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讲 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含答案)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苏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讲 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含答案)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苏科版)

资源简介

第1讲 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通关 直击考什么
考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对光有①_ _ _ _ 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②_ _ _ _ 点;焦点到③_ _ _ _ 的距离叫作焦距。
2.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对光有④_ _ _ _ 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要点必记
焦距可反映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材料和大小相同的凸透镜,中间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小。
考点2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过焦点 过光心
凸透镜
凹透镜
规律 平行过“焦” 过“焦”变平 过“心”不变
考点3 ☆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⑤_ _ _ _ _ _ _ _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⑥_ _ _ _ 的实像 ⑦_ _ _ _ _ _ _ _
⑧_ _ _ _ _ _ _ _ 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成像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2.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1)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像变⑨_ _ _ _ ,像距变⑩_ _ _ _ 。相对于焦点而言这个规律可简称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2) 凸透镜成虚像时,也是物体离焦点越近,像就越 _ _ _ _ ,像距也越 _ _ _ _ 。
(3) 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成的实像越 _ _ _ _ ,像距也越 _ _ _ _ 。
要点必记
1.当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光会在另一侧成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可利用该规律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成像时,成放大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是二倍焦距处,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一倍焦距处。
夯基综合练
1.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中“削冰令圆”是把冰削成_ _ _ _ 透镜,该透镜能使光发生_ _ _ _ (选填“折射”或“反射”),对光有_ _ _ _ 作用;将该透镜正对太阳光,“以艾承其影”是将“艾”(易燃物)放在透镜的_ _ _ _ 上,此时“艾”到该透镜_ _ _ _ 的距离为焦距。
2.[苏科八上习题改编]如图所示,同学想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点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将蜡烛移动到点,移动透镜右侧光屏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是倒立、_ _ _ _ 的实像;再将蜡烛移动到点左侧,为了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 _ _ _ (选填“左”或“右”)移动。
命题研究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1 透镜★☆☆
考情命题点1
透镜的考查重点为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或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规律相融合。纵观外省的考情,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成因也需要关注。
妙招命题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的本质为光的折射。光通过透镜的两个面经过了两次折射,均遵循光的折射规律,表现为会聚或发散。
1.[2025苏州模拟]如图甲所示,光学元件由两个圆形透镜A、B组成。将光学元件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光学元件下方并正对它,如图乙所示,在白纸上得到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光斑,圆形光斑的直径大小介于A和B的直径大小之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都是凸透镜 B.A、B都是凹透镜
C.A是凸透镜、B可能是凹透镜 D.A是凹透镜、B可能是凸透镜
2.根据要求作图。
图1 图2
(1) 如图1,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 如图2,请画出由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命题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情命题点2
多年来,凸透镜成像静态规律属于江苏中考的重点,考查思路稳定,要求学生知道几种成像的物距和像距范围。
妙招命题点2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虚像皆正,实像皆倒。(初中阶段我们研究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所成虚像;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小孔成像、凸透镜所成实像)
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刻度处后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该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思路
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像距和物距相等,隐藏着物体在两倍焦距处的信息。
2.判断蜡烛移到 刻度处时的成像情况,关键在于判断这时物距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的关系。
4.[2024无锡]用焦距为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
B.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D.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
5.[2024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光物体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清晰的像应成在图中_ _ _ _ (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向_ _ _ _ 的,该像_ _ _ _ (能/不能)被人眼看到。
6.[2025连云港]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当纸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变小,说明凸透镜的焦距_ _ _ _ (选填“ ”“ ”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是倒立_ _ _ _ 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 _ _ _ _ _ 。
7.[2025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所示,组装器材时应将_ _ _ _ _ _ 的高度向下调整。调整完毕后,若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_ _ _ _ 移动,可以找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_ _ _ _ 的实像。
综合提升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提升技巧
1.物体移动对像的影响:物体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像变大,像距变大。
2.成实像时,凸透镜焦距大小对像的影响: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越大,像距越长。
3.光路可逆对像的影响: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对调光屏和物体的位置,光屏仍然成清晰的像,“放大”“缩小”随着对调。
8.[2023扬州]如图甲,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9.[2025苏州]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先固定好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和时,光屏上先后两次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的像是缩小的 B.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大
C.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是 D.凸透镜的焦距是
重点实验 多维透析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要点梳理
1.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央在同一水平面上。
2.烛焰从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每次都要调节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光屏呈现清晰的像。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渐渐变短,需重新调节各器材高度(将蜡烛调高,或将光屏调高,或将透镜与光屏同时调低至烛焰中心水平线上),直到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4.因光路可逆,所以光屏上有清晰的像时,使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依然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一题透练
问题
[2023苏州改编]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1 图2
基础设问
证据
(1) 如图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_ _ _ _ _ _ _ _ 。
(2)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① 凸透镜焦距_ _ _ _ 。
② 当物距时,_ _ _ _ 。
③ 当物距时,像的性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解释
(3) [动态规律] 如图2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_ _ _ 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拓展设问
(4) 如图3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 _ _ _ 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 _ _ _ 、倒立的实像。
图3
(5)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了。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 _ _ _ (选填序号)。
A.光屏下调 B.蜡烛上调 C.透镜上调
创新设问
交流
(6) [科学论证] 小红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进行了两次实验,分别如图4、5所示。在第一次实验中,她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第二次实验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则小红在第一次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_ _ _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次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图4 图5
(7) 如图6,将蜡烛放在点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不动,则在右侧_ _ _ _ 。
图6
A.看不到像 B.能看到1个完整的像
C.能看到一半的像 D.能看到2个完整的像
第1讲 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通关 直击考什么
考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会聚; 焦; 光心
2.发散
考点3 ☆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等大; ;
2.(1) 大; 大
(2) 大; 大
(3) 大; 大
夯基综合练
1.凸; 折射; 会聚; 焦点; 光心
2.等大; 左
命题研究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1 透镜★☆☆
1.C
2.(1) 如图所示
(2) 如图所示
命题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B
4.D
5.②; 上; 能
6.; 缩小; 照相机
[解析]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凸透镜会聚在焦点处,会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当纸靠近凸透镜时小明得到的光斑变小,说明该光斑不是最小、最亮的,该光斑更接近了焦点,则测量结果大于焦距,即;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题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图中的物距大于像距,说明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7.凸透镜; 左; 缩小
综合提升
8.A
[解析]由图示和题意可知,图乙中铅笔与杯子左侧壁之间的水柱相当于凸透镜,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此时铅笔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乙中的铅笔向前移时,水柱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则焦距变大,同时铅笔前移,离“水凸透镜”的焦点越来越远,相当于物距变小,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小,像一直变小;根据图示和题意可知,装有水的杯子相当于凸透镜,图丙中也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图丙中的铅笔向后移动,物距变大,若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大,像变大;当铅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铅笔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大后变小;综上所述,正确。
9.C
[解析]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和时,光屏上先后两次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由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第一次的物距等于第二次的像距,第一次的像距等于第二次的物距,所以第一次物距是,像距是;第二次物距是,像距是;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次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二次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小,故正确,、错误;在第二次实验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像距满足,由①和②得到,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故错误。
重点实验 多维透析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一题透练
(1) 光屏中央
(2) ① 15
② 60
③ 正立、放大的虚像
(3) 变小
(4) 55; 缩小
(5) B
(6) 小于
(7)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