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基础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基础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资源简介

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基础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4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a是多项式
C.数据6,3,10的中位数是3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
【答案】D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解: 同位角相等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时成立。若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因此选项A是假命题;
多项式由多个单项式组成,而a 仅含一个项,属于单项式,故选项B是假命题;
数据6、3、10的中位数需先排序为3、6、10,中间数为6,因此中位数是6,选项C是假命题 ;
全国人口普查需对全体对象进行调查,属于全面调查(普查),因此选项D是真命题 .
故答案为:D.
【分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是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逐一分析判断其真假 .
2.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线段是直线上的两点和两点间的部分
C.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答案】B
【知识点】定义的概念
【解析】【解答】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公认的基本事实,不是定义;
“两点之间的所有点构成的图形叫做线段” 直接描述了线段的本质 ,即为线段的定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定理,需通过补角性质推导得出,不是定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之一,属于定理,不是定义;
故答案为:B.
【分析】定义是明确一个概念或术语意义的陈述, 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 逐一分析选项,区分定义、公理、定理等不同性质的陈述。
3.(2025八上·金华月考)证明命题“若m>n,则>1”是假命题,所举反例正确的是(  )
A.m=6,n=3 B.m=1,n=-1 C.m=2,n=1 D.m=0.2,n=0.1
【答案】B
【知识点】举反例判断命题真假
【解析】【解答】解:A、假设m=6,n=3,则 不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假设m=1,n=-1,则 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C、假设m=2,n=1,则 不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D、假设m=0.2,n=0.1,则 不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分析】四个选项中m、n的值均符合m>n的条件,找到不满足 的选项即可.
4.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DF的是 (  )
A.∠A=∠3 B.∠A+∠2=180°
C.∠1=∠4 D.∠1=∠A
【答案】D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3,∴AB∥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A+∠2=180°, ∴ AB∥D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 ∠1=∠4, ∴ AB∥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 ∠1=∠A, ∴ AC∥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不能判定AB∥DF,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作答.
5.(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学期单元练第7章命题与证明测评)如图,∠1=∠2=45°,∠3=2∠4,则∠4的度数为(  ).
A.60° B.45° C.55° D.67.5°
【答案】A
【知识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如图
∵∠1=∠2
∴AB||CD
∴∠CFE=∠3
∵∠CFE+∠4=180°,∠3=2∠4
∴3∠4=180°
∴∠4=60°
故选:A.
【分析】由∠1=∠2得AB||CD,由此得∠CFE=∠3,再结合∠3=2∠4,可得∠4的度数.
6.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⑤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
A.1 B.2 C.3 D.4
【答案】A
【知识点】实数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概念;真命题与假命题;平行公理
【解析】【解答】解:①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⑤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为真命题;
故真命题的个数为1.
故选:A.
【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点到直线的距离、无理数、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等知识逐项判断即可.
7.如图,已知∠F+∠FGD = 80°(其中∠F>∠FGD),添加以下一个条件:①∠FEB+2∠FGD=80°;②∠F+∠FGC=180°;③∠F+∠FEA=180°;④∠FGC-∠F= 100°. 能证明AB∥CD的个数是 (  )
A.0 B.1 C.2 D.3
【答案】B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公理的推论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过点 F 作 FH ∥CD,
则∠HFG = ∠FGD.
∵∠EFG=∠EFH+∠HFG,∠EFG+∠FGD=80°,
∴∠EFH+2∠FGD=80°.
∵∠FEB+2∠FGD=80°,
∴∠EFH=∠FEB,
∴AB∥FH,
∴B∥CD,
故①符合题意.
②∵∠EFG+∠FGC=180°,
∴CD∥FE,
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EFG+∠FEA=180°,
∴AB∥FG,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FGC-∠EFG=100°,∠EFG+∠FGD=80°,
∴∠FGC-∠EFG+∠EFG+∠FGD=100°+80°,
∴∠FGC+∠FGD=180°,
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分析】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逐一验证即可.
8. 将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
B.如果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C.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
D.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命题的概念与组成
【解析】【解答】解: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 其条件是“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因此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命题的内容,分析出其条件和结论,再用“如果...那么...”改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9.(7.2第3课时 定理与证明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   .(填“定义”“公理”或“定理”)
【答案】公理
【知识点】公理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定义:对某一术语或概念的明确描述(如“线段是直线上两点及其之间的部分”)。
公理:无需证明、公认的正确命题(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定理:需通过逻辑推理证明的命题(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几何学中直接接受的基本事实,无需证明,因此属于公理,
故答案为:公理.
【分析】根据“定理、公理、定义”的概念作答.
10.(7.3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小明和小颖在做三角形摆放游戏,他们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CE位于∠ACB内部,三角板ABC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三角板CDE的位置,则当∠ECB=   时,DE∥BC.
【答案】30°
【知识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根据三角板特性知:∠E=30°,
又∠E与 ∠ECB 是内错角,
∴当 ∠ECB=∠E=30°时,DE∥BC.
故答案为:30°.
【分析】 本题需要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条件,结合三角板的角度特性求解。
11.(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2认识证明 同步练习)下列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a,b为实数,若 ;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把你认为是这真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
【答案】④⑤
【知识点】垂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真命题与假命题;相反数的意义与性质;平行公理
【解析】【解答】解: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①是假命题;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②是假命题;
③a,b为实数,若a2=b2,如22=(-2)2,但,故是假命题;
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④是真命题;
⑤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故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④⑤.
【分析】对于①,根据平行公理判断即可;对于②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对于③,举a、b互为相反数的例子判断即可;对于④,结合垂直定义,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作出判断;对于⑤,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即可.
12.现有四个命题: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③如果a⊥b,a⊥c,那么b∥c;
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
其中是假命题的是    .
【答案】①③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原命题是假命题;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是真命题;
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a⊥c,那么b∥c,原命题是假命题;
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①③.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平行公理、三角形角平分线判断即可.
13. 如图, AB∥CD, ∠BAE=∠DCE=45°. 填空:
∵ AB∥CD,
   .
∴ ∠1+∠2=   .
∴ ∠E=   .
【答案】180°;90°;90°
【知识点】角的运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解答】
解:∵AB∥CD,

