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3节 第18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第3节 第18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第18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
1. 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2. 了解弱电解质电离与其对应盐水解的关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加热0.1 mol/L Na2S溶液,S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
(2) 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能会使c(Na+)=c(CH3COO-)(  )
(3) 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水,水解程度增大,溶液酸性增强(  )
(4) 试管中加入2 mL饱和NaHCO3溶液,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变红,加热后红色加深(  )
(5) 常温下Na2CO3的水解常数:Kh1=(  )
(6) 常温下NaHCO3的水解常数:Kh=(  )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因素 对盐类水解程度的影响
内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________
外因 温度 升高温度,能够________水解
浓度 盐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________
外加酸碱 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加碱会________水解,加酸会________水解,反之亦然
外加盐 加入与盐类水解性质相反的盐,会________水解
单一盐溶液电离与水解的关系
1. 弱酸(或弱碱)的电离与其盐的水解的关系
Kh=,电离常数越大,水解常数越小;电离常数越小,水解常数越大。 以醋酸为例。
电离:CH3COOH??CH3COO-+H+,
Ka=。
水解:CH3COO-+H2O??CH3COOH+OH-,Kh=。
2. 多元弱酸盐Kh的求解
多元弱酸盐,Kh=
如Na2CO3水解常数Kh1=;
NaHCO3水解常数Kh2=。
比较常温下酸式盐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
1. NaHSO4只电离。NaHSO4===Na++H++SO,溶液pH<7。
2. NaHCO3既能电离又能水解。
电离:Ka2=5.6×10-11
水解:Kh2===2.3×10-8
Kh2>Ka2,以水解为主,溶液显碱性。
例 25 ℃时,草酸(H2C2O4)的电离平衡常数Ka1=5.0×10-2、Ka2=5.2×10-5,则NaHC2O4的盐类水解平衡常数Kh2=________,Kh2____(填“>”或“<”)Ka2,以____(填“电离”或“水解”)为主,pH____7。
3. 典型的酸式盐归纳
酸碱性 举例 解释
pH>7 NaHCO3、KHS、Na2HPO4 水解大于电离
pH<7 NaHSO3、KHC2O4、NaH2PO4 电离大于水解
等浓度弱碱(或酸)及其盐混合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例 25 ℃时,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则等浓度NH3·H2O与NH4Cl混合溶液的pH______(填“>”“<”或“=”)7。
类型1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2025·江门期末)0.1 mol/LFeCl3溶液中,如果要使c(Fe3+)更接近于0.1 mol/L,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适量水
B. 加入少量NaOH溶液
C. 通入适量HCl气体
D. 加热
类型2 电离与水解的关系
 25 ℃时,Ka(HCN)=4.9×10-10,Ka(CH3COOH)=1.8×10-5,Ka(HF)=3.53×10-4,Kb(NH3·H2O)=1.8×10-5。
(1) 求0.1 mol/L NaCN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h(CN-)=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下同)。
(2) 0.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h(CH3COO-)=______。
(3) 0.001 mol/L NaF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h(F-)=________。
(4) 0.000 1 mol/L NH4Cl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h(NH)=____________。
(5)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25 ℃时0.1 mol/L CH3COONH4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此时水的电离受到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25 ℃时,0.1 mol/L NH4F溶液,________的水解程度更大,溶液pH________7。
(6) 等浓度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Kh________(填“>”“<”或“=”)Ka,可见以______________为主,溶液pH________7。
1. (2024·东莞实验中学)下列措施能使NaClO溶液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反而减小的是(  )
A. 增大NaClO溶液浓度
B. 加水稀释
C. 升高温度
D. 加入适量NaOH固体
2. 下列关于FeCl3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FeCl3稀溶液中,水解达到平衡时,无论加FeCl3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平衡均向右移动
B. 浓度为5 mol/L和0.5 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C. 为抑制Fe3+的水解,更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D. 其他条件相同时,同浓度的FeCl3溶液在50 ℃和20 ℃时发生水解,50 ℃时Fe3+的水解程度比20 ℃时的小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水稀释0.1 mol/L Na2CO3溶液,溶液的pH增大
B. 水解反应NH+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 加热0.1 mol/L Na2CO3溶液,CO的水解程度增大
D.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4. 下列事实能证明HCOOH为弱酸的是(  )
