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冀人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冀人版(2024)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学计划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根本遵循,立足三年级学生 8-9 岁的年龄特质 —— 抽象思维初步发展,探究能力从 “无序玩耍” 向 “有序探究” 过渡,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与表达能力,秉持 “探究主导、生活融合、跨科联结、素养养成” 的核心理念。紧密围绕教材 “生命结构 — 物质材料 — 能量形式” 的跨领域探究主线,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供结构化探究材料、设计阶梯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 “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设计实验 — 分析结果 — 得出结论” 的完整探究流程中,主动建构科学认知。教学中注重将 “身体结构”“材料特性”“声能光能” 等知识与生活实际、非遗文化、生涯教育结合,同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实践创新与责任意识,助力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方式与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科学学习从 “启蒙阶段” 向 “基础阶段” 过渡的关键期,在认知基础、探究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低学段学习及日常生活体验,对 “人体感官”“常见材料(木头、塑料)”“声音、光” 等有直观认知,能说出 “眼睛看东西”“塑料不吸水”“声音能听到”“光能照亮” 等现象,但对 “人体系统结构”“材料的来源与回收原理”“声音、光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等科学本质理解模糊;对 “动植物身体结构的异同”“材料特性与用途的关联”“能量的多样形式” 缺乏系统认知;未形成完整的科学探究流程意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薄弱,对 “变量控制”“结果归纳” 等科学方法知之甚少。
认知特点
抽象思维萌芽但依赖具象:能初步理解 “结构”“特性”“能量” 等抽象概念,但需依托大量实物观察与实验操作(如解剖植物、测试材料吸水性)才能深化认知;对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等不可见规律,难以通过直接观察理解,需借助间接现象(如音叉振动溅水、影子形成)推理。
探究能力提升但缺乏系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按指令完成实验(如收集不同材料、观察影子变化),但探究多停留在 “按部就班” 层面,难以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对 “实验变量控制”(如探究材料吸水性时保持水量、材料大小一致)理解不足。
思维逻辑性增强但不严谨: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对比与分类(如区分动物与植物的不同),但分析推理能力薄弱,易根据表面现象得出片面结论(如 “认为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对复杂问题(如 “材料回收的意义”)难以进行多角度思考。
学习习惯
已养成基本的课堂纪律与学习习惯,能独立完成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等任务,但部分学生存在 “实验操作不规范”“记录随意不完整”“分析结果不深入” 等问题;小组合作时能进行简单分工,但协同配合能力不足,易出现 “少数人主导、多数人旁观” 的现象;个体差异表现为:部分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探究,能主动设计实验,而基础薄弱学生对复杂探究任务(如设计材料回收方案)有畏难情绪,需教师分步指导才能参与。
教材编排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以 “跨领域科学探究” 为核心主题,遵循 “从生命到物质再到能量、从认识到应用再到创新” 的编排逻辑,契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探究能力发展需求,共设 3 个单元 12 课内容、2 个 “专题研究”、1 个 “科技擂台” 及 1 个 “生涯链接”,结构系统且融合性强: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生命结构探究
从 “我们的身体” 切入,认识人体的主要系统(消化、呼吸、循环),依次拓展到 “动物的身体”(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结构异同)、“植物的‘身体’”(根、茎、叶、花、果的功能),形成 “人体 — 动物 — 植物” 的生命结构认知链,培养生命观念与观察比较能力。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物质材料探究
以 “材料的来源”(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为起点,通过 “材料的回收”(回收意义与方法)、“材料的用途”(特性与用途的匹配),结合 “专题研究 运动鞋的变化”(材料发展与功能优化),构建 “来源 — 回收 — 应用 — 发展” 的材料认知体系,培养物质观念与环保意识。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能量形式探究
聚焦身边的能量,从 “身边的能”(能量的多样形式)入手,依次探究 “倾听声音”“声音与生活”(声能的产生与应用)、“光从哪里来”“光与影”(光能的来源与传播),结合 “专题研究 非遗项目 —— 皮影戏”(光与影的文化应用)、“生涯链接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声能与传统文化结合),通过 “科技擂台 小乐团演奏比赛” 实现能量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能量观念与创新实践能力。
教材配套 “探究实验”“观察记录”“拓展思考” 等栏目,穿插实物图片、实验步骤图、非遗文化资料,兼顾科学性、实践性与文化性,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丰富载体。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探究