∴ ∠1+∠2=90°,
∴ ∠E=90°;
故答案为:180°;90°;90°.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得到∠1+∠2=9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可得∠E,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共7题;共61分)
14.(2023八上·金乡县月考)如图,一块大的三角形纸板,是上一点,现要求过点剪出一块小的三角形纸板,使.
(1)尺规作出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判断与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答案】(1)解:如图,即为所求.
(2)解:.
理由:,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法,进行作图即可;
(2) .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
15.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命题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作两条相交直线;
(4) ∠α和∠β相等吗
【答案】(1)解:是命题
(2)解:是命题
(3)解:不是命题
(4)解:不是命题
【知识点】命题的概念与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是命题”解答即可.
16.(7.3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空.
如图,∠ABC=∠ACB,BD平分∠ABC,CE平分∠ACB,∠DBF=∠F.求证:CE∥DF.
证明:∵BD平分∠ABC,CE平分∠ACB(已知),
∴∠DBC=∠   ,
∠ECB=∠   (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ABC=∠ACB(已知),
∴∠   =∠   (等量代换).
又∵∠DBF=∠F(已知),
∴∠   =∠   (等量代换).
∴CE∥DF(   ).
【答案】ABC;ACB;DBC;ECB;EC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证明:∵BD平分∠ABC,CE平分∠ACB(已知),
∴∠DBC=∠ABC,∠ECB=∠ACB(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ABC=∠ACB(已知),
∴∠DBC=∠ECB(等量代换).
又∵∠DBF=∠F(已知),
∴∠ECB=∠F(等量代换).
∴C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故答案为:ABC;ACB;DBC;ECB;EC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及等量代换得到∠ECB=∠F,从而得到CE∥DF.
17.(2025八上·韶关期末)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
∴,
∵,
∴,即,
在和中
∴;
(2)解:∵,
∴,
由(1)得:,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1)由得到,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到,即可利用证明;
(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答案.
(1)证明:∵,
∴,
∵,
∴,
∴,
又∵,
∴;
(2)解:∵,
∴,
∵,
∴.
18.(2025八上·福田期末)如图,.
(1)求证:.
小颖同学是这样做的,请你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如图1,过点作,
(2)如图2,若,分别平分和,则与之间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
【答案】(1)证明:过点作,