A. 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B. 常温时H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 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H和盐酸消耗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是一样多的
D. 0.1 mol/L HCOOH溶液可以使甲基橙变红
5. (2025·高州期末)常温下,NH4HCO3的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已知:NH3·H2O的Kb=1.75×10-5,H2CO3的Ka1=4.4×10-7,Ka2=4.7×10-11)。
配套新练案
第18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1. (2024·华南师大附中)为了配制NH的浓度与Cl-的浓度之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①适量NH4NO3 ②适量NaCl ③适量氨水 ④适量HCl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 室温下,有两种溶液:①0.01 mol/L NH3·H2O溶液;②0.01 mol/L NH4Cl溶液。下列操作可以使两种溶液中c(NH)都增大的是(  )
A. 通入少量HCl气体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
C. 加入少量H2O D. 升高温度
3. (2025·高州市期末)常温下,稀释0.1 mol/L CuCl2溶液,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加水的量。则纵坐标可以表示为(  )
A. pH B. Kh(Cu2+)
C. n(Cu2+) D. c(Cu2+)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 mol/L 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B. 水解反应NH+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 加热0.1 mol/L Na2CO3溶液,CO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5. 欲使CH3COONa稀溶液中比值增大,可在溶液中(恒温)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  )
①固体NaOH ②固体KOH ③固体CH3COONa ④固体NaHSO4
A. ①或④ B. ②或③
C. ①或② D. ③或④
6. 为使Na2S溶液中的值减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①盐酸 ②适量的NaOH固体 ③适量的KOH固体 ④适量的KHS固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NaHSO3 B. NaCl
C. CH3COONa D. NaHCO3
8. 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7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B. pH=12的Na2CO3溶液中c水(OH-)=1.0×10-12 mol/L
C. H2A的Ka1=5.0×10-2、Ka2=5.2×10-3,则NaHA溶液的pH<7
D. pH=1的硝酸溶液和pH=13的Ba(OH)2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后,溶液pH>7
9. (2024·深圳中学)已知:25 ℃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CH3COOH HCN H2CO3
Ka=1.8×10-5 Ka=5×10-10 Ka1=4.3×10-7Ka2=5.6×10-11
(1) 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 CH3COONa B. NaCN
C. NaHCO3 D. Na2CO3
(3) 25 ℃时,pH=4的HCOOH溶液与pH=4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________。
(4) 25 ℃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溶液中①H+、②Na+、③CN-、④OH-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10. 磷酸是三元弱酸,常温下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Ka1=7.1×10-3,Ka2=6.2×10-8,Ka3=4.5×10-13,回答下列问题:
(1) 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2) 常温下,NaH2PO4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
(3) 常温下,Na2HPO4的溶液呈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Ka与Kh的相对大小,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0 ℃时,在烧杯中加入0.1 mol/L NaHCO3溶液400 mL,加热,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1)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HCO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水解程度:Na2CO3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3) 丙同学认为,要确定上述哪种说法合理,只要把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后再测定溶液的pH,若pH___________(填“>”“<”或“=”,下同)8.3,说明甲同学正确;若pH________8.3,说明乙同学正确。
(4) 丁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甲、乙同学的解释进行判断,实验装置如图。加热煮沸NaHCO3溶液,发现试管A中产生沉淀,说明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推测正确。
12. (2025·大湾区期末)(1) 某小组研究Na2CO3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改变温度、稀释Na2CO3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水解平衡均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所用溶液浓度均为0.100 0 mol/L)
序号 温度 V(Na2CO3)/mL V(NaOH)/mL V(H2O)/mL pH
1 25 40.00 0 0 A1
2 25 4.00 0 36.00 A2
3 25 4.00 10.00 a A3
4 50 40.00 0 0 A4
①根据表中数据补充,a=________。
②实验测得A1>7,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实验测得A1>A2,该结果不足以证明稀释Na2CO3溶液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结果数据应该如何改变才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