能针对科学问题(如 “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不同材料的吸水性如何”“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提出合理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如对照实验、模拟实验)。
能规范使用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烧杯)完成实验操作,控制简单变量(如探究材料吸水性时保持材料大小、水量一致),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如画图、文字、数据记录)。
能分析实验记录的现象与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并用清晰的语言(如 “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海绵的吸水性比塑料强”)表达探究结果。
能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如 “实验中水量不一致,结果可能不准确”),提出改进建议。
科学态度
对生命结构、材料特性、能量形式等探究主题充满兴趣,乐于主动参与实验、观察、讨论等科学活动。
能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观察结果,不随意修改数据,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主动分享想法与发现,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关注材料回收、非遗传承等社会议题,树立 “科学服务生活、保护资源” 的责任意识。
科学思维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与分类(如区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培养分类思维。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如根据音叉振动溅水推理 “声音由振动产生”,根据影子变化推理 “光沿直线传播”),初步形成推理能力。
能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如 “材料的吸水性决定其用途”“振动停止,声音消失”),避免片面化认知。
能对复杂问题(如 “运动鞋材料的变化原因”)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实践创新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如 “选择合适材料制作简易雨衣”“利用光与影制作简易皮影”),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能结合材料特性、声能原理设计简单作品(如 “环保材料手工艺品”“简易乐器”),体现初步的创新意识。
能参与非遗文化实践(如皮影戏表演)、科技擂台(如小乐团演奏),将科学知识与文化、艺术结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
1. 1 我们的身体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主要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组成器官;理解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消化吸收、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各系统的协同作用(如消化吸收的营养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区分 “器官” 与 “系统” 的概念(如心脏是器官,属于循环系统)。
2. 2 动物的身体
教学重点:区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根据有无脊柱);比较不同动物(如鱼、鸟、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如鱼的鳍适合游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如观察鱼的外形)推理身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准确判断动物的类别(如区分蛇与蚯蚓是否为脊椎动物)。
3. 3 植物的 “身体”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理解各器官的功能(如根吸收水分、叶进行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如根的吸水实验、叶的光合作用实验)验证植物器官的功能;理解植物各器官的协同作用(如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运输到叶)。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1. 4 材料的来源
教学重点:区分天然材料(如木头、棉花)与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了解常见材料的来源(如木头来自树木、塑料来自石油)。
教学难点:理解 “人工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如玻璃由石英砂加工而成);区分易混淆材料(如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2. 5 材料的回收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材料(如塑料、金属、纸)的回收方法;理解材料回收的意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材料的回收价值(如塑料难降解,回收意义重大);设计简单的材料回收方案(如班级垃圾分类回收)。
3. 6 材料的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材料的特性(如吸水性、导热性、硬度);理解材料特性与用途的匹配关系(如铁锅用金属制作,利用其导热性)。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特性(如对比海绵、塑料、木头的吸水性);根据需求选择合适材料(如制作雨衣选择不吸水材料)。
4. 专题研究 运动鞋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鞋材料的发展(如从天然皮革到合成材料);分析材料变化如何优化运动鞋功能(如轻便、防滑、透气)。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特性分析运动鞋各部分的材料选择(如鞋底用橡胶,利用其耐磨性);提出改进运动鞋的设想。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1. 7 身边的能
