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0.1mol·L1Ba2*的溶液中:Na、C0广东省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调研测试B.强碱性溶液中:NH、SO上进联考C.pH=1的溶液中:K、HCO化学试卷D.c(H)c(OH-)102的溶液中:A+、NO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化学知识正确但与劳动项目无对应关系的是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1.考查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二节红色,紫色1蓝色A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紫色石蕊试液判断河水的酸碱性石蕊变色范围:■58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B野炊时将木材劈碎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C酿酒时加入适量酒曲酒曲能降低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反应的活化能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D将NH,NO,溶于水后密封制成降温袋NH,NO,在水中能完全电离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一140一16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温度计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四大发明叙述中,涉及放热反应的是NH背密pH试纸水①②A.利用①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生NH的体积来计算生成NH,的反应速率B.利用②测量雨水的pH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C.利用③量取9.15mLNa0H溶液D.利用④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打磨指南针B.用捞纸器捞浆C.黑火药爆炸D.雕刻木活字7.化学用语构建了化学基础知识体系。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2.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限度的是A.工业上在高压条件下合成CHOH:C0,(g)+3H2(g)=CHOH(g)+H,0(g)A.水分子()的电离示意图:B.工业制硫酸时,吸收塔内用98.3%浓硫酸吸收S0C.夏天将水果放在冰箱内保鲜B.表示H,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值无误):H,(g)+0,(g)一H,0(g)△H=-242k·molD.合成氨时采用400~500℃反应条件C.HP0,溶液中所有含磷微粒:P0、HPO、H,P03.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及导电性判断均正确的是D.CL2与H,0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0—2H+CI+C10选项物质类别能否导电8.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及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固体强电解质能A.c(H)>c(OH)的溶液呈酸性BHCl气体酸能B.升高温度,纯水中c(H)增大,c(OH)减小,pH会减小C熔融KCl电解质能C.适当升高温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加快反应速率DCaC0,固体弱电解质不能D.吸热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广东·高二化学第1页(共8页)广东·高二化学第2页(共8页)上进联考更专业更放心一站式考试服务专家广东省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调研测试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答案】C【解析】打磨指南针、用捞纸器捞浆、雕刻木活字时均未发生化学变化,A、B、D项不符合题意;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S+2KN0,+3C点槛K,S+N,↑+3C0,↑,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压强增大有利于CO2(g)+3H2(g)一CH,OH(g)+H,0(g)平衡正向移动,A项符合题意;工业制硫酸时,吸收塔内用98.3%浓硫酸吸收$0,是为了防止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酸雾,B项不符合题意;夏天将水果放在冰箱内保鲜是为了减缓反应速率,C项不符合题意;合成氨时采用400~500℃反应条件的主要原因是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强,D项不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NaCl固体是强电解质,但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A项错误;HCl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B项错误;熔融KCl为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C项正确:CCO,为强电解质,D项错误。4.【答案】D【解析】Ba2+会与CO 形成沉淀,A项不符合题意;强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会与NH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Hr会与HC0,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c)=10的溶液中,c()=0.1m0lL,H、A,NO;互不反c(OH)应,能大量共存,D项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将NH,NO,溶于水后密封制成降温袋是因为NH,NO,溶解吸收热量,与NH,NO,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无关联,D项符合题意。6.