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2025—2026学年10月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学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N14 O16 Na23 S32 K39 Fe56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C(s)+2O2(g)=2CO2(g) ΔH=a kJ·mol-1,2C(s)+O2(g)=2CO(g) ΔH=b kJ·mol-1,则a>b
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 -57.3 kJ·mol-1,则含1mol 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C. 已知P(白磷,s)=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D. 已知H2(g)+I2(g)2HI(g) ΔH= -a kJ·mol-1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2和2mol 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2.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B. 由H2(g)、I2(g)、HI(g)组成的混合气体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C. 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D. 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变质
3.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合理的是
A. 装置甲证明活泼性:Al>Cu B. 乙装置可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C. 丙装置可用来制备NaClO消毒液 D. 丁装置可用于模拟粗铜的电解精炼
4. 已知可逆反应: kJ·mol-1。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错误的是
A. B.
C. D.
5.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 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 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 用惰性电极进行下列电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解稀硫酸;②电解Cu(NO3)2溶液;③电解KOH溶液;④电解熔融NaCl
A. 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①②③的pH均减小
B. 反应②中电解溶液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加入一定质量的Cu(OH)2,能够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
C. 反应③中阳极消耗OH-,故溶液浓度变小
D. 反应④中阴、阳两极上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7. 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X为碳棒,Y为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加快铁的腐蚀
B. 若X为锡棒,Y为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 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用于铁表面镀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增大
8. 已知工业合成氨的过程中发生,其中催化剂的成分有Fe3O4、Al2O3、K2O、CaO等。下列措施既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又能提高NH3产率的是
A. 升高反应温度 B. 充入一定量的He
C. 缩小体积来增大压强 D. 调节催化剂中各物质的比例
9.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LiFePO4电池是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Li1-xFePO4+LlxC6LiEePO4+C6(x<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Li1-xFePO4+xLi++xe-=LiFePO4
B. 放电时,负极材料质量减少1.4g,转移0.4mol电子
C. 充电时,电极b与电源负极连接,电极a与电源正极连接
D. 为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可以隔一段时间添加含电解质的水溶液
10. 一定温度下,和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前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C. 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D. 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开发氢能是降碳的关键。实验计算机模拟在催化剂表面水煤气变换低温产氢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煤气变换产氢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过程I、Ⅱ、Ⅲ均需要吸收能量
C. 状态4中物质状态最稳定 D. 每生成1 molH2转移2 mol电子
12. 电解法可以对含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的污水进行处理(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电后,左极区产生浅绿色溶液,随后生成无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阳极附近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两极区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该装置中所用的离子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D. 当Fe电极消耗时,理论上可处理含量为5%的污水
13. 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Zn-PbO2可充电电池,电解质为K2SO4、H2SO4和KOH,由a和b两种离子交换膜隔开,形成I、Ⅱ、Ⅲ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Ⅱ区域的浓度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为阴离子交换膜
B. Ⅲ区域的电解质为H2SO4
C. 放电时,Pb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Pb2++2H2O
D. 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2 mol电子时,Ⅱ区域电解质质量减少174 g
14. 利用如图装置可达到烟气脱硫和获得电能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多孔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 工作一段时间后,右室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
C. 理论上,相同条件下吸收SO2的体积和产生H2的体积相同
D. 工作一段时间后,左室不需要补充Fe2(SO4)3溶液
15. 在起始温度相同且恒温条件下,分别向起始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乙中活塞可自由活动)中加入足量且等量的,发生反应:①②。达到平衡时,测得甲容器中 mol·L-1、 mol·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达到平衡时
B. 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气体颜色更深
C. 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20 mol2·L-2
D. 平衡时,甲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为40%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I.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将HCl溶液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 mol/L
b. 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小于22℃
d.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均可用于中和热测定
Ⅱ.甲醇(CH3OH)的合成与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200~300℃时,可用CO2和H2合成CH3OH,该反应一般认为可通过如下两个步骤来实现:


(2)用CO2和H2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Ⅲ.
