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情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试题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牛奶变酸 C.钢铁生锈 D.锅炉爆炸2.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和维生素E,其中“钙、钾”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3.海水中含有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表示镁离子的是( )A.Mg2+ B.mg2+ C.mg2 D.2Mg+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b”指的是( )A.氮气 B.氧气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5.篮球打气后,会迅速鼓起来。对此现象从微观角度描述,正确的是( )A.篮球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变多了 B.篮球内的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C.篮球内的气体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篮球内的气体分子大小发生变化6.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使用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加入固体粉末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7.元素镤(pú)在提高核燃料利用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镤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镤的元素符号为paC.镤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1 D.镤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1.0g8.如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B.镁原子的中子数为12C.镁原子有3个电子层 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9.某些香味文具含有有害的甲醛,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C.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一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0.将a、b、c、d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 (g) 1.2 9.6 1.0 0反应后质量 (g) 4.0 m 1.0 3.2A.b一定是化合物 B.表格中 m=3.6C.c可能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每空1分,共40分)11.(10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1)实验室制氧气 导管口冒出气泡,水槽里的水变成浅紫色 该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槽中的水变色的原因是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瓶中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可能的一条原因(3)燃烧条件的验证 a处白磷燃烧 b处红磷不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 (填“低”或“高”)a处白磷燃烧, 燃烧需要氧气(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加热铜粉前电子天平示数为106.23g,加热铜粉并冷却装置后再次称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 。 若装置漏气, 则电子天平的示数 106.23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木炭红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该实验不能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理由是(6)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浸有酚酞的纱布条变红, (填“ab”或“bc”) 段先变红。 结论: 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1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过氧化氢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双氧水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也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造纸、军工、电子、航天、医药、建筑及环境保护等行业。通常情况下,双氧水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光照、二氧化锰、某些金属离子等均能加快其分解速率。高浓度双氧水溶液对杂质特别敏感,如pH值、温度、光、少量金属离子(如Cu2+等),都能大大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率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甲。60℃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变化与加入不同浓度 Cu2+关系如图乙。过氧化氢可由多种途径获得。“一步合成法”:在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氢,且参加反应的氢气中超过95%转化为过氧化氢,最终获得过氧化氢的稀溶液。“水自发生成法”:在硅、玻璃、塑料等材料的表面,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最适合盛放双氧水的容器是_______(填字母)。A.棕色广口瓶 B.棕色细口瓶 C.无色细口瓶 D.锥形瓶(2)“一步合成法”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 (填“升高”或“降低”)。(3)下列关于“水自发生成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只有液态水C.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消毒(4)图中a点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 。(5)“一步合成法”中参加反应的氢气有超过95%转化为,但最终获得的双氧水浓度较低,其原因有 。(6)储存溶质质量分数为10.9%的H2O2溶液的最佳pH范围为 (填序号)。A.pH<2.5 B.2.54.5(7)过氧化氢在加热到153℃以上,会发生强烈的爆炸性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Cu 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 不变,根据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温度时,Cu 浓度越大, 。13.(10分)非遗项目“打铁花”,不仅有“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古老浪漫,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打铁花的关键步骤是将铁加热到液态击向高空,使其分散成微小液滴,这些液滴在空中氧化并释放热量,导致铁颗粒进一步升温甚至燃烧,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火花。为了改变火花的颜色,可在铁水中加入其他金属元素,例如铜离子在高温下可通过焰色反应产生绿色或蓝绿色火花。(1)炽热铁水被抛向空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形成铁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由教材实验可知,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打铁花”能使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的原因是 。(3)表演时,打花者先将生铁放到熔炉加热至1600℃熔化,用坩埚舀出铁水抛起,再用木板奋力一击。打铁花表演时应注意 (填序号)。a.建议表演者穿戴防火服 b.避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c.观众应保持与表演区域的安全距离(4)打铁花时,若飞溅的火花中观察到绿色光芒,说明铁水中加入了 。(5)为了探究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表实验: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一 取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在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酒精灯上引燃后,一根在空气中,一根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影响铁燃烧二 取等质量的铁丝和铁粉,分别将铁丝和铁粉放在或撒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 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影响燃烧(6)为弄清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小文进行了如下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 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①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7)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微粒间必须相互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据此你认为下图___________(填数字)更容易发生反应。14.(10分)水是生命之源,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水”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探究水的净化某家用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1)活性炭能除去水中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2)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被超滤膜除去,则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粒径 (填“大于”或“小于”)超滤膜的孔径。(3)生活和生产中的污水处理后方可排放。某污水处理厂用聚合氯化铁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还原物质,其结果如图所示。由图2中数据得出污水中投放聚合氯化铁(以Fe/(mg/L)计算)的最佳范围约为 。【任务二】探究水的电解(4)如图3是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a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5)电解水一段时间后,abc管内液面高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任务三】探究影响水的电解因素探究一:使用不同材质电极和电解液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质电极和电解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现象和两极产生的V(O2):V(H2)情况如下表。电解液(浓度10%) 现象/两极产生的V(O2):V(H2)碳棒 铜棒 铁丝稀硫酸 1.1:6.9 正极气泡很少 铁丝溶解NaOH溶液 1.0:7.0 3.3:7.7 3.2:6.5(6)通过比较,本实验中最佳电极和电解液分别是 ,理由是 。探究二:探究温度和NaOH溶液浓度对电解水的影响。(a管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资料:稀硫酸能与铁、锌等较活泼金属反应,与铜不反应。实验序号 温度(℃) NaOH溶液浓度(%) 电压(V) b管气体体积(mL)① 20 2 12 20② 20 5 12 20③ 30 2 12 20④ 30 5 12 20(7)通过比较实验 (填序号)数据,可得到NaOH溶液浓度越大,电解水的速率越快。(8)实验反思:以下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A.电解时若用稀硫酸作为电解液,就不能用铁丝作电极B.数据分析时还需要考虑O2、H2的物理性质C.电压的大小可能也会影响电解水的速率化学期中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A B A D C B C D11.【答案】(1) 2KMnO4 K2MnO4+MnO2+O2↑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2)红磷量少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3)低 c处白磷不燃烧(4)先变大后变瘪/小 大于(5)蜡烛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ab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12.【答案】(1)B(2)H2+O2 H2O2 降低(3)B(4)当温度在-2.8℃时,水蒸气冷凝后直接凝固成冰,未能形成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5)通常情况下,双氧水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浓度较大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另外生成的过氧化氢在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会继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6)C(7)2H2O22H2O+O2 ↑(8)化学性质 相同温度时,Cu 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13.【答案】(1)3Fe+2O2 Fe3O4 化合反应(2)铁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3)abc(4)铜离子(5) 氧气浓度可以影响铁燃烧 立即燃烧(6) 剧烈燃烧,较多火星(或火星四射) 铁丝中含有较多的碳颗粒(7)②14.【答案】(1)吸附(2) 大于(3)18~20 mg/L(4)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5)cab(6)铁丝和NaOH溶液 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更接近1:2(7)①②(8)ABC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情监测九年级化学 答题卡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二、非选择题1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化学测试卷1.docx 期中化学测试卷1答案.docx 期中化学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