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山市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化学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B A C B C A B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D A D C C D【解析】1.石墨烯为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属于非金属材料,A错误。合金属于典型的金属材料,B正确。反渗透膜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属于有机材料,C错误。玻璃为硅酸盐制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故选B。2.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A正确。中子数为21的钾核素,质量数为40:,B错误。氯是第17号元素,Cl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基态价层电子排布式:3d5,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故选A。3.FeCl3与Cu反应时,Fe3+被还原为Fe2+,正确反应为2Fe3++Cu=2Fe2++Cu2+,A正确。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符合铬酸根与重铬酸根的平衡,B正确。石灰乳[Ca(OH)2悬浊液]不能拆为OH ,C错误。ZnCl2溶液中通入H2S生成硫化锌沉淀,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故选C。4.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22.4L CH4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为1mol,因此原子数目无法确定为5NA,A错误。18O的中子数为18 8=10,1mol18O含10mol中子,数目为10NA,B正确。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1mol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子,数目为NA,C错误。环己烷和戊烯的最简式均为,14g混合物含1mol CH2单元,对应1mol碳原子,碳原子数目为NA,D错误;故选B。5.和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实验室制取氯气,尾气应该选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错误。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热水和冰水,可以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深浅来探究温度对2NO2(红棕色)N2O4(无色)平衡的影响,C正确。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KCl固体,D错误;故选C。6.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A正确。该物质分子不饱和度为3,碳原子数为15,则其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15×2+2 3×2=26,含有的O原子数为2,故其化学式为C15H26O2,B错误。根据其结构简式,含有醇羟基,不能与NaOH反应,C错误。连接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根据该分子结构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用“*”标注为,D错误;故选A。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X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X可以形成一条共价键,故X为H;Y可以形成两条共价键,则为第ⅥA族,Y、W同族,故Y为O,W为S;Z的价电子数等于X与Y的价电子数之和(1+6=7),Z为第ⅦA族,且原子序数小于S,故Z为F,据此分析。S2 电子层数为3,O2 、F 电子层数均为2,故离子半径:S2 >O2 >F ,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电负性:,B不正确。H2O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使沸点升高,而H2S无分子间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C正确。Y是O,同周期元素由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高,故第一电离能,N>O、F>O,D正确;故选B。8.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得到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硫酸溶液,碘化钠和碘酸钠在硫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由分析可知,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得到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则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上层为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A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上层为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则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溶液A,B错误。由分析可知,向溶液A中加入硫酸溶液的目的是使碘化钠和碘酸钠在硫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则试剂X可用硫酸,C正确。碘受热会发生升华,所以实验制得的粗碘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D错误;故选C。9.结合反应机理图可知和反应生成、、,步骤①反应为,和苯生成,和、反应生成、和水,据此解答。结合反应机理图可知和反应生成、、,步骤①反应为,A正确。步骤③为放热反应,,即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在催化循环中V的化合价由+5降低到+4,所以起氧化作用,C正确。根据分析,步骤③生成的物质Z是,D错误;故选D。10.放电时,负极铝失去电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正极水中的氢离子在电催化剂表面获得电子成为氢原子,氢原子再将吸附在电催化剂表面的逐步还原为,正极区发生反应为=(注意此反应不是电极反应),充电时,金属铝为阴极,电极为阳极,据此解答。