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二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学案(含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二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学案(含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1.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和基层民主实践,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优势。
知识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含义: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
3.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这种观点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
议题一 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推动我国的政治制度与时俱进。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建设。
实践充分证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科学制度,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日益成熟的科学制度,显示出强大治理效能,为推动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问题探究]
结合以上情景,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参考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了根本制度保障。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它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群众在基层各项事务中当家作主。
议题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参考答案:①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政治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巩固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切实为人民服务。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在重大决策之前应进行充分协商,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与要求,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各级政府应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③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真正反映民意。④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稳步开展基层协商,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从而真正诠释人民民主的真谛。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系列制度安排(  )
①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 ②实现了东方民主和西方民主相结合 ③实现了国家意志和公民意志相统一 ④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而不是东方民主和西方民主相结合,②错误。实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相统一,而不是“公民意志”,③错误。
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党的领导下,某市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统筹推进政党协商、政府协商、社区基层事务协商、人民团体协商,从多个层面保证人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参与的权利。协商民主(  )
①是加强权力监督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 ②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体现 ③是推动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 ④既丰富了民主形式也拓展了民主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协商民主有利于加强权力监督体系建设,但并非必要前提,①排除。材料主要涉及让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进行民主决策,没有体现民主监督,③不符合题意。
3.2025年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财政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财政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快适应防灾减灾形势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支出重点,强化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切实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材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②国务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③错误。材料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未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④错误。
4.群众提出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发代表证”的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交至国家权力机关,最终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至上。由此可见(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人民群众通过民主管理推进我国法治建设 ④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优化立法程序提升民主立法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人民群众通过民主立法参与国家事务,而不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通常指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如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③排除。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主要是收集民意、反馈民意,充当人民群众与国家机关之间的桥梁纽带,并不能直接优化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通过提供意见建议等方式影响立法,但并非直接优化立法程序,④排除。1.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和基层民主实践,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优势。
知识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含义: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 。
2.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 ,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
3.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 的伟大创造,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这种观点正确吗?
议题一 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推动我国的政治制度与时俱进。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建设。
实践充分证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科学制度,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日益成熟的科学制度,显示出强大治理效能,为推动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问题探究]
结合以上情景,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议题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系列制度安排(  )
①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 ②实现了东方民主和西方民主相结合 ③实现了国家意志和公民意志相统一 ④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党的领导下,某市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统筹推进政党协商、政府协商、社区基层事务协商、人民团体协商,从多个层面保证人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参与的权利。协商民主(  )
①是加强权力监督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 ②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体现 ③是推动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 ④既丰富了民主形式也拓展了民主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年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财政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财政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快适应防灾减灾形势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支出重点,强化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切实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材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②国务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群众提出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发代表证”的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交至国家权力机关,最终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至上。由此可见(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人民群众通过民主管理推进我国法治建设 ④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优化立法程序提升民主立法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