(3)用固态碳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电极M是_______极,N极区的产物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已知电解前M极区溶液浓度为,体积为200 mL。当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 O2时,M极区溶液的浓度变为_______mol·L-1。(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7. I.肼(N2H4)是一种液态火箭推进剂。N2H4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正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kJ·mol-1,气态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2)已知三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则的数值范围是_______。
A. 0~1 B. >1 C. <-1 D. -1~0
Ⅲ.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化学合成氨在工业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电解法合成氨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①a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若b极产生的O2在一定条件下的体积为336 L,a极中通入相同条件下N2的总体积为896 L,则N2的转化率为_______%。
18. I.某校本课程小组探究不同条件对电解FeCl2溶液微粒放电能力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电解装置如图所示,并进行实验记录:
序号 电压 pH 阳极现象 阴极现象
① 1.5V 5.52 无气泡产生,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蓝;电极表面逐渐析出红褐色沉淀 无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析出
② 1.5V 0.5 无气泡产生,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蓝;取阳极附近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极少量银灰色金属析出
(1)分析实验①中阴极现象,在pH=5.52时,放电微粒是_______。
(2)实验②中阴极有气泡产生,说明pH=0.5时,阴极发生了电极反应:_______。
(3)对比①、②的阴极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
Ⅱ.图1是在金属锌板上贴上一张用某溶液浸湿的滤纸,图2是NaBH4/H2O2燃料电池。
(4)图2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5)若用硫酸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直接相连,则滤纸出现_______色;
(6)若用淀粉-KI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与A、B电极相连,铅笔芯c点处出现蓝色,则b接的是_______(填“A”或“B”)电极。
19. 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发生如下反应: ,将NO、CO转化为无毒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和1 mol 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下列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NO的浓度与CO浓度相等
d.容器内总压强不再改变
(2)为了测定在该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1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L-1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前4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
(3)在4 L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和8 mol NO,发生上述反应,如图为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温度_______(填“>”“<”或“=”)。
②在压强为10 MPa、温度为条件下,若反应进行到20 min达到平衡状态,则此时NO的转化率=_______,用N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_______MPa-1(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 I.Bodenstein研究了反应: 。在716 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所示: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 0.73 0.773 0.78 0.784
(1)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其中、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为_______(用含K和的代数式表示)。若起始时,, min-1,则在t=40 min时,_______min-1(保留2位有效数字)。
Ⅱ.苯乙烯是生产塑料与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CO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为:
(2)在高温、催化剂MxOy作用下,CO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可能存在如下图所示反应机理:
该机理可表示为两个基元反应,请结合图示补充完整基元反应i:_______。
i:+_______+_______
(3)常压下,乙苯和CO2经催化剂吸附后才能发生反应,控制投料比[:n(乙苯)]分别为1:1、5:1和10:1,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乙苯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曲线A的投料比为_______,Q点平衡常数_______P点平衡常数(填“>”、“<”或“=”)。
②相同温度下,投料比远大于10:1时,乙苯消耗速率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i.乙苯的浓度过低;
ii._______。
③850 K时,若初始乙苯的物质的量为n mol,反应经t min达到图中P点所示状态,则(苯乙烯)_______ 。
2024级2025—2026学年10月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学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N14 O16 Na23 S32 K39 Fe56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题答案】
【答案】C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A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题答案】
【答案】(1)bc (2) ①. ②. C
(3) ①. 阳 ②. ③. 6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a+50.7 ②. (2)B
(3) ①. ②. 25%
【18题答案】
【答案】(1)
(2)
(3)pH较大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此时优先于得电子,pH较小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此时优先于得电子
(4)
(5)红 (6)B
【19题答案】
【答案】(1)
(2)
(3) ①. ②. ③. ④.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2) (3) ①. 10:1 ②. = ③. 增多使过多的占据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对乙苯的吸附剂降低, 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