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宁二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时间75分钟,共100分)相对原子质量:0-16S-32:CL35.5Fc-56一、单选题(14小题,共42分)25.1.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亮相2025年春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芯片是机器人的“大脑”,主要成分为硅单质B.机器人肢体部分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1,C.包裹导线和电气元件的聚四氟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备而成D.触觉传感器材料压电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4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基态P原子的电子有15种运动状态015B.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口中过吹C.次氯酸的电子式:Hrt0:i:,:心金这进:D.基态B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三六m3.下列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y海八图Na.co溶波一:铁屑.0.国9,动卫8A.蒸干疏酸铁溶液制备FC,(SO,),晶体B.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脂浓盐酸2宽:眼晴注视锥形瓶中溶液KMno饱和Nh,CO,溶液NaS浴液:3C.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D,证明Cl的非金属性大于S4.番木整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活性,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B.该物质可被酸性KMO4溶液氧化C.1mol该物质与足量饱和NaHC0溶液反应,可放出22.4L标准状况)C02·:0OHOHD.一定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少法.高二上段考化学试卷第1页(共10页)5.钢铁的锈蚀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海葵一号”生产储油装置在钢铁外壳镶嵌了锌块,此法为外加直流电源的阴极防护法B.纯铁在醋酸中会发生析氢腐蚀HO(冰)C.如图所示:图中铜板打上铁铆钉后,铜板易被腐蚀原表而期蚀区D.国产航母山东舰采用模块制造然后焊接组装而成的,焊接如图所示:检验腐蚀区溶液中的Fe2+,可取铁附近少量溶液滴加K,[Fc(CN)]溶液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AgI悬浊液中滴加NaS溶液:2AgIs)+S2(aq)→AgS(s+2IB.水溶液中亚硫酸电离:HS0,≠2H+S0C.制备Fc(OH),胶体:Fe+30FFe(OH),(胶体)D.用a,S0溶液吸收少量C2:H20+S0+C12=S0+2CT+2H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F前者pH小酸性:HF>H2SO:与NH)SO,溶液的pH1B取6mL0.1mol.L的FcC溶液,加入1mL0.Imol.L的KI溶液,充分溶液变红Fe+与I的反应是可反应后,再加入KSCN溶液逆反应向两支分别盛有2mL0.1 mol.L-KCI与Ag结合的能力:和KI溶液的试管中各滴加KCI溶液中无白色沉I>NH,>CI2mL0.1molL[Ag(个H)2]oH淀生成,KI溶液中有溶液,充分振荡黄色沉淀生成D反应H,(g)H1,(g)=2(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容器内气体颜色加深平衡逆向移动。:A.AB.BC.CD.D高二上段考化学试卷第2页(共10页)一、单选题1.【答案】B【详解】A.芯片的核心材料是硅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件,A正确;B.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无机物)与树脂等基体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而非单纯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C.聚四氟乙烯是由四氟乙烯(CF2=CF2)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压电陶瓷(如钛酸钡)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压电效应等特殊性能,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等领域,D正确;2.【答案】A【详解】A.基态P原子有15个,共有15种运动状态,A正确;B.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遵循洪特规则特例,为3d 4s (半满结构更稳定),价电子排布图中3d轨道应含5个自旋平行的电子,4s轨道含1个电子;图片2中3d轨道仅4个电子、4s轨道2个电子,对应3d 4s ,不符合洪特规则特例,B错误;C.次氯酸(HClO)为共价化合物,结构为H-O-Cl,电子式应体现共价键,即(O、Cl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H满足2电子);图片3写成离子形式,错误表示为离子化合物,C错误;D.基态B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D错误;3.【答案】D【详解】A.