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有许多化学品标志,下列标志适合贴在存放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试剂柜上的是( )
A. B. C. D.
2.分类是化学学习的终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生石灰、氯酸钾、干冰 B. 纯净物:硫酸铜、氯化钠、盐酸
C. 酸: 2 3、 2 4、 D. 碱: 3 2 、 、
3.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 B. 配制溶液
C. 称量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4.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 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B.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
C. 实验室用硫酸作干燥剂 D. 服用含 ( )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5.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雾产生
B. 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
C. 向稀硫酸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
D. 洁净的铁钉中加入稀盐酸中,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6.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 锌与稀盐酸 B.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C. 氧化铁与稀硫酸 D. 烧碱与稀硫酸
第 1 页,共 12 页
7.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是( )
A. 2 B. 2 C. 3 D.
8.用 试纸测定某待测液的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先用水润湿 试纸,再测定溶液的
B. 用手拿住 试纸一端,另一端浸没在待测液中
C.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 试纸上
D. 对照比色卡,读出 为5.5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 ( )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都是酸性溶液
D.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 ——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向生锈的铁钉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11.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浓盐酸③生石灰④烧碱,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部分水果及饮料的 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瓜汁显碱性 B. 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 柠檬的酸性大于橘子 D. 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喝苏打水
第 2 页,共 12 页
13.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和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100 混合,反应后滴入几滴紫色石
蕊溶液,则溶液呈( )
A. 红色 B. 蓝色 C. 紫色 D. 无法判断
14.在 ( )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 没有改变的是( )
A. 2 B. C. 2 4 D.
15.下列表中的应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的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应用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 = + 2 中和反应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 + 2 = 2 + 2 置换反应
冶炼生铁 3 + 2 3 = 2 + 3 2 ↑ 置换反应
生石灰中加水能煮熟鸡蛋 + 2 = ( )2 化合反应
A. B. C. D.
16.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的石灰水和 溶液。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 )
A. 4溶液 B. 2 C. 2 3溶液 D. 稀盐酸
1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
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从 点到 点的 变换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B. 图中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2 4和 2 4
C. 向 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D. 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8.学生对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很感兴趣,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鉴别 2 4和 4两种白色固体 加水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检验 2气体 将气体通入 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即为 2
除去 2溶液中少量的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除去 固体中少量的 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B. C. D.
第 3 页,共 12 页
19.一定温度下,向 2溶液中加入 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 固
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2反应完全时消耗 固体质量为 1
B. 2 =
C. 点对应的溶液中 达到饱和状态
D. 2反应完全时生成 ( )2的质量为( 1 + )
20.为探究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下列有关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丙中一定不含盐酸
B. 溶液甲和溶液乙加入氧化铜后生成水的质量均小于3.6
C. 溶液丙和溶液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 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7.3%小于14.6%
二、非选择题
21.在 、 、 、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化学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物质类别 金属氧化物 酸 碱
22.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种酸溶于水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 (写符号)
(2)由图可推出,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你写出氢溴酸( )与 ( )2溶液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要实现①,会用到 ______ 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 ______ 。
(3)若选用 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第 4 页,共 12 页
(4)将一枚生锈的铁钉(主要成分是 2 3)放入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发现 ______ ,后来又发现
______ 的现象,其中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 、 ______ (化学方程式表示)。
24.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利用下图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和温
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仪器 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图2中 点表示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
(3)图3中 的数值最接近_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图2中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B.图3中 → 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图2中 → 所示溶液中 的质量不断增加
(5)实验结束后发现容器壁温度升高,证实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若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验
证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你认为可行吗?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第 5 页,共 12 页
25. ~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
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 、 、 、 分别是氧化物、酸、碱、盐四种
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溶液呈黄色。它们的关系如图
(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
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
回答下列问题:
(1) 物质的俗称是 ______ 。
(2) 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
(3) 和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______ 。
(4)物质 和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26.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 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为探究 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 2 4;猜想二: 2 4、 ;猜想三: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完成并记录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 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 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
有气泡产生 猜想 ______ 成立

