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培优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培优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资源简介

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培优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4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他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有关,如图所示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图中∠ABO=α,∠DCO=β,则∠BOC的度数为(  )
A.180°-α-β B.α+β
C.(α+β) D.90°+(β-α)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公理的推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过O点向左作射线OE,使 ,则OE∥CD,

故选: B.
【分析】过O点向左作射线OE,使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内错角相等,从而得到结论
2.(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7.1 第1课时分层练习)布鲁斯先生、他的妹妹、他的儿子,还有他的女儿都是网球选手.这四人中有以下情况:①最佳选手的孪生同胞与最差选手性别不同:②最佳选手与最差选手年龄相同.则这四人中最佳选手是(  )
A.布鲁斯先生 B.布鲁斯先生的妹妹
C.布鲁斯先生的儿子 D.布鲁斯先生的女儿
【答案】D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由①和②可知,最佳选手的孪生同胞与最差选手不是同一个人,因此一定是其中的三个人的年龄相同,布鲁斯先生很显然比他的儿子和女儿大,则其中年龄相同的三个人是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女儿和妹妹,由此,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和女儿必定是①中所指的孪生同胞,所以布鲁斯先生的儿子或女儿是最佳选手,最差选手是布鲁斯先生的妹妹.由①知,最佳选手的孪生同胞一定是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则最佳选手就是布鲁斯先生的女儿.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出其中的三个人年龄相同,再根据实际可知其中年龄相同的三个人是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女儿和妹妹,从而可以得到最差选手和最佳选手,本题得以解决.
3.小强在证明“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给出如下过程:
关于这个证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用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证明该定理
B.只要测量一百个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角的平分线上,就能证明该定理
C.不能只用这个角,还需要用其它角度进行测量验证,该定理的证明才完整
D.小强的方法可以用作猜想,但不属于严谨的推理证明
【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小强通过测量得∠AOC=23°,∠BOC=23°,得出∠AOC=∠BOC,这种测量的方法证明结论,具有偶然性,缺少推理的依据,不严谨,
所以小强的方法可以用作猜想,但不属于严谨的推理证明.
故选:D.
【分析】根据“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推理过程即可求解.
4.如图,AB、CD是两面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一束光线MP在点P处经平面镜CD反射后得到光线PN,PN在点N处经平面镜AB反射后得到光线NQ,已知∠1=∠2,∠3=∠4,若∠MPN=70°,则∠4的度数为(  )
A.35° B.40° C.50° D.55°
【答案】D
【知识点】角的运算;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
∴AB∥CD,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MPN=70°,
∴,
∴∠3=∠2=55°,
∴∠4=∠3=55°(等量代换),
即∠4的度数为55°,
故选:D.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3,由平角的性质得出∠1=∠2=55°,进而即可得解.
5.(7.3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把直尺和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1=20°,则∠2=(  )
A.30° B.40° C.50° D.60°
【答案】B
【知识点】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解答】解:如图,
据题意知,∠2+∠3=60°,
据图知,∠3=∠1=20°,
∴∠2=60°-20°=40°.
故答案为:B.
【分析】据题意知∠2+∠3=60°,根据平行线性质知∠3=∠1,从而得∠2的度数.
6.(2025八上·义乌期末)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举反例判断命题真假
【解析】【解答】解:A、满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满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满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满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结论也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命题的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可利用举反例法逐项分析即可.
7.(2023八上·宜都月考)如图,在和中,,,.连接,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若恰好平分,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①,
,即,
在和中,


,故①选项符合题意;
,故④选项符合题意;
②,



平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②选项符合题意;
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故③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SAS”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8.如图,已知AB∥CD,点E在B,D连线的右侧,∠ABE与∠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ABE+∠CDE+∠E=360°;②若∠E=80°,则∠BFD=140°;③若 则 6∠BMD+∠E=360°;④若∠E= 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过点 E 作 EG∥AB,过点F作FH∥AB,则AB∥EG∥FH∥CD,
所以∠ABE+∠BEG= 180°,∠CDE+∠DEG= 180°,
所以∠ABE+∠BEG+∠CDE+∠DEG = 360°, 即∠ABE+∠BED+∠CDE=360°,故①正确.
②因为∠BED=80°,∠ABE+∠BED+∠CDE=360°,
所以∠ABE+∠CDE=280°.
因为 AB∥FH∥CD,
所以 ∠ABF = ∠BFH, ∠CDF =∠DFH,
所 以 ∠BFD = ∠BFH + ∠DFH = 故②正确.
③同理可得,∠BMD =∠ABM+
所以6∠BMD=2(∠ABF+∠CDF) = ∠ABE+∠CDE,
所以6∠BMD+∠BED=360°,故③正确.④由题意无法判断④是否正确,所以①②③正确.
故选:C.
【分析】过点 E 作 EG∥AB,过点F作FH∥AB,则AB∥EG∥FH∥CD,利用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得出∠ABE+∠CDE+∠E=360°,再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度之间的关系分别求解∠BFD和∠M的度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9.如图,已知,则的关系是   .
【答案】
【知识点】平行公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过点作,


,,,
,,
由整理得:.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C作CM//AB,过点D作DN//AB,由AB//EF,即可得AB//CM//DN//EF,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
10.如图,已知AB∥CD,AE和CF分别平分∠BAF和∠DCE,若∠E=57°,∠AFC=63°,则∠BAF的度数为   .