放电时,负极铝失去电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当转移3mol电子时,消耗,同时正极区会有通过离子交换膜进行补充,净消耗1mol,故负极区游离的数目会减少,A正确。氢原子将吸附在电催化剂表面的逐步还原为,还原为,由化合价变化可知,得到8mol电子,所以理论上需要氢原子,B错误。充电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充电时,从阴极区穿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区,C错误。充电时,电池阴极反应式为=,阳极反应式为=,总反应为=,D错误;故选A。11.酸浸液(主要含)加入铁粉“沉铜”,置换出Cu单质,溶液加入NaOH碱浸,过滤得到Al(OH)3沉淀,滤液加入H2O2,把Fe2+氧化为Fe(OH)3沉淀,在经过多步操作,最后加入Na2CO3,得到Li2CO3沉淀。“沉铜”过程中铁置换出铜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正确。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NaOH过量,则Al(OH)3会溶解,需要控制NaOH加入量,B正确。“氧化”过程中将Fe2+氧化为Fe3+,Fe3+会催化H2O2分解,H2O2用量增加,C正确。加入Na2CO3得到Li2CO3沉淀,利用了的溶解度比小的性质,D错误;故选D。12.HCOONa溶液的pH更小,说明H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醋酸根水解程度更大,因此HCOO 的碱性弱于CH3COO ,结合H+的能力更弱,A错误。若用pH计测定等浓度的和苯酚钠的pH,根据水解原理,此时可由溶液pH大小,比较碳酸氢根和苯酚酸性强弱,题中没有明确两者浓度关系,由现象不能比较与苯酚酸性,也不能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B错误。BaC2O4完全溶解而CaC2O4未溶,说明BaC2O4的溶度积更大,更易与弱酸反应溶解,C正确。三氯乙酸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说明溶液中更大,可证明酸性:三氯乙酸>乙酸,D错误;故选C。13.由晶胞图可知,SO2分子位于长方体的棱心和体心,1个晶胞中含(12×+1)个SO2分子,含有8个O原子,A正确。由图可知晶胞中SO2分子的取向不完全相同,如1和2,B正确。1号和2号S原子间的核间距离为上、下面面对角线的一半,即pm,C错误。以体心的S原子为例,由于a≠b≠c,每个S原子周围与其等距且紧邻(距离最小)的S原子有4个,D正确;故选C。14.与的总和为c,随着pH增大,发生反应:,含铬微粒总浓度下降,随着pH继续增大,发生反应:含铬微粒总浓度上升,据此解答。M点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含Cr微粒主要为,,A正确。恰好完全沉淀时,,由数据计算可知,,恰好完全沉淀pH最小值5.6,B正确。P和Q点溶液中含Cr微粒总和相等,生成的质量相等,则P点沉淀质量等于Q点沉淀质量,C正确。随着pH的增大,减小,而增大,比值减小,D错误;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1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四(1分) IB(1分) 3d104s1(1分)(2)溶解并除去少量Sn(3)PbSO4(4)AgCl+2NH3·H2O=[Ag(NH3)2]++Cl +2H2O(5)1.8×10 5(6)PbO2(1分)(7)【解析】阳极泥(含Cu、Ag、PbSO4及少量的Sn等)中加入浓盐酸清洗,Sn溶解生成SnCl2;阳极泥中加入浓盐酸、KClO3,Cu溶解生成CuCl2溶液,Ag转化为AgCl,过滤后,滤液中加入Fe等还原剂,将Cu2+还原为Cu;浸渣中加入氨水,AgCl溶解并转化为[Ag(NH3)2]Cl,PbSO4不溶而成为滤渣2;浸液2中加入水合肼发生还原,生成Ag、N2等。(1)Cu为29号元素,故为第四周期第IB族;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属于洪特规则的特例,其价电子数为11,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根据后续反应过程,无Sn的参与,阳极泥(含Cu、Ag、PbSO4及少量的Sn等)中加入浓盐酸清洗,Sn溶解生成SnCl2。(3)分离元素,其中PbSO4不溶于浓盐酸、氨水,故滤渣2为PbSO4。(4)根据已知[Ag(NH3)2]Cl为产物,再结合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 +2H2O。(5)根据AgCl的为1.8×10 10,c(Ag+)为1×10 5mol·L 1,故c(Cl )==1.8×10 5 mol·L 1。(6)运用电解池原理,粗锡电极需失电子,失电子作阳极,故粗锡为阳极,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接,正极为得电子一端,根据铅蓄电池可知,PbO2极为得电子极。(7)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中,每个顶点的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心的原子被2个晶胞共用,所以一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n=8×+6×=4个;在面心立方结构中,面对角线长度等于4倍原子半径,晶胞边长为a,面对角线长度为,则=4r,解得a=2,根据晶胞密度公式,即可得出其密度为。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圆底烧瓶(1分) 冷凝回流乙醇,提高原料利用率(2)灯盏乙素易溶于热乙醇,难溶于冷水,热乙醇提取效率更高(3)降低蒸馏温度,避免灯盏乙素因温度过高而分解(4)热乙醇(1分) 冷却结晶(或降温至室温)(1分)(5)取少量纯化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溶解,再滴加几滴FeCl3溶液,若溶液变为紫色,则证明该固体为灯盏乙素(6)80.0% 提取时间不足(或蒸馏时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灯盏乙素分解、过滤时部分产品残留等,合理即可)(1分)【解析】向装置中加入灯盏花粉末和乙醇,通过提取可生成灯盏花乙素。充分搅拌后,蒸馏可得到产品。进一步纯化,可重结晶。(1)由图可知,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中间为冷凝管,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乙醇,提高原料利用率。(2)由题目可知,灯盏乙素易溶于热乙醇,难溶于冷水,热乙醇提取效率更高。(3)由题目可知,灯盏乙素受热易分解,减压蒸馏在温度不高就可蒸馏出来,故降低蒸馏温度,避免灯盏乙素因温度过高而分解。(4)由题目可知,灯盏乙素易溶于热乙醇,难溶于冷水,热乙醇提取效率更高。重结晶与温度有关,根据题目并结合重结晶步骤可知,冷却结晶(或降温至室温)。(5)由结构可知,含有酚羟基,酚羟基的检验遇氯化铁变紫色,故取少量纯化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溶解,再滴加几滴FeCl3溶液,若溶液变为紫色,则证明该固体为灯盏乙素。