【答案】B【解析】NH,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项错误;将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点滴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雨水,点在试纸中央,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尽快与配套的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确定雨水的pH,B项正确;③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用于量取9.l5 mL NaOH溶液,C项错误;缺少玻璃搅拌器,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水的电离方程式为2H,0一H,0+0H,A项正确;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H,0为气态,不能表示H,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B项错误;H,PO4为弱电解质,H,P0,溶液中还含有HPO,分子,C项错误;Cl2与H,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0一H+CI+HCI0,D项错误。8.【答案】B【解析】c(H)>c(OH)的溶液呈酸性,A项正确;H20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纯水中c(H)、c(OH)均会增大,pH会减小,B项错误;适当升高温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加快反应速率,C项正确;吸热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D项正确。9.【答案】B【解析】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30%,A项错误;平衡状态1时,n(N2)=0.7mol、0.6n(H,)=2.1mln(NH,)=0.6ml,NH,的体积分数为0.6+2.1+0.7×100%≈17.6%,B项正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体系温度升高,不利于H2的转化,活塞固定在处,达到平衡状态时,H,的转化率小于30%,D项错误广东·高二化学第1页(共4页)广东省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调研测试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化学答题卡18.(14分)准考证号填涂范例姓名正确填涂考场号座位号(1)[O][O][O][O][O][O][O][O][O][o]错误填涂[)1)1)[)1)))1]x[中222(条形码粘贴处)(2)3333缺考标记3多网多网[4444 551何 [6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阌(3)①7网间7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70号: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8[8][8]8[8象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9②9[9[9[9[9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②、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IAl [BI ICI [DI5 IAL [B]ICI ID]9 IAI IBI ICI IDI13 [A][B][C][D](4)2[ANBCD6AB剧CD10 [A][B][C][D]14 [A][B](C][D]3 [A][B][C][D]7AB周ICDI11 [A]IB]IC][D]15 IA][B][C][D]4 [A][B][C][D]8 [A][B][C]ID12AIB剧ICD16AB周I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14分)(1)(5)(2)(6)(3)(4)①②③(5)①②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广东·高二化学第1页(共4页)广东·高二化学第2页(共4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9.(14分)》(2)①此区域答题无效②(3)①20.(14分)②(1)①(2)①②③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广东·高二化学第3页(共4页)广东·高二化学第4页(共4页)■(共66张PPT)上进赢未来广东省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卷1. 中国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四大发明叙述中,涉及放热反应的是指南针 造纸术 火药活字印刷A. 打磨指南针 B. 用捞纸器捞浆 C. 黑火药爆炸 D. 雕刻木活字1. 【答案】C【解析】打磨指南针、用捞纸器捞浆、雕刻木活字时均未发生化学变化,A、B、D项不符合题意;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S+2KNO3 +3CK2S+N2↑+3CO2↑,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2.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限度的是A. 工业上在高压条件下合成CH3OH:CO2(g)+3H2(g) CH3OH(g)+H2O(g)B. 工业制硫酸时,吸收塔内用98.3%浓硫酸吸收SO3C. 夏天将水果放在冰箱内保鲜D. 合成氨时采用400~500 ℃反应条件2. 【答案】A【解析】压强增大有利于CO2(g)+3H2(g) CH3OH(g)+H2O(g)平衡正向移动,A项符合题意;工业制硫酸时,吸收塔内用98.3%浓硫酸吸收SO3是为了防止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酸雾,B项不符合题意;夏天将水果放在冰箱内保鲜是为了减缓反应速率,C项不符合题意;合成氨时采用400~500 ℃反应条件的主要原因是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强,D项不符合题意。3.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及导电性判断均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类别 能否导电A NaCl固体 强电解质 能B HCl气体 酸 能C 熔融KCl 电解质 能D CaCO3固体 弱电解质 不能3. 