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 B. C. D.2.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为含氧酸、为酸、为化合物B. 为氧化物、为化合物、为纯净物C. 为强碱、为碱、为化合物D. 为非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为氧化物3.将含有氯化铁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棕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向该液体中逐渐滴入过量盐酸,会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B. 该液体含个胶体粒子C. 该液体具有丁达尔现象D. 为了除去液体中所含的盐酸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铁胶体,可将液体装入半透膜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蒸馏水4.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C.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5.化学源自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合成和发现了一些新物质,如新型氢分子、新型氧分子、高能微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能微粒摩尔质量为B. 常温常压下,与的密度之比为:C. 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6.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或分解反应,也不属于置换或复分解反应的是A.B.C.D. 7.年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了国际计量大会,会议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修改为“摩尔包含个基本单元,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如德罗常数,单位为”。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新定义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不确定度被消除B. 常温常压下,与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原子个数小于C. 号元素符号为中文名,其重氢化物含有中子数为D. 中含有的键可能小于8.下列关于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B. 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可能为C.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主要由其分子的数目多少决定D. 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氯气和氦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9.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是,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分数为。取浓硫酸和水混合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分数为。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若,则, 若,则,若,则, 若,则,。A. B. C. D.10.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包括计算、量取、稀释、转移、定容等多个步骤,下列说法不适当的是( )A. 图仪器的规格应选择B. 图稀释过程中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C. 图洗涤后需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D. 按图操作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11.常温下,向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的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溶液的: B. 溶液的导电能力:C. 、溶液呈酸性 D. 、溶液呈碱性12.下列有关酸式盐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B. 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混合C. 溶液与足量的溶液混合加热:D. 等体积、等浓度的稀溶液与稀溶液混合: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溶液中含量较少的和:、、、、。取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别做下列实验。实验: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实验: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溶液,得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B. 该溶液中肯定含有、、、C. 该溶液中一定含,且D.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1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溶液中:、、、B. 在含大量的溶液中:、、、C. 在强碱溶液中:、、、D.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第II卷(非选择题)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5.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备受关注,化工生产中应大力倡导“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的理念,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利用尤为重要.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时,还同时生产了一种常见的重要含氯消毒剂和漂白剂亚氯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已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高氯酸是至今为止人们已知酸中的最强酸,沸点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器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冷却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通入反应器Ⅱ中的用代替同样能生成,请简要说明双氧水在反应中能代替的原因是______.、、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它们都具有______,请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消石灰生产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实验室欲用固体配制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容量瓶。下列关于容量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能长期贮存溶液能直接加热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某同学欲称量一定量的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______,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取 ______。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______填字母。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为探究、与反应的能量变化,某同学用配制的溶液和绝热容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忽略气体压缩或膨胀导致的能量变化进行下列实验。关闭弹簧夹和,从气阀中通入和气体,关闭气阀,此时气室与气室Ⅱ的容积之比为 ______;室内气体密度之比为 ______。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同时注入溶液,立即关闭弹簧夹、,充分反应后,发现气室Ⅱ的容积大于气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17.某小组以、水、、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粉末:灯泡不亮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逐滴滴加,灯泡变化如下:与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反应。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灯泡不亮而中加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加水后,发生了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查阅有关物质溶解度数据如下表:物质溶解度已知:常温下,饱和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乘以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一个固定值,即是一个常数。比较实验中溶液和溶液的的大小:____________。实验:用溶液替代稀,重复实验进行对照。溶液的浓度是______。加入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_____。通过实验和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和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点,两份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8.A、、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若为淡黄色粉末,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在溶液中加入过量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A.、、、 、、、C.、、、D.、、、若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若为黄绿色气体,则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实验室吸收多余物质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绝密★启用前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 B. C. D.【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分类角度。【解答】A.属于酸式盐,不符合题意要求,故A错误;B.属于碱式盐,也不是钠盐,不符合题意要求,故B错误;C.不属于碳酸盐,故C错误;D.分别属于正盐、碳酸盐和钠盐,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2.