【答案】46°
【知识点】平行公理及推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 过点F作FG∥AB, 如图所示,
∵AB∥CD,
∴AB∥CD∥FG,
∴∠DCF=∠GFC, ∠BAF=∠GFA,
∵CF平分∠DCE,
∴设∠DCF=∠FCE=x, 则∠GFC=x, ∠GFA=∠AFC-∠GFC=63°-x,
∴∠BAF=∠AFG=63°-X,
在△CFH中,∠CHF=180°-∠FCE-∠AFC=180°-x-63°=117°-x,
∵AE平分∠BAF,
在△AEH中,
∵∠EHA=∠FHC,
解得: x=17°,
∴∠BAF=63°-17°=46°,
故答案为: 46°.
【分析】过点F作FG∥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F=∠GFC, ∠BAF=∠GFA, 设∠DCF=∠FCE=x, 则∠GFC=x, ∠GFA=∠AFC-∠GFC=63°-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11.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某种液体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在物理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图,MN为液面,AB⊥MN于点D,一束光线沿CD射入液面,在点D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为DE,点F为CD的延长线上一点,若入射角∠1=50°,折射角∠2=36°,则∠EDF的度数为    .
【答案】14°
【知识点】角的运算;对顶角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F为CD的延长线上一点,
∴∠1=∠FDB=50°,
∴∠EDF=∠FDB﹣∠2=50°﹣36°=14°,
即∠EDF的度数为14°,
故答案为:14°.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FDB=50°,再计算角的差即可.
12.(2023八上·合川期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大事.小明随妈妈去置办年货,购买了灯笼、窗花、坚果,其中灯笼每只20元,窗花每张8元,坚果每包150元,若小明和妈妈一共用了428元(三种年货都有购买),则最多能买灯笼   只.
【答案】6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先用总价钱减去至少每种年货都买一件的价钱:
(元),
剩余的250元是三种年货中重复购买部分的价钱,
根据题意,重复购买的年货单价乘它的数量之和必须等于250元;
(只)…10(元),即250元不是全部都买灯笼,则有可能买窗花或坚果,当250元减去买窗花或坚果的价钱后,剩余买灯笼的价钱必须能整除20,
因为20是整十数,
所以,只有再买1包坚果后剩余的钱能整除20:
(元) ,
(只),
5+1=6(只),
最多能买灯笼6只.
故答案为:6.
【分析】先利用总价钱减去至少每种年货都买一件的价钱,可知剩余的250元是三种年货中重复购买部分的价钱,根据题意可知重复购买的年货单价乘它的数量之和必须等于250元,根据商品的单价知250元不是全部都买灯笼,则有可能买窗花或坚果,当250元减去买窗花或坚果的价钱后,剩余买灯笼的价钱必须能整除20,由于20是整十数,所以,只有再买1包坚果后剩余的钱能整除20,据此即可求解.
13.(2024八上·北京市期中)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也被许多人称为“节”.附中今年“节”策划了五个活动,规则如下:
“节”活动规则
·活动前每人先发放两枚“币”
·每参与一个活动消耗两枚“币”
·没有“币”不能参与活动
·每个活动至多参与一次
·挑战成功,按右表发放奖励
·挑战失败,谢谢参与
活动名称 奖励的“币”数量/枚
数独 4
魔方 4
华容道 6
鲁班锁 6
汉诺塔 8
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
(1)若小达只挑战成功一个,则挑战成功的活动名称为   ;
(2)若小达共挑战成功两个,且他参与的第四个活动成功,则小达最终剩下的“币”数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答案】汉诺塔;2,4,6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1)∵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且共有5个活动,
∴小达一共消耗了10枚“币”,
∵活动前小达有两枚“币”,
∴小达通过成功参与活动获得了8枚 “币”,
又∵小达只挑战成功一个,
∴挑战成功的活动名称为汉诺塔,
故答案为:汉诺塔;
(2)∵活动前小达有两枚“币”, 每参与一个活动消耗两枚“币”,且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
∴第一次活动小达必定挑战成功,
∵他参与的第四个活动成功,且他只挑战成功了2次,
∴他参与的第二个,第三个,第五个活动都失败,
∵第一次挑战成功获取的“币”数量能够支持他参与第二,第三,第四次活动,
∴第一次挑战成功获取的“币”数量要大于等于6枚,
∴第一次参加的活动可以为华容道或鲁班锁或汉诺塔;
当第一次参加的活动为华容道时,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数独或者魔方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鲁班锁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汉诺塔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当第一次参加的活动为鲁班锁时,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数独或者魔方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华容道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汉诺塔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当第一次参加的活动为汉诺塔时,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数独或者魔方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华容道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鲁班锁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综上所述,小达最终剩下的“币”数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4,6,
故答案为:2,4,6.
【分析】(1)由于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则小达一共消耗了10枚“币”,据此可得小达通过成功参与活动获得了8枚 “币”,而小达只挑战成功一个,故挑战成功的活动名称为汉诺塔;
(2)根据题意可得第一次活动小达必定挑战成功,根据他参与的第四个活动成功,且他只挑战成功了2次,那么他参与的第二个,第三个,第五个活动都失败,则第一次挑战成功获取的“币”数量要大于等于6枚,则第一次参加的活动可以为华容道或鲁班锁或汉诺塔;据此讨论第一次参加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第四次参与的活动,用总获得“币”数量加上初始“币”数量减去参与五个活动消耗的“币”数量即可得到答案.