又∵,,



(2)或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的推论
【解析】【解答】(2)解:过点作,



∴,
又∵,

∵,分别平分和,


又∵,

故答案为:.
【分析】(1) 过点作, 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再根据直线平行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过点作,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1)证明:过点作,

又∵,,



(2)解:过点作,



∴,
又∵,

∵,分别平分和,


又∵,

故答案为:.
19.定义:对于三个非零实数x,y,z,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另外两个数的倒数的和,就称这三个实数x,y,z构成“和谐三数组”.
(1)说明数构成“和谐三数组”.
(2)对于不为0的常数k,若构成“和谐三数组”,求t的值.
【答案】(1)解:∵的倒数分别为2,3,5,且2+3=5,
∴,构成“和谐三数组”.
(2)解:若构成“和谐三数组”,有以下可能:
①若得2t+4=t,解得t=﹣4.
②若得2t+3=t+1,解得t=﹣2.
③若得2t+1=t+3,解得t=2.
综上可知,t的值为-4,或-2,或2.
【知识点】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概念
【解析】【分析】(1)求出三个数的倒数,并根据定义计算并判断即可.
(2)根据定义可得①若②若③若 分别的关于t的方程并求解即可.
20.如图,已知.
(1)求证:.
(2)若,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1)证明:∵AE⊥BC,FG⊥BC,
(2)
解得.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含义与一般步骤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AE∥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原则,可得∠1=∠A;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AB∥CD;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3;根据等式性质,移项,可得∠C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得∠D的度数.
1 / 1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基础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4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a是多项式
C.数据6,3,10的中位数是3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
2.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线段是直线上的两点和两点间的部分
C.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2025八上·金华月考)证明命题“若m>n,则>1”是假命题,所举反例正确的是(  )
A.m=6,n=3 B.m=1,n=-1 C.m=2,n=1 D.m=0.2,n=0.1
4.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DF的是 (  )
A.∠A=∠3 B.∠A+∠2=180°
C.∠1=∠4 D.∠1=∠A
5.(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学期单元练第7章命题与证明测评)如图,∠1=∠2=45°,∠3=2∠4,则∠4的度数为(  ).
A.60° B.45° C.55° D.67.5°
6.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⑤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
A.1 B.2 C.3 D.4
7.如图,已知∠F+∠FGD = 80°(其中∠F>∠FGD),添加以下一个条件:①∠FEB+2∠FGD=80°;②∠F+∠FGC=180°;③∠F+∠FEA=180°;④∠FGC-∠F= 100°. 能证明AB∥CD的个数是 (  )
A.0 B.1 C.2 D.3
8. 将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
B.如果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C.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
D.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9.(7.2第3课时 定理与证明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   .(填“定义”“公理”或“定理”)
10.(7.3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小明和小颖在做三角形摆放游戏,他们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CE位于∠ACB内部,三角板ABC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三角板CDE的位置,则当∠ECB=   时,DE∥BC.
11.(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2认识证明 同步练习)下列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a,b为实数,若 ;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把你认为是这真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
12.现有四个命题: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③如果a⊥b,a⊥c,那么b∥c;
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
其中是假命题的是    .
13. 如图, AB∥CD, ∠BAE=∠DCE=45°. 填空:
∵ AB∥CD,
   .
∴ ∠1+∠2=   .
∴ ∠E=   .
三、解答题(共7题;共61分)
14.(2023八上·金乡县月考)如图,一块大的三角形纸板,是上一点,现要求过点剪出一块小的三角形纸板,使.
(1)尺规作出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判断与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15.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命题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作两条相交直线;
(4) ∠α和∠β相等吗
16.(7.3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空.
如图,∠ABC=∠ACB,BD平分∠ABC,CE平分∠ACB,∠DBF=∠F.求证:CE∥DF.
证明:∵BD平分∠ABC,CE平分∠ACB(已知),
∴∠DBC=∠   ,
∠ECB=∠   (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ABC=∠ACB(已知),
∴∠   =∠   (等量代换).
又∵∠DBF=∠F(已知),
∴∠   =∠   (等量代换).
∴CE∥DF(   ).
17.(2025八上·韶关期末)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18.(2025八上·福田期末)如图,.
(1)求证:.
小颖同学是这样做的,请你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如图1,过点作,
(2)如图2,若,分别平分和,则与之间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
19.定义:对于三个非零实数x,y,z,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另外两个数的倒数的和,就称这三个实数x,y,z构成“和谐三数组”.
(1)说明数构成“和谐三数组”.
(2)对于不为0的常数k,若构成“和谐三数组”,求t的值.
20.如图,已知.
(1)求证:.
(2)若,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解: 同位角相等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时成立。若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因此选项A是假命题;
