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化学取得过许多辉煌成就。下列成就所对应的年代距今最久远的是( )
A. 商代制作青铜器 B. 东汉改进造纸术
C. 明代编著天工开物 D. 新石器时代烧制陶器
2.齐家治国平天下,尊师重教兴中华下列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
A. 冯锡刚 B. 修岩松
C. 马洪涛 D. 闵恩泽
3.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
A. 插入集气瓶中 B. 插入集气瓶底 C. 放在集气瓶口 D. 都可以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5.化学实验是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 B. 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C. 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 D. 氦气用于制造化肥
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氖气 B. 大理石 C. 五氧化二磷 D. 液态氧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并了解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安全进行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A. B. C.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缓慢氧化例子很多,如细胞的呼吸、食物的腐烂等
B.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先加热试管,后把集气瓶装满水收集气体
C.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先俯视读数,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仰视读数,这样测得倒出液体体积会偏大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
10.在年月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阅兵式中,下列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护旗手整齐划一的步伐扬起地面少量尘土
B. 和平鸽飞起
C. 空中梯队战机拉出绚丽的彩烟彩烟由特定物质燃烧产生
D. 受阅官兵身着的新式军装在阳光下展现整洁外观
1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氧化汞汞氧气 B. 汞氧气氧化汞
C. 盐酸碳酸钙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2.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下列是杨闯老师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点时瓶内剩余的气体只有氮气
B. 容器内气体的总体积:点点
C. 集气瓶底少量水可以用细沙代替
D. 段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的
二、非选择题
14.跨学科试题是韩洁老师的强项,用元素符号给相关成语或词语填空。
注:成语中被填的字与元素名称谐音例如:此地无三百两。
雪中送______。
______而易举。
功高______主。
十全十______。
15.滴一滴、晃一晃,实验里出花样课本说千遍,不如实验做一遍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______的现象;
杨英老师做的“火焰分身”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取一支短玻璃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实验室有、、的量筒,现要量取的水,应选取______的量筒。
16.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其中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氮气的沸点是。
图中操作的变化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容器口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______填“熄灭”或“燃烧更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态物质的颜色变为______色。
17.卓然同学不爱网红,不追星,只爱人民子弟兵,请根据下列短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年九三阅兵式上,万只五彩气球腾空而起,首先得说说气球里的“动力核心”氦气。它可不是普通的空气,是个“轻量级冠军”,密度比空气小很多,能拽着气球往天上飞。而且氦气的脾气特别“佛系”,不像氢气遇到火花容易爆炸,妥妥的“安全担当”。再说气球本身,它们可不是“一次性垃圾选手”。这些气球的材料是专门定制的可降解材料,飞到一定高度后,会因为气压变化慢慢破裂,然后在自然环境中“悄悄消失”,不会留下“白色垃圾”的烦恼。每一只气球的升空,都在告诉世界:我们的骄傲,既有硬核实力,也有温柔的环保初心。
阅兵所用气球特意选择可降解材料,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
A.让气球更轻便,更容易升空
B.避免气球破裂后产生“白色垃圾”,保护生态环境
C.降低气球制作成本,节约经费
D.让气球颜色更鲜艳,提升庆典视觉效果
阅兵气球用氦气的原因是______;
A.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氦气的化学性质活泼
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卓然同学订购了同款气球做了相关实验把破裂的气球【主要成分为天然乳胶、植物淀粉和聚乳酸】放在空气中,其中的淀粉在微生物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会很快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18.分类和区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物质含量的实验等。据此可将实验与实验______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均属于探究物质的______实验。
A.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
区分物质的性质:
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水可以结成冰;
碘易升华;
酒精具有可燃性;
天然气可以燃烧;
硫酸铜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选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19.顾维红老师带领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淡黄色固体先熔化后燃烧发出明亮的______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二:如图所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炸裂,请你分析造成集气瓶炸裂的可能原因:______。
实验三: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用酒精灯加热到红热后,由瓶口向下______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0.刘晶老师带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中,红磷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冒______,生成白色固体。打开弹簧夹后,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瓶内液面上升约至刻度______处填数字。
实验中,将足量红磷放在惰性电热板上,接通电源后,电热板产生的热量可以使红磷燃烧。该活动隔板会随压强的变化左右移动,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结束并冷却到室温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活动隔板会______移动填“向内”或“向外”;最终间距为。则左右隔板的初始间距约为______。
2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______。
用纯净物制氧气时,加入试剂后,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还要在管口放一团______。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时,此时试管口的方向是______填“向上”或“向下”。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用纯净物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盛放试剂的部位加热;将试剂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试管;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装置时所发生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由于氧气______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装置收集。装置也可用于收集氧气,如换成装置,先向装置内注满水,将氧气从______填“”或“”端通入。
22.同学们化学版“海龟汤”来啦,林平老师邀你挑战喽
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上边代表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汤面:
汤底:
写出和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
写出与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写出与反应的实验现象: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______,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3.王天轶老师特别重视实验探究,时常带领她的弟子们攻坚克难,同学们发现:常温下的过氧化氢溶液是个“懒家伙”,分解缓慢。于是想搞清楚:到底是“加热给它加”,还是“加催化剂催它干活”,哪种效果更明显?不同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铁、红砖粉末的“催化能力”又有什么区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
试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氧化铁、红砖粉末
仪器:试管、酒精灯、带火星木条、秒表
实验分组控制变量很关键
组别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温度条件 观察指标分钟内
无 常温 几乎无气泡,木条不燃
无 加热 少量气泡,木条微亮
二氧化锰 常温 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氧化铁 常温 中等气泡,木条复燃
红砖粉末 常温 极少气泡,木条不燃
问题与填空请结合实验逻辑作答
实验中组别和组别形成对比,目的是探究______填“温度”或“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这种“只变一个条件,其他都不变”的实验方法叫______法;
对比组别、、、可知:常温下,______填催化剂名称的“催化能力”最强,判断依据是______填字母更明显;
A.分钟内气泡多少 木条是否复燃
为验证“加热催化剂”让反应“火力全开”,可补充组别:取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再______填操作。然后对比组别,产生的气泡更快就可得出结论;
实验后有同学发现:组别中反应结束后,试管里还有黑色粉末,称量后发现还是。这说明要证明一种物质是催化剂,除了能“催反应”,还得满足______填字母。
A.能增大生成物质量
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减少消失;
白烟燃烧;

16.物理。
熄灭;淡蓝
17.;


18.;性质;

19.蓝紫。
;燃烧的铁丝接触到瓶壁。
缓慢
20.大量白烟;。
变小;向内;
21.酒精灯;
棉花;向下;;


不易;
22.;;

火星四射
23.温度;控制变量;
二氧化锰;;
加热;

第5页,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