三、解答题(共7题;共61分)
14.如图,已知AB⊥BC于点B,CD⊥BC于点C,∠1=∠2.求证:BE∥CF.
补全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AB⊥BC,CD⊥BC,
∴∠   =90°,∠   =90°(   ),
∴∠1+∠3=90°,∠2+∠4=90°.
又∵∠1=∠2,
∴∠3=∠4(   ),
∴BE∥CF(   ).
【答案】ABC;BCD;垂直的定义;等角的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AB⊥BC,CD⊥BC,
∴∠ABC=90°,∠BCD=90°(垂直的定义),
∴∠1+∠3=90°,∠2+∠4=90°.
又∵∠1=∠2,
∴∠3=∠4(等角的余角相等),
∴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和平行性质解题.
15.如图,已知点E、F在直线AB上,点G在线段CD上,ED与FG交于点H,∠C=∠1,∠2=∠3.
(1)求证:AB∥CD;
(2)若∠3=75°,∠D=35°,求∠AEM的度数.
【答案】(1)证明:∵点E、F在直线AB上,ED与FG交于点H,∠2=∠3,
∴CE∥GF,
∴∠C=∠FGD,
又∵∠C=∠1,
∴∠FGD=∠1,
∴AB∥CD;
(2)解:由(1)知AB∥CD,
∴∠BED=∠D=35°,
∵∠CEB=∠2+∠BED,∠2=∠3=75°,
∴∠CEB=75°+35°=110°,
∴∠AEM=∠CEB=110°.
【知识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1)先证明CE//GF,则∠C=∠FGD,所以∠FGD=∠1,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求证;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D=∠D=35°,由角度和差得出∠CEB=110°,最后再由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
16.如图,点E在平行线AB,CD之间,且在线段AC的左侧.
(1)求证:∠BAE+∠ECD+∠AEC=360°.
(2)若点E向右移动到线段AC的右侧,此时∠BAE,∠AEC,∠ECD之间的关系仍然满足(1)中的结论吗 若满足,给出证明;若不满足,请你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证明.(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
(3)继续移动点E的位置,还能得到哪些新论断 写出你的论断.
【答案】(1)证明:∵AB∥CD,
∴∠BAC+∠DCA=180°.
∵∠EAC+∠AEC+∠ECA=180°,
∴∠BAE+∠ECD+∠AEC=∠BAC+∠EAC+∠ECA+∠ACD+∠AEC=(∠BAC+∠ACD)+(∠EAC+∠ECA+∠AEC)=360°.
(2)解:不满足原结论,正确的结论是∠BAE+∠ECD=∠AEC,证明如下:
如图,连接AE,
∵AB∥CD,
∴∠BAC+∠DCA=180°.
∵∠EAC+∠AEC+∠ECA=180°,
∴∠BAE+∠ECD=∠BAC-∠EAC+∠DCA-∠ECA=(∠BAC+∠DCA)-(180°-∠AEC)=∠AEC.
即∠BAE+∠ECD=∠AEC.
(3)解:当点E移动到直线AB上方时,如图:
有∠BAE+∠AEC=∠ECD,
当点E移动到直线CD下方时,如图:
有∠BAE=∠AEC+∠ECD.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含义与一般步骤;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分析】(1)由AB∥CD,得∠BAC+∠DCA=180°.而∠EAC+∠AEC+∠ECA=180°,即可得∠BAE+∠ECD+∠AEC=360°.
(2)由AB∥CD,得∠BAC+∠DCA=180°.而∠EAC+∠AEC+∠ECA=180°,即可得∠BAE+∠ECD=∠AEC.
(3)分别移动点E的位置到直线AB上方和直线CB下方,观察结论即可.
17.(2023八上·端州开学考)(1)如图1,,,.求度数;
(2)如图2,,点在射线上运动,当点在,两点之间运动时,,.则,,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在,两点外侧运动时(点与点,,三点不重合),请你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过P作,
∵,
∴,
∵,
∴,,
∴;
(2),理由如下:
如图3,过P作交于E,
∵,
∴,
∴,,
∴;
(3)当P在延长线时,;
理由:如图4,过P作交于E,
∵,
∴,
∴,,
∴;
当P在之间时,.
理由:如图5,过P作交于E,
∵,
∴,
∴,,
∴.
综上所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
【知识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过P作PE∥AB,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B∥CD,由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PE=180°-∠A=40°,∠CPE=180°-∠C=50°,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可得∠APC的度数;
(2)过P作PE∥AD交CD于E,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D∥CB,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即可得出答案;
(3)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BA的延长线上,过P作PE∥AD交CD于E,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D∥CB,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即可得出答案;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过P作PE∥AD交CD于E,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D∥CB,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即可得出答案.
18.(2024八上·西安期中)【思维启迪】
(1)如图1,是的中线,延长到点.使,连接,则与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__.
【思维应用】
(2)如图2,在中,,点为内一点,连接,,延长到点,使,连接,若,请用等式表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思维探索】
(3)如图3,在中,,,点为中点,点在射线上(点不与点,点重合),连接,过点作,垂足为点,连接.若,,请直接写出的长.