教学重点:认识身边的能量形式(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等);知道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电能转化为光能)。
教学难点:识别生活中的能量形式与转化(如电灯:电能→光能 + 热能);理解 “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 的初步概念。
2. 8 倾听声音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通过间接现象(如音叉振动溅水、尺子振动发声)推理 “声音由振动产生”;理解 “真空不能传声”(如太空不能直接听到声音)。
3. 9 声音与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声音的利用(如通讯、预警)与危害(如噪音污染);掌握控制噪音的方法(如隔音、消音)。
教学难点:分析噪音的危害(如影响听力、干扰休息);设计控制噪音的方案(如教室隔音措施)。
4. 10 光从哪里来
教学重点:区分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与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知道光具有能量(如照亮物体、加热物体)。
教学难点:理解 “月亮不是光源”(反射太阳光);分析光源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11 光与影
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知道影子的大小、方向随光源位置变化而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源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关系;理解 “光沿直线传播” 是影子形成的原因。
专题研究 非遗项目 —— 皮影戏
教学重点:了解皮影戏的原理(光沿直线传播与影子形成);体验皮影戏的制作与表演。
教学难点:结合光与影的知识分析皮影戏的成像特点;理解非遗文化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科技擂台 12 小乐团演奏比赛
教学重点:运用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知识制作简易乐器(如吸管笛、橡皮筋琴);通过演奏展示作品。
教学难点:根据声音原理调整乐器的音高(如改变吸管长度、橡皮筋松紧);小组合作完成乐器制作与演奏。
教学措施
提供结构化探究材料,支撑系统探究
围绕每课核心探究内容,准备结构化、可操作的实验材料,确保探究活动有序开展:“奇妙的身体” 准备人体模型、常见动物标本、植物幼苗及解剖工具(如放大镜、刀片);“多样的材料” 准备天然与人工材料样本(木头块、塑料片、棉花、玻璃)、吸水性测试工具(烧杯、水量筒、计时器)、回收标识卡片;“各种各样的能” 准备音叉、橡皮筋、光源(手电筒、蜡烛)、影子实验材料(小木块、白屏)、简易乐器制作材料(吸管、橡皮筋、纸盒)。通过 “材料包” 形式统一发放,明确材料用途与操作要求,帮助学生聚焦探究核心问题,避免无序操作。
设计完整探究流程,培养探究能力
遵循 “问题 — 猜想 — 实验 — 分析 — 结论 — 反思” 的完整探究链,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
问题驱动:以生活化问题(如 “为什么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为什么运动鞋底用橡胶”“为什么影子会跟着人动”)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猜想引导: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提出猜想(如 “植物的根可能为了吸收水分”),避免无依据猜测。
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变量控制(如探究根的吸水作用时,设置有根与无根植物的对照实验),规范操作步骤。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整理记录(如数据表格、现象画图),通过比较、推理得出结论,避免主观臆断。
反思改进:组织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如 “实验中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提出优化建议,培养反思能力。
融合多学科元素,拓展认知维度
科文融合:结合 “专题研究 皮影戏”,引入皮影戏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讲解皮影制作与科学原理的结合,培养文化自信。
科艺融合:在 “小乐团演奏比赛” 中,将声音原理与音乐知识结合,指导学生制作乐器时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如调整音高、装饰外观)。
科劳融合:在 “材料的回收” 中,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垃圾分类、废旧材料再利用(如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劳动习惯与环保意识。
生涯融合:结合 “生涯链接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介绍乐器制作师的职业内容与素养要求,引导学生了解科学与职业的关联。
强化小组合作指导,提升协同能力
将学生分成 4-5 人小组,明确 “组长、实验员、记录员、发言人” 的固定分工并定期轮换,制定 “分工明确、合作有序、轻声讨论、互相帮助” 的合作规则。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 “分工不均”“意见分歧” 等问题及时介入协调(如 “组长组织轮流实验”“记录员汇总大家的发现”)。活动后开展 “小组互评”(如 “合作是否顺畅”“任务是否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应用
生活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家里的材料种类、影子的变化、电器的能量转化),记录 “生活中的科学” 观察日记。
生活实践:布置生活化实践任务(如 “为家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收纳盒”“设计家庭噪音控制方案”“用简易乐器为家人演奏”),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
生活创新: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生活改进建议(如 “改进文具的材料使其更环保”“设计新型简易乐器”),培养创新思维。
实施分层指导,兼顾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探究能力差异,采取分层任务设计:
基础层:完成基础探究任务(如按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得出基本结论),提供 “实验步骤提示卡”“记录表格模板”。