(6)=80.0%;根据流程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提取时间不足或蒸馏时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灯盏乙素分解、过滤时部分产品残留等。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 163.9kJ/mol 低温(1分)(2)CD(3)①H2(1分)②不变(1分) 由图可知,CH4含量很少,接近于0,说明高温时反应Ⅰ进行程度很大,反应Ⅱ、Ⅲ进行程度很小,接近于0,则平衡不受压强影响,适当增大体系压强,n(CO)保持不变(4)2.25(5)①2CO2+8e +8H+=CH3COOH+2H2O②1.5g【解析】(1)运用盖斯定律,ΔH2=ΔH1+ΔH3 =42.1kJ/mol 206kJ/mol= 163.9kJ/mol;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可知ΔG=ΔH TΔS<0可自发,由方程式可知,ΔS<0,ΔH<0,则低温条件下自发。(2)根据反应Ⅲ可知,CO与CH4浓度不变,不能说明是否平衡,A错误。由于体系恒容,故此密度不能说明是否平衡,B错误。根据左右两边气体分子数目不同,故此平均摩尔质量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准,C正确。,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H4的同时消耗1mol H2O,D正确。(3)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和反应Ⅲ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和反应Ⅲ平衡逆向移动,CO和H2的摩尔分数增大,且H2的摩尔分数大于CO的摩尔分数,曲线b代表H2,曲线a代表CO。由题图可知,高温时反应Ⅰ进行程度很大,反应Ⅱ、反应Ⅲ进行程度很小,接近于0,CH4的摩尔分数接近于0,且反应Ⅰ平衡不受压强影响,适当增大体系压强,n(CO)保持不变。(4)该反应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温度下,设平衡时H2转化量为x,初始n(H2)=n(CO2)=1mol,总物质的量n=2mol。由图知平衡时H2摩尔分数为0.2,即,解得x=0.6mol,平衡时n(H2)=n(CO2)=0.4mol,n(CO)=n(H2O)=0.6mol,各成分的浓度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5)该装置为电解池,石墨烯为阴极,Pt电极为阳极,阴极上CO2,得电子生成CH3COOH等,生成乙酸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8e +8H+=CH3COOH+2H2O;当有0.2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电路中转移电子0.2mol,生成n(CH3COOH)=0.025mol,m(CH3COOH)=nM=0.025mol×60g/mol=1.5g。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酮碳基,碳氯键(2)(3)HCl(4)sp2、sp3(5)17 、(6)(3分)【解析】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3,4中酯基发生水解反应形成5,5又与醇反应生成酯,6发生取代生成7,7取代生成8,8水解生成9,9取代得到产物,故此作答。(1)由2结构简式可知,2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酮碳基,碳氯键。(2)发生了水解反应,则方程式为。(3)根据断键原理以及守恒思路可知,为HCl。(4)由结构简式可知,杂化方式为sp2、sp3。(5)化合物M与化合物2互为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少14,则少一个CH2,又由于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存在醛基,故苯环、醛基、一个C、一个氯组合。苯环3取代,10种,苯环2取代6种,苯环1取代1种共1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2∶1的结构简式为、。(6)根据已知信息,并结合烯烃可以转化为卤代烃,羧酸与醇酯化可得到酯,故答案为。保山市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化学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257答案BACBCB题号8910121314答案CDADCD【解析】1.石墨烯为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属于非金属材料,A错误。合金属于典型的金属材料,B正确。反渗透膜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属于有机材料,C错误。玻璃为硅酸盐制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故选B。2.NH,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5-3×)-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A正确。中子数为21的钾核素,质量数为40:9K,B错误。氯是第17号元素,CI原子结构示意图义C错误。基态Fe3+价层电子排布式:3d,轨道表示式3d为d11nnD错误;故选A。3.FeCl3与Cu反应时,Fe3+被还原为Fe2+,正确反应为2Fe3+Cu—2Fe2+Cu2+,A正确。CO}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Cr,O ,符合铬酸根与重铬酸根的平衡,B正确。石灰乳[Ca(OHD2悬浊液]不能拆为OH,C错误。ZnCl2溶液中通入H2S生成硫化锌沉淀,所给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故选C。4.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22.4LCH4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为1mol,因此原子数目无法确定为5NA,A错误。180的中子数为18-8=10,1mol80含10mol中子,数目为10Na,B正确。Na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O,+2H,0一4NaOH+O,个,1 mol Na,O,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子,数目为Na,C错误。环己烷和戊烯高三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9页)的最简式均为CH2,14g混合物含1 mol CH2单元,对应1mol碳原子,碳原子数目为NA,D错误;故选B。5.NH,C1和C(OH)2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实验室制取氯气,尾气应该选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错误。