【答案】解:(1)相等,平行;
(2)延长至点F,使得,连接,
∵,即,
∴是的垂直平分线,
∴,
∵,,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3)的长为或.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平行线的应用-证明问题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
∵,
∴,
∴AC=BE,∠CAD=∠E,
∴,
故答案为:相等,平行;
(3)当点在线段上时,延长至点H,使得,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
同上可得:,
∵,
∴,
∵,
∴,
∴,
∵,,
∴,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求得,
∴,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
当点在延长线上时,构造上述辅助线,
同上可得:,
∵,
∴,
∵,
∴,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分析】(1)直接利用“SAS”判断出△ADC≌△EDB,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C=BE,∠CAD=∠E,进而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C∥BE;
(2)①延长BC至点F,使得CF=BC,连接DF、AF,则AC是BF的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到AF=AB;用“SAS”证△FCD≌△BCE,得BE=FD,∠1=∠2,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F∥BE,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由等量代换出;
(3)当点E在线段DB上时,延长FD至点H,使得DH=DF,连接AH并延长交CF于点G,同上可得△ADH≌△BDF,AH∥BF,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CAG=∠BCF,从而用AAS判读出△CAG≌△BC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G=CF,CG=BF=AH=2,则HG=FG,在Rt△BFC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CF,从而可求出HG,进而在Rt△HGF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HF,即可得到DF的长;当点E在DB延长线上时,构造上述辅助线,同理可求.
19.(2020八上·二道期中)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4cm,点P从点A出发,沿A→B→A方向以3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求证:AB DE.
(2)写出线段A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
(3)连结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
【答案】(1)证明:在 ABC和 EDC中,

∴ ABC≌ EDC(SAS),
∴∠A=∠E,AB=DE=4
∴AB DE
(2)解:当0≤t≤ 时,AP=3tcm;
当 <t≤ 时,BP=(3t-4)cm,
则AP=4-(3t-4)=(8-3t)cm;
综上所述,线段AP的长为3tcm或(8-3t)cm
(3)解:由(1)得:∠A=∠E,ED=AB=4cm,
在 ACP和 ECQ中,

∴ ACP≌ ECQ(ASA),
∴AP=EQ,
当0≤t≤ 时,3t=4-t,
解得:t=1;
当 <t≤ 时,8-3t=4-t,
解得:t=2;
综上所述,当线段PQ经过点C时,t的值为1s或2s.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SAS可证△ABC≌△EDC,可得∠A=∠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证结论;
(2) 分两种情况:①当0≤t≤ 时,②当 <t≤ 时 ,据此分别解答即可;
(3)先证明△ACP≌△ECQ,可得AP=EQ,分两种情况:①当0≤t≤ 时,3t=4-t,②当 <t≤ 时,8-3t=4-t,据此分别求解即可.
20.(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如图①,已知AD∥BC,∠B=∠D=120°.
(1)请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2)若点E、F在线段CD上,且满足AC平分∠BAE,AF平分∠DAE,如图②,求∠FAC的度数.
(3)若点E在直线CD上,且满足∠EAC=∠BAC,求∠ACD:∠AED的值(请自己画出正确图形,并解答).
【答案】解:(1)平行,理由如下:
如图①:
∵AD∥BC,
∴∠A+∠B=180°
又∵∠B=∠D
∴∠D+∠A=180°
∴AB∥CD
(2)
∵AD∥BC,∠B=∠D=120°
∴∠DAB+∠B=180°
∴∠DAB=60°
∵AC平分∠BAE,
∴∠EAC=∠BAE
同理:∠EAF=∠DAE
∴∠FAC=∠EAC+∠EAF=(∠BAE+∠DAE)=∠DAB=30°
(3)
①如图:
当点E在线段CD上时,如图3
∵ ∠EAC=∠BAC
由(1)知:AB∥CD
∴∠ACD=∠BAC=2∠EAC,∠AED=∠BAE=3∠EAC
∴∠ACD:∠AED=2:3
②如图4,当点E在DC的延长线上时,
同理(1)可得:
∠ACD=∠BAC=2∠EAC,∠AED=∠BAE=∠EAC
∴∠ACD:∠AED=2:1.
综上所述:∠ACD:∠AED=2:3或2:1.
(1)平行,理由见解析;(2)∠FAC =30°;(3)∠ACD:∠AED=2:3或2:1.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先根据AD∥BC,得出∠A+∠B=180°,再根据∠B=∠D,可得:∠D+∠A=180°因此AB∥CD
(2)先根据AD∥BC,∠DAB+∠B=180°求出∠DAB=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C=∠BAE,∠EAF=∠DAE,因此∠FAC=∠EAC+∠EAF=(∠BAE+∠DAE)=∠DAB=30°
(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E在线段CD上时,根据1)知:AB∥CD和∠EAC=∠BAC,得出:∠ACD=∠BAC=2∠EAC,∠AED=∠BAE=3∠EAC,因此得到:∠ACD:∠AED=2:3,当点E在DC的延长线上时,同理(1)可得:∠ACD=∠BAC=2∠EAC,∠AED=∠BAE=∠EAC,因而∠ACD:∠AED=2:1.