多项式由多个单项式组成,而a 仅含一个项,属于单项式,故选项B是假命题;
数据6、3、10的中位数需先排序为3、6、10,中间数为6,因此中位数是6,选项C是假命题 ;
全国人口普查需对全体对象进行调查,属于全面调查(普查),因此选项D是真命题 .
故答案为:D.
【分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是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逐一分析判断其真假 .
2.【答案】B
【知识点】定义的概念
【解析】【解答】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公认的基本事实,不是定义;
“两点之间的所有点构成的图形叫做线段” 直接描述了线段的本质 ,即为线段的定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定理,需通过补角性质推导得出,不是定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之一,属于定理,不是定义;
故答案为:B.
【分析】定义是明确一个概念或术语意义的陈述, 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 逐一分析选项,区分定义、公理、定理等不同性质的陈述。
3.【答案】B
【知识点】举反例判断命题真假
【解析】【解答】解:A、假设m=6,n=3,则 不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假设m=1,n=-1,则 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C、假设m=2,n=1,则 不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D、假设m=0.2,n=0.1,则 不能证明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分析】四个选项中m、n的值均符合m>n的条件,找到不满足 的选项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3,∴AB∥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A+∠2=180°, ∴ AB∥D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 ∠1=∠4, ∴ AB∥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 ∠1=∠A, ∴ AC∥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不能判定AB∥DF,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如图
∵∠1=∠2
∴AB||CD
∴∠CFE=∠3
∵∠CFE+∠4=180°,∠3=2∠4
∴3∠4=180°
∴∠4=60°
故选:A.
【分析】由∠1=∠2得AB||CD,由此得∠CFE=∠3,再结合∠3=2∠4,可得∠4的度数.
6.【答案】A
【知识点】实数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概念;真命题与假命题;平行公理
【解析】【解答】解:①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⑤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为真命题;
故真命题的个数为1.
故选:A.
【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点到直线的距离、无理数、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等知识逐项判断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公理的推论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过点 F 作 FH ∥CD,
则∠HFG = ∠FGD.
∵∠EFG=∠EFH+∠HFG,∠EFG+∠FGD=80°,
∴∠EFH+2∠FGD=80°.
∵∠FEB+2∠FGD=80°,
∴∠EFH=∠FEB,
∴AB∥FH,
∴B∥CD,
故①符合题意.
②∵∠EFG+∠FGC=180°,
∴CD∥FE,
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EFG+∠FEA=180°,
∴AB∥FG,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FGC-∠EFG=100°,∠EFG+∠FGD=80°,
∴∠FGC-∠EFG+∠EFG+∠FGD=100°+80°,
∴∠FGC+∠FGD=180°,
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分析】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逐一验证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命题的概念与组成
【解析】【解答】解: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 其条件是“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因此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命题的内容,分析出其条件和结论,再用“如果...那么...”改写.
9.【答案】公理
【知识点】公理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定义:对某一术语或概念的明确描述(如“线段是直线上两点及其之间的部分”)。
公理:无需证明、公认的正确命题(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定理:需通过逻辑推理证明的命题(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几何学中直接接受的基本事实,无需证明,因此属于公理,
故答案为:公理.
【分析】根据“定理、公理、定义”的概念作答.
10.【答案】30°
【知识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根据三角板特性知:∠E=30°,
又∠E与 ∠ECB 是内错角,
∴当 ∠ECB=∠E=30°时,DE∥BC.
故答案为:30°.
【分析】 本题需要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条件,结合三角板的角度特性求解。
11.【答案】④⑤
【知识点】垂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真命题与假命题;相反数的意义与性质;平行公理
【解析】【解答】解: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①是假命题;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②是假命题;
③a,b为实数,若a2=b2,如22=(-2)2,但,故是假命题;
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④是真命题;
⑤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故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④⑤.
【分析】对于①,根据平行公理判断即可;对于②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对于③,举a、b互为相反数的例子判断即可;对于④,结合垂直定义,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作出判断;对于⑤,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即可.
12.【答案】①③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原命题是假命题;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是真命题;
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a⊥c,那么b∥c,原命题是假命题;
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①③.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平行公理、三角形角平分线判断即可.
13.【答案】180°;90°;90°
【知识点】角的运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解答】
解:∵AB∥CD,