④已知Na2CO3水解为吸热反应,实验预测A1A4,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进一步探究温度对Na2CO3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继续测定不同温度下Na2CO3的水解常数Kh。
[查阅资料]Kh=
[补充实验]测定40 ℃下Na2CO3溶液水解常数Kh,请补充实验5内容。
试剂及仪器:0.1 mol/L Na2CO3溶液、纯水、pH计。在50、60 ℃重复上述实验。
序号 实验 记录数据(pH)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6 测定40 ℃ 0.1 mol/L Na2CO3溶液pH b
[数据处理]在40 ℃,K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结论]Kh(60 ℃)>Kh(50 ℃)>Kh(40 ℃),升高温度,促进Na2CO3水解。
第18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基础辨析
(1) √ (2) √ (3) × (4) √ (5) √ (6) ×
核心笔记
重难点1 大 促进 大 促进 抑制 促进
重难点3 2. 例 2.0×10-13 < 电离 <
【解析】Ka2=5.2×10-5,Kh2===2.0×10-13,Ka2>Kh2,溶液显酸性,pH<7。
重难点4 例 >
分类举题
例1 C 【解析】氯化铁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若要使0.1 mol/L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浓度更接近于0.1 mol/L,应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化氢气体,增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选C。
例2 (1) 2.0×10-5 (2) 5.6×10-10 (3) 2.8×10-11 (4) 5.6×10-10 
(5) = 促进 NH < (6) < 醋酸电离 <
【解析】(1) 水解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Kh(CN-)==≈2.0×10-5。(2)~(4)解题方法同(1)。(5) Kh(CH3COO-)=Kh(NH),可见二者水解程度一致,溶液呈中性,pH=7。(6) CH3COO-水解常数Kh==≈5.6×10-10,Kh<Ka,混合溶液以醋酸电离为主,溶液呈酸性。
质量评价
1. A 【解析】增大NaClO溶液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溶液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反而减小,A符合题意。
2. D 【解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加水稀释促进盐类水解,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浓度越大,盐的水解程度越小,B正确;氯化铁水解生成HCl,增大HCl的浓度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抑制铁离子的水解,C正确;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解,D错误。
3. C 【解析】Na2CO3溶液加水稀释,c(OH-)减小,溶液的pH减小,A错误;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错误;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而盐类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CO水解程度增大,C正确;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的pH增大,D错误。
4. B 【解析】HCOOH能与Na2CO3反应产生CO2,只能说明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A错误;常温时HCOONa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HCOO-发生水解,故甲酸是弱酸,B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H和盐酸物质的量相等,消耗等量的氢氧化钠,不能说明酸的强弱,只能说明二者都是一元酸,C错误;HCOOH溶液可以使甲基橙变红,说明HCOOH溶液显酸性,D错误。
5. 碱性
【解析】根据信息,Kh(NH)==≈5.71×10-10,Kh(HCO)=≈2.27×10-8,即HCO水解程度强于NH水解程度,且HCO的水解程度也大于其电离程度,故NH4HCO3溶液呈弱碱性。
配套新练案
第18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1. C 【解析】NH4Cl溶液中的NH水解,会导致c(NH)∶c(Cl-)<1∶1,若要维持c(NH)∶c(Cl-)=1∶1,则需要另外补充NH或抑制NH水解,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2. A 【解析】向0.01 mol/L NH3·H2O溶液中通入少量HCl气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促进NH3·H2O电离,c(NH)增大,向0.01 mol/L NH4Cl溶液中通入少量HCl气体,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NH水解,c(NH)增大,A符合题意;向0.01 mol/L 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NH3·H2O电离,c(NH)减小,向0.01 mol/L 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氢离子浓度减小,促进NH水解,c(NH)减小,B不符合题意;向0.01 mol/L 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H2O,NH3·H2O浓度降低,c(NH)减小,向0.01 mol/L 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H2O,NH4Cl浓度减小,c(NH)减小,C不符合题意;0.01 mol/L NH3·H2O溶液升高温度,促进NH3·H2O电离,c(NH)增大,0.01 mol/L NH4Cl溶液升高温度,促进NH水解,c(NH)减小,D不符合题意。
3. A 【解析】CuCl2水解,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但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A正确;温度不变,Cu2+水解的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n(Cu2+)减小,C错误;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c(Cu2+)减小,D正确。