1 / 1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培优卷一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单元分层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4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他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有关,如图所示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图中∠ABO=α,∠DCO=β,则∠BOC的度数为(  )
A.180°-α-β B.α+β
C.(α+β) D.90°+(β-α)
2.(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7.1 第1课时分层练习)布鲁斯先生、他的妹妹、他的儿子,还有他的女儿都是网球选手.这四人中有以下情况:①最佳选手的孪生同胞与最差选手性别不同:②最佳选手与最差选手年龄相同.则这四人中最佳选手是(  )
A.布鲁斯先生 B.布鲁斯先生的妹妹
C.布鲁斯先生的儿子 D.布鲁斯先生的女儿
3.小强在证明“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给出如下过程:
关于这个证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用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证明该定理
B.只要测量一百个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角的平分线上,就能证明该定理
C.不能只用这个角,还需要用其它角度进行测量验证,该定理的证明才完整
D.小强的方法可以用作猜想,但不属于严谨的推理证明
4.如图,AB、CD是两面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一束光线MP在点P处经平面镜CD反射后得到光线PN,PN在点N处经平面镜AB反射后得到光线NQ,已知∠1=∠2,∠3=∠4,若∠MPN=70°,则∠4的度数为(  )
A.35° B.40° C.50° D.55°
5.(7.3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把直尺和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1=20°,则∠2=(  )
A.30° B.40° C.50° D.60°
6.(2025八上·义乌期末)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 B. C. D.
7.(2023八上·宜都月考)如图,在和中,,,.连接,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若恰好平分,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图,已知AB∥CD,点E在B,D连线的右侧,∠ABE与∠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ABE+∠CDE+∠E=360°;②若∠E=80°,则∠BFD=140°;③若 则 6∠BMD+∠E=360°;④若∠E= 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9.如图,已知,则的关系是   .
10.如图,已知AB∥CD,AE和CF分别平分∠BAF和∠DCE,若∠E=57°,∠AFC=63°,则∠BAF的度数为   .
11.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某种液体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在物理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图,MN为液面,AB⊥MN于点D,一束光线沿CD射入液面,在点D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为DE,点F为CD的延长线上一点,若入射角∠1=50°,折射角∠2=36°,则∠EDF的度数为    .
12.(2023八上·合川期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大事.小明随妈妈去置办年货,购买了灯笼、窗花、坚果,其中灯笼每只20元,窗花每张8元,坚果每包150元,若小明和妈妈一共用了428元(三种年货都有购买),则最多能买灯笼   只.
13.(2024八上·北京市期中)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也被许多人称为“节”.附中今年“节”策划了五个活动,规则如下:
“节”活动规则
·活动前每人先发放两枚“币”
·每参与一个活动消耗两枚“币”
·没有“币”不能参与活动
·每个活动至多参与一次
·挑战成功,按右表发放奖励
·挑战失败,谢谢参与
活动名称 奖励的“币”数量/枚
数独 4
魔方 4
华容道 6
鲁班锁 6
汉诺塔 8
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
(1)若小达只挑战成功一个,则挑战成功的活动名称为   ;
(2)若小达共挑战成功两个,且他参与的第四个活动成功,则小达最终剩下的“币”数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三、解答题(共7题;共61分)
14.如图,已知AB⊥BC于点B,CD⊥BC于点C,∠1=∠2.求证:BE∥CF.
补全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AB⊥BC,CD⊥BC,
∴∠   =90°,∠   =90°(   ),
∴∠1+∠3=90°,∠2+∠4=90°.
又∵∠1=∠2,
∴∠3=∠4(   ),
∴BE∥CF(   ).
15.如图,已知点E、F在直线AB上,点G在线段CD上,ED与FG交于点H,∠C=∠1,∠2=∠3.
(1)求证:AB∥CD;
(2)若∠3=75°,∠D=35°,求∠AEM的度数.
16.如图,点E在平行线AB,CD之间,且在线段AC的左侧.
(1)求证:∠BAE+∠ECD+∠AEC=360°.
(2)若点E向右移动到线段AC的右侧,此时∠BAE,∠AEC,∠ECD之间的关系仍然满足(1)中的结论吗 若满足,给出证明;若不满足,请你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证明.(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
(3)继续移动点E的位置,还能得到哪些新论断 写出你的论断.
17.(2023八上·端州开学考)(1)如图1,,,.求度数;
(2)如图2,,点在射线上运动,当点在,两点之间运动时,,.则,,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在,两点外侧运动时(点与点,,三点不重合),请你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8.(2024八上·西安期中)【思维启迪】
(1)如图1,是的中线,延长到点.使,连接,则与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__.
【思维应用】
(2)如图2,在中,,点为内一点,连接,,延长到点,使,连接,若,请用等式表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思维探索】
(3)如图3,在中,,,点为中点,点在射线上(点不与点,点重合),连接,过点作,垂足为点,连接.若,,请直接写出的长.
19.(2020八上·二道期中)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4cm,点P从点A出发,沿A→B→A方向以3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求证:AB DE.
(2)写出线段A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
(3)连结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
20.(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如图①,已知AD∥BC,∠B=∠D=120°.
(1)请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2)若点E、F在线段CD上,且满足AC平分∠BAE,AF平分∠DAE,如图②,求∠FAC的度数.
(3)若点E在直线CD上,且满足∠EAC=∠BAC,求∠ACD:∠AED的值(请自己画出正确图形,并解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平行公理的推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过O点向左作射线OE,使 ,则OE∥CD,

故选: B.