∴ ∠1+∠2=90°,
∴ ∠E=90°;
故答案为:180°;90°;90°.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得到∠1+∠2=9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可得∠E,解答即可.
14.【答案】(1)解:如图,即为所求.
(2)解:.
理由:,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法,进行作图即可;
(2) .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
15.【答案】(1)解:是命题
(2)解:是命题
(3)解:不是命题
(4)解:不是命题
【知识点】命题的概念与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是命题”解答即可.
16.【答案】ABC;ACB;DBC;ECB;EC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证明:∵BD平分∠ABC,CE平分∠ACB(已知),
∴∠DBC=∠ABC,∠ECB=∠ACB(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ABC=∠ACB(已知),
∴∠DBC=∠ECB(等量代换).
又∵∠DBF=∠F(已知),
∴∠ECB=∠F(等量代换).
∴C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故答案为:ABC;ACB;DBC;ECB;EC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及等量代换得到∠ECB=∠F,从而得到CE∥DF.
17.【答案】(1)证明:∵,
∴,
∵,
∴,即,
在和中
∴;
(2)解:∵,
∴,
由(1)得:,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1)由得到,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到,即可利用证明;
(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答案.
(1)证明:∵,
∴,
∵,
∴,
∴,
又∵,
∴;
(2)解:∵,
∴,
∵,
∴.
18.【答案】(1)证明:过点作,

又∵,,



(2)或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的推论
【解析】【解答】(2)解:过点作,



∴,
又∵,

∵,分别平分和,


又∵,

故答案为:.
【分析】(1) 过点作, 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再根据直线平行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过点作,根据直线平行性质可得,,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1)证明:过点作,

又∵,,



(2)解:过点作,



∴,
又∵,

∵,分别平分和,


又∵,

故答案为:.
19.【答案】(1)解:∵的倒数分别为2,3,5,且2+3=5,
∴,构成“和谐三数组”.
(2)解:若构成“和谐三数组”,有以下可能:
①若得2t+4=t,解得t=﹣4.
②若得2t+3=t+1,解得t=﹣2.
③若得2t+1=t+3,解得t=2.
综上可知,t的值为-4,或-2,或2.
【知识点】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概念
【解析】【分析】(1)求出三个数的倒数,并根据定义计算并判断即可.
(2)根据定义可得①若②若③若 分别的关于t的方程并求解即可.
20.【答案】(1)证明:∵AE⊥BC,FG⊥BC,
(2)
解得.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含义与一般步骤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AE∥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原则,可得∠1=∠A;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AB∥CD;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3;根据等式性质,移项,可得∠C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得∠D的度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