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26.用化学用语表示:(1)铝元素(2)1个氢原子(3)2个氮分子(4)3个亚铁离子:(5)4个碳酸根离子(6)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27.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甘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回答下列问题:(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瓶内有可供小白鼠露蒸馏水(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小白鼠呼出的·使石灰水变浑浊:(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28.“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请用分子的性质填写下列空白。同一水平线(1)如图中蔗糖溶于水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说1明(2)肉眼看不到分子,说明糖溶解糖水糖块(3)糖水的上部也甜了,说明2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决定的。(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填微粒符号)。30.“上善若水,水利善万物而不争”。水在化学实验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弹蕃夹氧气铁丝水5水①②③(1)实验①中,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的操作方法:先将插入橡胶塞的导管一端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九年级化学第4页(共6页)(2)实验②中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的现象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3)实验③中铁丝燃烧的现象是该实验中水的作用是31.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用E装置收集的理由是。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装入试剂前要检查装置的用E装置收集0,的最好时机是导管口。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选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3)已知实验室制H,可用锌粒和稀硫酸(液体)反应制取,H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则制取H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用C装置收集H,气体应从(填“a”或“b”)管通入。32.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解水的实验:每活塞活塞氯化钠溶液电源电源甲(1)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通常要加入少量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2)图甲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a、b两管中产生气体体积比为如何检验a玻璃管产生的气体(简述实验过程、现象以及结论)(3)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水换成氯化钠溶液,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观察到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于是他们对气泡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进一步探究。九年级化学第5页(共6页)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A B A D B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C B A A D C C C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A D B D注:以下需写方程式的,缺箭号不减分,不能缺反应条件。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26.(1)Al ; (2)H ; (3)2N2 ;(4)3Fe2+ ;(5)4CO32- ; (6)K2MnO4 ;27. (1)O2 ;呼吸 ;(2) CO2 ;(3)上升(或升高等)28. (1)分子之间有间隔(或空隙);(2)分子很小 ;(3)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29.(1)3 ;失去 ; (2)最外层电子数 ;(3)-1 ; (4)Na+ 、Cl- ;30. (1)用水润湿 (合理即可) ;(2)磷燃烧方程式(略) ; 瓶中水面上升到刻度1处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31. (1)酒精灯;分液漏斗; (2)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略) ;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气密性 ;有均匀而连续气泡冒出时 ; 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正 ;(3)B ; a ;32.(1)电解水方程式(略) ; (2) 1:2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氧气和氯气 ; 猜想一错误 ;H2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3.(1)152 (1分); (2)1:2(或32:64) (1分) ;(3)14g ÷ (2分) = 38 g (1分)答:略34.解:设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x2Mg + O2 2Mg O ……………………………1分48 32 …………………………………………1分240Kg x …………………………………………1分…………………………………………1分解得x = 160Kg …………………………………………1分答: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x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