【答案】C【解析】NaCl固体是强电解质,但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A项错误;HCl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B项错误;熔融KCl为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C项正确;CaCO3为强电解质,D项错误。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含有0.1 mol L-1 Ba2+的溶液中:Na+、CB. 强碱性溶液中:N、SC. pH=1的溶液中:K+、HCD. =1012的溶液中:Al3+、N4. 【答案】D【解析】Ba2+会与C形成沉淀,A项不符合题意;强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会与N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H+会与HC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1012的溶液中,c(H+)=0.1 mol L-1,H+、Al3+、N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项符合题意。5.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化学知识正确但与劳动项目无对应关系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紫色石蕊试液判断河水的酸碱性 石蕊变色范围:B 野炊时将木材劈碎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C 酿酒时加入适量酒曲 酒曲能降低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反应的活化能D 将NH4NO3溶于水后密封制成降温袋 NH4NO3在水中能完全电离5. 【答案】D【解析】将NH4NO3溶于水后密封制成降温袋是因为NH4NO3溶解吸收热量,与NH4NO3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无关联,D项符合题意。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利用①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生NH3的体积来计算生成NH3的反应速率B. 利用②测量雨水的pHC. 利用③量取9.15 mL NaOH溶液D. 利用④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6. 【答案】B【解析】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项错误;将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点滴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雨水,点在试纸中央,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尽快与配套的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确定雨水的pH,B项正确;③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用于量取9.15 mL NaOH溶液,C项错误;缺少玻璃搅拌器,D项错误。7. 化学用语构建了化学基础知识体系。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水分子( )的电离示意图:B. 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ΔH值无误):H2(g)+O2(g)H2O(g) ΔH=-242 kJ mol-1C. H3PO4溶液中所有含磷微粒:P、HP、H2PD. 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7. 【答案】A【解析】水的电离方程式为2H2O H3O++OH-,A项正确;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H2O为气态,不能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B项错误;H3PO4为弱电解质,H3PO4溶液中还含有H3PO4分子,C项错误;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D项错误。8.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及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H+)>c(OH-)的溶液呈酸性B. 升高温度,纯水中c(H+)增大,c(OH-)减小,pH会减小C. 适当升高温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加快反应速率D. 吸热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8. 【答案】B【解析】c(H+)>c(OH-)的溶液呈酸性,A项正确;H2O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纯水中c(H+)、c(OH-)均会增大,pH会减小,B项错误;适当升高温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加快反应速率,C项正确;吸热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D项正确。9. T ℃,往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将活塞固定在a处,达到平衡状态1时,H2的转化率为30%。其他条件不变,将活塞压缩至b处并固定,达到平衡状态2时,H2的转化率为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30%B. 达到平衡状态1时,NH3的体积分数约为17.6%C. 平衡状态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平衡状态1时的平衡常数D. 其他条件不变,活塞固定在a处,在绝热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H2的转化率大于30%9. 