生产指标,更要不断改进技术,为国家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劳动者热情
C.劳动者对国家建设的积极担当 D.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当前时机中的特点,一方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日益发展着;又一方面,是我们党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
材料二
全国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毛泽东主要从全国性、群众性、先进性三方面来塑造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时期的政党形象……坚定抗战、服务人民、领导全国抗战的大党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摘编自朱一超《全面(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自塑的探索——基于<《共产党人》发刊词>的考察》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人》创刊的背景,简述“三个法宝”之间的联系。(8分)
就材料二所示的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某一形象进行论述。(要求:说明所选形象,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宋初,酒商李益在秦州经营酒业,富甲一方,他与本州官吏勾结往来,同时也着力栽培其长子李仕衡入仕。本来李益成功在望,但他不知收敛,欺凌官民,被秦州观察推官冯伉告发,结果李益被诛,家产籍没,李仕衡被除籍。幸而太宗宠臣寇准为李仕衡求情,李得以从头做起,并凭着他治郡理财的成绩,到真宗朝成为著名的计臣三司使。李仕衡理财有方,显然获益于其商人家族背景,他为官左右逢源,与主流的文臣交好并联姻,他的儿子李丕旦和李丕绪均从文臣之途仕进,李氏终于成功从商入儒。名臣范仲淹为他撰写神道碑,碑文中不再提及他的酒商背景。
——摘编自何冠环《宋初秦州长道县酒商李益与其子三司使李仕衡家族事迹考》
李氏父子的生平是宋代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925年,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阐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解决的办法是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了50%;按全国人口平均的年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但是,全国收入集中在有产者手里,占总人口1%的人口平均的年收入,同时期里从7492美元增加到13114美元,约提高75%。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没有很多提高。即将离职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8年12月致国会的咨文中说:“全国可以满意地看看现在,乐观地展望将来。”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的不同。(9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