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题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日常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铁锅生锈 C.木炭燃烧 D.光合作用
2.2025 年 “世界水日” 的主题是 “冰川保护”。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3.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相同质子数的微粒称为元素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4.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将试管夹夹持在距离试管底部 处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铝(AlCl) B.硫酸钙(CaCO ) C.碳酸钠(Na CO ) D.氧化镁(OMg)
6.《黄帝内经》记载 “地气 (水蒸气) 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云、雨、水蒸气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水落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B.水凝结成霜,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水蒸发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 D.水蒸气聚集成雨滴,水分子间隔变小
7.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正确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是学好化学的前提。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MgCl :可以说明氯化镁中镁离子、氯离子的个数比为 1∶2
B.:钙元素正上方的 + 2 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价
C.3Al:表示一个铝原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D.H O :可以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
8.C N 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 C N 中,C 的化合价为 + 4,则在 C N 中,N 的化合价为( )
A.+5 B.+3 C.+1 D.-3
9.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中,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
10.对比水的电解和水的沸腾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电解时,水分子没有改变,水沸腾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D.电解水时,能量转换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 3 分,选对一个得 2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11.下图是利用氨气处理汽车尾气中某污染物的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2∶3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5∶6
12.某小组同学探究在不加催化剂的情况下氯酸钾受热是否会产生氧气。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氯酸钾后,将高温传感器探头插入试剂内,把氧气传感器插放在试管口,如图 1 所示。测定试管中氧气含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 356℃)。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试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受热熔化的氯酸钾流出试管
B.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KClO KCl+O ↑
C.氯酸钾分解前,氧气含量在一段时间内略有下降,原因可能是空气受热膨胀,变得稀薄
D.该实验证明不加催化剂,氯酸钾受热也会分解产生氧气
1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4.据如图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粒子分别属于五种元素 B.图中 b 粒子所属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c、e D.图中 a、e 两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15.密闭容器中盛有 CH 和 O 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 和 O 全部转化为 CO、CO 和 H 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质量为 10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 CH 的质量为 48g B.反应前 CH 和 O 的质量比为 12∶13
C.生成 H O 的质量为 54g D.生成 CO 和 CO 的微粒个数比为 2∶1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个小题,共 60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6.(10 分)(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5 个钙原子______; ②2 个氧分子______; ③3 个镁离子______;
④氢氧化钙______; ⑤硫酸铜______。
(2)卟啉铁(C H ClFeN O )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卟啉铁中含有______种元素,卟啉铁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苯甲酸(C H O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其具有防腐的作用。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苯甲酸属于______(选填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之一)。
②苯甲酸的每一个分子中共含______个原子。
③苯甲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_(填元素符号)。
17.(12 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 ;
(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4)铜在空气中加热: ;
(5)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
18.(12 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收集的部分仪器,根据题目要求,试回答:
(1)某化学小组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氧气,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仪器序号字母)。
②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①在实验室中,也可用加热高锰酸钾(KMnO )固体制取氧气,同时得到锰酸钾(K MnO )和二氧化锰,此反应属于______反应(选填 “化合”“分解” 之一)。
②若用加热高锰酸钾(KMnO )固体的方法制备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
(3)化学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支质量为 15g 的蜡烛,在含有 85g 氧气的密闭装置中点燃,蜡烛燃烧完全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质量为 44g,水的质量为 18g。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推断,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该蜡烛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19.(13 分)化学学科致力于探索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并应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某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食品脱氧剂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食品脱氧剂可以吸收食品包装内的氧气,“脱氧” 一词由此而来;
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 —— 铁粉、活性炭(C)、食盐(NaCl)。
(1)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成分实验(设步骤中所有过程都完全进行)
①步骤 Ⅰ 中过滤操作如右图,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用滴管取 2 滴过滤后的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小心加热,水分消失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晶体呈现,该晶体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固体 C 能被磁铁吸引,由此可知固体 C 为______(填化学式)。
③气体 E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 E 为______,固体 D 为______(填化学式)。
(2)探究活性炭的质量对脱氧速率的影响。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到实验结论为:______。
20.(13 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化学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1)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右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两只试管中分别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初始数值为 205.71g,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出现蓝色沉淀,数值记录为 205.71g。
①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NaOH + CuCl = ______ + Cu (OH) ↓
②小组同学一段时间后再看电子秤示数,发现数值变为 205.70g,请分析质量减少原因并提出实验改进方案______。
(2)过氧化钠(化学式 Na O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O +2H O=4NaOH+O ↑)。某同学向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立即将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称量,记录电子秤的初始数据为 103.7g,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待冷却后,记录电子秤的数据是 102.1g,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的氧气为______g。
②计算所得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 62.1g,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A 2. C 3. B 4. A 5. C 6. D 7. C 8. D 9. C 10. C
二、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1.ACD 12. ACD 13. BD 14. ABC 15. AD
三、非选择题(共 60 分)
16.(10 分)(1)①5Ca ②2O ③3Mg ④Ca (OH) ⑤CuSO (2)6;1∶2 (3)①化合物 ②15 ③C
17.(12 分)(1)CuO + H Cu + H O (2)2H O2H2↑+O2↑
(3)C+O2CO2 (4)2Cu+O22CuO (5)3Fe+2O2Fe3O4
(6)Fe + CuSO = FeSO + Cu
18.(12 分)(1)①BD ②2H O 2H O + O ↑ (2)①分解 ②A(3)52;4
19.(13 分)(1)①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NaCl ②Fe ③CO ;C (2)在铁粉质量和食盐水滴数相同的条件下,活性炭质量越大,脱氧速率越慢
20.(13 分)(1)①2NaCl ②原因:装置未完全密闭,生成的气体(或水蒸气)逸出;改进方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2)①1.6
②解:设生成 NaOH 的质量为 x
2Na O + 2H O = 4NaOH + O ↑
160 32
x 1.6g
=
解得 x=8g
所得溶液质量= 102.1g - 62.1g=40g
NaOH 的质量分数 =×100%=20.0%
答:所得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为 2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