4. C 【解析】Na2CO3溶液加热,促进CO的水解,使得OH-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A错误;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碳酸钠溶液中CO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而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C正确;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二者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的pH增大,D错误。
5. B 【解析】①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增大明显,比值减小;②加入KOH固体,c(OH-)增大,使CH3COONa水解平衡逆向移动,c(CH3COO-)增大,所以比值增大;③加入固体CH3COONa,则相当于CH3COONa稀溶液变为浓溶液,而根据“稀释促进水解”可知,在浓溶液中水解程度降低,比值变大;④加入NaHSO4固体促进了水解,使c(CH3COO-)变小,c(Na+)变大,则比值变小;故选B。
6. C 【解析】在Na2S溶液中存在:S2-+H2O??HS-+OH-。①加入盐酸,H+与OH-反应,水解平衡右移,c(S2-)减小,的值增大;②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c(OH-)增大,平衡左移,c(S2-)增大,但c(Na+)增大的更多,故的值增大;③中加入适量的KOH固体,c(OH-)增大,平衡左移,n(S2-)增大而n(Na+)不变,故的值减小;④中加入适量的KHS固体,c(HS-)增大,平衡左移,n(S2-)增大而n(Na+)不变,故的值减小。故选C。
7. A 【解析】NaHSO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A符合题意;NaCl溶液呈中性,B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C不符合题意;NaHCO3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D不符合题意。
8. C 【解析】常温下,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可能是盐溶液,如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A错误;常温下,pH=12的Na2CO3溶液中,c(H+)=10-12 mol/L,则c水(OH-)== mol/L=10-2 mol/L,B错误;常温下,Kh2===2×10-139. (1) CO+H2O??HCO+OH-
CN-+H2O+CO2===HCN+HCO
(2) DBCA (3) 10-6∶1(或1∶106)
(4) ②③④①
【解析】(4) 25 ℃时,HCN水解平衡常数Kh==2×10-5>Ka,说明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溶液中①H+、②Na+、③CN-、④OH-的物质的量浓度顺序为②③④①。
10. (1) ③<②<① (2) < (3) 碱 Na2HPO4的水解常数Kh2===≈1.61×10-7,Kh2>Ka3,即HPO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而Na2HPO4溶液显碱性
【解析】(2) NaH2PO4的水解常数Kh3===≈1.4×10-12,Ka2>Kh3,即H2P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因而pH<7。
11. (1) HCO+H2O??H2CO3+OH- (2) 大于 (3) = > (4) 乙
【解析】 (1) HCO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2O??H2CO3+OH-。(2) 乙同学根据NaHCO3受热易分解的性质,认为受热时2NaHCO3Na2CO3+CO2↑+H2O,这样溶质转化为Na2CO3,而pH增大,也说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3) 若甲同学的观点正确,则当温度再恢复至10 ℃时,pH应为8.3;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则当温度降回到10 ℃时,pH应大于8.3。(4) 根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在加热煮沸时分解生成了Na2CO3、CO2和水,证明乙同学观点正确。
12. (1) ①26.00 ②CO+H2O??HCO+OH- ③A1-1(2) 测定40 ℃水的pH 
【解析】(1) ①实验2、3是探究OH-对Na2CO3水解程度的影响,则混合溶液中c(Na2CO3)相同,即溶液总体积保持40.00 mL,则a=40.00-4.00-10.00=26.00。②C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pH>7,水解方程式为CO+H2O??HCO+OH-。③实验1中c(Na2CO3)是实验2的10倍,由于稀释能促进CO的水解,溶液中n(OH-)增大,即实验1中c(OH-)小于实验2中c(OH-)的10倍,但溶液的碱性减弱,所以实验2溶液的pH:A1-1A4。(2) 水的离子积Kw=c(H+)·c(OH-),根据所测pH计算溶液中c(H+)和c(OH-),所以实验5为测定40 ℃水的pH,纯水中c(H+)=c(OH-),即40 ℃水的离子积Kw=c(H+)·c(OH-)=10-2a,实验6测得0.1 mol/L Na2CO3溶液pH=b,溶液中c(H+)=10-b mol/L,c(OH-)=10-2a+b mol/L,则40 ℃时Na2CO3的水解常数Kh==。(共53张PPT)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18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目 标 导 航
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
1. 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2. 了解弱电解质电离与其对应盐水解的关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加热0.1 mol/L Na2S溶液,S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
(2) 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能会使c(Na+)=c(CH3COO-) (  )
(3) 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水,水解程度增大,溶液酸性增强(  )
(4) 试管中加入2 mL饱和NaHCO3溶液,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变红,加热后红色加深(  )
基 础 辨 析


×


×
核心笔记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1
因素 对盐类水解程度的影响
内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___
外因 温度 升高温度,能够______水解
浓度 盐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___
外加酸碱 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加碱会______水解,加酸会______水解,反之亦然
外加盐 加入与盐类水解性质相反的盐,会______水解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1. 弱酸(或弱碱)的电离与其盐的水解的关系
单一盐溶液电离与水解的关系
2
2. 多元弱酸盐Kh的求解