硫酸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但硫酸是难挥发性酸,蒸发过程中,随着水分蒸发,硫酸浓度增大,又会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所以蒸干硫酸铁溶液可以制备晶体,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B.Na2CO3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通过加热Na2CO3溶液,利用碱性和温度升高促进油脂水解,从而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脂,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正确;C.酸碱中和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以判断滴定终点,操作合理,C正确;D.氯气是由浓盐酸与KMnO4反应制得,需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HCl也能与Na2S反应,会干扰实验),再通入Na2S溶液。而通入饱和碳酸钠会把氯气消耗,观察不到现象,故达不到实验目的,D错误;4.A【详解】A.该物质中只有C=C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A项错误;B.该分子中的-OH羟基及C=C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B项正确;C.1mol该分子中含的1mol-COOH可以与NaHCO3反应产生1molCO2,C项正确;D.1mol该分子中1mol-COOH、5mol-OH均能与Na发生反应,总共消耗6molNa;而该分子中只有1mol-COOH能与NaOH反应,消耗1molNaOH。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D项正确;5.【答案】D【详解】A.钢铁外壳镶嵌锌块,锌比铁活泼,锌作负极被腐蚀,铁作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而非外加直流电源的阴极防护法,A错误;B.纯铁中无杂质,无法形成原电池,不能发生析氢腐蚀,仅发生化学腐蚀,B错误;C.铜板上铁铆钉形成原电池,Fe比Cu活泼,Fe作负极被腐蚀,Cu作正极被保护,铜板不易被腐蚀,C错误;D.焊接处Fe与Sn(锡)形成原电池,Fe活泼作负极失电子生成Fe2+,Fe2+与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用于检验,D正确;6.【答案】A【详解】A.的溶解度远小于,向AgI悬浊液中滴加溶液,可使转化为更难溶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是二元弱酸,电离应分步进行,先生成和,再进一步电离。选项C合并为一步且未体现分步过程,B错误;C.饱和氯化铁溶液与沸水反应,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沸水)(胶体),C错误;D.用溶液吸收少量生成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7.【答案】C【详解】A.不应该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的,因为铵根离子也要水解,且同浓度与的铵根离子浓度不等,不能比较,并且亚硫酸的酸性大于氢氟酸,结论也不对,故A错误;B.发生,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3+,根据题中所给量,KI不足,Fe3+过量,因此溶液变红不能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C.向两支分别盛有和溶液的试管中各滴加溶液,充分振荡,Cl-未生成AgCl沉淀,说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而I-生成AgI沉淀,表明I-结合Ag+能力更强,则与结合的能力:,C正确;D.缩小容器体积使I2浓度增大,从而导致混合气体颜色加深。缩小体积导致气体压强增大,但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元素压强增大时化学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8.【答案】B【详解】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Z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半充满”,推知Z价电子为( N)或(P);结合“W与Q同主族”及DMS、DMDS的结构(含Y连接多X,Q为中心原子),推断X为H(原子序数1,单键)、Y为C(原子序数6,四键)、Z为N(原子序数7)、W为O(原子序数8,VIA族)、Q为S(原子序数16,VIA族,与O同主族)。简单氢化物沸点比较中、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较大,沸点最低,分子间的氢键比的更强,故的沸点比的更高故沸点:W>Z>Q,A错误;B.原子半径:H(X)半径最小,同周期C(Y)>N(Z),则Y>Z>X,B正确;C.第一电离能:同周期从左到右增大,N(Z)因2p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大于O(W),即Z(N)>W(O)>Y(C),C错误;D.电负性O>N>C,D错误;9.【答案】C【分析】以离子液体为电解质的铝一磷酸铁锂二次电池放电时铝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像可知转化为,负极电极反应式:,磷酸铁锂为正极,铁元素被还原,电极反应式:;则充电时,铝电极为阴极,磷酸铁锂为阳极,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放电时Al电极为负极,Al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电极反应式:,A正确;B.放电时Al电极为负极,充电时Al作电解池阴极,阴极接电源负极,B正确;C.放电时,磷酸铁锂为正极电极反应式:,充电时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C错误;D.