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 教 版 第3课《幸福一家亲》教学设计课题 幸福一家亲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 《幸福一家亲》是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家庭的情感。教材选取吴休《拜年》和彭粉女剪纸《生命之树》作为赏析素材,前者以热闹的团聚场景展现家庭温情,后者用象征手法将家庭比作生生不息的大树,为学生提供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创作思路。本课通过名画赏析、家庭关系梳理、创意实践三个环节,将情感体验与艺术表现结合,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引导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符合小学低中段“以情促艺、以艺载情”的教学理念。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通过赏析《拜年》《生命之树》,感受艺术作品中家庭场景的构图、色彩与情感表达,理解“艺术源于生活”。2.艺术表现:运用剪纸、拼贴、立体造型等技法,创作能体现家庭特点的作品,尝试用线条、色彩、造型传递情感。3.创意实践:结合自身家庭特点,选择“幸福树”或“立体书”形式,大胆设计有个性的作品。4.文化理解:了解传统艺术中“家庭”的象征手法(如生命树、家谱),体会家庭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手工操作能力,能使用剪刀、彩笔等工具完成简单创作,但对“如何用艺术语言表达情感”仍需引导。认知特点:对“家庭”有明确概念,熟悉家人的外貌、动作特征,但缺乏将家庭关系转化为艺术符号的经验。情感特点:对家人有深厚情感,乐于分享家庭故事,适合通过“说家庭、画家庭”激发创作热情。技能基础:掌握基本的剪纸、拼贴、绘画技巧,但立体造型(如立体书)经验较少,需简化步骤并提供示范。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征与互动,用剪纸或立体书的形式表现“幸福一家亲”的场景。难点 将家庭情感转化为艺术符号(如用“树”象征家庭传承,用“亲密动作”表现温情),并合理布局画面。材料准备 交互式白板,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导入:猜一猜“家的秘密”教师活动:出示吴休《拜年》,提问:“图中人们笑得很开心,他们可能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热闹?”揭示完整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家人在过年团聚,你能找到图中的亲人吗?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有什么特点?”答案揭示:点击出现标注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强调这是一个大家庭在过年团聚。画家的小心思! 问题:“画家用了哪些巧妙的办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家人,而且过年特别开心呢?” 引导观察: 表情连连看:放大几个人物的笑脸图,问:“他们的表情怎么样?”(开心、热闹、亲切) 动作模仿秀:“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动作?” (作揖、抱拳、递红包、搀扶、嬉笑) 可以请几个小朋友模仿一下,感受亲密互动。 位置对对碰:“大家站得近还是远?” (非常近,挤在一起) “这让你感觉怎么样?” (亲密、热闹、团圆)色彩大发现:“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红色为主:喜庆、吉祥;其他颜色丰富:热闹)小结:画家用开心的表情、亲密的动作、紧凑的位置、喜庆的颜色表现了大家庭过年的幸福和团圆!(文字总结配上小图标) 观察图片,抢答人物关系(如“爷爷奶奶在接受拜年”“小朋友在递红包”),描述人物的开心表情和亲密动作。老师引导观察(衣着、动作、位置),鼓励学生举手抢答。 通过名画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家庭团聚”的热闹氛围,为后续创作铺垫情感基础。讲授新课 探究:我的家庭与艺术中的“家”1、我的幸福小家——认识家庭图谱教师活动:提问“刚才画里是个大家庭,你的家里有哪些亲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如爸爸戴眼镜、妈妈爱穿裙子),用简笔画记录学生描述的特征。“家谱变变变!”引入:“怎么把我们亲爱的家人关系画出来呢?艺术家们想出了好办法!”展示1:宝塔式家谱图 (简单版)图片示例:最上面是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间是父辈(爸爸妈妈),最下面是“我”(可能还有兄弟姐妹)。像一座小宝塔。优点:清楚看出辈分高低。趣味点:画成真的小宝塔形状,每层贴上家人头像剪影。展示2:树式家谱图 (生命树)图片示例:树根是祖辈,粗壮的树干是父辈,树枝和树叶是“我”和兄弟姐妹(或未来的家庭)。像一棵大树。优点:形象表达家庭的生长、传承和生命力。趣味点:展示不同造型的树(爱心形、苹果树等),问小朋友想把自己的家画成什么树?小任务:“想想看,你家像一座小宝塔,还是一棵大树呢?或者你还有更有趣的想法?” (鼓励想象)2.神奇的生命树——赏析彭粉女剪纸《生命之树》教师活动:出示彭粉女剪纸《生命之树》,提问:“这棵树和普通的树有什么不同?树上的人物、动物可能代表什么?”