比较常温下酸式盐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
3
例 25 ℃时,草酸(H2C2O4)的电离平衡常数Ka1=5.0×10-2、Ka2=5.2×10-5,则NaHC2O4的盐类水解平衡常数Kh2=________________,Kh2___(填“>”或“<”) Ka2,以______(填“电离”或“水解”)为主,pH___7。
2.0×10-13

电离

3. 典型的酸式盐归纳
酸碱性 举例 解释
pH>7 NaHCO3、KHS、Na2HPO4 水解大于电离
pH<7 NaHSO3、KHC2O4、NaH2PO4 电离大于水解
例 25 ℃时,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则等浓度NH3·H2O与NH4Cl混合溶液的pH___(填“>”“<”或“=”)7。
等浓度弱碱(或酸)及其盐混合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4
>
分类举题
类型1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2025·江门期末)0.1 mol/L FeCl3溶液中,如果要使c(Fe3+)更接近于0.1 mol/L,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适量水
B. 加入少量NaOH溶液
C. 通入适量HCl气体
D. 加热
1
【解析】 氯化铁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若要使0.1 mol/L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浓度更接近于0.1 mol/L,应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化氢气体,增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选C。
C
类型2 电离与水解的关系
  25 ℃时,Ka(HCN)=4.9×10-10,Ka(CH3COOH)=1.8×10-5,Ka(HF)=3.53×10-4,Kb(NH3·H2O)=1.8×10-5。
(1) 求0.1 mol/L NaCN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h(CN-)=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下同)。
(2) 0.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h(CH3COO-)=__________。
(3) 0.001 mol/L NaF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h(F-)=___________。
2
2.0×10-5
5.6×10-10
2.8×10-11
5.6×10-10
(5)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25 ℃时0.1 mol/L CH3COONH4溶液的pH___(填“>” “<”或“=”)7,此时水的电离受到______(填“促进”或“抑制”);25 ℃时,0.1 mol/L NH4F溶液,_________的水解程度更大,溶液pH___7。
(6) 等浓度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Kh___(填“>”“<”或“=”)Ka,可见以____________为主,溶液pH___7。

促进
<
<
醋酸电离
<
质量评价
1. (2024·东莞实验中学)下列措施能使NaClO溶液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反而减小的是(  )
A. 增大NaClO溶液浓度
B. 加水稀释
C. 升高温度
D. 加入适量NaOH固体
【解析】 增大NaClO溶液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溶液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反而减小,A符合题意。
A
2. 下列关于FeCl3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FeCl3稀溶液中,水解达到平衡时,无论加FeCl3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平衡均向右移动
B. 浓度为5 mol/L和0.5 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C. 为抑制Fe3+的水解,更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D. 其他条件相同时,同浓度的FeCl3溶液在50 ℃和20 ℃时发生水解,50 ℃时Fe3+的水解程度比20 ℃时的小
【解析】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加水稀释促进盐类水解,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浓度越大,盐的水解程度越小,B正确;氯化铁水解生成HCl,增大HCl的浓度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抑制铁离子的水解,C正确;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解,D错误。
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水稀释0.1 mol/L Na2CO3溶液,溶液的pH增大
C
4. 下列事实能证明HCOOH为弱酸的是(  )
A. 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B. 常温时H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 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H和盐酸消耗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是一样多的
D. 0.1 mol/L HCOOH溶液可以使甲基橙变红
【解析】 HCOOH能与Na2CO3反应产生CO2,只能说明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A错误;常温时HCOONa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HCOO-发生水解,故甲酸是弱酸,B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H和盐酸物质的量相等,消耗等量的氢氧化钠,不能说明酸的强弱,只能说明二者都是一元酸,C错误;HCOOH溶液可以使甲基橙变红,说明HCOOH溶液显酸性,D错误。
B
5. (2025·高州期末)常温下,NH4HCO3的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已知:NH3·H2O的Kb=1.75×10-5,H2CO3的Ka1=4.4×10-7,Ka2=4.7×10-11)。
碱性
配套新练案
①适量NH4NO3 ②适量NaCl ③适量氨水 ④适量HCl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A. 通入少量HCl气体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
C. 加入少量H2O D. 升高温度
A
3. (2025·高州市期末)常温下,稀释0.1 mol/L CuCl2溶液,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加水的量。则纵坐标可以表示为(  )
A. pH
