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学案(含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学案(含解析) 高中思想政治部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1.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知识点一 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已建立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制度体系。
中共中央提出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吗?
提示:不是。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全国人大审议,全国政协讨论并予以修改完善,最后由全国人大作出决定。由此可知,中共中央提出路线方针政策由全国人大通过并上升为国家意志。
知识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飞跃,说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这种观点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议题一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陕西渭南市司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市司法局常态化推进理论学习,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并严格落实述法点评工作机制,推动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地;在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管理方面,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确保决策合法合规;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高效服务市级重点项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作为着力点,完善信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全力解决百姓烦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运用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法律监督贯通配合机制,提升督察质效,对法治政府建设反馈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落实,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问题探究]
(1)结合情景,说明渭南市司法局是如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
(2)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请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参考答案:(1)①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②推进政府严格规范执法,防止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的政府;③优化政府治理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④建立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⑤提升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质效,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2)为政府工作提出相关意见,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反映自身利益诉求,推动政府履行职责。
议题二 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2025年6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施行3周年。高一某班同学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声环境质量。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 在举行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等特殊活动期间,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可以对可能产生噪声影响的活动,作出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性规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告。
2025年中、高考期间,某市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行动”的通知》。市人民政府除按照“新噪声法”对各类噪声源进行严格管理外,还发布了为高考、中招创造良好考试环境的通告。通告要求,高考、中招期间,严禁车辆在管制范围鸣笛;各考点周围居民区、考生聚居地全天禁止施工,考点噪声防治既是一个治理课题,也是一个法治命题。
[问题探究]
结合情景,说明加强噪声治理,守护群众“耳边安宁”的路径。
参考答案:①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以坚持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坚持良法之治,才能真正守护群众“耳边安宁”。②各级政府要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履行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推进机构、职能、责任法定化,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③噪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提高噪声污染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污染防治新格局;全民守法,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行使公民获取环境信息等权利,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2025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  )
①是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行使立法权 ②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
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④有利于立管用之法,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征求意见阶段属于立法的准备阶段而非正式立法,所以此时没有行使立法权,①错误。公开征求意见体现的是民主决策,不是民主监督,④错误。
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根据工作部署,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民营经济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的意见。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据此可知(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立法,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依法行使表决权 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④党的主张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科学立法的主体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不能制定国家法律,①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表决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②错误。
3.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2024年10月1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人民的意见纳入了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并表决通过,该法于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过程说明(  )
①党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 ③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党听取民意,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但不是最高国家立法权,②错误。该法制定过程强调党作出部署,领导立法,草案制定过程广泛征求民意体现民主立法,但并未直接强调党听取民意,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④错误。
4.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相关信息如下表:
中央精神 客观情况 《解释》内容摘录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有的商家在合同中设置类似格式条款,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解释》第九条规定,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等“霸王条款”应依法认定无效。
由此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解释》(  )
①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②尊重和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③推进了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和程序化 ④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主要负责司法工作,不具有立法权,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是关于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不是进行立法活动,也不涉及程序化问题,③排除。材料强调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解释》规范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没有涉及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没有体现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④排除。1.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知识点一 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
1.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 凝心铸魂。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 。我国已建立以 为根本政治制度,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 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制度体系。
中共中央提出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吗?
知识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 的必然要求。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飞跃,说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这种观点正确吗?
议题一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陕西渭南市司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市司法局常态化推进理论学习,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并严格落实述法点评工作机制,推动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地;在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管理方面,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确保决策合法合规;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高效服务市级重点项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作为着力点,完善信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全力解决百姓烦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运用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法律监督贯通配合机制,提升督察质效,对法治政府建设反馈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落实,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问题探究]
(1)结合情景,说明渭南市司法局是如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
(2)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请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2)为政府工作提出相关意见,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反映自身利益诉求,推动政府履行职责。
议题二 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2025年6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施行3周年。高一某班同学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声环境质量。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 在举行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等特殊活动期间,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可以对可能产生噪声影响的活动,作出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性规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告。
2025年中、高考期间,某市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行动”的通知》。市人民政府除按照“新噪声法”对各类噪声源进行严格管理外,还发布了为高考、中招创造良好考试环境的通告。通告要求,高考、中招期间,严禁车辆在管制范围鸣笛;各考点周围居民区、考生聚居地全天禁止施工,考点噪声防治既是一个治理课题,也是一个法治命题。
[问题探究]
结合情景,说明加强噪声治理,守护群众“耳边安宁”的路径。
1.2025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  )
①是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行使立法权 ②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
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④有利于立管用之法,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根据工作部署,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民营经济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的意见。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据此可知(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立法,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依法行使表决权 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④党的主张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2024年10月1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人民的意见纳入了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并表决通过,该法于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过程说明(  )
①党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 ③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党听取民意,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相关信息如下表:
中央精神 客观情况 《解释》内容摘录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有的商家在合同中设置类似格式条款,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解释》第九条规定,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等“霸王条款”应依法认定无效。
由此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解释》(  )
①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②尊重和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③推进了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和程序化 ④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