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辽宁省营口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辽宁省营口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辽宁省营口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10分。
1.“一切活动皆课程”,下列校园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艺术节做木艺雕刻 B. 劳动节修剪校园花草
C. 帐篷节点燃篝火堆 D. 科技节制作分子模型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 ——表示两个氢分子
B. ——既可表示镁元素,又可表示镁单质
C. 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D. 2 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3.形成化学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应用观: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B. 分类观:冰水共存物、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C. 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 守恒观:1 氢气和1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 水
4.磷酸亚铁锂( 4)电池常被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其工作原理为 。则 的化学式为
( )
A. B. C. 2 D. 2
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该反应共生成了三种物质
D. 该反应说明了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荷叶性平,味苦,有清暑化湿的功效。荷叶碱(化学式为 19 21 2)是荷叶药
用价值的主要成分。以下关于荷叶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荷叶碱属于氧化物 B. 荷叶碱由4种元素组成
C. 荷叶碱由43个原子构成 D. 荷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第 1 页,共 10 页
7.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 ( )2 B. 2 3 C. 2 2 D. 2
8.偏钛酸钡( 3)因其显著地“压电效应”而广泛的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
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 的数值为( )
A. 1 B. 2 C. 3 D. 4
9.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 氧气,生成8.8 二氧化碳和5.4 水。对该化合物组成判断正确
的是( )
A. 只含有 、 两种元素
B. 含有 、 、 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 、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无法计算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10.密闭容器中有 、 、 、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 8 5 30 待测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待测数值是4
B. 为化合物
C. 反应中 和 的质量比为1:8
D. 若 与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二、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6分。
11.科普阅读题
离子发动机
离子发动机即通常所说的“电火箭”,广泛应用于空间推进,其原理是推进剂被电离成粒子,粒子在电磁
场中加速,高速喷出。传统的火箭是通过燃料燃烧(如氢气燃烧),在尾部喷出高速气体实现向前推进的。
离子发动机采用同样的喷气式原理,通过电能作用于媒介物质,喷出一束带电粒子,通过反作用力推动航
天器进行姿态调整,有人形容这种推力只能“吹动一张纸”,但在低重力的太空中,“吹动一张纸”的推
力经过一万、两万甚至十万小时的加速,最终速度极为惊人。目前的离子发动机主要使用氪( )或氙( )
推进剂,但成本太高。最新研究指出,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成为气体,然后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使其变成
带正电的碘离子与自由电子,接着碘离子被加速至排气口排出,成功推动目标向前。碘的价格低廉、产量
第 2 页,共 10 页
丰富、储存方便,有望成为离子发动机的高效推进剂。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1)传统的火箭一般是通过氢气燃烧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而向前推进的: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该反应中变化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
(2)碘属于______元素(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固态碘升华时,碘分子间的间隔会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目前的离子发动机所用推进剂成本太高的原因是______。
(4)用碘作为离子发动机的高效推进剂的优点是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5分。
12.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装置制取氧气。
(1)渗透膜法制氧气。利用膜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氧气分离
膜,可得到富氧空气,如图所示。
①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氮分子渗透率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氧分子渗透率。
②该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过碳酸钠制氧气。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两种化学药剂【过碳酸钠固体(2 2 3 3 2 2)和二氧化锰】
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装置如图一所示。
图一中“加湿过滤仓”的原理与图二 ______(填字母)装置类似。
(3)过氧化钠( 2 2)制氧气。潜水艇中一般都有过氧化钠( 2 2)制氧气的装置,过氧化钠固体与人呼出
的 2 和 2都可以反应生成氧气2 2 2 + 2 2 = 4 + 2 ↑与电解水法相比,过氧化钠制氧气的优
点是 ______。
第 3 页,共 10 页
利用下图简易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制取干燥的氧气,(浓硫酸能吸收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且不与氧气
反应)则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填字母)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30分。
13.完成下列两组实验
(一)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
提示信息:已知氨水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1)实验一: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 、 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均变为______色, 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 、 试管中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______试管,由此可得出温度对微观粒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是
______。
(2)实验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一段时
间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有:
①______;
②______。
第 4 页,共 10 页
(二)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天平指针没有
实验现象 ______
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3)补充表格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评价】
(4)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得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
反应,都应在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
(5)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改进。经过反复交流,一致认为: 的改进会
因______从而产生误差; 的改进可以防止因反应产生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使塞子崩出而产生危险
( 溶液能够吸收 2); 的改进最为科学。
【得出结论】
(6)利用 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
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微观解释】
第 5 页,共 10 页
(7)化学反应前后,______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
(8)某固体物质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组
成(写出元素符号)。
14.化学兴趣小组针对辽河水域开展了“自制净水器及水质检测”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自制净水器
(1)图1中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是因其具有______结构;过滤采用了图2膜技术净化装置,自来水经过该装置
过滤后其硬度(通常用钙镁离子的含量来判断)______(填“会”或“不会”)降低。
任务二水质检测
(2)检测水可用市售的水质检测笔直接读出水质的 值,以判断水质纯度,如图3所示。若通过水质检测
笔测出的 值为450,则该水质情况是______,使用这样的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如
何改进此类情况______。
任务三水的组成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一个实验(图1):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得到
“易燃空气”。通过分析和归纳,他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
并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为“生成水的元素( )”,即氢。
第 6 页,共 10 页
(3)材料中的“易燃空气”实际上是______,在拉瓦锡的实验中,铁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
同时得到了“易燃空气”。至此,水不是单一元素,“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的观点得到了公认。
材料二: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了电池。1800年,科学家尼克尔森用伏特电池对水进行了分解(
原理如图2),两个电极附近都有气体生成,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检验,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4)材料中的电解水实验(图2),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电极产生的氢气在
______管产生,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之比为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由图3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
(6)能够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是______。
A.过氧化氢分解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将水煮沸蒸发
D.电解水
任务四爱护水资源
(7)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如图表示节约用水的标志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请列
第 7 页,共 10 页
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_。
(8)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燃
11.①氢气+氧气 → 水;
② 和 ;
非金属;变大;
推进剂(如氙气)在宇宙中含量相对较少,获取和提纯成本高;
碘的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储存方便
12.①小于;
②物理;

操作简便、节约能源; → → →
13.红;作为对比实验,验证空气不能使酚酞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2 3 + 2 = 2 + 2 + 2 ↑。
密闭容器。
气球膨胀产生浮力。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
、 、 、
第 9 页,共 10 页
14.疏松多孔;不会。
差;煮沸。
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增强水的导电性; ;8:1; 。
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用洗菜水浇花(或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