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7届高二年级TOP二十名校十月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B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B. 石灰石受热分解
C.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D. 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
2. 已知25℃、101 kPa时,64 g液态肼()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g)和(l),放出1460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3.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s)与反应生成CO时,增加C(s)的量能使反应速率增大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C. 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D. 化学反应速率较大反应,反应现象不一定明显
4. 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与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B. 与混合后光照
C. 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将Al片改成Al粉
D. 反应中,加入少量
5.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若由0.12 降到0.1 时,需要10 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0.1 降到0.09 时,所需的反应时间应大于5 s
B. 0~10 s内,
C.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g)和1 mol (g),充分反应后放出93 kJ的热量
D.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6. 已知的燃烧热、的燃烧热;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33.4 kJ,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再通入足量的碱石灰中,碱石灰增重28 g。则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3 B. 3∶2 C. 2∶1 D. 1∶2
7. 已知在25℃、101 kPa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 mol某纯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表示。如表所示为几种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物质 (g) (g) (g) CO(g)
/() -393.5 0 -241.8 -110.5
反应的为
A. -226.3 B. +41.2
C. +131.3 D. +352.3
8. (g)、(g)、(g)三者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
已知:化学上,可用相对能量代表物质的能量,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种气体中最稳定的是
B.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 1 mol 最多可与2 mol 发生加成反应
D. (g)生成(g)的热化学方程式:
9.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制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该反应一般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 ;
②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总反应的
B. 能量示意图中有两个基元反应
C. 若反应②为慢反应,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图a
D. (g)与3(g)合成(g)的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10. 利用与在酸性条件下电化学催化还原制备HCOOH的反应机理和不同催化剂(Bi、BiIn或In)下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甲、乙所示(“*”表示吸附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M为催化剂
B. 图乙中总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
C. 催化剂BiIn的催化剂效果更好
D. 与制备HCOOH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1. 三硫化四磷用于制造火柴等,可由和化合而得。它们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依据下列键能(气态分子中1 mol 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数据,反应的为
化学键 S-S P-P P-S
键能/() x y z
A. B.
C. D.
12. 根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C. 表示(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g)与(g)的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13. 科学家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出了均相催化的思维模型。
路径1:A+B→AB。
路径2:①A+K→AK ,②AK+B→AB+K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路径2中第②步为决速步骤
B. 加入K能加快反应速率
C. 路径1的活化能为,路径2的活化能为
D. 物质B能量高于物质AB的能量
14. 苯乙烷脱氢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苯乙烷脱氢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加入高效催化剂,x-y会减小
C. x、y、a、b、c存在等式关系:x-y=a-b-c
D. 反应③若生成(l),则c值将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研究化学能与热能具有重要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A(s)=B(s) 。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___________(填“>”或“<”)0,A(s)、B(s)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
(2)C(s)、CO(g)、(g)的燃烧热分别为-394 、-283 、-286 。
①(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8 g 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kJ。
②C(s)燃烧生成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该反应放热22.2 kJ,则反应中转移___________mol 。
(3)101 kPa下,某铝热反应的温度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101 kPa、1538℃,Fe(l)→Fe(s) ___________。
②101 kPa、25℃时,该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6. 某化学实验小组用简易量热计(装置如图所示),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盐酸倒入量热计内筒中,测出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③将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内筒中,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___________,记录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搅拌器能否用铜制材料替代?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若把50 mL 0.55 NaOH溶液换成NaOH固体,则测得的反应热()将(填“偏大”或“偏小”)___________,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反应热()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步骤③中把NaOH溶液与盐酸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填字母)。补齐横线上的内容___________。
a.把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量热计内筒中与盐酸反应
b.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c.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上下轻轻地搅动
(4)实验中所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 ,溶液的比热容。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最高温度/℃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2 20.3 23.3
计算生成1 mol (l)时的反应热: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已知稀氨水电离出需要吸收热量。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17. 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和Y(g),发生反应生成Z(g)。测得各物质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0~4 min的平均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14 min的平均正反应速率。
(2)该可逆反应在该反应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时,Y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平衡之后向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Ar,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均不变,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与曲线甲相比,乙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从b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4)若X和Y均为固体,Z为气体,画出该反应的速率时间图:___________。
1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溶液和酸性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实验温度/K 293 T 313
酸性溶液 体积/mL 2 2 2
c/() 0.02 0.02 0.02
溶液 体积/mL 4 3 3
c/() 0.1 0.1 0.1
体积/mL 0 V 1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8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如图所示,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看,则0~(忽略温度的影响)、~时间段可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Ⅰ、Ⅱ可探究___________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___________,T=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5)利用实验Ⅱ中数据计算,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27届高二年级TOP二十名校十月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B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 ②. A(s)
(2) ①. ②. 1144 ③. ④. 0.4
(3) ①. -13.8 ②.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能 ②. 金属材料易散热,会使实验误差增大
(2) ①. 偏小 ②. 不变
(3) ①. d ②. 重复上述步骤2~3次
(4)-51.8 (5)(或)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大于 ③. 大于
(2) ①. 40% ②. 不变
(3) ①.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 ②. 该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
(4)
【1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催化剂 ②. 反应物浓度
(3) ①. 反应物浓度 ②. 1 ③. 293
(4)Ⅱ、Ⅲ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