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为含氧酸、为酸、为化合物B. 为氧化物、为化合物、为纯净物C. 为强碱、为碱、为化合物D. 为非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为氧化物【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概念的范畴为包含,包含,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再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来解答;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学生应能识别常见物质的种类,并能利用其组成来判断物质的类别是解答的关键。【解答】A.含氧酸属于酸,酸又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B.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强碱属于碱,碱又属于化合物,故 C正确;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酸性氧化物都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D。3.将含有氯化铁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棕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向该液体中逐渐滴入过量盐酸,会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B. 该液体含个胶体粒子C. 该液体具有丁达尔现象D. 为了除去液体中所含的盐酸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铁胶体,可将液体装入半透膜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蒸馏水【答案】B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胶体的重要性质和提纯,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 将含有氯化铁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棕色,向该液体中逐滴加盐酸,开始时胶体聚沉产生沉淀,盐酸足量时,沉淀消失,故正确;B.胶体粒子是大量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所以含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小于,故错误;C.将含有氯化铁的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棕色为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正确;D.提纯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为:将液体装入半透膜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蒸馏水,故D正确。故选B。 4.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C.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诗句或谚语中的化学知识。【解答】A.空气属于胶体,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A正确;B.水乳交融体现的是物质溶解性,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体现的是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水滴石穿蕴含着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属于化学变化,绳锯木断体现的是物质间的摩擦,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落汤螃蟹着红袍”体现了在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发生了变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C。5.化学源自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合成和发现了一些新物质,如新型氢分子、新型氧分子、高能微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能微粒摩尔质量为B. 常温常压下,与的密度之比为:C. 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 【解析】解:摩尔质量的单位为,故高能微粒摩尔质量为,故A错误;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常温常压下,与的密度之比为::,故B错误;C.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生成的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单质,故D错误;故选:。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生成的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6.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或分解反应,也不属于置换或复分解反应的是A.B.C.D.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类别、反应的分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分类依据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化合反应为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 置换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为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A.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A选;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物质,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不选;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C不选;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选。 故选A。7.年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了国际计量大会,会议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修改为“摩尔包含个基本单元,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如德罗常数,单位为”。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新定义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不确定度被消除B. 常温常压下,与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原子个数小于C. 号元素符号为中文名,其重氢化物含有中子数为D. 中含有的键可能小于【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判断等,难度中等,掌握化学计量之间的计算式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根据新定义,就是具体的个綦本单元,不确定度被消除,故A正确;B.标准状况下,与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原子个数约为,而常温常压下,温度高于,与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原子个数一定小于,故B正确;C.未说明重氢化物的具体质量,无法计算中子数,故C错误;D.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若是醚类物质,则含有的键为,若是醇类物质,则含有的键等于,故D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B. 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可能为C.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主要由其分子的数目多少决定D. 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氯气和氦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题目难度一般。【解答】A. 标准状况下,和不发生反应,故和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项正确;B. 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可能为,项正确;C.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项正确;D. 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氯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但氯气为双原子分子,氦气为单原子分子,项错误。故选D。9.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是,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分数为。取浓硫酸和水混合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分数为。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若,则, 若,则,若,则, 若,则,。A. B. C. D.【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液稀释等问题的计算,难度中等,注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解答】若,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故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浓硫酸质量的倍,稀释过程中硫酸的质量不变,故稀释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即,稀释过程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不变,则,则。若,稀释过程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不变,则,解得,令稀释后的密度为,则,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综上分析,正确,故选A。10.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包括计算、量取、稀释、转移、定容等多个步骤,下列说法不适当的是( )A. 图仪器的规格应选择B. 图稀释过程中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C. 图洗涤后需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D. 按图操作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配制稀硫酸,依据大而近原则,应选择容量瓶,故A正确;B.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C.