B. Kh(Cu2+)
C. n(Cu2+)
D. c(Cu2+)
【解析】 CuCl2水解,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但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A正确;温度不变,Cu2+水解的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n(Cu2+)减小,C错误;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c(Cu2+)减小,D正确。
A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L 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
①固体NaOH ②固体KOH ③固体CH3COONa ④固体NaHSO4
A. ①或④ B. ②或③
C. ①或② D. ③或④
B
①盐酸 ②适量的NaOH固体 ③适量的KOH固体 ④适量的KHS固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C
7.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NaHSO3 B. NaCl
C. CH3COONa D. NaHCO3
【解析】 NaHSO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A符合题意;NaCl溶液呈中性,B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C不符合题意;NaHCO3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D不符合题意。
A
8. 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7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B. pH=12的Na2CO3溶液中c水(OH-)=1.0×10-12 mol/L
C. H2A的Ka1=5.0×10-2、Ka2=5.2×10-3,则NaHA溶液的pH<7
D. pH=1的硝酸溶液和pH=13的Ba(OH)2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后,溶液pH>7
C
9. (2024·深圳中学)已知:25 ℃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CN-+H2O+
CH3COOH HCN H2CO3
Ka=1.8×10-5 Ka=5×10-10 Ka1=4.3×10-7
Ka2=5.6×10-11
(1) 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 CH3COONa B. NaCN
C. NaHCO3 D. Na2CO3
(3) 25 ℃时,pH=4的HCOOH溶液与pH=4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5 ℃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溶液中①H+、② Na+、③CN-、④OH-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DBCA
10-6∶1(或1∶106)
②③④①
10. 磷酸是三元弱酸,常温下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Ka1=7.1×10-3,Ka2=6.2× 10-8,Ka3=4.5×10-13,回答下列问题:
(1) 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 常温下,NaH2PO4溶液的pH___(填“>”“<”或“=”)7。
③<②<①
<
(3) 常温下,Na2HPO4的溶液呈___(填“酸”“碱”或“中”)性,用Ka与Kh的
相对大小,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0 ℃时,在烧杯中加入0.1 mol/L NaHCO3溶液400 mL,加热,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大于
温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2)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水解程度:Na2CO3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3) 丙同学认为,要确定上述哪种说法合理,只要把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后再测定溶液的pH,若pH___(填“>”“<”或“=”,下同)8.3,说明甲同学正确;若pH___8.3,说明乙同学正确。
(4) 丁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甲、乙同学的解释进行判断,实验装置如图。加热煮沸NaHCO3溶液,发现试管A中产生沉淀,说明___(填“甲”或“乙”)同学推测正确。

>

12. (2025·大湾区期末)(1) 某小组研究Na2CO3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改变温度、稀释Na2CO3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水解平衡均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所用溶液浓度均为0.100 0 mol/L)
序号 温度 V(Na2CO3)/mL V(NaOH)/mL V(H2O)/mL pH
1 25 40.00 0 0 A1
2 25 4.00 0 36.00 A2
3 25 4.00 10.00 a A3
4 50 40.00 0 0 A4
①根据表中数据补充,a=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A1>7,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实验测得A1>A2,该结果不足以证明稀释Na2CO3溶液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结果数据应该如何改变才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④已知Na2CO3水解为吸热反应,实验预测A1A4,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0
A1-1温度升高,Na2CO3水解程度增大,水的电离程度也增大,二者综合影响导致溶液中c(H+)增大,pH减小
(2) 为了进一步探究温度对Na2CO3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继续测定不同温度下Na2CO3的水解常数Kh。
[补充实验]测定40 ℃下Na2CO3溶液水解常数Kh,请补充实验5内容。
试剂及仪器:0.1 mol/L Na2CO3溶液、纯水、pH计。在50、60 ℃重复上述实验。
序号 实验 记录数据(pH)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6 测定40 ℃ 0.1 mol/L Na2CO3溶液pH b
测定40 ℃水的pH
[数据处理]在40 ℃,Kh=_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结论]Kh(60 ℃)>Kh(50 ℃)>Kh(40 ℃),升高温度,促进Na2CO3水解。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