放电时电子由负极(Al电极)经导线流向正极(Li1-xFePO4电极),D正确;10.【答案】D【详解】A.a点氨气的转化率高于c点,即a点氨气的浓度低于c点,又a点温度低于c点,所以化学反应速率:,A正确;B.单位时间内断裂N—H键数目表示v(正),断裂O—H键数目表示v(逆),平衡时消耗4 mol 断裂12 mol N—H键,同时消耗6 mol 断裂12 mol O—H键,单位时间内断裂N—H键和O—H键数目相同,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图中c点温度高于b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C正确;D.b点的转化率为50%,消耗的,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则,D错误;11.【答案】B【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 L NO和11.2 L O2充分反应后恰好生成1molNO2,因存在反应2NO2N2O4,所以气体分子数目少于NA,A错误;B.Na2O和Na2O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因此0.1 mol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B正确;C.常温下,浓硝酸会使Fe块钝化,反应不能继续发生,因此反应转移电子数目无法计算,C错误;D.会发生水解:+H2O2CrO+2H+,因此0.1 mol K2Cr2O7溶于1 L pH=1的硫酸中,溶液中含有的数目小于,D错误;12.【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MF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B.有断键或成键的都属于基元反应,该历程中每一步都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每一步都是基元反应,共有6个基本反应,由图可知,历程最后一步的能垒最大,数值为-1.02 eV -(-2.21)eV=1.19eV,故B正确;C.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可知,单个DMF分子转化为放热为,1molDMF完全转化为三甲胺,则会释放出1.02eV·NA的能量,故C错误;D.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总反应的速率取决于慢反应,则决定反应速率的基元反应为N(CH3)3+OH*+H*=N(CH3)3(g)+H2O(g),因此设法提高N(CH3)3+OH*+H*=N(CH3)3(g)+H2O(g)的速率可以提高总反应速率,故D正确;13.【答案】D【详解】A.曲线a随温度升高体积分数减小,因反应II为放热反应,升温分解,其体积分数减小,故a代表,NO随温度升高体积分数增大,为曲线c,曲线b代表NO2,A错误;M点为NO和NO2体积分数相等,总压100kPa,反应I的,B错误;C.T1时体积分数高,扩大体积减压,反应II逆向移动生成NO2,但体积增大主导,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C错误;D.T2时,根据N点可求出此时的分压平衡常数Kp==0.02,增大压强,反应II正向移动,体积分数增大,计算得600kPa时分压450kPa,NO2分压150kPa,,可实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75%,D正确;14.【答案】C【详解】A.根据、,由于大于,即时的pH应小于的pH,根据A、B点 的坐标,则Ⅰ为:,Ⅱ为,A错误;B.根据选项A分析,,,,B错误;C.根据题干和图像可知,一开始钾离子浓度为0.2mol/L,随着或加入,钾离子浓度下降,B点c(K+)<0.2mol/L,c>0.051mol/L,所以c(K+)<5c,C正确;D.的平衡常数,由C点可知:、,则,D错误;二、非选择题15.(1)+1/-1(2)球形干燥管(1分)(3)f、g、d、e、b、c、e、d(4)制取硫酰氯的反应时放热反应,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SO2Cl2产率(5)SO2Cl2 + 2H2O = H2SO4 + 2HCl(6)溶液变为红色,而且半分钟内不褪色(7)85.5% 偏小【详解】(4)制取硫酰氯的反应时放热反应,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SO2Cl2产率;(6)用0.1000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当滴定达到终点时NH4SCN过量,加NH4Fe(SO4)2作指示剂,Fe3+与SCN 反应溶液会变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可确定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而且半分钟内不褪色;(7)用0.1000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10.00mL,则过量Ag+的物质的量为Vcmol=0.01×0.1000mol·L-1=1×10-3mol,与Cl 反应的Ag+的物质的量为0.2000mol/L×0. 1L Vc×10 3mol=1.9×10-2mol,则SO2Cl2的物质的量为1.9×10-2mol ×0.5=9.5×10-3mol ,产品中SO2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85.5%; 已知:Ksp(AgCl)=3.2×10 10,Ksp(AgSCN)=2×10 12,则AgSCN沉淀的溶解度比AgCl小,可加入硝基苯用力摇动,使AgCl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避免在滴加NH4SCN时,将AgCl沉淀转化为AgSCN沉淀,若无此操作,NH4SCN与AgCl反应生成AgSCN沉淀,则滴定时消耗的NH4SCN标准液的体积偏多,即银离子的物质的量偏大,则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测得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偏小;故答案为85.5%;偏小。