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应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所以洗涤后需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故C正确;D.定容时为防止加入蒸馏水过多,离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图示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A.依据大而近原则选择容量瓶规格;B.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稀释时应将酸加入到水中;C.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应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D.定容时为防止加入蒸馏水过多,离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11.常温下,向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的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溶液的: B. 溶液的导电能力:C. 、溶液呈酸性 D. 、溶液呈碱性【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以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为载体考查溶液变化、溶液导电性变化等知识点,明确每一点溶液中的溶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为易错点。【解答】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方程式为,根据方程式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直至其完全反应,A.硫酸溶液呈酸性,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所以溶液的:,故A正确;B.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先减小后增大,溶液导电能力为,故B正确;C.硫酸溶液呈酸性,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酸性减弱,、点碱不足量,所以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D.点酸碱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点氢氧化钡过量,所以溶液呈中性、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D。12.下列有关酸式盐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B. 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混合C. 溶液与足量的溶液混合加热:D. 等体积、等浓度的稀溶液与稀溶液混合:【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A.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不符合复分解的条件,即没有沉淀、没有气体、没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则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B.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混合,氢氧化钠的量不足,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溶液与足量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水、氨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等体积、等浓度的稀溶液与稀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D。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溶液中含量较少的和:、、、、。取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别做下列实验。实验: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实验: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溶液,得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B. 该溶液中肯定含有、、、C. 该溶液中一定含,且D.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混合物成分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注意离子之间的反应以及现象,难度不大。【解答】根据实验: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会产生气体,证明含有,且物质的量为;实验: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则一定不含有,再加足量的溶液,得固体,证明一定含有,且物质的量为:,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则一定含有钠离子,且;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故A错误;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故B错误;C.根据溶液中物质的量为,物质的量为,根据电荷守恒则 ,故C正确;D.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溶液中:、、、B. 在含大量的溶液中:、、、C. 在强碱溶液中:、、、D.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常考题型,明确离子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侧重知识的能力考察,答题时注意把握题给信息,难度不大。【解答】A.在无色溶液中,由于显棕黄色,故A错误;B.在含大量的溶液中,有还原性, 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C.在强碱溶液中:、、 、,由于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共存,故C正确;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中呈酸性, 与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5.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备受关注,化工生产中应大力倡导“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的理念,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利用尤为重要.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时,还同时生产了一种常见的重要含氯消毒剂和漂白剂亚氯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已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高氯酸是至今为止人们已知酸中的最强酸,沸点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器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冷却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通入反应器Ⅱ中的用代替同样能生成,请简要说明双氧水在反应中能代替的原因是______.、、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它们都具有______,请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消石灰生产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降低的溶解度,使结晶析出;;有还原性也能把还原为;强氧化性; 【解析】解:反应器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冷却溶液时会降低的溶解度,使结晶析出,故答案为:;降低的溶解度,使结晶析出;反应器Ⅱ中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中元素为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能还原,所以入反应器Ⅱ中的用代替同样能生成;故答案为:有还原性也能把还原为;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已知、、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强氧化性;用氯气和消石灰生产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强氧化性; 和浓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和,在反应器中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反应器中得到的溶液通过冷却过滤得到晶体,滤液为,蒸馏得到纯净的.和浓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和;冷却溶液时会析出晶体;反应器Ⅱ中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具有还原性,能还原;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氯气和消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中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实验室欲用固体配制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容量瓶。下列关于容量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能长期贮存溶液能直接加热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某同学欲称量一定量的固体,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______,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取 ______。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______填字母。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为探究、与反应的能量变化,某同学用配制的溶液和绝热容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忽略气体压缩或膨胀导致的能量变化进行下列实验。关闭弹簧夹和,从气阀中通入和气体,关闭气阀,此时气室与气室Ⅱ的容积之比为 ______;室内气体密度之比为 ______。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同时注入溶液,立即关闭弹簧夹、,充分反应后,发现气室Ⅱ的容积大于气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答案】; ;; ; :;:;相同条件下,与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与反应放出的热量 【解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故正确;容量瓶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故错误;容量瓶不能加热,故错误;在使用之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故正确;故答案为:;托盘天平使用时应注意左物右码,图中砝码和物品位置放反了,烧杯的实际质量为。