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变化,甲、乙两组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溶液
变化如图3所示。
第 6 页,共 12 页
(4)乙组实验 变化对应的曲线是______(填“Ⅰ”或“Ⅱ”)。若取 点对应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
是______。
27.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
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固体在空气中会变质。
【猜想】
猜想Ⅰ:可能全部是 ;猜想Ⅱ:可能全部是 2 3;猜想Ⅲ:可能是混合物。
【实验探究一】
(1)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来检验 是否变质,你认为他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功,理由是
______;
【实验探究二】乙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2)若现象 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 溶液是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
(3)若 是 ( )2溶液,现象 有白色沉淀,现象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填化学
式),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 ;
(4)若 是 2溶液,当实验现象 为______,现象 为______,则猜想Ⅱ成立。若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第 7 页,共 12 页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方案一】从反应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1)小鹏同学按如图 进行实验,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 与 2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
(2)小爽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她的理由是______。
(3)小静同学进一步思考后,设计了图 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用注射器分别向烧瓶中加入______,通过传
感器测得瓶中气压变化的曲线(如图 所示)。
①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②800 时,曲线 表示的溶液显______(填“酸”或“碱”)性。
③通过对比曲线 和曲线 ______(填“不能”或“能”)证明 与 2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______。
【方案二】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4)取少量的方案一 中的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
了反应。产生上述现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查阅资料】20℃时和 2 3分别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 )如下表所示:
2 3
水 109 21.8
乙醇 17.3 < 0.01
(5)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设计实验,证明 与 2发生了化学反应。将 2气
体通入______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二者发生反应。
29.“自热火锅”是自驾游常备的一种食物,小明取出一盒某品牌的自热火锅按使用说明开启食用,发现
并未加热。又另取出一盒观察,发现发热包已经膨胀破裂,大家经过分析一致认为可能是时间太久发热包
变质了,于是大家对此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自热火锅”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需要加热食物时,让盒内的
第 8 页,共 12 页
发热包与水接触即可。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生石灰中含有什么成分?
【作出猜想】变质后的生石灰中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方案】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取少量该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用手轻轻碰触烧杯外壁,烧杯壁发烫, 样品中含有
搅拌,静置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______
样品中含有氢氧
二、取步骤一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化钙
三、取少量步骤一中的白色固体于试管 样品中含有
有气泡产生
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
【反思】
(2)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步骤二及其现象不足以证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原因是______。
【初步结论】变质后的生石灰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但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进一步验证。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分解:
②碱石灰中含有氢氧化钠、氧化钙固体,球形干燥管两端是开口的。
【实验方案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进一步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测得 装置增重0.9 , 装置增重2.2 。
【分析与结论】
(3)该生石灰样品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第 9 页,共 12 页
30.化学小组开展“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探究实验活动,方案如下:取一
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30 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9.8%
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硫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______。
(2)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不断减少的是______。(填序号)
A. +
B. 2 4
C.
D. 2
(3) 的值是______。
(4)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再加50克水,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 10 页,共 12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4 ( )2
22. + ( )2 + 2 = 2 + 2 2
23.紫色石蕊 铁 2 4 + 2 = 4 ↓ +2 铁锈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产生气
泡 2 3 + 3 2 4 = 2( 4)3 + 3 2 + 2 4 = 4 + 2 ↑
24. + = + 2 ;
; +、 +或钠离子和氢离子;
12;

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第 11 页,共 12 页
25.生石灰 酸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6.溶液变红;
2 4、 2 4;
①溶液不变红或无明显现象;②三;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7.不能;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稀盐酸或稀硫酸;2 + 2 3 = 2 + 2 + 2 ↑或 2 4 + 2 3 = 2 4 + 2 +
2 ↑;
3;不能;
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无色酚酞后,溶液变红
28. 2 + 2 = 2 3 + 2 ;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塑料瓶变瘪;
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酸;能;曲线 比曲线 的压强变得更小;
产生大量气泡; 2 4 + 2 3 = 2 4 + 2 + 2 ↑;
的乙醇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或变浑浊)
29.氧化钙(或 );碳酸钙(或 3);
实验一中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不能确定是否是原物质中的氢氧化钙;
、 ( )2、 3
30.无色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

20;
2.84%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