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学案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学案2

资源简介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清统治者文化专制的表现,以及造成的影响。
2.知道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
3.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文化专制的内容。
学习难点:文字狱和八股取士的目的以及影响。
【课前导读】
1.
为了巩固统治,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是其中之一。
2.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
发生很大的变化,考试只许在
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叫做
。“四书”指的是



。“五经”是指





3.清朝在统治安定后,大规模编纂书籍,其中最著名的的是

【课堂展示】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把心肠论浊清”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学诗句却被清朝黄帝亲自批驳:“‘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认为这些诗句都是讥贬仇视满清命将胡中藻捉拿归案,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家产全部抄没。
(1)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2)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实质是什么。
(3)清朝大兴文字狱的造成哪些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材料三:有人认为,隋唐时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古代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法,顾炎武的批评不合理。也有人认为,历史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到了明清科举制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顾炎武的批评是对的。
(1)与隋唐相比,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相同目的是什么?
(3)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大?
(4)科举制度的演变,谈谈你对材料三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拓展练习】
1.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时期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2.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3.清时期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的原因是(

A.实行八股取士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厂卫制度
D.反封建思想流行
4.《明史
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