引导小朋友找出不同点:树上长了什么?(人物、动物、房子、花朵…) 树的样子?(更对称、更装饰性、充满图案) 感觉?(热闹、神奇、充满故事)颜色?(剪纸通常是单色,如红色,对比强烈)。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像大树一样团结、生长”。核心提问:“你觉得剪纸艺术家彭粉女奶奶,想通过这棵特别的《生命之树》表达什么呢?”引导思考:《生命之树》通过动物与树木的结合,表现出世代繁衍不息的生命真谛。“树”这一形象既代表了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也代表了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用爱心、团结手拉手图标强调) 分享家人的外貌、爱好或与自己的互动(如“爸爸总陪我打球”)。观察剪纸中的细节(如树上的小人、花朵),讨论“生命之树”象征的家庭情感。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作品连接,帮助他们理解“家庭可以用象征手法表现”,突破创作难点。创作环节 1.介绍两种创作形式,提供步骤示范:选项A:剪纸拼贴“幸福树”:剪树干、树冠,再剪出代表家人的图形(如戴眼镜的爸爸、扎辫子的妈妈),贴在树上,用彩笔添加细节(如爱心、太阳)。选项A:剪纸拼贴“幸福树”材料:彩色卡纸(背景)、各色手工纸(剪纸用)、剪刀、胶棒。步骤:1.剪一棵大树干(可以用对称剪法)。2.剪出大大的树冠形状。3.关键:剪出代表家人的小元素:小人形(简单轮廓)、小房子、爱心、花朵、小动物(宠物)等。鼓励剪出家人的特征(如爸爸的眼镜、妈妈的裙子)。4.把这些代表家人的小元素贴在树冠上、树枝上、树根旁。5.可以剪贴太阳、云朵等装饰背景。选项B:超酷立体小书“我的家”:将卡纸折成“V形”立体结构,在封面画“我的家”,立体部分贴家人互动场景(如“一起吃饭”“玩游戏”)。 材料:厚卡纸(做封面封底)、彩色纸、剪刀、胶棒/双面胶、彩笔。步骤:1.折出立体书基本结构(选择最简单的一种):V形折(最简单):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痕处剪两条平行短线(距离适中),向外推出一个“V”形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贴“全家福”或“家”的图案。层叠式(稍丰富):在背景页上,用纸条折成“Z”字形(或几个小方形)粘贴,形成不同高度的平台,每个平台可以贴一个家人或一个家庭场景。2.装饰封面:“我的幸福一家” + 画/贴图案。3.关键:在立体结构的不同位置(平台、背景页)贴上或画上家人形象、家庭活动(吃饭、游戏、看书)、小房子、宠物等。可以用剪纸形式剪好贴上去。4.在空白处写字或画小图案装饰。贴士:“大胆剪!形状越特别越有趣!”“想想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加上去!”“颜色要鲜艳,多用你喜欢的颜色!”“贴的时候注意布局,别都挤在一起哦!”安全:醒目图标:安全剪刀图示 + “小心使用剪刀!”文字:“剪的时候慢一点,剪刀尖不对着自己和别人。”“保持桌面整洁,垃圾放小筐。”学生活动:选择喜欢的形式创作,将家人的特征和互动融入作品,如“在幸福树上贴哥哥踢足球的剪纸”。 仔细聆听并观察教师示范步骤,进行创作 通过两种简单易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落实“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目标。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围绕 “家庭” 学美术!先看了吴休的《拜年》新年画,感受春节一家团聚的热闹,还知道这类画能记录生活、描绘理想生活~接着赏剪纸《生命之树》,明白 “树” 象征家族兴旺和对生命的敬畏。大家还思考家里有哪些人,学用图谱画家人关系,尝试用折剪、立体书做 “家庭” 主题作品我们发现,原来美术也可以表现家庭关系,是不是很有趣呀!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板书 幸福一家亲 ┌───────────┐ │ 赏:《拜年》→ 热闹团聚 《生命之树》→ 家庭如树 ├─────────── │ 想:我的家人有什么特点? (外貌、动作、互动) ├─────────── │ 做:① 剪纸“幸福树” ② 立体书“我的家”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教学反思 1.亮点:通过名画赏析和生活分享,学生能较快理解“家庭情感的艺术表达”,创作时主动加入家人的特征(如给爸爸画领带),作品充满个性。立体书的设计虽有难度,但学生兴趣高,部分作品的立体结构创意十足。2.不足:少数学生在剪纸时对“人物动态”把握不准,导致形象简单;立体书的折法需要更细致的示范(如提前准备折法示意图)。3.改进:下次课可增加“人物动态简笔画”热身环节,提供更多家人互动的参考图(如拥抱、),降低创作难度;对立体书步骤进行分组教学,让掌握快的学生帮助同伴。(共29张PPT)幸福一家亲第二单元第3课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01新知导入02新知讲解03艺术欣赏04实践练习05知识拓展06课堂练习07课堂评价08课后作业核心素养目标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了解传统艺术中“家庭”的象征手法(如生命树、家谱),体会家庭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赏析《拜年》《生命之树》,感受艺术作品中家庭场景的构图、色彩与情感表达,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结合自身家庭特点,选择“幸福树”或“立体书”形式,大胆设计有个性的作品。