【分析】过O点向左作射线OE,使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内错角相等,从而得到结论
2.【答案】D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由①和②可知,最佳选手的孪生同胞与最差选手不是同一个人,因此一定是其中的三个人的年龄相同,布鲁斯先生很显然比他的儿子和女儿大,则其中年龄相同的三个人是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女儿和妹妹,由此,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和女儿必定是①中所指的孪生同胞,所以布鲁斯先生的儿子或女儿是最佳选手,最差选手是布鲁斯先生的妹妹.由①知,最佳选手的孪生同胞一定是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则最佳选手就是布鲁斯先生的女儿.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出其中的三个人年龄相同,再根据实际可知其中年龄相同的三个人是布鲁斯先生的儿子、女儿和妹妹,从而可以得到最差选手和最佳选手,本题得以解决.
3.【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小强通过测量得∠AOC=23°,∠BOC=23°,得出∠AOC=∠BOC,这种测量的方法证明结论,具有偶然性,缺少推理的依据,不严谨,
所以小强的方法可以用作猜想,但不属于严谨的推理证明.
故选:D.
【分析】根据“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推理过程即可求解.
4.【答案】D
【知识点】角的运算;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
∴AB∥CD,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MPN=70°,
∴,
∴∠3=∠2=55°,
∴∠4=∠3=55°(等量代换),
即∠4的度数为55°,
故选:D.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3,由平角的性质得出∠1=∠2=55°,进而即可得解.
5.【答案】B
【知识点】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解答】解:如图,
据题意知,∠2+∠3=60°,
据图知,∠3=∠1=20°,
∴∠2=60°-20°=40°.
故答案为:B.
【分析】据题意知∠2+∠3=60°,根据平行线性质知∠3=∠1,从而得∠2的度数.
6.【答案】B
【知识点】举反例判断命题真假
【解析】【解答】解:A、满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满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满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满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结论也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当命题的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命题的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可利用举反例法逐项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①,
,即,
在和中,


,故①选项符合题意;
,故④选项符合题意;
②,



平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②选项符合题意;
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故③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SAS”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过点 E 作 EG∥AB,过点F作FH∥AB,则AB∥EG∥FH∥CD,
所以∠ABE+∠BEG= 180°,∠CDE+∠DEG= 180°,
所以∠ABE+∠BEG+∠CDE+∠DEG = 360°, 即∠ABE+∠BED+∠CDE=360°,故①正确.
②因为∠BED=80°,∠ABE+∠BED+∠CDE=360°,
所以∠ABE+∠CDE=280°.
因为 AB∥FH∥CD,
所以 ∠ABF = ∠BFH, ∠CDF =∠DFH,
所 以 ∠BFD = ∠BFH + ∠DFH = 故②正确.
③同理可得,∠BMD =∠ABM+
所以6∠BMD=2(∠ABF+∠CDF) = ∠ABE+∠CDE,
所以6∠BMD+∠BED=360°,故③正确.④由题意无法判断④是否正确,所以①②③正确.
故选:C.
【分析】过点 E 作 EG∥AB,过点F作FH∥AB,则AB∥EG∥FH∥CD,利用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得出∠ABE+∠CDE+∠E=360°,再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度之间的关系分别求解∠BFD和∠M的度数.
9.【答案】
【知识点】平行公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过点作,


,,,
,,
由整理得:.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C作CM//AB,过点D作DN//AB,由AB//EF,即可得AB//CM//DN//EF,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
10.【答案】46°
【知识点】平行公理及推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 过点F作FG∥AB, 如图所示,
∵AB∥CD,
∴AB∥CD∥FG,
∴∠DCF=∠GFC, ∠BAF=∠GFA,
∵CF平分∠DCE,
∴设∠DCF=∠FCE=x, 则∠GFC=x, ∠GFA=∠AFC-∠GFC=63°-x,
∴∠BAF=∠AFG=63°-X,
在△CFH中,∠CHF=180°-∠FCE-∠AFC=180°-x-63°=117°-x,
∵AE平分∠BAF,
在△AEH中,
∵∠EHA=∠FHC,
解得: x=17°,
∴∠BAF=63°-17°=46°,
故答案为: 46°.
【分析】过点F作FG∥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F=∠GFC, ∠BAF=∠GFA, 设∠DCF=∠FCE=x, 则∠GFC=x, ∠GFA=∠AFC-∠GFC=63°-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11.【答案】14°
【知识点】角的运算;对顶角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F为CD的延长线上一点,
∴∠1=∠FDB=50°,
∴∠EDF=∠FDB﹣∠2=50°﹣36°=14°,
即∠EDF的度数为14°,
故答案为:14°.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FDB=50°,再计算角的差即可.
12.【答案】6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先用总价钱减去至少每种年货都买一件的价钱:
(元),
剩余的250元是三种年货中重复购买部分的价钱,
根据题意,重复购买的年货单价乘它的数量之和必须等于250元;
(只)…10(元),即250元不是全部都买灯笼,则有可能买窗花或坚果,当250元减去买窗花或坚果的价钱后,剩余买灯笼的价钱必须能整除20,
因为20是整十数,
所以,只有再买1包坚果后剩余的钱能整除20:
(元) ,
(只),
5+1=6(只),
最多能买灯笼6只.
故答案为:6.
