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案 (2)

资源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试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现代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3、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4、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阅读内容
“两次巴尔干战争”、“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一目
▲专题知识结构:
1、世界成为整体
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
背景
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4、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5、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
主战场:欧洲
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东线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时间:1914年——1918年
第一阶段(1914):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转入持久阵地战
经过
第二阶段(1915—1916):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第三阶段(1917—1918):美、中等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德国投降
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注意分析同盟国失败原因)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
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影响
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
6、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
7、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爆发背景)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质(焦点)是什么?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有哪些具体矛盾?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各是什么?最主要的矛盾是哪一对?为什么?
3、第5页德国外长的演说中反映了哪些问题?
4、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先后有哪些?这些矛盾的起因是什么?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其最终结果如何?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
首先缔结的国家是


缔结同盟条约,主要是针对
(国家)。后来,意大利与法国争夺殖民地失败而加入,最终
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核心是
(国家)
2、三国协约:
(1)1892年,

首先缔结协约,这个协约是用来对付

(国家)的。从此,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2)20世纪初,为了对付
(国),英国放弃了传统的
外交政策,分别在
年和
年与

国建立协约。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矛盾的焦点集中在
地区。
问题:
(1)列举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形成的三次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的时间与对峙集团的名称。
(2)英国之所以能长期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它后来之所以放弃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放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上述现象充分说明了国际外交上的哪些原则?
(3)一战为什么要打?二十世纪为什么能打世界性战争。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旷日持久的战争与同盟国的瓦解
一.一战的爆发
1、爆发:
(1)
年6月28日,
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

宣战,“一战”爆发。
(2)一战中中国属于
集团,态度与战前相比发生完全转变的是
;日本属于
集团,它参战的借口是根据履行英日同盟,这一同盟条约于
年,日本当时是向
(国)宣战的,但却出兵中国的

2、一战的性质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3、进程:一战主要地区在
,战争由东、西、南三条战线。其中其决定性的战线是
,在这条战线上,

对抗
;东线由
对抗


①第一阶段:1914年,由于
等战役,使德的速战速决作战计划(即
计划)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
②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德奥的进攻重点是
线,1916年战争的重点是
线,出现
战役、
战役,海上战役是
海战。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是
战役;规模最大的是
战役。这一阶段结果是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
一方。
③第三阶段:1917年~1918年,这一阶段发生了两件加快战争进程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件事情加速了大战的进程?
④大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2)大战摧垮了

等帝国,
帝国解体。赢得了战争但输掉了国力的


三国。
(3)战争最重要的后果是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4)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局面。如中国发生了
运动,印度出现了
运动。
(5)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请举例说明。
(6)使世界经济中心发生变化。传统的金融中心由原来的
变为
(7)由于惨重后果,战后产生了和平主义思潮。最能反映的事件是
的成立。
▲拓展延伸
1.正确理解“一战”中美国的“中立”政策
(1)原因:一是地理上的超然位置,远离战场,受影响不大;二是国内人民反战情绪(传统孤立主义政策);三是可以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争横财。
(2)真实目的:一是利用中立地位向交战双方大量出售军火和军用物资,获得巨额利润(经济利益);二是利用中立地位坐收渔翁之利,使交战双方互相削弱而便于美国攫取世界霸权(政治利益)。
2.美国对德宣战的原因:
(1)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十分紧张。德国是美国在拉美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
(2)战争爆发后,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和有偿物资援助,经济联系加强。所以美国对德宣战是为保护贸易以及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3)直接原因:1916年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宣战的借口。
(4)俄国二月革命,出现要退出战争的迹象,这有可能造成协约国最后的失败。
总之,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这是其参战的根本原因。
3.美国参战的影响
(1)壮大了协约国的阵营。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如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2)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在1917年6月,美国派出几十艘军舰协助英国海军,进一步控制了德国海军的活动,美国海军参战是使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
(3)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4)有利于美国捞取战利品。一战结束后美国完全建立了他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它从负债累累一跃而为各国的债主”。
4.“一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欧洲政治的变化。大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激励了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苏维埃政权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扩大了势力范围,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随着欧洲的没落和美日的兴起,欧洲的国际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3)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4)新国际体系的建立。战后列强对世界作出了重新瓜分,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列强在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出现。
5.“一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这次战争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重视,进入实用,军用飞机成为战场新型进攻性武器;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战场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用途;德国等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争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2)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战争中为保证战场的各种需要,各国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3)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①战争爆发前,各交战国鼓吹民族主义,号召“保卫祖国”,但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导致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②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引起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广泛传播。
★巩固性练习
1.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3.
一本历史书在描写某次战争爆发时某国军队的组成状况:在每100
个动员的士兵里,有25人讲日耳曼语,22人讲马札儿语,12人讲捷克语,9人讲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8人讲波兰语,7人讲乌克兰语,7人讲罗马尼亚语,5人讲斯洛伐克语,3人讲斯洛文尼亚语,1人讲意
大利语。根据这一组成方式,这支军队应是(

A.1812年远征俄国的拿破仑大军
 B.1900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
C.1914年参与世界大战的奥匈帝国军队
D.1939年入侵波兰的纳粹德军
4.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中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坦克会战
5.“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6.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发生世界性战争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整体世界的基本形成 ②少数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之间矛盾加剧 ③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美国的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此言
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
B.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
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D.总结了人类历史行动
8.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美国华尔街的银行贷给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情况表明美国在参战前
①奉行中立政策
②同交战双方贸易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已经是世界金融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9.这里有关于“一战”后英国妇女地位的两份资料,它们是:资料甲(来源于一份地方报纸):“女性还不明白一件事:她们已经不太可能再从事那些有薪的工厂工作。先前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的女性,如今被要求回她们原来的锅、盘世界中。”资料乙(来源于一位现代史学家讲话):“把选举权视为是对战争中女性作出贡献的报偿,这是很简单的解释。实际上,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战争带来的改变不多。那时报纸报导女性得到热诚欢迎,但在农场、医院和工厂,她们都被痛恨、敌视。”这两份资料说明
A.“一战”提高了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B.“一战”后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未真正改变
C.“一战”改善了英国女性的经济地位
D.英国女性在“一战”未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