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育英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育英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1小题,共 24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植物生长 B. 钢铁冶炼 C. 牛奶变质 D. 干冰升华
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开私家车出行,方便日常生活 B. 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 燃放烟花爆竹,烘托节日气氛 D. 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B. 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 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试剂
D. 测定某溶液的 ,将 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4.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关
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B. ②和③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C. ①和②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 2 D.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分类 B.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C.反应之间的关系 D.活性炭净水器
A. B. C. D.
第 1 页,共 12 页
6.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
和”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有人称其为“增汇”。如图为自然界中的“碳循
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中和”是指用碱中和产生的 2
B. 途径①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 途径②中部分 2最终转变为碳酸盐
D. 将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化肥尿素,可以实现“增汇”
7.下表中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化学与环境 B.化学与安全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①施用化肥可能会引起水体污染
②厨房有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天然
②开发新能源能减轻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应用
①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抢救病人 ① 4用作消化道“钡餐”造影
②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②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
A. B. C. D.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一定是离子
D.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9.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的重要实践活动。下列探究能达成目的的是 ( )
第 2 页,共 12 页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0.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做法 解释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地方必须严禁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

烟火 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煤炉生火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 为了降低煤的着火点,使其更易燃烧
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需
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有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而且灭

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
A. B. C. D.
11.如图所示, 型管里盛有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钡
稀溶液和稀盐酸,充分反应后 型管中溶液全部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始时左管溶液呈红色,右管溶液呈蓝色
B. 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 2+和 的个数比大于1:2
C. 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适量的 2 3溶液,产生气泡
D. 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适量的 2 4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并产生沉淀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16分。
12.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Ⅰ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 3 页,共 12 页
A. 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 反应Ⅱ为置换反应,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C. 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2种氧化物
D. 反应Ⅱ中,参与反应的 与 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3.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 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 通过足量 溶液,干燥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干燥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除去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 ( 3)2溶液,过滤
A. B. C. D.
14.碳酸锂( 2 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如图是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图。已知:锂
辉矿主要成分为 2 3,含泥沙等杂质。 2 3(化学性质与 2 3类似)为无色晶体,室温时微溶于
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稀硫酸,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
B. ②中适宜用冷饱和 2 3溶液
C. 将滤液2蒸发,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D. 此工艺可获得副产品 2 4
15.现向20 和 的某混合物中加入150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 ,再向 溶液中加入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得到溶液 和27.2 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最后所得27.2 固体是混合物 B. 溶液 为蓝色,溶液 为无色
C.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D. 混合物中 质量为8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0分。
16.化学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
(1)分类是认识物质的重要方法。按要求从一氧化碳、磷、氢氧化钡、二氧化硫、氯化银、硝酸钾中选取
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第 4 页,共 12 页
①一种非金属单质 ______;
②一种导致酸雨的氧化物 ______;
③一种难溶性的盐 ______;
④一种可溶性的碱 ______。
(2)化学在生活、生产和推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典籍中的化学:《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该过程发生了 ______(填“物理”或
“化学”)变化。
②生活中的化学:“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享誉世界,食物保鲜是重要环节。保鲜技术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也有了很大发展,以下是生活中几种食品保鲜剂及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
Ⅰ.酒精保鲜卡:酒精保鲜卡以纸为载体,浸渍了食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 2 5 ),乙醇分子中碳、氢两
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Ⅱ.铁粉双吸剂:其主要成分为还原性铁粉,是一种灰黑色粉末。它利用了铁生锈的化学原理,吸收包装袋
中的 ______(填化学式)、水蒸气两种气体来达到食品保鲜的目的。铁粉双吸剂作为保鲜剂使用一段时间
后,固体质量 ______(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之一)。
③科技中的化学
Ⅰ.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 —“碳弹簧”,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
外太空的探测。它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与金刚石、石墨等多种碳单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 ______。
Ⅱ.“天宫”核心舱“天和”电推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
制备氮化硼( )的反应如下: + 2 3 2 + 3 2 ,则 的化学式为 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3分。
17.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冶金技术彰
显了人们的智慧,金属的种类和用途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1)“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捶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该过程
中,生铁的含碳量 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天工开物》中记述:,“凡金消,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 …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黄金可