通过赏析《拜年》《生命之树》,感受艺术作品中家庭场景的构图、色彩与情感表达,理解“艺术源于生活”。教育教学培训欣赏视频图中人们笑得很开心,他们可能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热闹?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有什么特点呢?吴休《拜年》画家用了哪些巧妙的办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家人,而且过年特别开心呢?表情连连看他们的表情怎么样?画家用了哪些巧妙的办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家人,而且过年特别开心呢?表情连连看他们的表情怎么样?画家用了哪些巧妙的办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家人,而且过年特别开心呢?表情连连看他们的表情怎么样?(开心、热闹、亲切)“同学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动作呢?”画家用了哪些巧妙的办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家人,而且过年特别开心呢?动作模仿秀“同学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动作呢?”动作模仿秀“同学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动作呢?”(搀扶、嬉笑)动作模仿秀画家用了哪些巧妙的办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家人,而且过年特别开心呢?“大家站得近还是远?”这让你感觉怎么样?位置对对碰(亲密、热闹、团圆)画家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觉呢?(红色为主:喜庆、吉祥;其他颜色丰富:热闹)色彩大发现红色橙色黄色教育教学培训画家的小心思开心的表情亲密的动作紧凑的位置喜庆的颜色教育教学培训刚才画里是个大家庭,你的家里有哪些亲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特征?怎么把我们亲爱的家人关系画出来呢?艺术家们想出了好办法!我的幸福小家——认识家庭图谱教育教学培训我爱我的家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妈妈爸爸哥哥弟弟我教育教学培训家谱变变变——宝塔式家谱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妈妈爸爸哥哥弟弟我教育教学培训家谱变变变——树式家谱图 (生命树)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弟弟哥哥我叔叔姑姑婶婶姑丈家庭的生长、传承和生命力。教育教学培训神奇的生命树——彭粉女剪纸《生命之树》这棵树和普通的树有什么不同?树上的人物、动物可能代表什么?教育教学培训你在彭粉女奶奶剪纸《生命之树》上都看到了什么?马蛇猪龙松鼠狗人羊鸡兔子猫教育教学培训神奇的生命树——彭粉女剪纸《生命之树》你觉得剪纸艺术家彭粉女奶奶,想通过这棵特别的《生命之树》表达什么呢?《生命之树》通过动物与树木的结合,表现出世代繁衍不息的生命真谛。“树”这一形象既代表了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也代表了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我的“幸福一家亲”艺术工坊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让我们一起动手通过折剪、拼贴等形式完成以家庭关系为主题的作品。我的小任务1.剪一棵大树干(可以用对称剪法)。2.剪出大大的树冠形状。3.关键:剪出代表家人的小元素:鼓励剪出家人的特征。4.把代表家人的小元素贴在树冠、树枝、树根旁。5.可以剪贴太阳、云朵等装饰背景。步骤分解教育教学培训我的“幸福一家亲”艺术工坊家的故事对折剪出形状展开上色剪装饰超酷立体小书“我的家”观察与发现1.范例中的立体书是怎样制作的 2.想一想,运用立体书中的哪些制作方法可以表达家庭关系呢 教师示范将卡纸折成“V形”立体结构,在封面画“我的家”,立体部分贴家人互动场景。材料:厚卡纸(做封面封底)、彩色纸、剪刀、胶棒/双面胶、彩笔。1.折出立体书基本结构2.装饰封面:“我的幸福一家” + 画/贴图案。3.关键:在立体结构的不同位置贴上或画上家人形象超酷立体小书“我的家”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我是小小艺术家动手用剪纸、立体书的形式制作以“家庭”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生参考作品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海浪机关介绍家庭成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拓展——有国才有家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3课《幸福一家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3课《幸福一家亲》课件.pptx 1.mp4 拓展.mp4 示范 (1).mp4 示范 (2).mp4 示范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