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3张PPT。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一、日本侵华的背景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1)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14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3.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二、“九一八”事变1、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2、经过:沈阳柳条湖 1931年9月18日晚,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发动进攻,并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3、结果: 由于东北军奉令不抵抗,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失去东北三省将助长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并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进程。 面对日本的侵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恶果?4、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三、“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领导下,奋起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日军进攻上海四、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欲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五、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应1.中国共产党: 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2.学生: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掀起了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一二·九”运动。3.东北军民:4.国民党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军,一部分东北军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抵抗。六、西安事变1.原因: 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是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其他原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2.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他们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随后得到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博古(左)、叶剑英(中)、周恩来(右)宋美龄飞赴西安展开救夫行动4.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依据下图,用所学的史实说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对国共两党方针政策的影响课堂小结: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九一八”
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其他各阶层人民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抵抗政策,继续“剿共”局部抵抗:十九路军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学生:“一二·九”运动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一·二八”事变华北危急学习感悟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小小日本竟敢侵略我们庞大的中国,充分说明了旧中国国力衰败和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的强横霸道、狼子野心。这段悲惨的血泪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课堂练习1.对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摆脱经济危机 B.缓和国内矛盾
C.掠夺中国资源 D.实现中日共荣
2.在日本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之前,所发动的侵华活动有( )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④割占香港岛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③④2015年将是“一二·九”运动爆发80周年,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这一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斗争的对象时国民党
B.标志我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D.发生地点在上海
4.“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发生在北京
B.青年学生都积极参与
C.斗争对象都涉及日本
D.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运动5.“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7.“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你认为“时局”是指( )
A.国共分裂对峙时局 B.东北抗日时局
C.日本扩大侵华 D.中国抗日时局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
?
(2)蒋介石的先“安内”政策是我国哪一地区在什么事件之后最早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事件的结果及其意义如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