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第一学期11月份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上石油钢铁钻井平台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可防止钢铁腐蚀
B.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消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C.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合成氨工业中原料的平衡转化率
D.用适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CO与NO更快地转化为CO2与N2
2.下列对应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AlCl3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2H2O+2e-===H2 ↑ + 2OH-
B.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2H2O+O2+4e-===4OH-
C.Fe作为电极电解KOH溶液制备K2FeO4,Fe电极反应式:Fe - 6e- + 8OH- = FeO42- + 4H2O
D.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 4OH- - 4e- =2 H2O + O2↑
3.电解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装置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Cl2和NaOH溶液 B.用装置乙在金属制品表面镀银
C.用装置丙电解精炼粗铜 D.用装置丁制取Na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已达到平衡的反应体系中减少生成物的浓度,达到平衡后, v正 和v逆 都减小,v逆 减小的程度大于v正 减小的程度
B.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减小压强使容器容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减小
C.FeCl3+3KSCN  3KCl+Fe(SCN)3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加入KCl固体,v正 加快
D.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逆 一定比v正 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7小题
尿素[CO(NH2)2]合成的发展体现了化学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十九世纪初,用氰酸银(AgOCN)与NH4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CO(NH2)2,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合成,二十世纪初,工业上以CO2和NH3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反应分两步:①CO2和NH3生成NH2COONH4 ;②NH2COONH4 分解生成尿素,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
5.结合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氰酸银制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AgOCN + NH4Cl = CO(NH2)2 +AgCl
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②比反应①更容易发生
C.①为吸热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D.和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6.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不可作为CO2(g) + 2NH3(g)CO(NH2)2(s) + H2O(g) 达平衡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H3 同时消耗1mol H2O(g)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C( CO2) :C (NH3 ) :C ( H2O)=1:2:1
7.利用微生物可实现含尿素[]的废水的净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装置的转化率越高
B.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方向由b到a,电子的流向与之相反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 - 6e- + H2O= CO2 ↑ + 6H+ + N2 ↑
D.该电池工作时,每4molH+ 通过质子交换膜时,消耗O2的体积为22.4L
8.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图示正确且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C.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关系,图中H2转化率a点大于b点
D.图4表示N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9. 下列有关乙烯在酸催化下与水反应制乙醇的反应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 I 只有 O-H 键断裂
B.过程 II 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C.过程 III 吸收能量
D.总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反应不需
要加热就能发生
10.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为电极的可充电“Na-CO2”电池,Na2CO3与C均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电极。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源电极a为正极,Na+向钠箔电极方向移动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Na2CO3+C-4e-=3CO2+4Na+
C.放电时,电路中转移0.4mole-,多壁碳纳米管电极增重13.2g
D.放电时,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作电极可以增强吸附CO2的能力
11.下列相关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稀HCl溶液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时,用环形铁制搅拌棒进行搅拌
B.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固体硫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C.已知:2CO2(g)=2CO(g)+O2(g) ΔH= 566.0 kJ·mol 1,则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 1
D.某温度下,反应BaCO3(s)BaO(s)+CO2(g)达平衡,压缩体积后达新平衡时的CO2浓度将增大
12.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银和AgNO3溶液与铜和Na2SO4溶液组成双液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Cu的金属性比Ag强
B 将铁钉置于盛有稀醋酸试管中,长时间放置,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表面出现大量锈迹 铁钉只发生析氢腐蚀
C 向 5mL0.1mol/L的 FeCl3溶液中加入1mL0.1mol/L KI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Fe3+与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D 2NO2N2O4为基元反应,将盛有NO2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13. 乙酸蒸汽催化重整制氢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I:CH3COOH(g)+2H2O(g)=2CO2(g)+4H2(g) ΔH=131.5kJ·mol-1
反应II:CH3COOH(g)=2CO(g)+2H2(g) ΔH=213.76kJ·mol-1
将一定比例的乙酸、水和N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管,乙酸转化率、氢酸比[]与温度的关系如题13图所示。若仅考虑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催化剂M催化重整制氢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750~800℃
B.700℃时,反应管出口气的=3
C.600℃后,氢酸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I、II正向进行程度均减小
D.该过程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是寻找对反应II选择性更高的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 (14分)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目前城市机动车废气的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气缸中生成NO 的反应为:
N (g)+O2(g)2NO(g)
①汽车启动后,气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 排放量越大,可能的原因是 ▲ 。
② 可用NH3催化还原NO消除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③CO还原NO的反应机理及相对能量如下图(TS 表示过渡态):
反应过程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I.SO2(g)+I2(g)+2H2O(g)= 2HI(g)+H2SO4(1) △H1= xkJ·mol-1
Ⅱ.2H2SO4(I)=2H2O(g)+2SO2(g)+O2(g) △H2= ykJ·mol-1
Ⅲ.H2(g)+I2(g)=2HI(g) △H = zkJ·mol-1
则:2H2O(g)= 2H2(g)+O2(g) △H= ▲ kJ·mol-1。
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4HCl+O22Cl2+2H2O
已知:i.此条件下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
ii.