制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______。
(3)《天工开物》中还记载了金属锡的冶炼方法为“凡煎炼亦用洪炉,入(锡)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
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高温下木炭还原锡
第 5 页,共 12 页
砂( 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锡铅合金的熔点比纯锡 ______(填“高”或“低”)。
(4)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反应。
(5)“乌铜走银”是我国特有的铜制工艺技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该工艺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
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在实验室中,把一定量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
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①滤渣 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
②滤液 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写出过程1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6)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由锂离子电池替代了以往神舟
系列飞船中的镉镍电池。如图 是锂( )原子结构示意图,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锂的方法冶
炼金属锂,同时产生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2分。
1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
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化学实验。
(1)实验室制取 2及性质检验。
①小旭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
程式为 ______。
②小雪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装置序号字母),从反应后的固
第 6 页,共 12 页
体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以将混合物进行经过溶解、______、洗涤干燥等操作。(已知二氧化锰是
一种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高锰酸钾、锰酸钾均溶于水)
③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2性质检验。硫燃烧时,现象为 ______(填选项序号),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生成黑色固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
集气瓶中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④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 2)为黄色固体,分别与 2为 2 反应生成 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
氧剂。
.原理分析:4 2 + 2 2 = 2 2 3 + 3 2,4 2 + 2 2 = 4 + 3 2 ↑,则 的化学式为 ______。
.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如图所示氧自救呼吸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 ______(填颜色变化
),则基本失效。
(2)用一氧化碳气体(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测定某铁的氧化物( )中元素的组成比例,所选装置
按“混合气体→ 1 → → → 2 → 3′′的顺序连接, 1、 2、 3为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
置气密性,进行实验(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编号 中浓硫酸 中玻璃管内固体 2中溶液
反应前质量 100 11.6 100
反应后质量 102.7 8.4 108.8
①请选择合理数据计算 中 : = 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②若没有连接 1装置,用装置 2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则所得的 与 的比值与实际值比较将
______(选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______。
第 7 页,共 12 页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5分。
19.(1)《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漂白丝帛的过程,制取氢氧化钾的主要流程如下
图所示:
【查阅资料】
.蚌壳的主要成分是 3(蚌壳、草木灰中的杂质在流程中均不反应)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2 3,其水溶液显碱性。
①步骤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步骤三所得上层清液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 : 猜想Ⅱ: 和 ( )2猜想Ⅲ; 和 2 3
【实验验证】
方案 实验 现象 结论
一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2 3溶液 ______ 猜想Ⅱ不正确
二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 产生气泡 猜想Ⅲ正确
【反思评价】制取氢氧化钾的主要流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
(2)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固体混合物 的成分,已知固体混合物 中可能含有 2 3、 3、 、
4 3、( 4)2 4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分别取一定量固体混合物 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
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①气体 的化学式是 ______。
②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③在溶液 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 ______(填离子符号)。
第 8 页,共 12 页
④在固体混合物 里,上述五种物质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
⑤在固体混合物 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 ______(填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
否存在,可取适量白色沉淀 进行探究。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_。
20.2025年6月8日将迎来第17个“世界海洋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是采用物理方法改造物质的是 ______。(填选项序号)
A.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B.利用太阳能分解海水制氢气
C.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
D.海水晒盐
(2)海水晒盐:海水提取的粗盐中含有 2+、 2+、 2 4 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依次进行如
下实验操作进行提纯:①溶解;②加入过量 2溶液;③加入过量 2 3溶液;④加入过量 溶
液;⑤过滤;⑥滴入稀盐酸调至 = 7,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
Ⅰ.经过步骤⑤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的杂质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Ⅱ.验证除杂后的滤液中 2+已完全转化为沉淀的方法是 ______。
(3)海底矿产资源
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 —天然气
水合物,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被称为“可燃冰”。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的开采将会大大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甲烷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用可燃冰等作燃料主要是将 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4) 3、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选项序号)。
A.20℃时,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40℃时,100 3饱和溶液中含有 363.9
C.当 3中混有少量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
D.40℃时,各取相同质量的 3和 固体,分别加20.0 水至恰好完全溶解,然后降温至 ℃,此时所
第 9 页,共 12 页
得 3溶液的质量小于 溶液的质量
(5)海水提镁: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们取氯化镁和氯化钠固体
混合物(以下称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①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是 ______ 。
②若向滤液中再加入26.6 水,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第 10 页,共 12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① ;② 2;③ ;④ ( )2;
①化学;
②Ⅰ、4:1;Ⅱ、 2;增大;
③Ⅰ、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Ⅱ、 2 3
17.降低;
延展性;
+ 2 + 2 ↑;低;
+ 4 = 4 + ;置换;
① 、 、 ;② 2+;③ + 2 3 = ( 3)2 + 2 或 + ( 3)2 = ( 3)2 + 。
2 2 + 2 ↑
18.①2 2 2 2 2 + 2 ↑。
② ;过滤。
第 11 页,共 12 页
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④ . 。
.黄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①3:4。
②偏大。
③在 装置右边导管处连接塑料袋收集尾气,或点燃尾气
19.① + 2 = ( )2;
②【实验验证】无明显现象;足量的稀盐酸;
【反思评价】 3;
① 3;
② 2 3 + 2 = 2 + 2 + 2 ↑;
③ 和 3 ;
④ 3、 ;
⑤ 4 3、( 4)2 4;取白色沉淀 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 中一定有硝酸
铵,没有硫酸铵,若沉淀部分溶解,则 中一定含有硫酸铵,可能含有硝酸铵
20. ;
① 、 2 3 ;
②取少量滤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除杂后的滤液中 2+已完全转化
为沉淀;
4 + 2 2 2 + 2 2 ;化学;

①19;
②14.7%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