实验室欲用固体配制的溶液,需使用容量瓶,称量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故答案为:;;根据,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少量溶质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偏小,浓度偏小,故错误;转移溶液时少量溶液洒出,导致偏小,浓度偏小,故错误;容量瓶中含有少量水,不影响浓度,故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正确;故答案为:;气室与气室Ⅱ温度和压强相同,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此时气室与气室Ⅱ的容积之比为:,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故答案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室的体积都会减小,但气室Ⅱ的容积大于气室,说明气室Ⅱ中的反应放出热量更多,使气体膨胀,体积更大。故实验结论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热量,故答案为:相同条件下,与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根据容量瓶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判断正确的叙述;根据托盘天平的读数,计算烧杯的实际质量和所需的质量;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和误差分析,判断引起浓度偏高的操作;根据实验装置和反应原理,分析气室容积和气体密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本题主要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7.某小组以、水、、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粉末:灯泡不亮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逐滴滴加,灯泡变化如下:与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反应。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灯泡不亮而中加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加水后,发生了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查阅有关物质溶解度数据如下表:物质溶解度已知:常温下,饱和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乘以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一个固定值,即是一个常数。比较实验中溶液和溶液的的大小:____________。实验:用溶液替代稀,重复实验进行对照。溶液的浓度是______。加入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_____。通过实验和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和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点,两份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答案】 电离 溶液中一直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和,灯泡不熄灭 【解析】解:与在溶液中能发生,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也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故答案为:;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有关,加后,发生了电离溶解,,离子的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故答案为:电离;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所以过程Ⅰ中灯泡变暗,故答案为:;通常溶解度大于的电解质,称为可溶,小于的电解质,称为难溶,从图示溶解度可知,氢氧化钡属于可溶,硫酸钡属于难溶,溶液氢氧化钡未完全沉淀,溶液,氢氧化钡完全沉淀,硫酸根离子浓度最大,所以 ,故答案为: ; ;对照条件实验,需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用溶液替代稀,溶质不同,溶质浓度与原来的相同,所以溶液的浓度是,故答案为:;加入溶液,方程式为:,,易溶于水电离出和,灯泡不熄灭,故答案为: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电离出和,灯泡不熄灭;溶液和、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在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溶液和的反应,则曲线为溶液和溶液的反应,即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根据图知,点为溶液和恰好反应,、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点溶液溶质为,所以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故B错误;C.点,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中钠离子浓度大于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C错误;D.点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点中溶质为,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性,故D正确;故选:。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酸和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浓度越小导电能力越弱;过程Ⅰ中灯泡变暗,是因为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氢氧化钡属于可溶,硫酸钡属于难溶,溶液氢氧化钡未完全沉淀,溶液,氢氧化钡完全沉淀,硫酸根离子浓度最大;对照条件实验,需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加入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是因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易溶的,易溶于水电离出和,灯泡不熄灭;溶液和、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在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溶液和的反应,则曲线为溶液和溶液的反应;B.根据图知,点为溶液和恰好反应,、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点溶液溶质为;C.点,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中反应后溶质为、;D.点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点中溶质为。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侧重考查溶液导电与离子浓度间的关系、离子反应等,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8.A、、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若为淡黄色粉末,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在溶液中加入过量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A.、、、 、、、C.、、、D.、、、若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若为黄绿色气体,则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实验室吸收多余物质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答案】 【解析】解:若为淡黄色粉末,常温下和水反应证明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在溶液中加入过量后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硫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故A错误;B.、、、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氧气不反应,离子共存,故B正确;C.镁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碳酸盐和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与氢氧根离子不反应,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若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判断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结合电子转移标注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反应生成和氢气,该反应中转移,该反应为,双线桥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若为黄绿色气体,则气体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次氯酸为弱酸,多余的氯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若为淡黄色粉末,常温下和水反应证明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在溶液中加入过量后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硫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B.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反应;C.镁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碳酸盐和水;D.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若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判断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结合电子转移标注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若为黄绿色气体,则气体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为弱酸,多余的氯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化学-学生用卷.docx 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化学-教师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