【分析】先利用总价钱减去至少每种年货都买一件的价钱,可知剩余的250元是三种年货中重复购买部分的价钱,根据题意可知重复购买的年货单价乘它的数量之和必须等于250元,根据商品的单价知250元不是全部都买灯笼,则有可能买窗花或坚果,当250元减去买窗花或坚果的价钱后,剩余买灯笼的价钱必须能整除20,由于20是整十数,所以,只有再买1包坚果后剩余的钱能整除20,据此即可求解.
13.【答案】汉诺塔;2,4,6
【知识点】推理与论证
【解析】【解答】解:(1)∵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且共有5个活动,
∴小达一共消耗了10枚“币”,
∵活动前小达有两枚“币”,
∴小达通过成功参与活动获得了8枚 “币”,
又∵小达只挑战成功一个,
∴挑战成功的活动名称为汉诺塔,
故答案为:汉诺塔;
(2)∵活动前小达有两枚“币”, 每参与一个活动消耗两枚“币”,且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
∴第一次活动小达必定挑战成功,
∵他参与的第四个活动成功,且他只挑战成功了2次,
∴他参与的第二个,第三个,第五个活动都失败,
∵第一次挑战成功获取的“币”数量能够支持他参与第二,第三,第四次活动,
∴第一次挑战成功获取的“币”数量要大于等于6枚,
∴第一次参加的活动可以为华容道或鲁班锁或汉诺塔;
当第一次参加的活动为华容道时,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数独或者魔方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鲁班锁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汉诺塔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当第一次参加的活动为鲁班锁时,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数独或者魔方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华容道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汉诺塔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当第一次参加的活动为汉诺塔时,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数独或者魔方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华容道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若第四次参加的活动为鲁班锁时,则剩下的“币”数量为枚;
综上所述,小达最终剩下的“币”数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4,6,
故答案为:2,4,6.
【分析】(1)由于小达参与了所有活动,则小达一共消耗了10枚“币”,据此可得小达通过成功参与活动获得了8枚 “币”,而小达只挑战成功一个,故挑战成功的活动名称为汉诺塔;
(2)根据题意可得第一次活动小达必定挑战成功,根据他参与的第四个活动成功,且他只挑战成功了2次,那么他参与的第二个,第三个,第五个活动都失败,则第一次挑战成功获取的“币”数量要大于等于6枚,则第一次参加的活动可以为华容道或鲁班锁或汉诺塔;据此讨论第一次参加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第四次参与的活动,用总获得“币”数量加上初始“币”数量减去参与五个活动消耗的“币”数量即可得到答案.
14.【答案】ABC;BCD;垂直的定义;等角的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AB⊥BC,CD⊥BC,
∴∠ABC=90°,∠BCD=90°(垂直的定义),
∴∠1+∠3=90°,∠2+∠4=90°.
又∵∠1=∠2,
∴∠3=∠4(等角的余角相等),
∴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和平行性质解题.
15.【答案】(1)证明:∵点E、F在直线AB上,ED与FG交于点H,∠2=∠3,
∴CE∥GF,
∴∠C=∠FGD,
又∵∠C=∠1,
∴∠FGD=∠1,
∴AB∥CD;
(2)解:由(1)知AB∥CD,
∴∠BED=∠D=35°,
∵∠CEB=∠2+∠BED,∠2=∠3=75°,
∴∠CEB=75°+35°=110°,
∴∠AEM=∠CEB=110°.
【知识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1)先证明CE//GF,则∠C=∠FGD,所以∠FGD=∠1,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求证;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D=∠D=35°,由角度和差得出∠CEB=110°,最后再由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
16.【答案】(1)证明:∵AB∥CD,
∴∠BAC+∠DCA=180°.
∵∠EAC+∠AEC+∠ECA=180°,
∴∠BAE+∠ECD+∠AEC=∠BAC+∠EAC+∠ECA+∠ACD+∠AEC=(∠BAC+∠ACD)+(∠EAC+∠ECA+∠AEC)=360°.
(2)解:不满足原结论,正确的结论是∠BAE+∠ECD=∠AEC,证明如下:
如图,连接AE,
∵AB∥CD,
∴∠BAC+∠DCA=180°.
∵∠EAC+∠AEC+∠ECA=180°,
∴∠BAE+∠ECD=∠BAC-∠EAC+∠DCA-∠ECA=(∠BAC+∠DCA)-(180°-∠AEC)=∠AEC.
即∠BAE+∠ECD=∠AEC.
(3)解:当点E移动到直线AB上方时,如图:
有∠BAE+∠AEC=∠ECD,
当点E移动到直线CD下方时,如图:
有∠BAE=∠AEC+∠ECD.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含义与一般步骤;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分析】(1)由AB∥CD,得∠BAC+∠DCA=180°.而∠EAC+∠AEC+∠ECA=180°,即可得∠BAE+∠ECD+∠AEC=360°.
(2)由AB∥CD,得∠BAC+∠DCA=180°.而∠EAC+∠AEC+∠ECA=180°,即可得∠BAE+∠ECD=∠AEC.
(3)分别移动点E的位置到直线AB上方和直线CB下方,观察结论即可.
17.【答案】解:(1)过P作,
∵,
∴,
∵,
∴,,
∴;
(2),理由如下:
如图3,过P作交于E,
∵,
∴,
∴,,
∴;
(3)当P在延长线时,;
理由:如图4,过P作交于E,
∵,
∴,
∴,,
∴;
当P在之间时,.