【答案】B【解析】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α>30%,A项错误;平衡状态1时,n(N2)=0.7 mol、n(H2)=2.1 mol、n(NH3)=0.6 mol,NH3的体积分数为 ×100%≈17.6%,B项正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体系温度升高,不利于H2的转化,活塞固定在a处,达到平衡状态时,H2的转化率小于30%,D项错误。10. 已知25 ℃时,HF F-+H+ Ka=6.3×10-4。25 ℃时,将1 L pH=4的HF溶液加水稀释至10 L,维持稀释过程中的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稀释后溶液的pH大于5B. 稀释过程中,溶液中n(F-)减小C. 稀释过程中,溶液中c(H+) c(OH-)不变D. 稀释过程中,增大 10. 【答案】C【解析】稀释过程中,HF的电离程度增大,稀释后的溶液中c(H+)>10-5 mol L-1,4<pH<5,A项错误;稀释过程中,HF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n(F-)增大,B项错误;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溶液中c(H+) c(OH-)=Kw不变,C项正确;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不变,c(H+)减小,增大,减小,D项错误。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总数为0.2NAB. 1 mol H2和1 mol I2充分反应后,生成的HI分子总数为2NAC. 0.2 mol L-1盐酸中,Cl-总数为0.2NAD. 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A11. 【答案】D【解析】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的物质的量为1 L×0.1 mol L-1=0.1 mol,A项错误;H2与I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H2和1 mol I2充分反应后,生成的HI分子总数小于2NA,B项错误;未说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Cl-数目,C项错误;NO2和N2O4的最简式都是NO2,46 g N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含原子总数为3NA,D项正确。12. CO2合成尿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之一,该反应的机理分为:①2NH3(g)+CO2(g) H2NCOONH4(s) ΔH1=-160 kJ mol-1(快)②H2NCOONH4(s) CO(NH2)2(s)+H2O(g) ΔH2=+73 kJ mol-1(慢)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2NH3(g)+CO2(g) CO(NH2)2(s)+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反应①放热且活化能更小,反应②吸热且活化能更大,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NH3(g)+CO2(g) CO(NH2)2(s)+H2O(g) ΔH=-87 kJ mol-1,B项符合题意。12. 【答案】B13.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A NaHCO3受热会分解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发生B 等体积pH=2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溶液放出的氢气多 Ka(HA)>Ka(HB)C 将盛有石蜡的试管插入装有适量Na2O2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水,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石蜡熔化 Na2O2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 将5 mL 0.2 mol L-1 AgNO3溶液和5 mL 0.05 mol L-1 FeCl2溶液充分混合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2++Ag+ Fe3++Ag是可逆反应 13. 【答案】C【解析】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发生,如NH4Cl和Ba(OH)2 8H2O的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等体积pH=2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溶液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A的酸性更弱,B项不符合题意;石蜡熔化,说明温度升高,从而得出Na2O2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无论是否为可逆反应,均有Fe3+生成,滴加KSCN溶液,溶液均会变红,D项不符合题意。【解析】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发生,如NH4Cl和Ba(OH)2 8H2O的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等体积pH=2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溶液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A的酸性更弱,B项不符合题意;石蜡熔化,说明温度升高,从而得出Na2O2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无论是否为可逆反应,均有Fe3+生成,滴加KSCN溶液,溶液均会变红,D项不符合题意。14.在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NO的光催化氧化的部分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催化剂,NO*表示N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1 eV=96.5 kJ 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O2(g)+NO(g)+e-N*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在g-C3N4/SnS2催化作用下,图示历程决速步活化能为3.76 eVC. 在g-C3N4催化作用下,与N反应生成1 mol N*会放出2.58×96.5 kJ能量D. 