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热水和冰水,可以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深浅来探究温度对2NO2(红棕色)、三N2O4(无色)平衡的影响,C正确。配制100mLl.00mol.LKCl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KC1固体,D错误;故选C。6.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A正确。该物质分子不饱和度为3,碳原子数为15,则其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为15×2+2-3×2=26,含有的0原子数为2,故其化学式为C1sH2602,B错误。根据其结构简式,含有醇羟基,不能与NaOH反应,C错误。连接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根据该分子结构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含有5个手HO-性碳原子,用“*”标注为OH,D错误;故选A。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X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X可以形成一条共价键,故X为H;Y可以形成两条共价键,则为第VIA族,Y、W同族,故Y为O,W为S:Z的价电子数等于X与Y的价电子数之和(1+6=7),Z为第VIA族,且原子序数小于S,故Z为F,据此分析。S2电子层数为3,02、F电子层数均为2,故离子半径:S2>O>F,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电负性:F>O>S,B不正确。HO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使沸点升高,而H2S无分子间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C正确。Y是O,同周期元素由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高,故第一电离能,N>O、F>O,D正确:故选B。8.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得到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硫酸溶液,碘化钠和碘酸钠在硫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由分析可知,步骤I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得到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则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上层为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A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上层为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则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溶液A,B错误。由分析可知,向溶液A中加入硫酸溶液的目的是使碘化钠和碘酸钠在硫酸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则试剂X可用硫酸,C正确。碘受热会高三化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9页)【考试时间:2025年11月14日14:30~17:00】保山市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化学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C-12N一140-一16Cr一52Fe一56Ag一108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材料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电极材料石墨烯B.“梦想”号钻探船钻头用的合金C.“雪龙2”号破冰船制淡水用的反渗透膜D.耐温度剧变的高硼玻璃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示正确的是Al的ER预及。B.中子数为21的钾核素:KC.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883dD.基态Fe3“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1四高三化学·第1页(共10页)扫描全能王创建).解释下列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2Fe3+C一2Fe2*+Cu24B.K,C0,溶液中滴加H2S04,黄色溶液变为橙色:2Cr0 +2H一Cr20号+H20C.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2+20H一C10°+CI+H20D.ZnCl2溶液中通入H2S,析出白色沉淀:Zn2+H,S=ZnS↓+2H4.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CH4中原子的数目为5NaB.1mol180所含中子的数目为10NC.1 mol Na,02与足量H20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WD.14g环己烷和戊烯的混合物中碳原子的数目为2N5.下列装置(省略部分夹持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NH,CI令浓盐酸Ca(QH)2MnO,饱和食盐水A.实验室制取氨气B.实验室制取氯气NO和N,0,热水冷水98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配制100mL1.00mol·LKCl溶液6.温郁金是一种中药材,其含有的某化学成分M的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形成分子间氢键B.分子式为CsH402OHC.能与NaOH溶液反应图D.手性碳有3个高三化学·第2页(共10页)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保山市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化学-答案.docx 保山市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化学-答案.pdf 保山市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化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