提升层:自主设计部分实验环节(如选择实验材料、调整变量),分析复杂现象(如不同材料吸水性的差异原因)。
拓展层:开展深度探究(如 “探究植物的茎是否能运输养分”“设计多功能环保材料”),撰写探究小报告,参与成果展示。
对基础薄弱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对学有余力学生组织 “探究兴趣小组”,开展拓展性研究活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时间 单元 课题 授课学时 备注
1 2025 年 9 月 1 日 - 9 月 5 日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 1 我们的身体 1 正式开学,强调探究纪律
1 2025 年 9 月 1 日 - 9 月 5 日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 2 动物的身体 1
2 2025 年 9 月 8 日 - 9 月 12 日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 3 植物的 “身体” 1
2 2025 年 9 月 8 日 - 9 月 12 日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 单元复习与身体结构观察实践 1
3 2025 年 9 月 15 日 - 9 月 19 日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4 材料的来源 1
3 2025 年 9 月 15 日 - 9 月 19 日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5 材料的回收 1
4 2025 年 9 月 22 日 - 9 月 26 日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6 材料的用途 1
4 2025 年 9 月 22 日 - 9 月 26 日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专题研究 运动鞋的变化 1
5 2025 年 9 月 29 日 - 10 月 3 日 国庆放假 国庆放假 0 无教学内容
6 2025 年 10 月 6 日 - 10 月 10 日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单元复习与材料特性实验展示 1
6 2025 年 10 月 6 日 - 10 月 10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7 身边的能 1
7 2025 年 10 月 13 日 - 10 月 17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8 倾听声音 1
7 2025 年 10 月 13 日 - 10 月 17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9 声音与生活 1
8 2025 年 10 月 20 日 - 10 月 24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10 光从哪里来 1
8 2025 年 10 月 20 日 - 10 月 24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11 光与影 1
9 2025 年 10 月 27 日 - 10 月 31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专题研究 非遗项目 —— 皮影戏 1
9 2025 年 10 月 27 日 - 10 月 31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生涯链接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 1
10 2025 年 11 月 3 日 - 11 月 7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科技擂台 12 小乐团演奏比赛 1
10 2025 年 11 月 3 日 - 11 月 7 日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单元复习与乐器制作成果展示 1
11 2025 年 11 月 10 日 - 11 月 14 日 复习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探究反思 1
11 2025 年 11 月 10 日 - 11 月 14 日 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探究反思 1
12 2025 年 11 月 17 日 - 11 月 21 日 复习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探究反思 1
12 2025 年 11 月 17 日 - 11 月 21 日 复习 生命与材料知识专项练习 1
13 2025 年 11 月 24 日 - 11 月 28 日 复习 能量知识专项练习(声能、光能) 1
13 2025 年 11 月 24 日 - 11 月 28 日 复习 探究方法专项训练(实验设计、结果分析) 1
14 2025 年 12 月 1 日 - 12 月 5 日 复习 综合实验操作(一)—— 身体与材料 1
14 2025 年 12 月 1 日 - 12 月 5 日 复习 综合实验操作(二)—— 声能与光能 1
15 2025 年 12 月 8 日 - 12 月 12 日 复习 模拟测试(一) 1
15 2025 年 12 月 8 日 - 12 月 12 日 复习 模拟测试(一)分析与查漏补缺 1
16 2025 年 12 月 15 日 - 12 月 19 日 复习 模拟测试(二) 1
16 2025 年 12 月 15 日 - 12 月 19 日 复习 模拟测试(二)分析与重点强化 1
17 2025 年 12 月 22 日 - 12 月 26 日 复习 非遗与科学知识融合回顾 1
17 2025 年 12 月 22 日 - 12 月 26 日 复习 易错知识点与探究误区梳理 1
18 2025 年 12 月 29 日 - 2026 年 1 月 2 日 元旦放假 元旦放假 0 无教学内容
19 2026 年 1 月 5 日 - 1 月 9 日 复习 考前综合梳理(一) 1
19 2026 年 1 月 5 日 - 1 月 9 日 复习 考前综合梳理(二) 1
20 2026 年 1 月 12 日 - 1 月 16 日 复习 考前探究操作模拟 1
20 2026 年 1 月 12 日 - 1 月 16 日 复习 应试技巧与心态调整 1
21 2026 年 1 月 19 日 - 1 月 23 日 考试 期末考试 1
21 2026 年 1 月 19 日 - 1 月 23 日 总结 学期学习总结与 “科学探究小能手” 表彰 1
22 2026 年 1 月 26 日 - 2 月 1 日 假期安排 寒假科学实践指导(如家庭材料调查、影子观察) 0 非授课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