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第三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第三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B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Ca-40 O-16 P-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题每小题1分,9~13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北宋《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下列博物馆藏品的制作过程中也只存在物理变化的是(  )
A. 青釉莲花尊 B. 木版年画 C. 山字格铜柄铁剑 D. 后母戊鼎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B.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空气中的氧气液化成蓝色的液体
C.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 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襄阳市樊城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B.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C.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D.报告中的、与酸雨的形成有关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和化学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导致
11月正是河蟹膏满黄肥时。但死掉的螃蟹体内会产生有毒物质组胺(C5H9N3),死蟹坚决不能食用,下列关于组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胺中共有17个原子 B.组胺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3个氮原子构成
C.组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9:3 D.组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低镉水稻品种。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镉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镉原子中子数为48 B. 镉原子质量为112.4
C. 镉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镉原子有四个电子层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液体读数 B. 液体取用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氮原子:N2 B.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C.2个镁原子:2Mg2+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做法与目的不符的是(  )
A 鉴别空气与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放入集气瓶中
B 硬水软化 加入活性炭吸附,一段时间后过滤
C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检验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分子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反应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注射器I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B.一段时间后,注射器I活塞移动至8mL刻度处,
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4mL刻度处
C.电解液中加少量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电解水实验中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B.探究氧气浓度对硫燃烧的影响
C.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已收集满
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2分)
(4分)鉴照古今变化,传承奋进力量。
(1)出行:明朝末年从广州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个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2)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明矾中含有钾离子,其符号为______;如今常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作净水剂,高铁酸钾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工具:“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古代人对物质构成奥秘的表达;如今可以借助各种精密仪器探索,通过微观图示更清晰地表示物质的构成。“”“”“”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分)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天然、保健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叶的组成成分多,重要的有茶多酚、咖啡因等。
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抗辐射、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茶多酚为白色固体,味涩,易溶于水,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导致其含量逐渐减少。
不同类别茶叶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员选取不同类别的茶叶品种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
不同的冲泡温度冲泡出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员选取某品牌绿茶在其他条件相同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不同的冲泡次数冲泡出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员选取某品牌红茶1 g连续冲泡6次,每次冲泡时间和实验结果如图3。
日常喝茶时,需要注意泡茶的水温、次数等,即泡即饮,充分发挥茶叶保健功能。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茶多酚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图1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叶种类是 。
(3)由图2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实验研究的温度范围内, 。
(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Y表示的是 。
(2)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图3为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n的值为 ,图4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4分)每天饮用牛奶可补充人们对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牛奶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某牛奶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纯牛奶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mL/盒 营养成分:(每 100mL): 钙≥0.12g 脂肪≥3.3g 蛋白质≥2.9g
(1)标签上的钙指的是______(填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磷酸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4)每盒牛奶中至少含 克磷酸钙。
(3分)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用硫化氢气体(H2S)制备氢气的模拟工艺流程。
(1)吸收室中生成的S可进一步燃烧为反应室提供SO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进入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一种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
(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指定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3)选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未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立即开始收集,造成的后果是 。
(4)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应将装置F中导气管口 (填“①”或“②”)端与装置G连接。
(5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电解水时,通常要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小红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不小心加了氯化钠,结果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小红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② 氯化钠完全溶解在水中后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
[提出假设]
(1)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O2和Cl2;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H2和O2;假设3: 。
[设计实验]
(2)小红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 a、 b 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 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 试管收集到无色 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猜想 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 b 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爆鸣声 证明 b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 。
[实验反思]
(3)小红发现给加了氯化钠的水通电后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写出在水中加入氯化钠通电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反思与评价]
联想电解水的实验的目的,你认为电解水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
(4分)2023年9月21日,我国“天宫课堂”第四课成功授课。兴趣小组同学对航天员桂海潮演示的“蜡烛燃烧实验”很好奇,于是一起开展如下探究。
任务一:对比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1)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说明 。
任务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却没有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 。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3)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