图示历程中,SnS2的催化效率最高14. 【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O2(g)+NO(g)+e-N*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在g-C3N4/SnS2催化作用下,图示历程决速步活化能为1.21 eV,B项错误;由图可知在g-C3N4催化作用下,与N反应生成1 mol N*会放出2.58×96.5 kJ能量,C项正确;图示历程中,SnS2的决速步活化能最小,催化效率最高,D项正确。15. 乙醇重整时会发生下列反应:①C2H5OH(g)+H2O(g) 2CO(g)+4H2(g) ΔH1=+256 kJ mol-1②C2H5OH(g) CO(g)+CH4(g)+H2(g) ΔH2=+49 kJ mol-1③2CO(g) CO2(g)+C(s) ΔH3=-171.5 kJ mol-1各反应的自由能变ΔG(ΔG=ΔH-TΔS)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a表示反应②的ΔG 随温度变化关系B. 反应①的ΔS>0C. 温度升高,CH4(g)+H2O(g) CO(g)+3H2(g)的平衡常数减小D. 温度高于970 K,反应③不能自发进行 15. 【答案】C【解析】由ΔG=ΔH-TΔS可知曲线a、b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ΔG随温度变化关系,A项正确;反应①气体分子数目增多,ΔS>0,B项正确;CH4(g)+H2O(g) CO(g)+3H2(g),ΔH=ΔH1-ΔH2=+207 kJ mol-1,温度升高,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C项错误;由图可知,温度高于970 K,反应③的ΔG>0,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D项正确。16.25 ℃时,向一定浓度的HNO2溶液中加入NaOH或HCl,混合溶液中的含氮微粒分布系数δ[例如N的分布系数δ(N)=×100%]随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0.1 mol L-1 HNO2溶液中,c(H+)=c(N)+c(OH-)B. 25 ℃时,Ka(HNO2)=10-3.36C. pH=3.36的HNO2和NaNO2的混合溶液中,c(Na+)<c(HNO2)D. pH=7时,=1010.36A. 0.1 mol L-1 HNO2溶液中,c(H+)=c(N)+c(OH-)B. 25 ℃时,Ka(HNO2)=10-3.36C. pH=3.36的HNO2和NaNO2的混合溶液中,c(Na+)<c(HNO2)D. pH=7时,=1010.3616. 【答案】D【解析】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量,故0.1 mol L-1 HNO2溶液中,c(H+)=c(N)+c(OH-),A项正确;pH=3.36时,c(HNO2)=c(N),c(H+)=10-3.36 mol L-1,Ka(HNO2)==10-3.36,B项正确;溶液中存在关系c(Na+)+c(H+)=c(N)+c(OH-),pH=3.36时,c(H+)>c(OH-),c(HNO2)=c(N),故pH=3.36时,c(Na+)<c(HNO2)=c(N),C项正确;pH=7时,===103.64,D项错误。17. (14分)水溶液中存在的多种平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1)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2)某探究小组欲用纯净的CH3COOH配制250 mL 0.1 mol L-1、CH3COOH溶液,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 A B C D BC(3)25 ℃时,用pH计准确测得0.1 mol L-1 CH3COOH溶液的pH为2.88,则醋酸的电离度α≈ %(已知电离度α=×100%,100.12≈1.32)。1.32(4)甲同学按下表方案探究CH3COOH与HA的酸性大小。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25 ℃时,分别向装有25 mL0.1 mol L-1 CH3COOH溶液的烧杯1和装有25 mL 0.1 mol L-1 HA溶液的烧杯2中加入0.5 g碳酸钙固体粉末,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利用pH计和数据采集器记录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①烧杯2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电离程度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酸性:CH3COOH (填“>”或“<”)HA。③烧杯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增大< (5)乙同学向0.1 mol L-1 Na2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0.1 mol L-1 HB溶液,未观察到有气体产生,乙同学得出结论:H2CO3的酸性强于HB。丙同学认为该推断依据不足,并对乙同学实验中未观察到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进行实验论证。实验猜想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猜想1 酸性:H2CO3>HB猜想2 所加HB溶液体积不足实验论证i.取2 mL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滴加V mL 0.1 mol L-1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ii.另取2 mL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滴加V mL 溶液,无明显现象。①实验ii中添加的溶液为 溶液。②实验结论:猜想 成立。0.1 mol L-1 HB1实验猜想(2)BC(2分,1个1分,错选、多选不给分)(3)1.32(2分)(4)①增大(2分)17. 【答案】(1)CH3COOH CH3COO-+H+(2分,唯一答案)②<(1分)③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2分,物质正确1分,配平1分,未写“↑”不扣分)(5)①0.1 mol L-1 HB(2分,未写浓度或浓度错误扣1分)②1(1分)【解析】(1)CH3COOH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2)配制250 mL 0.1 mol L-1 CH3COOH溶液需要使用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整个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蒸发皿和分液漏斗。