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 ▲ kJ。
(4)氢气可通过水煤气法获得,反应为CO(g)+H2O(g)CO2(g)+H2(g)。 一定温度下,控制进气比n(CO):n(H2O)不同,测得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率如右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的是 ▲ (填“CO”或“H2O”)的转化率。
② n(CO):n(H2O)=0.2 时,图中对应物质的转化率为 ▲ 。
15.(16分)利用电化学反应可以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
(1)某学习小组利用如下给定的仪器和试剂进行电化学装置的设计。
仪器:直流电源、导线、石墨电极、铁电极、铝电极、盐桥、导线、烧杯、U形管
试剂:FeSO4溶液、FeCl3溶液、Na2SO4溶液、CuSO4溶液
①设计利用题15图-1所示的装置实现反应Fe + 2Fe3+ = 3Fe3+ 在括号内写上所用的电解质和电极的名称。
题15图-1
②设计利用题15图-2所示的装置制作简易氢氧燃料电池。U形管中应盛装的试剂是 ▲ ,制取电池时,先连接,一段时间后,断开并连接,可实现燃料电池的放电。连接时石墨a电极处的反应方程式为 ▲ 。

15图-2 15图-3
(2)某研究小组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制备Fe(OH)2,装置如题15图-3所示。
①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②a极电极材料应选用 ▲ 。
③装置Ⅰ中消耗0.1mol O2,装置Ⅱ中b极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 L(标准状况)。
(3)NaBH4 - H2O2 燃料电池有望成为低温环境下工作的便携式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题15图-4所示。写出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 ▲ 。
题15图-4
(14分)CO2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I.CO2与H2合成二甲醚(CH3OCH3)的工艺主要涉及三个反应:
反应①:CO2(g)+3H2(g)=CH3OH(g)+H2O(g) H=-49.01kJ/mol
反应②:CO2(g)+H2(g)=CO(g)+H2O(g) H=+41.17kJ/mol
反应③:2CH3OH(g)=CH3OCH3(g)+H2O(g) H=-24.52kJ/mol
(1)一定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5molCO2和1.0molH2发生上述3个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成分 CO CO2 CH3OCH3(g)
浓度/(mol/L) 8×10-3 0.17 3×10-2
CO2的平衡转化率α= ▲ ,平衡时CO2转化为CH3OCH3的选择性= ▲
(选择性是指生成指定物质消耗的CO2占CO2消耗总量的百分比)
(2)上述工艺需先合成甲醇(发生反应①和②)。在不同压强下,按照投料合成甲醇,实验测定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甲、乙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纵坐标表示的平衡产率
B.
C.为了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 平衡产率,应选择低温、高压条件
D.一定温度压强下,提高的平衡转化率的主要方向是寻找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②图乙中,某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 ▲ 。
Ⅱ.CO2与CH4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位点多少影响反应速率)主要反应为:
反应A:CH4(g) + CO2(g)= 2CO(g) + 2H2(g)
反应B:CO2(g) + H2(g) = CO(g) + H2O(g)
反应C:CH4(g) + H2O(g) = CO(g) + 3H2(g)
不同温度下,分别向若干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量CH4和CO2。反应相同时间,实验测得原料气的转化率和水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3)图中表示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 。(填X或Y)
(4)其他条件不变,起始较小或较大时,CO2的转化率都较低的原因是 ▲ 。
17.(17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金属材料在制氢、储氢和用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I.制氢 (1)用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x)作催化剂,利用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分解H2O可制H2。
①氧缺位铁酸铜通过两步反应分解水制氢。已知第二步反应为:2CuFe2O4=2CuFe2O4-x+xO2↑,则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CuFe2O4可用电化学方法得到,其原理如题17图-1所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17图-1 17图-2 17图-3
II.储氢:合成氨是常见储氢方法,已知:N2(g)+3H2(g)2NH3(g) H<0
(2)H2和N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以储氢,其反应机理的部分过程如题17图-2所示。
中间体X的结构 。
(3)我国科学家研制出Fe-TiO2-xHy双催化剂,通过光辐射产生温差,工作时纳米Fe的温度为547℃,而TiO2-xHy的温度为415℃,其催化合成氨机理如题17图-3所示。采用Fe-TiO2-xHy双催化剂双温催化可以实现高速率、高产率合成氨。
①反应机理中A催化剂为 ▲ 。②高温区采用A催化剂的优点是 ▲ 。
(4)储氢物质的运用。NH3常用于烟气(主要成分NO、NO2)脱硝。以N2为载气,将含一定量NO、NH3及O2的模拟烟气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CeO2的反应管。
实验证明,烟气中含SO2会导致催化剂不可逆的中毒(Ce4+氧化生成的覆盖在生成的表面,阻止了氧化)。而添加CuO后抗硫能力显著增强,请结合下图机理,说明抗硫能力增强的可能原因 ▲ 。
III.用氢
(5)H2与CO2催化制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H,该反应分两步实现:
①CO2(g)+H2(g)=CO(g)+H2O(g) H1>0
②CO(g)+2H2(g)=CH3OH(g) H2<0
将3molH2与1molCO2的混合原料气通入到一定体积的反应器。
甲醇的平衡产率随温度变化如题17图-5所示,温度在300℃
之前,随着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产率逐渐增大的原因为 ▲ 2025-10-13T16:06:15.395 QWPOWTO :fId: QWPOWTO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