16.(1)第四周期第Ⅷ族 3d8(2)BD(3)下降(4) (5)(6)(7)【分析】蛇纹石中和渣主要成分为,含、、、、等杂质,通过硫酸溶解、、、、均被溶解形成、、、和,其中和稀反应会产生气体,不和硫酸反应进入浸渣。酸浸液加入SO2还原Fe3+生成Fe2+,同时将还原为,净化时加入稀溶液调节约为6,已达到和完全沉淀的上限,得到和沉淀。沉钴镍时引入沉淀和,得到和沉淀。沉铁时在和的共同作用下,与发生反应得到沉淀。沉淀经煅烧得到铁红。【详解】(3)“还原”过程中通入将还原为,发生反应:,此过程产生了,会导致下降。(4)“净化”过程调节约为6,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主要为、可在pH约为6时沉淀,Fe3+不在该溶液中,溶液中主要是Fe2+,故所得“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5)引入沉淀和,得到和沉淀,由于的更小,优先沉淀,当恰好沉淀完全[即]时,根据的可以计算此时溶液中,再根据的求得此时残留溶液中的。(6)在和的共同作用下,与发生反应得到沉淀,发生反应:(7)回收过程中两个电解槽中均有乳白色浑浊出现, 则石墨电极I上二氧化硫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与其相连的电极a为负极,故答案为:阴极;。17.(1) 不利(2)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3)BD(4) >(5)相同温度时,催化剂2对主反应的选择性高,生成的多,产率高(答催化剂2的活性更大,催化性能更高也可以。) 0.57【详解】(1)由的燃烧热分别为:可知,,CH2=CH2(g)+3O2(g)=2CO2(g)+2H2O(l) H3=-1411.0kJ/mol;依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3)A.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转化量未知,也没有按照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进行投料,达平衡时,不为2:3,A错误;B.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无水固体,无水氯化钙能够吸收水,水的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的产率,B正确;C.b、d两状态下,d的温度高于b,化学反应速率d>b,C错误;D.由图可知,使用催化剂Ⅰ时先达到平衡,因此反应Ⅰ的活化能比使用催化剂Ⅱ时低,D正确;E.温度下,向容器中加入稀有气体,容器体积不变,各组分浓度不变,不会影响平衡,的转化率不变,E错误;故选:BD;(4)由题中信息,,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列三段式进行计算:,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m>n;(5)①相同温度时,催化剂2对主反应的选择性高,生成的多,产率更高;②M点的平衡转化率为50%,乙烯的选择性为80%,此时容器的体积为1L,初始加入量为2.0mol,乙烯平衡物质的量为2mol×50%×80%=0.8mol,二氧化碳的初始加入量为3mol,列式:,,综合主、副反应可知,二氧化碳消耗的总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1.8mol/L,平衡时的浓度为2 mol/L -0.8 mol/L -0.2 mol/L=1 mol/L,H2O平衡时的浓度为0.8 mol/L,一氧化碳平衡时的浓度为1.6mol/L,平衡时的浓度为0.8 mol/L,所以主反应的平衡常数。18.【答案】(1)羟基、羧基(2)(3)BCD(4)(5)(6)或【分析】本题结合信息1,由乳酸逆推D为CH3CHO,则C为CH3CH2OH,A为CH2=CH2。B为丙烯CH3CH=CH2,光照时发生取代,生成E为 ClCH2CH=CH2,E水解生成F为HOCH2CH=CH2,F和乳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详解】(1)乳酸含氧官能团名称是羟基、羧基。(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3)A. 乙醇只含有羟基,HOCH2CH=CH2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也不是相差若干个-CH2,不是同系物,A错误;B. CH2=CH2和CH3CH=CH2的最简式均为CH2,所以相同质量的A和B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B正确;C. 上述流程中,由A→C为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正确;D. E→F的反应ClCH2CH=CH2中的氯原子被羟基取代,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4)HOCH2CH=CH2和乳酸反应生成G为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5)ClCH2CH=CH2的同分异构体中与其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的结构简式 或。(6)以乙烯和乳酸为原料制备,采用逆合成分析法,的单体为,由和CH3CH2OH酯化反应得到,CH3CH2OH由乙烯和水加成得到,由乳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消去反应得到。流程图为或以乙烯和乳酸为原料制备,采用逆合成分析法,由CH3CH2OH和反应得到,CH3CH2OH由乙烯和水加成得到,由加聚得到, 由乳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消去反应得到,流程图如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南宁二中2025-2026高二段考试卷化学.pdf 高二上段考化学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