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化学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栏目内。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39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NixOy,高温超导体系NixOy属于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Na+的结构示意图 B. 明矾的化学式: KAlSO4 12H2OC. 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 D. Al2(SO4)3的电离:Al2(SO4)3 === Al3++SO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如图。则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C+O2 CO2B.Zn+CuSO4 === Cu+ZnSO4C.2NO+2CO N2+2COD.NH4HCO3 NH3↑+H2O+CO2↑4.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将剩余钠放回试剂瓶 制备氧化钠 除去CO2中的HCl 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完成的是A.Fe2O3 → Fe B.NO → NO C.Fe → FeCl3 D.HCO → CO2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 CuO Cu(OH)2 B. Cl2 FeCl3C. Fe Fe2O3 D. 熔融NaCl Na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钠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钛B. Cl2具有氧化性,可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C. 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D. 次氯酸具有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 OH-、NO、K+、HCO B. NH、Mg2+、Cl-、SOC. H+、Na+、CO、Cl- D. Mg2+、OH-、NO 、 Cl-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 BaSO4↓+H2OB.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Na+2H2O = 2OH-+2Na++H2↑C.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2Na2O2+2H2O = 4Na++4OH-+O2↑D.氯气溶于水的反应:Cl2+H2O = 2H++Cl-+ClO-10.下列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A 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得淡蓝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有光亮的通路 淡蓝色液体属于胶体B 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 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D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显紫色 样品可能为钾盐11.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摩尔质量为18gB.32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2NAC.将1mol Na2SO4溶于水配成溶液,溶液中的氧原子数4NAD.22.4LN2的质量为28g12. 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其制备烧碱和HCl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反应①②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Cl2↑+H2↑C. 反应①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71D. 反应②纯净的H2能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13.实验室常用标定(NH4)2Fe(SO4)2,同时利用使再生,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的氧化剂是Fe2+B.氧化性:C.反应Ⅱ的现象:溶液颜色变浅D.标定1mol(NH4)2Fe(SO4)2需要0.1molMnO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1分)14.(14分)物质的分类、检验在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Cu;②Fe(OH)3胶体;③;④;⑤;⑥;⑦CH3COOH;⑧Ca(ClO)2溶液;⑨熔融的;⑩酒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物质中,该状态下能导电有 ▲ 。(填写序号,下同)(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写出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4)制备物质②的方法是: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 (填选项)a. 分散剂不同 b. 丁达尔效应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5)在标准状况下,17g所含的电子数约为 ▲ ,它与标准状况下与 ▲ L硫化氢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15.(15分)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道理。请填空:(1)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中国古代著作中有“银针验毒”的记录,其原理为4Ag+2H2S+O2=2Ag2S+2H2O。用双线桥标出上述方程式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3)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其中还原产物是 ▲ 。(4)人体内铁元素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人体吸收,服用维生素C,可使Fe3+转化成Fe2+,说明维生素C具有 ▲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5)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都有Na2O2,Na2O2与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Fe(NO3)2 + ▲ HNO3 = ▲ NO ↑ + ▲ Fe(NO3)3 + ▲ H2O(16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因其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高度评价。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已知:沉淀池中的反应原理如下: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1)“侯氏制碱法”中从沉淀池分离出母液的操作是 ▲ ,从母液中提取的副产品为 ▲ 。(填化学式)(2)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填选项)a.NH3比CO2更易制取b.NH3极易溶于水,使CO2更易被吸收,加快反应速率c.CO2的密度比NH3大(4)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检验样品中含有NaCl的操作及现象为▲ 。(5)将0.84gNaHCO3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计算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 ▲ 。(写出计算过程)17.(16分)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l2和碱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产物不同。在加热条件下3Cl2+6KOH 5KCl+KClO3+3H2O图1(1)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中的试剂为 ▲ 。(2)中发生的反应为3Cl2+6KOH 5KCl+KClO3+3H2O,每生产1molKClO3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的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 。(4)的作用是 ▲ 。(5)若用制得的氯气做如图2的实验,向装有一瓶氯气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利用注射器滴加溶液,利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阶段说明氯气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全部与水反应B.阶段的压强变小,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H+ === Cl2+H2OD.若将Cl2换成CO2,所得的压强变化趋势与图3相似2025-2026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化学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共39分)1 2 3 4 5 6 7A C C A A D A8 9 10 11 12 13B C C B C B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1分)14、(14分)(1)①⑧⑨(2分)(2)③⑥⑦⑨(2分)(3)Ca(ClO)2= Ca2++ 2ClO- (2分)(4)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分)c(2分)(5)6.02×1024 (2分) 33.6L(2分)15、(15分)(1)HCO3- + H+ == CO2↑+ H2O (3分)(2)(2分)(3)N2、K2S (2分)(4)还原性(2分)(5)2Na2O2+2CO2==2Na2CO3+O2 (3分)3 Fe(NO3)2 + 4 HNO3 = 1 NO ↑ + 3 Fe(NO3)3 + 2 H2O (3分)16、(16分)(1)过滤(2分) NH4Cl (2分)(2)2NaHCO3 Na2CO3+ CO2↑+ H2O(3分)(3)b (2分)(4)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1分)先滴加过量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1分)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样品中含有NaCl(1分)(5)n(NaHCO3)=0.01mol(1分) n(Na2CO3)=0.01mol(1分)n(CO2)=0.02mol(1分) V(CO2)=0.448L (1分)(16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3分)饱和NaCl溶液 (2分)(2)5mol(2分)(3)Cl2+2OH-===Cl-+ClO-+H2O(3分) 防止生成NaClO3(2分)(4)吸收尾气Cl2,防止污染空气(2分)(5)BCD(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化学.docx 期中联考高一化学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