(3)25 ℃时,测得0.1 mol L-1 CH3COOH溶液的pH为2.88,即CH3COOH电离出的H+浓度为10-2.88 mol L-1,则有10-2.88 mol L-1 CH3COOH发生了电离,电离度α=×100%=10-1.88 × 100% =100.12%≈1.32%。(4)①烧杯2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酸的浓度降低,水的电离程度会增大。②初始浓度相同,HA溶液pH更小,酸性更强,故酸性:CH3COOH<HA。③CH3COOH与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5)取2 mL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滴加V mL 0.1 mol L-1盐酸,有气体产生;滴加V mL 0.1 mol L-1 HB溶液,无气体产生,说明HB溶液不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证明猜想1成立。18. (14分)硫酸铜是制备其他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粗硫酸铜(主要成分为CuSO4、ZnSO4和CaSO4)通过萃取净化法提纯CuSO4的工艺如图所示。已知:①“萃取”时发生反应M2+(水相)+2HR(有机相) MR2(有机相)+2H+(水相),M2+表示Cu2+、Ca2+或Zn2+; ②流程中的“水相”是指水为溶剂形成的体系,“有机相”是指主要以有机物为溶剂形成的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时,能加快速率的措施有 (写一种即可)。(2)“操作X”为 。(3)“萃取”时,Cu2+、Ca2+、Zn2+的萃取率随相比(相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粉碎粗硫酸铜、适当加热或者搅拌过滤①工业生产中,相比选择1.0,原因是 。②加入适量NaOH调节pH,有利于提高萃取率(进入有机相中金属离子的百分数),若NaOH过量,会导致CuSO4产率下降,原因可能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相比为1.0时,Cu2+的萃取率低,Ca2+和Zn2+的萃取率高,有利于Cu2+与Ca2+、Zn2+的分离Cu2++2OH-Cu(OH)2↓(4)“反萃取”时,加入的“试剂Y”可选择 (填字母),请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原因: 。A. 硫酸 B. 盐酸C. 氨水 D. Cu(OH)2(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至“溶解”工序的是 。(6)提纯过程中,“萃取”时,Cu2+的萃取率为5%,后续结晶过程中,萃余液中的CuSO4会有15%的损失,则最终CuSO4的产率为 %。AB加入酸,溶液中c(H+)增大,M2+(水相)+2HR(有机相)MR2(有机相)+2H+(水相)的平衡会逆向移动母液80.7518.【答案】(1)粉碎粗硫酸铜、适当加热或者搅拌(2分,合理表述即可)(2)过滤(1分)(3)①相比为1.0时,Cu2+的萃取率低(1分),Ca2+和Zn2+的萃取率高,有利于Cu2+与Ca2+、Zn2+的分离(1分,合理表述即可)②Cu2++2OH- Cu(OH)2↓(2分,物质正确1分,配平1分,未写“↓”不扣分)(4)AB(2分,1个1分,错选、多选不给分) 加入酸,溶液中c(H+)增大(1分),M2+(水相)+2HR(有机相)MR2(有机相)+2H+(水相)的平衡会逆向移动(1分,合理表述即可)(5)母液(1分)(6)80.75(2分)【解析】(1)粉碎粗硫酸铜、适当加热、搅拌均可加快溶解速率。(2)“操作X”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为过滤。(3)“萃取”的目的是除去Zn2+和Ca2+,由图可知,相比为1.0时,Cu2+的萃取率低,Ca2+和Zn2+的萃取率高,有利于除去Zn2+和Ca2+。(4)加入酸,溶液中c(H+)增大,M2+(水相)+2HR(有机相) MR2(有机相)+2H+(水相)的平衡会逆向移动,有利于M2+进入水相及萃取剂再生,A、B项符合题意。(5)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有萃取剂和母液,母液可以循环至“溶解”工序。(6)提纯过程中,“萃取”时,Cu2+的萃取率为5%,后续结晶过程中,萃余液中的CuSO4会有15%的损失,则最终CuSO4的产率为(100%-15%)×(100%-5%)=80.75%。19. (14分)CaCO3可辅助制备H2及CO2,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编号 反应 ΔHⅠ CaCO3(s) CaO(s)+CO2(g) ΔH1=+178 kJ mol-1Ⅱ CO2(g)+4H2(g) CH4(g)+2H2O(g) ΔH2=-166 kJ mol-1Ⅲ CO2(g)+H2(g) CO(g)+H2O(g) ΔH3=+41 kJ mol-1Ⅳ CH4(g)+CO2(g) 2CO(g)+2H2(g) ΔH4 回答下列问题。(1)ΔH4= kJ mol-1。(2)往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aCO3和CH4,只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Ⅳ,反应Ⅰ和反应Ⅳ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248①780 ℃下,某一时刻容器中CH4、CO2、CO、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0.2 mol、1 mol、1 mol,此时反应Ⅳ的v正 v逆(填“>”“<”或“=”);下列叙述能判断反应Ⅳ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A. c(CO2)不再改变B. n(CO):n(H2)的值不再改变C. v正(CH4)=2v逆(CO)D. CaCO3的质量不再改变>AD②温度高于700 ℃时,CaCO3在该体系中的平衡转化率远大于CaCO3单独分解的转化率,原因是 。700 ℃后,反应Ⅳ平衡常数较大,反应较彻底,有利于降低体系中c(CO2),促进反应Ⅰ正向移动(3)往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aCO3和4 mol H2,只发生反应Ⅰ、Ⅱ和Ⅲ,平衡时,CaCO3的转化率、CH4的选择性[ CH4的选择性=×100% ]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①表示CH4的选择性与温度关系的是曲线 (填字母);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写出一种理论上既能提高CaCO3的平衡转化率又能提高甲烷选择性的措施: 。 ②T ℃时,CaCO3分解产生的CO2有80%转化为其他物质。计算T ℃时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 。a及时分离出甲烷0.4或19. 【答案】(1)+248(2分,未写“+”不扣分)(2)①>(2分) AD(2分,1个1分,多选、错选不给分)②700 ℃后,反应Ⅳ平衡常数较大,反应较彻底,有利于降低体系中c(CO2),促进反应Ⅰ正向移动(2分,合理表述即可,答到反应Ⅳ会消耗CO2,促进反应Ⅰ正向移动即给满分)(3)①a(2分) 及时分离出甲烷(2分)②0.4或(2分)【解析】(1)ΔH4=-ΔH2+2ΔH3=-(-166 kJ mol-1)+2×(+41 kJ mol-1)=+248 kJ mol-1。(2)①780 ℃时,Q==12.5<100,此时v正>v逆;c(CO2)不再改变可说明反应Ⅳ达到平衡状态,A项符合题意;无论反应Ⅳ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CO)∶n(H2)的值均为1,B项不符合题意;v正(CH4)=v正(CO)=2v逆(CO),则反应Ⅳ正向移动,未达到平衡,C项不符合题意;CaCO3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c(CO2)不再改变,说明反应Ⅳ达到平衡状态,D项符合题意。②700 ℃后,反应Ⅳ平衡常数较大,反应较彻底,有利于降低体系中c(CO2),促进反应Ⅰ正向进行。(3)①温度升高,CaCO3的平衡转化率会增大,CH4的选择性会减小,CO的选择性会增大,故表示CH4的选择性与温度关系的是曲线a,表示CaCO3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的是曲线b;及时分离出甲烷,反应Ⅱ平衡会正向移动,c(CO2)减小,反应Ⅰ平衡会正向移动,CaCO3的平衡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均会增大。②T ℃时,CaCO3的平衡转化率为50%,CH4的选择性为50%,则CaCO3分解产生1 mol×50%=0.5 mol CO2,生成0.5 mol ×80% ×50% =0.2 mol CH4、0.5 mol×80%×50%=0.2 mol CO、0.6 mol H2O,剩余0.5 mol-0.2 mol-0.2 mol=0.1 mol CO2;剩余×(4×2-0.2×4-0.6×2) mol=3 mol H2。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0.4。20. (14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5 ℃,一些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电解质 HCOOH H2C2O4 NH3 H2O电离平衡常数 Ka=1.8×10-4 Ka1=5.6×10-2 Ka2=1.5×10-4 Kb=10-4.8①25 ℃时,pH=3的HCOOH溶液和pH=3的H2C2O4溶液混合后,溶液中c(H+)= mol L-1;25 ℃时,0.1mol L-1 NH3 H2O溶液的pH≈ 。②足量HCOOH溶液与Na2C2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311.1C2 2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0.1 mol L-1稀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①盛装25.00 mL 0.1 mol L-1稀硫酸标准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该仪器用蒸馏水洗涤后需进行的操作为 。②本实验所用的指示剂为酚酞,则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滴定25.00 mL未知NaOH溶液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出c(NaOH)= mol L-1。HCOOH+C2HCOO-+HC2酸式滴定管用0.1mol L-1稀硫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1分)且30 s内不变色0.16序号 1 2 3 4标准溶液体积/mL 20.00 20.10 19.90 21.50③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则测得的c(NaOH)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0. 【答案】(1)①10-3(2分) 11.1(2分)偏大②HCOOH+C2HCOO-+HC2(2分,物质正确1分,配平1分)(2)①酸式滴定管(1分,未写“酸式”不得分) 用0.1 mol L-1稀硫酸标准溶液润洗(2分,答润洗即给满分)②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1分)且30 s内不变色(1分) 0.16(2分)③偏大(1分)【解析】(1)①25 ℃时,pH=3的HCOOH溶液和pH=3的H2C2O4溶液混合后,溶液pH=3,c(H+)=10-3 mol L-1;25 ℃时,0.1 mol L-1 NH3 H2O溶液中,c(N)≈c(OH-),c(NH3 H2O)≈0.1 mol L-1,=10-4.8≈,c(OH-)≈10-2.9 mol L-1,pOH≈2.9,则pH≈11.1。②HCOOH的酸性强于HC2而弱于H2C2O4,故足量HCOOH溶液与Na2C2O4反应生成HCOONa和NaHC2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H+C2HCOO-+HC2。(2)①盛装25.00 mL 0.1 mol L-1稀硫酸标准溶液的仪器名称为酸式滴定管;该仪器洗涤后需用0.1 mol L-1稀硫酸标准溶液润洗。②本实验所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变色;第4组数据误差太大需要舍去,平均消耗 mL=20.00 mL标准溶液,c(NaOH)== mol L-1=0.16 mol L-1。③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读取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NaOH)=可知测得的c(NaOH)会偏大。感谢观看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上进赢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月广东高二期中考试·化学10.27.pdf 11月广东高二期中考试·化学答案.pdf 11月广东高二期中考试·化学答题卡10.27.pdf 11月广东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