理由:如图5,过P作交于E,
∵,
∴,
∴,,
∴.
综上所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
【知识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过P作PE∥AB,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B∥CD,由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PE=180°-∠A=40°,∠CPE=180°-∠C=50°,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可得∠APC的度数;
(2)过P作PE∥AD交CD于E,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D∥CB,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即可得出答案;
(3)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BA的延长线上,过P作PE∥AD交CD于E,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D∥CB,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即可得出答案;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过P作PE∥AD交CD于E,由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PE∥AD∥CB,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进而根据角的构成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解:(1)相等,平行;
(2)延长至点F,使得,连接,
∵,即,
∴是的垂直平分线,
∴,
∵,,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3)的长为或.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平行线的应用-证明问题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
∵,
∴,
∴AC=BE,∠CAD=∠E,
∴,
故答案为:相等,平行;
(3)当点在线段上时,延长至点H,使得,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
同上可得:,
∵,
∴,
∵,
∴,
∴,
∵,,
∴,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求得,
∴,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
当点在延长线上时,构造上述辅助线,
同上可得:,
∵,
∴,
∵,
∴,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分析】(1)直接利用“SAS”判断出△ADC≌△EDB,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C=BE,∠CAD=∠E,进而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C∥BE;
(2)①延长BC至点F,使得CF=BC,连接DF、AF,则AC是BF的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到AF=AB;用“SAS”证△FCD≌△BCE,得BE=FD,∠1=∠2,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F∥BE,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由等量代换出;
(3)当点E在线段DB上时,延长FD至点H,使得DH=DF,连接AH并延长交CF于点G,同上可得△ADH≌△BDF,AH∥BF,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CAG=∠BCF,从而用AAS判读出△CAG≌△BC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G=CF,CG=BF=AH=2,则HG=FG,在Rt△BFC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CF,从而可求出HG,进而在Rt△HGF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HF,即可得到DF的长;当点E在DB延长线上时,构造上述辅助线,同理可求.
19.【答案】(1)证明:在 ABC和 EDC中,

∴ ABC≌ EDC(SAS),
∴∠A=∠E,AB=DE=4
∴AB DE
(2)解:当0≤t≤ 时,AP=3tcm;
当 <t≤ 时,BP=(3t-4)cm,
则AP=4-(3t-4)=(8-3t)cm;
综上所述,线段AP的长为3tcm或(8-3t)cm
(3)解:由(1)得:∠A=∠E,ED=AB=4cm,
在 ACP和 ECQ中,

∴ ACP≌ ECQ(ASA),
∴AP=EQ,
当0≤t≤ 时,3t=4-t,
解得:t=1;
当 <t≤ 时,8-3t=4-t,
解得:t=2;
综上所述,当线段PQ经过点C时,t的值为1s或2s.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SAS可证△ABC≌△EDC,可得∠A=∠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证结论;
(2) 分两种情况:①当0≤t≤ 时,②当 <t≤ 时 ,据此分别解答即可;
(3)先证明△ACP≌△ECQ,可得AP=EQ,分两种情况:①当0≤t≤ 时,3t=4-t,②当 <t≤ 时,8-3t=4-t,据此分别求解即可.
20.【答案】解:(1)平行,理由如下:
如图①:
∵AD∥BC,
∴∠A+∠B=180°
又∵∠B=∠D
∴∠D+∠A=180°
∴AB∥CD
(2)
∵AD∥BC,∠B=∠D=120°
∴∠DAB+∠B=180°
∴∠DAB=60°
∵AC平分∠BAE,
∴∠EAC=∠BAE
同理:∠EAF=∠DAE
∴∠FAC=∠EAC+∠EAF=(∠BAE+∠DAE)=∠DAB=30°
(3)
①如图:
当点E在线段CD上时,如图3
∵ ∠EAC=∠BAC
由(1)知:AB∥CD
∴∠ACD=∠BAC=2∠EAC,∠AED=∠BAE=3∠EAC
∴∠ACD:∠AED=2:3
②如图4,当点E在DC的延长线上时,
同理(1)可得:
∠ACD=∠BAC=2∠EAC,∠AED=∠BAE=∠EAC
∴∠ACD:∠AED=2:1.
综上所述:∠ACD:∠AED=2:3或2:1.
(1)平行,理由见解析;(2)∠FAC =30°;(3)∠ACD:∠AED=2:3或2:1.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先根据AD∥BC,得出∠A+∠B=180°,再根据∠B=∠D,可得:∠D+∠A=180°因此AB∥CD
(2)先根据AD∥BC,∠DAB+∠B=180°求出∠DAB=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C=∠BAE,∠EAF=∠DAE,因此∠FAC=∠EAC+∠EAF=(∠BAE+∠DAE)=∠DAB=30°
(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E在线段CD上时,根据1)知:AB∥CD和∠EAC=∠BAC,得出:∠ACD=∠BAC=2∠EAC,∠AED=∠BAE=3∠EAC,因此得到:∠ACD:∠AED=2:3,当点E在DC的延长线上时,同理(1)可得:∠ACD=∠BAC=2∠EAC,∠AED=∠BAE=∠EAC,因而∠ACD:∠AED=2:1.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